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亂世,勵精圖治,五代十國第一明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柴榮是五代十國時期最英明的君主,也是對中國歷史進程影響最深的人物之一。

著名國學大師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宋代軍事雖弱,但文化之燦爛卻為漢唐所不及,達到了我國古代文化的最高峰。

正因如此,趙匡胤作為趙宋王朝的締造者,被尊為「藝祖」,頗受後人推崇。

柴榮

其實,「趙宋之世」的實際開創者並不是趙匡胤。

趙匡胤是踩著巨人的肩膀攀上高峰的,而為他搭橋鋪路、奠定基業的,則是如流星般划過歷史天空的短命天子後周世宗柴榮。

柴榮是五代十國時期最英明的君主,也是對中國歷史進程影響最深的人物之一。

宋朝對待商業的態度、優遇文人的政策,均與這位商人出身、勤勉務實的君主有著直接關係。

柴榮處理宗教問題的策略、發展商業和城市等方面的作為,不僅深深影響了有宋一代,而且開啟了中國走向商業文明和市民文化的先聲。

柴榮自幼生活在社會底層,深知民間疾苦。

他希望能做30年皇帝:「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即位以後,他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掃除唐末以來的政治弊端,大力發展經濟,使國力迅速增強。

他整頓驕將惰卒,親率兵馬南征北戰,幾乎戰無不勝。

遺憾的是,上天僅給了他5年半。

在他幾乎就要一統天下的最後階段,這位雄才大略、英明果敢的一代英主卻以39歲英年在北伐契丹途中不幸染疾,猝然而逝。

柴榮治國

縱觀中國歷史,元朝統一用了74年,清朝用了66年,而北宋的統一戰爭僅用了20年便告完成。

這固然離不開趙匡胤的英明決斷,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後周政權國力強大,統一之勢已不可阻擋。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柴榮不是英年早逝,他不僅有可能更早地實現國家統一,而且極有可能不會像北宋那樣喪失北方版圖。

甚至可以說,以兵變方式奪取後周政權的趙匡胤,只不過延續了柴榮的統一進程,延續了後周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周地圖

