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歷史上那些「空城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中國幾千年古歷史中,湧現了太多太多的謀略智慧,而說起諸葛亮,我們或許首先想到的就是「空城計」。
話說孔明錯用馬謖,導致街亭失守,而諸葛亮為明軍紀,不得已而揮淚斬馬謖。
蜀漢軍隊失了街亭,魏軍洶湧而來。
恰好在西城,城內兵力大部分被諸葛亮另派出去了,城內僅剩了2500人,而且大部分還都是文臣。
眼看要生生被擒,城池失守,而孔明卻非但不死守城門,而是大開城門,另城內軍隊混跡百姓之中,洒水掃地。
自己搬琴登上城樓,撫琴以待魏將司馬懿。
司馬懿看這陣勢,料定這肯定是諸葛亮的奸計,不敢妄動,反而就此退兵。
諸葛亮就此躲過一劫。
其實這是羅公杜撰的,演義嘛,為了烘托諸葛亮的聰明才智。
根據史書記載,諸葛亮街亭失守斬馬謖這一仗,是跟魏將張郃打的,司馬懿正在相隔千里的洛陽一代打仗,是無暇跟諸葛亮PK的。
其實我們「事後諸葛」一下,如若司馬懿真的兵臨城下,你諸葛亮卻在城樓淡定彈琴,這不明擺著說:你來吧,老夫不怕你!因為我裡面有陷阱,有伏兵,所以我猜你不敢進。
所以諸葛亮不光這麼從容淡定,甚至上樓彈琴挑釁。
這不明擺著告訴司馬懿,我就是想把你嚇唬走嗎?從容淡定不光虛張聲勢而已。
小說嘛,演義嘛就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
既然不是事實,那羅貫中老先生能憑空捏造一個計謀 空城計嗎?非也。
空城計在中國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是三十六計中的一計。
就是在自己力量薄弱時候,用計做個表象,讓敵方認定你這薄弱力量只是表象,而後面會有天大的陷阱,等你往裡跳。
敵軍游移不定,不戰自退。
今天歷史庖丁解析就跟您探討一下歷史上幾大「空城計」。
鄭國正卿叔詹空城計
公元前666年,楚國以鄭國背楚向齊為由,派楚國令尹(相當於執政大臣)公子元為中軍元帥,率兵車六百乘,浩浩蕩蕩,攻打鄭國。
鄭國兵力較弱,無法抵擋公子元進攻。
公子元很快攻破純門(今河南鄭城外城的南門),眼看要打進內城來了。
這時候鄭國的正卿叔詹正確地估計形勢,認為楚國發六百乘兵車伐鄭,傾國內全部兵力,國內必空虛,害怕國內生變,不敢久戰,便大膽地設空城計以待楚師。
士兵全部埋伏起來,不讓敵人看見一兵—卒。
店鋪照常開門,百姓往來如常,不准露一絲慌亂之色。
大開城門,放下吊橋,擺出完全不設防的樣子。
公子元遠道來伐,看這架勢,還真不敢再往裡進。
與其冒險,不如撤迴風險小一點。
最起碼撤回來不受損失,一旦中了鄭軍埋伏,那損失可就大了。
就這樣,一路高歌猛進的楚國公子元,快馬加鞭地扭頭撤回了楚國。
但迎接他的,不是鄭國的追襲,而是楚成王的殺戮。
楚成王本來想幹掉鄭國,唾手可得的成果被公子元白白遺棄,盛怒之下的楚成王便趁機殺死了公子元。
李廣版「空城計」
我們知道,空城計是在敵強我弱之下的故弄玄虛,讓敵人不敢輕易動彈,這其實是個心理博弈。
漢景帝時候,景帝派遣一個自己寵幸的宦官跟隨李廣伐匈奴。
宦官有一次出外狩獵的時候,被三個匈奴兵射死了部從,自己也受了傷,跑回軍營之後,李廣大為憤怒,而且認定這三個匈奴兵是匈奴的射鵰手,於是帶了百名騎兵追趕。
一軍統帥,就這樣擅離部隊,結果真的遇到事兒了。
在射殺了兩個射鵰手,剩了一個活得,正要往回趕的時候,與匈奴大部隊遭遇了。
李廣手下這一百騎兵嚇得面如土色,紛紛嚷嚷著要跑,但李廣說,我們這麼點人,跑是來不及了,而且我們離大部隊這麼遠,援軍也來不了。
一旦落荒而逃,肯定會被匈奴射殺。
不如我們就不逃不走,匈奴兵肯定認為我們這是在引誘他們,肯定不敢來「吾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
」(《史記·李將軍列傳》)。
而且這李廣不但不跑,反而更往裡進,走到離匈奴大軍兩里多路的時候,才停下,讓士兵下馬卸鞍。
