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難怪古代人都喜歡三國裡面的劉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此先和看官們講個故事,據說古代說書先生一講三國的故事,只要是劉備得勢了,比如得了徐州牧,於是所有的的觀眾都拍掌稱快,人群都高興得不行。

但是如果是曹操得了勢人們就咬牙切磋,曹賊、反賊等不絕於耳。

為什麼古代老百姓這麼尊劉貶曹呢?

​老話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雲飛先請各位看官想想,劉備最愛說的一句吹牛話是什麼?嘿嘿,這個問題不難,有歷史常識應該都知道!
​這是劉備和關羽張飛第一次說的話:「有一人,原是漢室宗親只因祖上未交酎金被削去了爵位……」等張飛問那人是誰時,劉備回答道不敢相瞞正是在下!
​於是劉備後來遇到人就說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自此劉備占據了道義,美名其曰匡復漢室!為什麼我要說美名其曰呢?各位看官等下便會知曉!
​於是乎,尊劉貶曹,這種思想是符合封建傳統價值觀的,因為在古代,效忠皇權就是忠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綱紀倫常是那個社會的最主流思想。

在人們眼中,曹家篡了漢朝,而劉備是皇族宗室,當然喜歡劉備討厭曹操。


於是上有所好,下必其焉。

皇上們喜歡的東西大臣自然喜歡、大臣們喜歡富商小吏們更加推崇一直交替到普通老百姓,這也是為什麼古人多推崇劉備的主要原因!

​那為什麼我說劉備匡扶漢室是美名其曰呢?這裡就要請曹老闆出場了!
​古人老是說劉備仁義曹操奸雄,卻不知道戲劇性的是曹操只做了相,劉備卻做了皇帝。

三國鼎立的真正確定時期是在曹操死後,曹丕廢除漢獻帝的公元220年。

在此之前,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孫權自立為吳王。

而曹操仍然稱為丞相,後來又以漢獻帝名義成為魏王。

這一點,曹操名義上是漢獻帝立的,畢竟有漢獻帝的聖旨。

而劉備和孫權卻沒有聖旨冊封,所以他們的位置來路不正。

後來曹丕稱帝後,漢獻帝被廢。

劉備就自立為帝。

如果他真的有心匡扶漢室,也可以仍然稱王而不稱帝,大可以立志消滅魏吳,迎立舊主。

就算到時候漢獻帝死了,他才可以稱帝。

這個時候漢室正宗還在,他卻稱帝了。

這種做法在古代是說不通的。


就連明朝滅亡後,鄭成功偏居台灣,也只是奉了南明的旨意稱王,南明滅亡後,鄭成功及其後人一直稱王而未稱帝。

就是這個意思,用來表示自己沒有篡弒之意。

而劉備緊隨著曹丕稱帝,跟他一直標榜的匡扶漢室的大旗,就不同了。


所以雲飛說劉備是美名其曰了,各位看官是什麼看法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