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曹操至死都不曾稱帝,而曹丕一繼位後就稱帝,卻未成就大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三國時期的曹操,除了眾人皆知的政治家、軍事家外,還是一位豪氣萬丈的文學家,才情之高,讓人嘆服,同時也是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諸多勢力趁勢而起,而曹操則以大漢天子的名義號令諸侯,征伐四方,先後消滅袁紹袁術兩兄弟,徐州呂布,荊州劉表,西涼韓遂等勢力,更是征服南匈奴、烏桓、鮮卑少數民族等,徹底統一了中國北方,在他執掌朝政期間,實行了一系列政策,恢復了北方的經濟生產與社會秩序,為後期曹魏立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統北方的的曹操可謂大權在握,可以說離帝王僅一步之遙,當時的他隨時可以廢除漢獻帝並取而代之,但他在位二十五年,縱然加封魏王,也還是奉漢室為正統,一直保持著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身份,直到公元220年因病去世,曹操也沒有稱帝。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一方面,即便不廢除皇帝,繼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依舊是北方說話最管用的,而且當時的他就是漢室正統,想打誰都有理有據,畢竟都是漢獻帝下的命令,曹操只是奉命而行,相當於讓漢獻帝幫著他背鍋,一旦廢帝,曹操就與劉備一般孫權全是皇帝,他就失去了大義的口實,最終還會落下一個謀權篡位的罵名,確實不划算。

另一方面,身處蜀漢的劉備一直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如果當時曹操貿然稱帝,沒了漢獻帝這塊招牌,不僅會白白送給劉備一個漢室正統,還會就此成為眾矢之。

更何況,東吳的孫權同樣稱帝野心,不過孫權同樣比較聰明,他一直上奏請曹操稱帝,目的與劉備一樣,只要曹操廢帝自立,他就隨著一同稱帝,曹操深知其中玄機,自然不會做這個出頭鳥。

因此,曹操在統一全國之前。

肯定不會稱帝的,然而一直是世子的曹丕就沒有這份隱忍與老辣了,他一登基,就立刻就廢了漢獻帝,讓自己過足了曹操未曾享受過的皇帝癮,而結果就是本算得上強大的魏國幾乎就處於被動挨打,極少主動出擊,就是因為曹丕匆忙稱帝,沒有了攻打他人的理由,只能基本處於被討伐與挨打的局面。

就這方面來說,曹操當時不稱帝,確實算是比較明智的選擇,而曹丕按捺不住一人之下的感覺,非得自立為帝,失了正統,因此很難就此一統天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漢獻帝沒死,為啥劉備敢稱帝?這不是打臉嘛

在三國時候,漢朝皇室已經成為傀儡,先後被多方諸侯把控,經過多年的俄角逐,最後只剩劉備、曹操、孫權三股勢力比較大,而且都割據一方。而劉備和他們二人的出發點是不同的,劉備要匡扶漢室,因為他是漢室的宗...

曹丕的陰招,把漢獻帝送給劉備會如何?

三國時期,各家都在爭一件事——正統性。從董卓進京起,挾天子霸京師,可他太過殘暴,引起諸侯征討,草草退出歷史舞台。接著圍繞「傳國玉璽」展開一系列爭奪,孫堅易手,給到袁術手中,袁術立刻成為眾矢之的,...

如果劉備統一了三國, 他會讓位給漢獻帝嗎?

首先縱觀整個《三國演義》我們都是知道,書中通篇貫穿「尊劉貶曹」的思想。把劉備劉備塑造成一個為了「匡扶漢室」皇室宗親,而曹操卻被冠以「國賊」之名。那麼在這裡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漢獻帝落在劉備手裡,尤...

驚!難怪古代人都喜歡三國裡面的劉備!

在此先和看官們講個故事,據說古代說書先生一講三國的故事,只要是劉備得勢了,比如得了徐州牧,於是所有的的觀眾都拍掌稱快,人群都高興得不行。但是如果是曹操得了勢人們就咬牙切磋,曹賊、反賊等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