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稱帝沒人反對,為何曹操封個魏王就有很多人反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稱帝沒人反對為何曹操封個魏王就有很多人反對曹操不只是封魏王時有人反對,早在封魏公時就有人反對,因為這代表著這個力挽狂瀾的中興大臣一步步進行著篡漢自立的過程。

所以曹操不只是封魏王時有人反對,早在封魏公時就有人反對,因為這代表著這個力挽狂瀾的中興大臣一步步進行著篡漢自立的過程。

所以自然有忠於漢室之人的反對。

劉備稱帝雖然不像三國演義中那樣眾望所歸,也有極少數的人反對,但於大局來看還是符合當時潮流的,因為劉備稱帝時北方曹丕已經篡漢立魏了,代表著漢室滅亡,所以漢室一員的劉備稱帝延續漢統,也是順理成章的。

而且當時謠傳漢獻帝被曹丕殺了,所以劉備稱帝更具合理性。

當然這個遙言有可能是劉備為了稱帝故意製造出來的。

一、曹操稱魏王有人反對是情理之中的

兩漢四百餘年,雖然到了東漢末年朝廷威嚴早已不在,但畢竟正統深入人心,所以還是有著不少忠於漢室的大臣的。

曹操權勢滔天沒有篡魏自立,而是到了兒子曹丕時代才篡位自立,就是在清理反對勢力,把忠於漢室的大臣轉化成為忠於自己。

曹操別說稱魏王時候,就是稱魏公時候就有人反對,因為他不只是封為一個公爵,還加了九錫,建封地魏國,尤其是加九錫這是權臣篡位的必經路程,所以當時就有不少人反對,比如說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就反對,結果被調離中央朝廷之外。

所以曹操之後更進一步升級為魏王時自然還會有人反對的。

二、劉備稱帝的時機恰當所以沒人反對或者說反對人少之又少

公元年,曹操之子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位,曹魏正式成立,東漢國祚結束。

次年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依舊是「漢」,以示漢室正統延續,並沒有亡國。

劉備選擇稱帝是在曹丕篡漢自立以後了,可以贏得民心,獲得忠於漢室力量的認可,這個時機選擇的很好。

雖然三國演義中劉備是眾望所歸,真實歷史中還是有極少數的人反對劉備的。

因為劉備是以皇叔身份打著振興漢室的旗號來擴張勢力的。

現在自己稱帝的確有點暴露野心了。

當然這些反對的人太少了,並沒有掀起什麼風浪。

劉備稱帝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當時謠傳漢獻帝被曹丕所殺,其實漢獻帝並沒有被殺反而活的好好的被封為山陽公得以善終。

有了這個漢獻帝被殺的謠言前提,劉備稱帝更是合情合理,當然也有可能是劉備自己散布這個謠言為自己稱帝做準備。

一個封魏王明眼人都知道是為篡位做準備,所以自然有人反對。

一個稱帝是有著漢朝皇族身份還打著為了延續漢室正統的口號,當然沒什麼人反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唯一沒稱帝的反而成了奸雄?

了解三國的朋友大多都是從遊戲或者小說開始的,三國志這個遊戲就不必多說了,而小說當首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毫不誇張的說,在我看來有兩個三國,一個是小說家的三國,一個是史學家的三國。小說家的三國我們接...

曹丕為什麼不把漢獻帝送去益州「噁心」劉備?

漢朝畢竟四百年了,當時那種環境人們普遍還是認為漢朝才是正統的官方代表,要不然曹操也不會挾天子以令諸侯那麼多年,曹丕也不至於要漢獻帝禪讓而不直接殺了他而稱帝,如果獻帝到了蜀國,那麼蜀國就有了扶天子...

關羽活著的時候,劉備為什麼不稱帝呢?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劉備於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劉備的權謀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

為什麼曹操沒有稱帝,曹丕卻敢篡漢自立呢?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曹丕自幼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擊敗了其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