柴榮率領諸將,打算一舉收復幽州。

可惜卻突然患病,不久病逝於開封。

柴榮生於五代亂世,幼年失怙,被姑父郭威收為養子。

他生性敦厚,善於理財,曾隨商人販茶到江陵,往來於南北各地。

後來郭威代漢建周,才兼文武的柴榮被倚為心腹。

郭威稱帝3年後病死宮中,因他的兩個兒子早年被殺,柴榮奉遺命靈前即位。

當時正值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動盪的時期。

54年間中原先後經歷了5個朝代,走馬燈般更換了8姓14個皇帝。


國貧民弱,外敵四起,柴榮即位還不到10天,便有北漢勾結契丹大舉入侵。

他力排眾議親自出征,招募勇士入編禁軍,簡選良將四面出擊,沉著應戰,危局中竟以少勝多,將漢軍擊潰。

戰後,柴榮賞有功,罰怯懦,將貪生怕死的將領70多人全部處死,嚴厲整治為禍已久的驕兵悍將。

他提出「兵務精不務多」,令各地將戰鬥力最強的士兵輸送到京城,建立了精銳的禁軍。

在此後的征戰中,禁軍起到了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作用。

北宋延續了禁軍制度,禁軍始終是北宋王朝實力最強的軍事力量。

大敗北漢之後,柴榮派兵伐蜀,一舉收回四州,使後蜀不敢輕舉妄動,扼制制了周圍的少數民族勢力。

柴榮審時度勢,3次親征南唐,歷時兩年5個月,奪取了江淮之間14州60縣,逼南唐退守江南。

後周大獲全勝,國力驟然增強。

就在後周伐唐之際,北漢再次聯合契丹南犯。

柴榮再次親征,42天之間,兵不血刃收復3州3關17縣,贏得了五代以來對遼作戰最大的勝利。

柴榮率領諸將,打算乘勝進軍,一舉收復幽州。

可惜就在這緊要關頭,他卻突然患病,被迫班師還朝,不久病逝於開封。

趙匡胤

如果上天再多給柴榮幾年時間,收復後晉割讓給契丹的幽雲十六州、一統北方應指日可待,然後再攻取實力較弱的南方諸國更不會有太大的阻力。

這樣,統一大業就會在他手裡完成,而不會把機會留給後來代周稱帝的趙匡胤。

他力肅貪風,嚴厲懲處貪官污吏毫不手軟,就連生父的故友犯法也不徇私情。

如果僅有南征北戰的功勳,還不足以成就柴榮的英名。

柴榮是位志在四方、有能力收拾舊河山的軍事家,更是目光遠大、膽識過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以務實的態度、宏大的魄力、驚人的勇氣,革故鼎新,所進行的改革卓有成效,影響深遠。

五代政治黑暗,官吏極端殘暴,百姓苦不堪言。

為使國富民安,柴榮大力整頓吏治,破格任用賢才,改革了科舉制度存在的弊病,使一批有真才實學的人受到朝廷重用。

他力肅貪風,嚴厲懲處貪官污吏毫不手軟,就連生父的故友犯法也不徇私情。

他嚴格考核官吏,有幾個官員借奉命出使之機遊山玩水,也被他貶了官。

這在中國古代官吏考核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史例。

北宋

英勇、睿智、勤勉、虛心、愛民,柴榮無愧為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帝。

然而,再完美的人總會有缺陷。

顯德六年(959)六月,柴榮在北伐契丹途中突患重病,被迫班師。

不久,崩於滋德殿,享年三十九歲。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這首用來讚美諸葛亮的千古名詩,同樣適用於周世宗柴榮。

柴榮去世之日,四方遠近都自發的哀悼仰慕他,明清的皇帝對他的祭祀不斷,後人對柴榮的評價向來有褒無貶,少有爭議。

生於亂世,卻勵精圖治,雖然英年早逝,但柴榮避免了歷代長壽明君執政後期的昏聵,這不能不說是柴榮是一代明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也為大宋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代十國又一個無底線的超級亂世(五)

五代十國第一明君柴榮柴榮商人出身,家裡也曾富貴過,可惜在這亂世中家道中落了,就去投奔了姑父郭威,被收為養子。郭威此時還沒發跡,家裡也不富裕,柴榮為了補貼家用又干起了老本行,出去販賣茶葉。等到年紀...

五代十國第一明君,只嘆英年早逝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這些動盪時期,戰爭紛飛,正所謂時勢造就英雄,而在五代十國被稱為第一明君的周世宗,就是這樣一位偉岸英才,只可惜卻是英年早逝,不得不讓人唏噓。

為什麼趙匡胤的北宋能夠終結五代十國的亂局?

唐朝滅亡之後,中國歷史再一次進入了大割據時代。這個大割據時代被後世史學家稱為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大小統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斷,社會經濟、文化受到頗大影響。

五代十國少有的強勢皇帝 只有他敢北伐契丹

在五代十國這個混亂時空,各種奇葩皇帝層出不窮,好色的,殘暴的,懶惰的,好詩詞的。但是有一個人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五代第一明君,他就是周世宗柴榮,只可惜英年早逝,在北伐契丹的路上病死了。他也是五代中唯...

周世宗柴榮為什麼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說起歷史上五代十國這個時間段,可謂是混亂之極,各種政權和皇帝不斷交替,讓人目不暇接。大家都知道最後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這一混亂的局面,其實在趙匡胤之前有一個皇帝,被稱為「五代第一明...

五代十國第一明君,卻英年早逝

五代十國,在歷史上是一個稍稍被遺忘的時代,這個時代更像是三國,它沒有三國那樣有名,但是其歷史之紛繁複雜,較三國有過之無不及,五代十國的英雄豪傑,封王稱帝,如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但論起誰是天下第一...

天妒英才——向天再借二十年,五代之後無弱宋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極為混亂的時期。五代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權;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這五國雖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