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自立漢中王弊大於利嗎?漢中王到底是什麼封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中王其實就是一個諸侯王的封號,但是在三國時期敢自立為王的人就已經說明你有不小的野心了,下一步那就是要稱帝了。

曹操當年就是稱王以後,就和荀彧決裂了,因為荀彧一生都想當漢臣忠於漢室,在他看來曹操已經是不忠不孝之人,所以也沒辦法繼續跟著曹操。

不過好在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和漢室沾了一點關係。

可能大家對他的口誅筆伐就沒那麼嚴重了,但是劉備自立漢中王以後為什麼也是弊大於利呢?

劉備是在漢中之戰以後才進位漢中王,而漢中之戰也證明了當時蜀國的實力已經可以成為三國之一,也是蜀國最強盛的一段時期。

所以劉備才有這個底氣給自己封王。

但是明白人也都知道,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經成立,封王下一步就是稱帝,但是劉備稱帝的理由最站得住腳。

因為劉備是以延續漢室血脈為理由,這點上估計也沒人敢反駁了。

但是稱王封帝並沒有劉備想的這麼簡單,這中間的利弊關係遠比他想像中的更加嚴重。

一是因為,雖然當時劉備已經日益壯大起來,但是和曹魏、東吳相比依然是最弱小的那位。

劉備封王就是把自己的地位抬到和曹操一個位置上了,所以曹操肯定不會放過劉備。

蜀國是因為魏吳相爭才給了他發展的機會,一旦雙方停戰或者曹操直接把孫權給滅了,那劉備肯定也就活不長了。

而且劉備封王的確有些急,對於他來說漢獻帝當時還在位呢,他就自己當了個漢中王,這就算是對漢室不忠了。

還有就是劉備忠義的名聲也大大的受損,甚至是讓很多人開始懷疑劉備真正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匡扶漢室,而是想自立為王。

漢獻帝沒有封過劉備,劉備自己稱王已經是大不敬了,而且漢獻帝被逼下台後劉備也沒讓漢獻帝到蜀國來,而是選擇自己頂替漢獻帝的位置。

難道劉備是相當第二個劉秀麼?只是可惜雙方的國力差距還是太大,而且劉備的機會也實在不多。

劉備稱王后自己的手下肯定也要升官啊,那大家的等級都高了必定會消耗更多的財力。

但是蜀國並不是一個很富強的國家,民生和經濟都被劉備弄的一團糟,這也是蜀國一大不安因素,如果百姓不能安居樂業那劉備這個漢中王肯定是不得人心的。

所以說劉備稱帝以後才發現其中的弊端大大的多於好處,但是自己已經被趕鴨子上架,還成了曹操和孫權的對手,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之死,是不是魏蜀吳聯合造成的?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關羽之死不僅引起了眾多讀者的哀嘆,更成為蜀漢乃至三國劇情的轉折點。雖然荊州之失,關羽負有不可逃避的責任。但是,荊州這麼重要的地理位置,確實不是那麼好防守的。而且,劉備、...

為什麼關羽被殺之後,劉備才稱帝呢?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劉備於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劉備的權謀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

漢獻帝沒死,為啥劉備敢稱帝?這不是打臉嘛

在三國時候,漢朝皇室已經成為傀儡,先後被多方諸侯把控,經過多年的俄角逐,最後只剩劉備、曹操、孫權三股勢力比較大,而且都割據一方。而劉備和他們二人的出發點是不同的,劉備要匡扶漢室,因為他是漢室的宗...

如果劉備統一了三國, 他會讓位給漢獻帝嗎?

首先縱觀整個《三國演義》我們都是知道,書中通篇貫穿「尊劉貶曹」的思想。把劉備劉備塑造成一個為了「匡扶漢室」皇室宗親,而曹操卻被冠以「國賊」之名。那麼在這裡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漢獻帝落在劉備手裡,尤...

驚!難怪古代人都喜歡三國裡面的劉備!

在此先和看官們講個故事,據說古代說書先生一講三國的故事,只要是劉備得勢了,比如得了徐州牧,於是所有的的觀眾都拍掌稱快,人群都高興得不行。但是如果是曹操得了勢人們就咬牙切磋,曹賊、反賊等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