「五代第一明君」一個足以改寫中國歷史的九五之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看標題大多數有可能知道是誰了吧?

不知道的聽勇哥慢慢來揭曉:

後周世宗柴榮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954—959僅在位6年,實在可惜,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父親柴守禮,祖父柴翁是當地名門望族,柴榮年輕時曾隨商人頡跌氏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

史載其「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951年,郭威建立後周,委任柴榮治理澶州,其境「為政清肅,盜不犯境」。

954年,郭威駕崩,柴榮繼位為帝。

他是後周太祖郭威內侄,收為養子,又名郭榮,繼位後複本姓。

柴榮祖父柴翁、父親柴守禮都是當地有名的富豪。

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榮前去投奔嫁給郭威的姑母,據說,他的姑母本後唐莊宗之嬪御,莊宗駕崩後,後唐明宗遣其歸家,行至河上遇大風雨,在旅店停留數日,偶遇郭威,看他體貌非凡,一見傾心。

而郭威亦聞柴氏賢惠,父母知志不可奪,於是二人在旅店中成婚。

柴榮生性謹厚,幫助郭威處理各種事務,深受郭威喜愛,被收為養子,當時郭威家境並不富裕,柴榮為資助家用,外出經商,做茶貨生意,往返江陵等地。

其間學習騎射,練就一身武藝,又讀了大量史書和黃老著作。

及長,棄商隨郭威從戎。

後漢建立,郭威以佐命功授為樞密副使,柴榮被任命為左監門衛大將軍。

郭威任鄴都(今河北大名東北)留守、樞密使、天雄軍節度使,柴榮被任為天雄牙內指揮使、領貴州刺史、檢校右僕射。

後漢乾祐三年(950年),郭威和柴榮留居京都開封的親屬全被漢隱帝誅殺,郭威憤而起兵,以清君側為名殺向開封,柴榮受命留守鄴都,主持鄴都事務。

後周建立,柴榮旋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今河南濮陽)刺史、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

柴榮在澶州任內,「為政清肅,盜不犯境……吏民賴之。

」其後加封晉王並出任開封尹,判內外兵馬事。

顯德元年(954年),周太祖駕崩,晉王柴榮按遺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為周世宗。

年富力強的周世宗柴榮,雄心勃勃,決心遵照養父的遺願,干出一番大事業。

他曾向左諫議大夫王朴發

問:「朕當得幾年?」精究術數的王朴答曰:「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

」柴榮聽後十分欣喜地說:「若如卿所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柴榮在他五年多的統治期間,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征北戰,揭開了結束分裂,統一天下的序幕。


顯德元年(954年),北漢勾結契丹南犯,柴榮召大臣議欲親征,宰相馮道極力止,柴榮因言:「唐初,天下草寇蜂起,並是太宗親平之。

」道奏曰:「陛下得如太宗否?」柴榮怒曰:「馮相何少也!」乃罷其相位。

曰:「以我兵力之強,破劉崇山壓卵耳!」他率軍兼程速進,在高平之南與北漢軍遭遇時,右軍樊愛能,何徽部不戰遁潰。

在危險時刻,柴榮不畏矢石冒死督戰,北漢驍將張元徽被殺,劉崇單騎北逃,契丹軍退逃。

此戰鞏固了柴榮的地位,他趁勝整飭軍紀。

樊愛能、何徽等70多名將士因臨陣脫逃悉數斬殺,同時對作戰有功的李重進、趙匡胤等將士給予重賞。

冊封衛國夫人符氏為皇后。

五月,柴榮又乘勝追擊,將北漢都城太原包圍,但由於糧餉不繼,未能拿下太原。

六月,下詔班師,車駕發離太原。

過新鄭親拜嵩陵,祭奠而退。

七月,拜范質為司守徒兼門下侍郎、平章事、宏文館大學士;李谷為守司徒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王溥為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不由科進第的魏仁浦聘為樞密使、檢校太保,面對議者曰:「顧才何如耳!」百官上表請以九月二十四日誕聖日為「天清節」,從之。

九月,右屯衛將軍薛訓,因「監雍兵倉,縱吏卒陪斂」被除名,流放沙門島。

宋州巡檢供奉官、副都知竹奉璘於寧陵縣,因「盜經商船不捕獲」被斬

國學大師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宋代軍事雖弱,但文化之燦爛卻為漢唐所不能及,達到了我國古代的最高峰,正因為如此,趙匡胤做為宋王朝的締造者,

頗受後人推崇,其實趙宋之世的實際開創者並不是趙匡胤,他只是踩著巨人的肩膀登上高峰的,

而為他搭橋鋪路,奠定基業的,就是流星般划過歷史天空的短命天子周世宗柴榮。

柴榮是五代時期最英明的君主,也是對中國歷史影響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掃除唐末以來的政治弊病,他大力發展經濟,使國力迅速增強。

