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託孤時,有刀斧手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諸葛亮是封建社會君臣關係的典範。
在《三國演義》中雖有一定的誇張,但是不離本質。
(《三國演義》託孤劇照)
劉備夷陵兵敗,鬱憤難當,病危時叫來諸葛亮許以託孤之事。
這會藏下刀斧手嗎?
這要考慮劉備以功名大業為終生目標還是為劉禪謀取出路更重要。
個人認為,劉備覺得功名大於劉禪的去路。
雖然劉備也想讓劉禪得體繼位,享受榮華富貴,但是疲敝的益州真的能安枕無憂嗎?
劉備對天下形式清楚的很,單靠益州是斷然沒有什麼大作為,因此才去討伐東吳。
權力都賦予孺子更是沒有用。
因此說了要是阿斗不行君可以取代他,阿斗掌權,蜀漢和阿斗真的未必有好下場。
劉備知道諸葛亮為人,再施加以臨終恩典,諸葛亮幾乎是很大可能去全力輔佐劉禪。
倘若退一萬步,諸葛亮真的有異心,那也是沒辦法,劉備找好的為諸葛亮開脫的理由。
夷陵之戰後,劉備大病,就說明夢想難以實現對劉備打擊非常大,間接也看出來功名在他心中的地位。
依我看,似乎比劉禪之後的榮華富貴要重的多。
我願意相信劉備給諸葛亮施壓,並且說的也是真心話,實在話,也沒有準備刀斧手。
如果諸葛亮不出祁山改奪荊州,歷史會被改寫嗎?
歷史上諸葛亮任蜀漢丞相時期,對曹魏發動了六次戰爭,可是出祁山次數只有兩次,不是《三國演義》中的六出祁連山就算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蜀道之難還是難於上青天,以至於後代很多歷史學者,都評價諸葛亮...
你是什麼時候發現劉備虛偽的?
感謝讀者朋友們打開小編的文章,我將一如既往的和大家開誠布公的分享一些知識和看法,如果接下來的內容哪怕能對您產生一些小小的快樂,筆者將不勝榮幸。朋友送了本三國演義。其實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喜歡看三國...
三國演義事實148件,虛假152件,嚴重扭曲正史,學生及家長必讀
三國里正史和演義的區別,《三國演義》誤導了多少後人,呼籲尊重歷史據判定甄別統計,300事件中,其中【實】148件,【虛】152件,故《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實虛程度應該是【五五開】,而不是【七實三虛...
真正扶不上牆的是劉禪嗎,看懂了你就知道是阿斗還是劉備
人們常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一個人懦弱無能,昏庸。阿斗,劉皇叔的兒子劉禪的小名。其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卒於晉泰始七年(公元271年),活了六十四年。夷陵之戰劉備死後,阿斗登上帝位...
膝下有四子,怎麼就扶了個阿鬥敗了整個國家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參政加上人禍天災不斷,使得百姓民不聊生被迫揭竿而起,皇權傾覆。自黃巾起義之後,群雄爭霸、各路英雄層出不窮多如繁星,而劉備可以說是其中最為耀眼的明珠之一。
他本是仁君聖主,厚黑學高手,卻被歷史醜化冤枉!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林立。劉備以漢室後裔身份起兵,卻諸多磨難,直到西取益州之後,終得雄踞一方。實力大增。在關羽被殺後,劉備舉傾國之力伐吳。夷陵之戰遭火燒連營,敗走白帝城。劉備臨終之際,託孤諸...
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的話其是言由心衷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里有「白帝城託孤」一段,這段故事講了劉備臨終前給諸葛亮說:軍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的言下之意就是說:你可以自己干。但是...
劉備選擇諸葛亮輔助阿斗難道不怕他越權嗎:其實劉備還暗自留一手
公元223年,在夷陵大戰中戰敗的劉備,已經在白帝城休養了很長時間,不過,就在這一年,急火攻心的劉備最終還是死在了這裡,在臨終之際,他選擇諸葛亮、李嚴等人作為託孤重臣,輔佐阿斗,不過,劉備真的不怕...
劉備5句話,爭議近2000年,有兩句是對諸葛亮和趙雲說的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東漢末年是個群雄並起的時代,各路英雄競相逐鹿,其中很多人物留下來諸多經典話語。例如曹操青梅煮酒時說過「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曹爾」;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等等。這些經典有的是經...
假如諸葛亮取代劉禪掌權蜀國能否一統三國?網友的回答驚人的一致
漢末三國,天下大亂,群雄割據紛爭,漢室宗親劉備在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干文臣武將的輔佐下,經過連年奮戰,最終在三國之中得以立足,建立了三國之一的蜀國。然而天不佑蜀國,一場夷陵之戰徹底摧毀了劉備...
白帝城託孤,劉備是否做了除掉諸葛亮的準備?
伯牙子期,知音難覓。在三國這個亂世之中,劉備和諸葛亮不僅是格式化的君臣關係,更是難得的一對知己。然而,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和諸葛亮的融洽關係出現了裂痕。在吃到夷陵之戰的苦果後,劉備在白帝城這...
劉備臨終前託孤,諸葛亮可取代之,後有刀斧手伺機而動?
其實大家所熟悉的三國不過是通過《三國演義》了解到的,其實真正的三國歷史跟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三國演義》的主人公是劉關張,主要烘托的是蜀漢。曹操,孫權,司馬懿等人也都是配角,...
三國機密:要知道劉備託孤諸葛亮是真是假,首先要看懂劉禪
文 | 江隱龍劉備的「白帝城託孤」,究竟出於真心還是出於對諸葛亮的試探,已經被後世的史學家爭議了一千餘年。人心不可測,何況劉備與諸葛亮早已作古,內心想法更難推斷。但是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從人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