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不是諸葛亮!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空城計的到底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聯東吳滅曹威鼎足三分,是著名的京劇片斷空城計里的一段詞,一聽這唱詞啊,我們就想到了他唱的是誰呀是諸葛亮。

這個故事的背景啊,是在三國時期魏國的軍事家司馬懿,親自帶領15萬大軍向陽平關這個地方殺去,而諸葛亮當時正在陽平關和部下商量著怎麼抵抗魏軍的事兒,忽然是探子飛馬來報不好了,不好了,曹魏大軍殺來了,這個時候呢,諸葛亮身邊的只有一些文官啊,帶的兵也不多,一大半都是運糧草的,戰鬥力不行,所以說大兵壓境啊除了諸葛亮,大伙兒都是心驚膽戰,作為三軍統帥的諸葛亮馬到城頭一觀察,只見不遠處的魏兵是黑壓壓的一片正向城池殺來。

諸葛亮審時奪度立即傳令把所有的棋子全部藏起來,城門不許隨便出入,還把四面的城門是全部打開,每個城門口讓20多個老兵扮成老百姓拿著掃帚當清潔工,還反覆交代如果魏兵到了,大伙兒都不要表現出驚慌失措的樣子,都要淡定。

諸葛亮也是把自個打扮一番,鵝毛大衣一披,戴上頭巾領著兩個小童子登上城樓,坐在城樓上,是焚香操琴,等到司馬懿的大軍來到城下,本來是殺氣騰騰,想這是一場惡戰,可這一看覺得太反常了啊,這個司馬懿望去,只見諸葛亮安然坐在城樓上,琴聲陣陣那樣兒十分多疑,猶豫來猶豫去,可能是巨蟹座的啊,覺得諸葛亮詭計多端,此事必有蹊蹺啊,說不定裡面就有伏兵啊,於是馬上下令撤退。

這個精彩的故事呢,就是《三國演義》第95回武侯彈琴退仲達,可是我們要知道《三國演義》是小說啊,畢竟不是史書,經過學家們的考證,諸葛亮導演的這場精彩的空城計其實是三國演義里虛構的一個傳奇辦事呢,而且不是羅貫中最早編纂的,而是西晉時期有一個叫郭沖的人為了稱讚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光輝形象,就構造了這麼一個故事。

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而我就思考了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跟小說里寫的差不多的那種真正意義上的空城計呢?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我們本次就來講講發生在歷史上一個真實的空城計。


咱們國家歷史上第一個成功使用空城計的這其實出現在春秋時期,根據《左傳.莊公》 記載,在魯莊公28年,也就是公元前666年的秋天,當時的楚國大將尹子元率領600乘戰車的強大兵力進攻鄭國,鄭國是個小國,國力跟楚國相比差太遠,根本沒有辦法抵擋楚軍的進犯,楚軍的勢如破竹,一口氣就殺到了鄭國的都城外。

鄭國是力戰不敵,之後也只剩內城的城門這一道最後的防線,眼看著鄭國就完蛋了啊,所以文武百官都慌啊!有的說要不投降吧,也有的說不如光榮一把拚死一搏。

就在大傢伙兒吵來吵去,七嘴八舌爭論不休的時候,鄭國的上卿此時大聲說:都瞎逼逼啥呢?到山窮水盡的時候了嗎?應該沒有吧,咱的盟國齊國也是個大國,一定會出兵相助的,只要咱們把內城給守住,援軍一來國難必解,可是大傢伙還是很擔心的,那怎麼守呢啊?就咱們這點人馬。

上卿他就傳令,士兵們全都給我打傘,在城裡面埋伏起來,城裡的店鋪全部給我照常開業,把老百姓也不許躲家裡躲著,全都給我出來當群眾演員。

該買菜買菜,該逛街逛街,都不許露出一絲慌亂,一看都安排好了,他就叫守城的人打開城門,放下吊橋擺出來。

完全沒有防備的樣子。

這邊楚軍統帥打了那麼多的仗,還沒有碰到這麼奇怪呢,就率領眾將爬到城外一座高點的山上遠眺城內只見城中,確實沒啥兵力,你說都要打仗了,這裡邊的老百姓依然是穿梭來去,但是又似乎朦朦朧朧的看到了鄭國的精兵甲士,他心中就不免狐疑,不敢貿然進攻,於是決定按兵不動,那他就按兵不動,就給鄭國的老大哥齊國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呢,最後齊國趕來支援,鄭國危難解除。


諸葛亮在歷史上其實沒有用過空城計,他雖然沒有用啊,但是那個時候有人使用過,其中就包括了我們所熟知的曹操,這是怎麼回事兒呢?在漢獻帝興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了,當時的呂布率領一萬多人從東營這個地方也就今天山東省金鄉縣東北來攻打曹操。

當時曹操是駐軍在今天的山東省巨野縣西南,曹軍是有點悲催了,因為大部分的軍隊一天都出城收麥子去了,因為這肚子不飽,需要吃飯吶,這突然間呂布的大軍來攻城,曹操是情急之下就把隨軍的一些女眷家屬全都弄到了城牆上站崗,這呂布開過來一看這個是什麼東東啊,滿城都是鶯歌燕舞啊,說好的浴血奮戰呢,呂布心想這曹賊一向都是狡猾狡猾的,他肯定是把大軍埋伏在樹林子裡面。

我這一進去就要被埋伏,我肯定必敗啊,曹操啊曹操你當我是白痴嗎?於是當天下令撤軍了。


當天夜裡呂布想我也是堂堂一號人物的,我為啥要怕他呢?曹賊這麼大大方方的開城,那我這一回放過他豈不是損失太大了,對吧,第二天了,呂布因為不甘心又來了,可這曹操在外面收麥子的士兵已經回來了,而且曹操在樹林裡伏擊了呂布,所以結果是呂布大敗!那看來曹操確實是足智多謀啊,但是讓使用空城計的這個曹操怕是沒有想到,之後他竟然被另一個人成功使用了空城計啊。

三十六計之一的空城計是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實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

所以能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缺乏兵備而故意示人,以不設兵備造成敵方的錯覺,從而擊退敵軍的戰術,歷史上是多有存在,但是要告訴各位,由於空城計具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而很多的主動權和機遇還掌握在對方手裡,所以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有可能使用空城計,同時也不宜重複多次的運用。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大家有什麼對空城計獨到的見解可以在評論留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此人不是諸葛亮,被稱為空城計使用第一人!

」我本是臥龍崗散談的人,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聯東吳滅曹魏鼎足三分」。這是著名的京劇片段《空城計》,說起三十六計中的空城計,大家想到的必是諸葛亮城頭撫琴智退司馬懿十萬大軍的故事。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二計:空城計

  歷史深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二計:空城計  原文: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  譯文:與敵比較,我們的力量本來就顯薄弱,如果進一步顯空虛,就會讓敵人難以揣摩產...

歷史上三國中空城計真的存在嗎?

說到空城計到家肯定會想到:蜀將馬謖失守街心亭,魏將司馬懿率兵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大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說明《三國演義》是有一回的,但是歷史中...

你所不知道的空城計

最近吳秀波主演的虎嘯龍吟正在熱播,其中空城計那段通過幻境演了出來,都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部片子也是表達了對空城計的看法,這部片子是根據小說三國演義的內容進行拍攝,其實正史中諸葛亮並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