這更讓匈奴大軍不敢輕舉妄動,派出一名白馬將軍去視察,而李廣非但沒有膽怯之意,上去就把人射死了。
這樣的挑釁,讓原本疑慮的匈奴大軍更加肯定了:他這是誘我追他,追到他們的伏兵圈裡!於是恐遭伏擊的匈奴軍連夜撤走。
雖說飛將軍李廣擅離軍營很不可取,致自己於險地更是太過冒險,不過他這「空城計」用的這麼好,還是算功過相抵吧,哈哈。
李廣一輩子都在干功過相抵的事情,也難怪難以封侯呢。
趙雲空營計
發生在蜀漢歷史中的「空城計」不是諸葛亮,而是常勝將軍趙子龍。
但歷史上也好,《三國演義》也好,趙子龍一直被蜀漢核心政權拴在身邊保衛自己,所以很少有機會領軍出征、開疆拓土,因此羅公索性把趙雲「空營計」搬到了諸葛亮身上。
反正都是自家人,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據《三國志·蜀·關張馬黃趙傳》注引《趙雲別傳》記載:「曹公爭漢中地。
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
黃忠以為可取。
雲兵隨忠取米。
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
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陣,且斗且卻,公軍散,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其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迎著。
公軍追至圍。
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
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
雲擂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墜漢水中,死者甚多。
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是膽也!』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云為虎威將軍。
」
曹操親率大軍來奪漢中,老將黃忠帶兵外出搶糧去了,過了約定的點兒還不回來,趙雲去接他,結果和曹軍碰上了。
退守回營的趙雲卻將營門大開,一生足智多謀老奸巨猾的曹操,卻疑慮不敢進犯。
退兵時候,趙雲很巧妙地不去追趕,而是用戎弩射曹操的後軍。
你想,曹軍本就疑慮不定,心有忌憚,這麼一射,簡直如驚弓之鳥,自相踐踏。
趙雲不戰而勝。
二十八(化生)空城計
二十八(化生)是誰的筆名,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
請原諒筆者用這個代替真名,寫文章不容易啊。
為避免引起不必要麻煩,下文簡稱「化生」
1917年11月,桂系軍閥譚浩明的軍隊大敗湖南督軍傅良佐的軍隊。
消息傳來,傅率城內的殘兵敗將倉皇出逃。
其時,譚軍主力尚在衡山、湘鄉一帶,不能即刻趕到長沙。
因此,傅軍的逃離使長沙突然成了一個無政府世界。
湖南一師位於長沙南郊,正是潰軍北撤的必經之路。
為了躲避潰軍進校占屋,打劫搶掠,傷及學生,學校決定全體師生暫到城東五里的阿彌嶺躲避一段時日。
「化生」卻說,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利用學校高牆組織自衛。
當化生順利組織起一支由學生為主的自衛武裝的時候,他探聽到有近4000潰兵正在距學校南幾里地的猴子石觀望徘徊,併到附近農家搶飯吃。
從來沒有進行過武裝訓練100餘名學生,而且武器只是削尖了的竹片和木棍,順帶還有被勸說共同保衛長沙的20餘名帶槍的警察,這就是化生所帶領的「隊伍」。
顯然,這支隊伍沒有任何戰鬥力。
跟4000名荷槍實彈的潰軍相比,真的是作死的節奏。
但化生不僅僅是像上幾例「空城計」主角那樣,雖然兵力弱還大開城門,他是主動出擊。
