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麼時候發現劉備虛偽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感謝讀者朋友們打開小編的文章,我將一如既往的和大家開誠布公的分享一些知識和看法,如果接下來的內容哪怕能對您產生一些小小的快樂,筆者將不勝榮幸。

朋友送了本三國演義。

其實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喜歡看三國的,無論是劉關張一起打天下的奮鬥經歷,還是三國中的權謀詐術,都讓人身臨其境,浮想聯翩,聽說古代有人看說書,聽到劉皇叔敗了就痛哭流涕,聽到曹操勝了就咬牙切齒,足以彰顯這本書的魅力。

好了言歸正傳,關於三國之中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劉備,基本上前期的故事情節都是圍繞著他來展開的,第一次看到劉備是老三國,84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改編,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製作,王扶林擔任總導演,蔡曉晴、張紹林、孫光明、張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導演,孫彥軍、唐國強、鮑國安、吳曉東、陸樹銘、李靖飛、洪宇宙、魏宗萬、張光北主演,總投資1.7億元人民幣。

該劇演述的是三國時代的故事,是魏、蜀、吳的興亡史,共分為《群雄逐鹿》(1—23集)、《赤壁鏖戰》(24—47集)、《三足鼎立》(48—64集)、《南征北戰》(65—77集)、《三分歸一》(78—84集)五大部分。

著重表現的是亂世中多個政治集團間錯綜複雜、緊張尖銳的鬥爭;這種鬥爭發展成為連接不斷的對政治權力的爭奪和軍事衝突,造就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將近一個世紀中的風雲變幻,本人十分喜歡老三國,因為無論是演員,例如王司徒,諸葛亮還是曹操都是老戲骨,演技沒得說,還是文戲,風雅之氣,如沐春風,還是內涵都是無與倫比的,這部戲基本完全按照字面意思來演三國,這裡的劉備是個憨厚的老實人,完全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樣,自不必多說。

看了老三國之後就去看三國演義這本書,前幾十回還沒什麼,劉皇叔屢仆屢起,創業艱難,無論是投靠公孫瓚還是呂布,曹操等都沒有什麼大的瑕疵,無非感覺就是生不逢時,時機未到,但是當關羽斬顏良誅文丑之後,也就是第二十六回,關二爺自然不消分說,一直是忠於劉備的。

三國這樣寫道:且說關公正尋思間,忽報有故人相訪。

及請入,卻不相識。

關公問曰:「公何人也?」答曰:「某乃袁紹部下南陽陳震也。

」關公大驚,急退左右,問曰:「先生此來,必有所為?」震出書一緘,遞與關公。

公視之,乃玄德書也。

其略云:「備與足下,自桃園締盟,誓以同死。

今何中道相違,割恩斷義?君必欲取功名、圖富貴,願獻備首級以成全功。

書不盡言,死待來命。

當劉備說完這句話的時候,皇叔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徹底崩塌了,這句話的意思想必大家都明白,但是細思極恐,你想當不知道關二爺投不投降曹操的時候,這封信送的是不是有點試探的意思,然後信中先說我們是一同患過難的,為何要背棄桃源之盟呢?這就占到了道德的高處審問關羽,然後又說你要是貪圖富貴,我就把我的人頭送給你,就像一個朋友要拿另一個朋友的腦袋去邀功一樣,而且卻不是真心實意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比如說一個朋友說以後你要是發達了就忘了我吧,還有就是我以後怎樣怎樣給你什麼東西,或者是你以後用的到我的儘管說,這些都是虛偽的客套話,和劉備所說的意思是不是一樣的?不過這些話是十分管用的,不僅僅是關二爺忠義的性格,還有劉皇叔的套路。

各位看官,再退一萬步講,您仔細想想,就算關二爺投降了,劉備會拱手送上自己的人頭嗎?

接著就是摔阿鬥了,

三國演義42回有這麼一段話:行二十餘里,見玄德與眾人憩於樹下。

雲下馬伏地而泣。

玄德亦泣。

雲喘息而言曰:「趙雲之罪,萬死猶輕!糜夫人身帶重傷,不肯上馬,投井而死,雲只得推土牆掩之。

懷抱公子,身突重圍;賴主公洪福,幸而得脫。

適來公子尚在懷中啼哭,此一會不見動靜,多是不能保也。

」遂解視之,原來阿斗正睡著未醒。

雲喜曰:「幸得公子無恙!」雙手遞與玄德。

玄德接過,擲之於地曰:「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雲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後人有詩曰:「曹操軍中飛虎出,趙雲懷內小龍眠。

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

對於上面這段故事,好多人都覺得是劉備收買人心的手段,不過想起來應該也不儘是這樣的。

首先,劉備扔孩子說明:

1,救孩子是一件很危險很困難的事情。

劉備此舉不一定是虛情假意。

2,趙雲不是一個僅有匹夫之勇的平庸之人,要不好好表揚一番即可,沒有必要,也不會為他扔孩子。

劉備的話明確表明他認為趙雲的價值要大於自己的親生孩子,從對馬謖的評價可以看出劉備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確的,而他也顯然不會認為隨隨便便一個人就會比自己兒子重要的。

