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被這三人演繹到極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空城計,是《三十六計》的第三十二計。
原文是「虛者實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
也就是說,要善用疑兵,以出奇制勝。
歷史上,有三個人把「空城計」用到了極致。
1、諸葛的西城
《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說的是馬謖大意失街亭,諸葛亮空城弄險的故事。
馬謖紙上談兵,不按軍令行事,結果被魏軍奪了戰略要地街亭,魏軍長驅直入抵達諸葛亮所在的西城。
諸葛亮得到報告時,手中精銳都派了出去,留在城中的只有兩千五百人,形勢千鈞一髮。
不過,諸葛畢竟是諸葛!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司馬懿認為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成門,必有埋伏,於是帶兵退去。
2、李廣退匈奴
據《史記·李將軍列傳》,漢武帝劉徹曾經命中貴人(信任的宦官)跟龍城飛將李廣學習怎樣練兵打匈奴。
中貴人帶數十騎兵遇到三個匈奴人,雙方交戰,結果被打的落花流水,差點全軍覆滅。
中貴人屁滾尿流地跑回去跟李廣說了,李廣一聽:「這肯定是匈奴的射鵰者呀!」
於是李廣帶了一百騎兵追殺,殺了兩人,活捉一人,審問後,還真是匈奴射鵰者。
李廣剛帶俘虜上馬,又來了數千匈奴騎兵。
這些匈奴兵乍遇李廣,也是一驚,忙據山列陣。
李廣手下的兵嚇壞了,都想朝回跑。
李廣就說:「我們離營幾十里,憑我們這百來號人,會被匈奴追殺死的。
現在,只有留下來,匈奴以為我們是誘餌,必然不敢出戰。
」
於是李廣帶騎兵上前,到匈奴軍陣前兩里處下馬解鞍休息。
手下的兵士說:「敵人不但多,離我們還近,如果有事,該怎麼辦?」李廣說:「敵人認為我們會逃,現在下馬解鞍表示不逃,讓他們更疑惑。
」
就這樣,匈奴被嚇住了。
有名騎白馬的匈奴將軍出陣監護士兵,李廣帶十來騎射殺胡將,回來後依然解鞍休息。
這時,天快黑了,匈奴更不敢輕舉妾動了,半夜時,匈奴趁著夜色悄然遁逃。
第二天早上,李廣領兵安然回營。
3、楚鄭互演空城
據《左傳》記載,楚國令尹子元,為了在新寡的嫂子面前表現一把,於公元前666年發兵車六百輛去攻打鄭國。
楚強鄭弱,鄭文公在危急時刻,聽取叔詹建議,一方面派人向齊國求救,另一方面索性將城門大開,讓百姓任意出入。
楚軍見狀,不敢貿然進入,便紮營等待時機。
很快,齊國聯合魯、宋的救鄭聯軍抵達鄭國都城外不遠處。
楚國害怕腹背受敵,公子元感覺打了幾場勝仗,肌肉也亮了,粉也圈了,是該見好就收了,就連夜撤兵。
為防止追擊,楚國軍隊撤離時,故意將軍營帳幕原封不動,留在原地。
待鄭國得知楚軍已全部退回境內,方知面對的楚軍營壘,原來也是一座「空城」。
就這樣,這次戰役,雙方用的都是「空城計」。
不過兩國交戰,要打下對方都城,一般不是一兩天能成的,公子元師出無功也屬正常。
作者:張小飛
三國演義空城計,司馬懿不是太笨,而是難得糊塗
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郭沖三事"改編的一段故事。後被用於三十六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多用於己弱而敵強的情況。
此人不是諸葛亮,被稱為空城計使用第一人!
」我本是臥龍崗散談的人,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聯東吳滅曹魏鼎足三分」。這是著名的京劇片段《空城計》,說起三十六計中的空城計,大家想到的必是諸葛亮城頭撫琴智退司馬懿十萬大軍的故事。
諸葛亮對待馬謖 為何又用又殺又哭?
失空斬是京劇,說的是三場劇目,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在這三場之中,主角都是諸葛亮。但在這三場故事中,諸葛孔明之「賊」,暴露無疑。他的所為,也基本上反映了非常多的管理者,在用人上的「賊」性——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