這跟飛將軍李廣的做法有點相似。
化生視察到這些潰兵已是驚弓之鳥,而且別並不清楚城內是否已被桂系占領。
所以他將空城計演繹到了極致。
他率領學生僑扮的部隊,在山上圍住了這些潰兵,並讓學生在油桶里大放炮竹,讓潰軍誤以為是炮彈炸響。
又讓幾個同學用桂林話一遍遍高喊:「傅良佐逃走了,桂軍已經進城了!……你們被包圍了,趕快投降吧!……只要你們放下武器,就放你們回家!……」
驚弓之鳥的潰軍早吃了敗仗被打怕了,現在是草木皆兵。
一草一木都能被嚇得看成追兵,何況是真實的人,真實的爆炸聲和槍聲呢。
就這樣,手無寸鐵的學生「武裝」將數十倍於己的真正軍人不對繳了械。
化生更是兵不血刃地保衛了湖南一師和長沙。
「空城計」在於自己於對方力量懸殊的時候,不得已採取的詐敵之策。
讓對方我以為自己這邊其實很厲害而不敢妄動,最後得以保身。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
各種各樣的權謀計策,真正值得我們後代人好好研習。
在中國歷史上成功上演『空城計』的遠不止諸葛亮
我們都知道,三國中諸葛亮充分地利用了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巧妙驚險的利用空城計脫險。大家在為司馬懿感到惋惜的同時,也更加敬佩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從此諸葛亮的空城計名聞天下。但是估計很多人不知道...
諸葛亮並未擺過「空城計」,發明權屬於趙子龍
當朝人修當朝史,因避諱而難真;後代人修前人史,因偽遺而難實。故而「歷史」多是歷史之後的人撰寫出來的。於是,就有了那麼多不是歷史的「歷史」,它們不知欺騙了多少後人,更不知冤屈了多少前人。
「空城計」被這三人演繹到極致
空城計,是《三十六計》的第三十二計。原文是「虛者實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也就是說,要善用疑兵,以出奇制勝。歷史上,有三個人把「空城計」用到了極致。1、諸葛的西城《三國演義》第九十五...
別被《三國演義》騙了,絕不是諸葛亮!空城計的創始人到底是誰!
今天看了一個文章,說諸葛亮是空城計的創始人,下面跟了很多評論,有人說諸葛亮不是,趙雲才是;有人說黃忠才是,更有甚者說張飛長坂坡用的才是正宗的空城計.......這些說法傳的神乎其神!作為一個歷史...
歷史上最早的空城計並非三國演義的諸葛亮,而是他
三國演義中寫道諸葛亮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的百萬雄師,但是歷史上並沒有這件事情,只不過是小說家寫出來的,但是空城計歷史上卻是真的事情,而且還要追溯到春秋時期。
絕對不是諸葛亮!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空城計的到底是誰?
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聯東吳滅曹威鼎足三分,是著名的京劇片斷空城計里的一段詞,一聽這唱詞啊,我們就想到了他唱的是誰呀是諸葛亮。 這個故事的背景啊,是在三國...
此人不是諸葛亮,被稱為空城計使用第一人!
」我本是臥龍崗散談的人,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聯東吳滅曹魏鼎足三分」。這是著名的京劇片段《空城計》,說起三十六計中的空城計,大家想到的必是諸葛亮城頭撫琴智退司馬懿十萬大軍的故事。
空城計是誰的計謀?中國最早的空城計是誰使用的
最早提出空城計的是孫武,在三國中使用過空城計的有呂布,趙雲等,但似乎沒有提到孔明。 空城計,這是一種心理戰。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虛者虛之」。敵方產生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