那就面臨著這樣一種狀況,就是要在自己兵敗的時候嘉獎一下趙雲,用什麼嘉獎呢?錢?沒有,美女?自己的老婆都丟了,官爵?呵呵噠,那現在就只有一個辦法了就是趙雲拼近萬死菜救出來的小孩子,趙雲是為了救主,是忠,忠臣最擔心的事什麼?自己不要錢,不要美女,不要官爵,在正直的外表下最擔心的就是主人的不信任,雖然他們都不怕死。

而自己的忘身為主得到了嘉獎確實從心靈深處的呵護——主公對自己的關心,而表現對自己的關心最有力的途徑就是摔孩子,如果沒孩子,那或許就要再有一次桃園結義了。

不不不,長坂坡結義。

第三次就是白帝城託孤的故事,這是劉備夷陵之戰失敗後退守白帝城,向諸葛亮託付身後事的故事,白帝城託孤是蜀國的轉折點,從此蜀國大權轉移到諸葛亮手上,而實際上這是劉備一個陰謀。

劉備託孤時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國,終成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這句話翻譯起來就是「先生的才能十倍於曹丕,一定能夠安邦定國,完成我們的大業。

如果我這個兒子是可以輔佐的,請先生輔佐他;如果他不中用,請先生自行其是」,但這句話里暗藏著一個巨大陰謀,諸葛亮被劉備給套上了。

後人總把劉備託孤的話這樣理解:我這個兒子能輔佐你就輔佐,不能輔佐你就自己做蜀漢的皇帝吧。

小編覺得這是不對的,為什麼?原因有四點:

第一,劉備沒那麼偉大,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怎麼可能拱手讓人?熟讀三國的人都知道,劉備的寬仁無私、偉大愛民都是裝出來的,那是他收買人心的手段;

第二,史無前例,在劉備之前託孤的事業不少,但從沒有任何一個帝王把基業都託孤送給異姓的,封建社會君臣關係分明,所以劉備不可能有這種思想;

第三,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沒有好到贈送江山的程度,相反他對諸葛亮還存在猜忌;

第四,劉備提到了曹丕,曹丕是什麼人?那是曹操的兒子,曹操架空了皇帝就被天下人罵為「漢賊」,倘若諸葛亮真取代了劉禪,那他會被罵成什麼?

所以劉備並不是真正想把江山送給諸葛亮,既然如此,劉備託孤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中暗藏什麼玄機?

後世有學者研究,稱劉備的託孤乃是「陰懷詭詐,其意甚明」。

劉備在蜀漢最信任的人是關羽、張飛、龐統、魏延、法正等人,他對諸葛亮是有猜忌的,此時除了魏延其他人都不在了,他總不能託孤給魏延吧,何況當時諸葛亮已經是丞相了,劉備說那句話就是把諸葛亮逼到死角,讓他無迴旋餘地,諸葛亮只得跪下來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這就是劉備的陰謀,諸葛亮不得不被他算計。

劉備為什麼要這樣閃爍其詞的表達出臨終的意思,因為他終究還是對諸葛亮不完全放心。

二人關係最好的時期應該是從隆中對到赤壁之戰間,此後在三國歷史上就很少見到諸葛亮的記錄了,劉備入蜀帶龐統、攻打漢中帶法正,而此時諸葛亮在幹什麼呢?主要是鎮守成都富國強兵、徵調賦稅等等,相當於蕭何的後勤工作而已,在正面戰場上,劉備是不讓諸葛亮上的。

諸葛亮號稱「臥龍」,單從這稱呼上就不能不讓劉備設防。

劉備託孤核心就八個字:「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八個含義很深,主要在於最後一個「取」子,很多人理解為「取代」,但小編認為不是這樣,之前說了諸葛亮取代劉禪是不現實的,所以這個「取」字應該是「選取」的意思。

劉備有三個兒子,依次是劉禪、劉永、劉理,劉備的意思應該是老大不行老二上,老二再不行就老三上,「君可自取」應是賦予諸葛亮選取廢立之權,而不是取代之權,當然廢立之權也已相當大了。

諸葛亮被劉備託孤時的話逼得退無可退,只得接下蜀漢這盤大棋,忠心輔佐傻不拉幾的弱智劉禪,六出祁山討伐中原,最終死在未竟的北伐大業上,這也算劉備死後給他的壓力,自己被套上了枷鎖,讓劉備給算計了。

看完之後,就覺得曹操是真小人,而劉備是個偽君子,以往憨厚老實的形象有點單薄,就有點喜歡于和偉的劉備了,不過他的還是有點太奸詐了,和老三國中的中和一下就是我心目中的劉備,你們怎麼看呢?

總而言之,世間真請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且看三國劉皇叔,騙了天下又騙臣。

喜歡小編的文章可以關注一下小編,也可以盡情吐槽!謝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劉備的兒子為何不如曹操的兒子?

要論「官二代」,曹操和劉備的兒子是標準的「官二代」。劉備的親兒子有三個,大兒子劉禪,二兒子劉永,三兒子劉理,都不怎麼成器。最有名的當屬扶不起的阿斗——劉禪,投降曹魏,被曹操的後人所俘,葬送了父親...

《三國》領導託孤,誰的眼光最好

傳統社會實行家天下,權力轉移主要採取父死子繼。如果父親死得早,兒子年紀小,就要有一位重臣或者近臣來輔佐年幼的兒子,這種事情一般老皇帝臨死前都會安排好,在傳統文化中被稱為託孤。三國一書中,寫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