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三結義,劉備真的是為了手足之情而發動夷陵之戰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結拜兄弟之情,人們總是會聯想到劉關張三人在涿郡張飛莊後那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人們一直傳誦著這個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著焚香結義。

劉備在赤壁之戰後打下荊州後,進軍巴蜀,讓關羽鎮守荊州,結果關羽大意失荊州,關羽及其子關平被俘並被殺。

221年七月,也就是在劉備稱帝3個月後,劉備不聽丞相諸葛亮等大臣的勸阻,毅然決定傾全國之力,親率蜀漢軍隊攻打吳國,以替二弟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

東吳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在222年八月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

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劉備所據荊州的南郡居於建業上游,直接威脅孫權江東政權的安危,又是蜀與魏爭奪中原的戰略要地,東吳只有占據南郡才算真正鞏固了東吳。

所以東吳處心積慮想要奪回荊州。

而東吳孫權占領了荊州,破壞了劉備的隆中戰略,《隆中對》中說「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荊州之失,使劉備不具備統一的條件,劉備若想滅曹魏或者滅孫吳,依照《隆中對》來說,他都必須奪回荊州,否則他只能依靠蜀道難割據一方。

劉備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帝業,還是報國讎家恨,他都必須奪回荊州,所以並不是因為要替關羽報仇這麼簡單。

但是由於他過於急切的想奪回荊州,在蜀國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劉備就匆忙發兵了。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主要還是為了奪回荊州,實現諸葛亮隆中對的藍圖!所有政治家首先考慮的都是自己的雄圖霸業,手足之情,兒女情長都必須為此讓路。

為關羽報仇不過是一個出兵正義的理由而已。

從軍事地理角度講,即便湘水為界的荊州西南半塊,只是荊州地區的七分之三,但擁有這樣的一個緩衝區塊或前進跳板,在戰略上總好過於以三峽為界的易守難出。

江陵、武陵、零陵三郡為劉備勢力提供了向東發展的可能性與主動性,尤其是南郡江陵,既是控制全部三峽航道的必備東口,也是荊州的腹心之地,占據江陵就能時刻壓制著孫權。

所以劉備出擊荊州,應當也有這番長遠考慮。

而那時劉備已六十歲的暮年,死之將近,這已是暮年劉備最後的機會,只能拼盡最後一絲氣力,孤注一擲,方能賭回當初的優勢,為兒子劉禪搏一個更好的局面。

何況,在戰前,劉備並非沒有勝算,若不是遇上了巔峰時期的陸遜,勝負未可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夷陵之戰經過

夷陵之戰,又稱猇亭之戰,清代時避諱改稱彝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君主劉備對東吳發動的戰役,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221年7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立刻以替大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氣勢...

劉備東征真的是為關羽報仇嗎?原因沒這麼簡單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也是劉備發動的最慘烈了戰役之一。夷陵之戰不但導致了蜀漢6萬大軍全軍覆沒,就連劉備本人也經過此次大敗命隕白帝城。但是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真是的如三國演義所講,為了給二弟...

蜀漢關羽守荊州是錯誤

荊州據後漢書地理志有七個郡。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魏蜀吳瓜分了荊州。曹魏占:南陽郡、半個南郡、半個江夏郡。東吳占:半個南郡、半個江夏郡。蜀漢占:長沙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公元210年劉備向...

夷陵之戰:概況與簡介

夷陵之戰: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夷陵猇亭之戰。爆發於221年(蜀漢章武元年),結束於222年(蜀漢章武二年),是三國歷史上東吳(孫權)和蜀漢(劉備)為爭奪戰略要地荊州南部五郡(南郡...

夷陵烽火,漢昭烈大帝的遺恨

東漢後期,奸臣宦官釀禍,導致全國大亂,國家四分五裂,各路諸侯獨霸一方,有皇室血統的劉備痛心不已,以復興漢室為己任。公元207年左右,他遇到了奇才諸葛亮,諸葛亮建議他以政治勢力相對薄弱的荊州和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