他整頓驕將惰卒親
自率軍南征北戰,幾乎戰無不勝。

遺憾的是,
上天進給他五年半的時間。

就在他要統一天下
的時候,這位雄才大略、英明果斷的一代英主,卻以39歲英年在北伐契丹途中不幸染疾,猝然而逝。

一改革政治、富國安民

柴榮是位志在四方、有能力收拾舊河山的軍事家,更是目光遠大,膽識過人的政治治家及改革家。

自幼生活在社會底層,深知民間疾苦。

他以務實的態度,宏大的魄力,革故鼎新,所進行的改革卓有成效,影響深遠。

五代政治黑暗,官吏極端貪暴。

柴榮大力整頓吏治,破格任用賢才,改革了科舉制度存
在的弊病,同時一批有真才實學的人也受到朝廷的重用改變了庸才不分的狀況,他力肅貪污

之風,嚴厲懲處貪官污吏,有幾個官員借奉命出使之機,遊山玩水,也被他貶了官。

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鮮有的,可見柴榮整治吏治的嚴厲。

柴榮奉行人道,注重法制,廢除了隨意處死人的條款和凌遲之類的酷刑。

他以多種人道措施對待犯人,嚴禁犯人無故死亡,

他命人徹底修改法律,制定了較為完善的大周律統。

對北宋的《宋刑統》有著直接的影響。

二經濟上:均定賦稅,招墾荒田,限制佛教。

柴榮關心民間疾苦,

下令罷黜正稅以外的一切稅收,禁止地方官吏和豪紳將自己的賦稅轉嫁到百姓身上。

他鼓勵開荒,將無主荒地分配給逃亡任戶耕種,頒發均田圖均定賦稅。

當時佛教廣為流行,許多人為逃避徭役與賦稅而「出家」大量金屬被用來鑄造佛像,致使銅價上漲,錢幣奇缺柴榮採取抑制佛教,打擊寺院經濟的措施,拆毀寺廟數千所,勒令僧人還俗十萬,會銅佛像以鑄錢,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柴榮把汴州城拓展了一倍。

柴榮命人治理運河、黃河和汴河,

完善了開封為中心的水路交通網。

促進了經濟的交流,和經濟的發展。

使國力充實,為軍事鬥爭打好基礎。

三軍事上,整頓軍紀,建立禁軍。

加強中央軍事力量,革除藩鎮割據的弊病。

顯德元年,班師後,檢閱禁軍,裁汰老弱,選募壯勇,組成精銳的中央禁軍,成為後周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的重要保證。

他指出「兵務精不務多,
」下令組建中央軍隊——禁衛軍,選拔強壯者充其內,設殿前都點檢總領。

經過整頓,軍隊的戰鬥力大大加強,也加強
了中央的軍事力量,尤其是皇帝的禁衛軍,從而削弱了地方節鎮得兵權。

此後,基本上解決
了長期以來藩鎮割據對中央的威脅。

在用兵時,他嚴令軍隊不騷擾百姓,一反過去軍閥縱軍搶掠之風,得到歸附百姓的擁戴。

這些措施的實行,是軍隊紀律嚴明,作戰勇敢,成為一隻
英勇善戰,頗得民心的正規部隊。

他即位之初,在高平之戰勝利後,又乘勝追擊,將北漢都城太原包圍,由於糧餉不繼,後班師。

公元956年柴榮下詔親征南唐,大敗唐軍,取滁、揚、秦、光、舒、蘄六州。

公元
9572月親征南唐,克壽州,滅唐四萬獲船百艘。

11月第三次征唐,攻濠州,漣水,毫州。

先後收回淮南、江北,14州六十餘縣先後出兵後蜀收回秦、渢、成、階四周,六年征遼,收回瀛、莫、易。

三州及瓦橋、益津、淤口三關,在
959年正欲乘勝進取幽州途中染病而亡,年39歲。

他的改革也反映了時代的要求,,他雖說在位6年,但他的改革影響深遠,取得了較大的成就,為後來趙匡胤所繼承和發展。

為北宋趙匡胤的局部統一打下了基礎,他促進了統一,

順應的歷史潮流。

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帝王。

假設歷史能給柴榮多幾年燕雲十六州能攻下嗎?攻下煙燕雲十六州之後中原政權就處在了一個比較有利的位置。

那麼又怎麼會有靖康之難和蒙古的崛起呢?周世宗柴榮做好了掃平天下、開創盛世的一切準備,卻英年早逝、功敗垂成;宋太祖趙匡胤延續了柴榮制定的策略一統天下,結束了兵禍連年、饑饉遍地的亂世,迎來了文化燦爛的趙宋之。

伏惟皇帝陛下,體上聖之姿,膺下武之運,協一千而命世,繼八百以卜年,化被區中。

恩加海外,虎步則時欽英主,龍飛則圖應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歷史最大的不幸——周世宗柴榮早瘍

周世宗柴榮(921-959), 出生卑微,僅僅因為他的姑母嫁給了後來成了樞密使的郭威,才步入了權力中心。他15歲加入軍隊,24歲拜將,33歲稱帝,然而在位僅僅七年便病逝。在其在位期間,他的英明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