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不夠的官二代只堪一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中期要說哪個家族影響力最大?我覺得不是曹操的曹氏、夏侯氏家族,不是孫權的孫氏家族,也不是劉備的劉氏家族,而是諸葛家族:諸葛亮,蜀漢丞相;諸葛瑾,孫吳大將軍、豫州牧;諸葛誕,曹魏徵東大將軍。
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從那時候開始成世家行事規則的吧!
我今天要談的是諸葛恪,諸葛瑾的長子,真正的官二代,跟其他世家子弟差不多,年少時就有才名。
諸葛恪的父親諸葛瑾臉長似驢,孫權大會朝臣時,讓人牽一頭驢進殿,用長標籤貼在驢臉上,在標籤上題寫「諸葛子瑜」幾個字。
諸葛恪跪下說:「懇請讓我用筆加上兩個字。
」孫權同意並給了他一支筆。
諸葛恪在標籤上續寫了「之驢」二字,在座的人都歡笑起來,於是孫權將驢給了諸葛恪。
又有一天見到諸葛恪,孫權問他說:「你的叔父和你父親哪個強些?」諸葛恪回答說:「我父親強些。
」孫權問其原因,諸葛恪回答說:「我的父親知道該為什麼人做事,叔父卻不知道,所以我父親要強些。
」孫權又歡笑起來。
他叫諸葛恪給大家依次敬酒,斟到張昭面前,張昭已有點醉意,不肯再飲,對諸葛恪說:「這不是敬老的禮節。
」孫權說:「你能叫張公理屈詞窮,那麼他就不得不飲這杯酒了。
」於是諸葛恪反詰張昭說:「從前太師姜尚九十歲,還執旗持鉞,仍未告老。
如今領兵作戰的事,將軍您在後,飲酒吃飯的事,將軍您在前,怎能說這不是敬老呢?」張昭終於無話可說,於是飲乾杯中的酒。
後來蜀國的使者來到吳國,群臣都來會見,孫權對蜀使說:「這個諸葛恪向來喜歡騎馬,您回去告訴您們丞相,為他送一匹好馬來。
」諸葛恪便馬上跪拜致謝,孫權說:「馬還沒有送來謝什麼呢?」諸葛恪答說:「蜀國是陛下的外面馬廄,今天有此恩詔,馬是一定會送來的,我豈敢不謝恩?」諸葛恪的才思,都如上面相類。
我想到楊修,漢太尉楊彪之子,口才好、反應快、有點小聰明。
於是孫權覺得諸葛恪很不尋常,打算安排具體政事考察他,命他代理節度一職。
節度職任是掌管軍隊糧草,公文繁雜,其實孫權的做法是對的,但節度不是諸葛恪所喜歡做的事。
諸葛恪考慮到丹楊郡山道險阻,百姓大多果敢強勁,雖說以前曾發兵剿擊,但只得到一些邊緣縣份的平民,其餘的人皆因居住在深山遠林之中,不能全部抓獲,故多次自己懇求任丹楊地方主政人員去招降引誘那些人出山,三年可以得到兵卒四萬。
諸葛恪父親諸葛瑾聽說這種情況,也認為這種事情不會取得最後的成功,嘆氣說:「恪兒不能使我們家庭興旺,將使我們遭滅族之禍!」諸葛恪極力陳述他一定能獲得其事成功的理由。
孫權任命諸葛恪為撫越將軍,兼丹楊太守,授予他執瞈戟的儀仗騎兵三百。
授官儀式完畢,命令諸葛恪布置好儀仗隊,擂鼓吹號,列隊開道回家。
這我怎麼都覺得有點閒著也是閒著,逗逗孩子玩也不錯的感覺,哈哈!當時他三十二歲。
諸葛恪上任到郡府,就致書鄰近四郡所屬地方的主管官長們,要求他們各自保守好自己轄區的疆界,建立和整頓軍隊,那些接受歸服教化的平民,全都讓他們安定居處。
他是直接致書鄰近四郡所屬地方的主管官長們,要求他們怎麼怎麼樣,我只能說官二代就是牛,可動用的資源多啊!你換一個人試試?看那些人理你不?然後他分兵部署將領,分別守住險要地段,只修繕好防禦工事,不與山越人交鋒,等待莊稼將要成熟時,便開出部隊收割,連種子也不給留下。
舊糧已被吃盡,新糧又不能收,平民也已定居,一點糧食也不能進山,於是山越人飢餓窮困,逐漸出山投降。
諸葛恪又告諭下屬說:「山越百姓去掉惡習接受教化,都應當安撫慰問,遷到外縣定居,不得嫌棄懷疑,對他們不得執留拘捕。
」臼陽縣縣長鬍伉得到降民周遺,周遺從前是惡刁之人,因困迫暫時出山投降,內心卻圖謀叛亂,胡伉將他綁送到郡府。
諸葛恪認為胡伉違背自己的教諭,於是將他斬首示眾,並將此事寫上奏章上報朝廷。
先斬後奏,簡單粗暴啊!而且是一個縣長,按現在的級別是處廳級吧,中層幹部,只是綁一個降民就殺了,這我都無語了,不過效果不錯,山民們聽說胡伉因捉人犯罪被殺,知道官府只是想要他們出山而已,於是他們扶老攜幼相繼出山,滿一年後,所得到的人數全如諸葛恪原先預計的那樣。
諸葛恪自己督領一萬人,其餘三萬分發給各位將領。
雖然又是直接組軍,但還好知道利益不能獨吞,要分給其他人,不過一般的官二代都知道吧!
孫權嘉賞諸葛恪的功勞,被授任為威北將軍。
封都鄉侯。
他懇求率領部眾在廬江、皖口一帶駐紮並耕種農田,藉此用輕兵襲擊舒縣,驅使那裡的百姓隨他返回。
又派遣偵察人員前往遠處,察看道路和險要之地,企圖奪取壽春,孫權認為不可行。
這就有點得意忘形了,壽春相當於現在的南京吧?袁術在此稱帝,曹魏的軍事重鎮。
其實我覺得孫權當初若讓他試試,或許就不會有後來的只堪一擊了,只要限制他調動其他資源,最多也就是浪費點錢糧而已,人還是那一萬降民,三百儀仗隊,不會有太大的損失,但孫權沒同意。
然後諸葛恪就開啟官二代升官模式,陸遜去世被升任為大將軍,假節,駐守武昌,接替陸遜兼任荊州刺史;徵召諸葛恪以大將軍身份兼任太子太傅,令中書令孫弘兼任太子少傅。
孫權病危時,召見諸葛恪、孫弘及太常滕胤、將軍呂據、侍中孫峻,託付他們以後事。
孫權去世,孫弘一向與諸葛恪不和,害怕被壓抑懲治,便封鎖了孫權去世的消息,企圖假傳皇帝詔書除掉諸葛恪。
孫峻將這些情況告知諸葛恪,諸葛恪請孫弘商議事情,在座席上將孫弘殺死,於是穿起喪服發布孫權去世的消息。
諸葛恪取消密置視聽之事,裁除軍政冗員,免除拖欠的賦稅,取消貨運關稅,各項政事都顧及到給百姓以恩惠利益,國人無不歡悅。
諸葛恪每次外出,百姓都引頸相望,都想看看他的形象。
諸葛恪建興元年在東興徵集民眾再築東興堤,左右兩端連結山嶺各築城一座,每城留守一千人,派全端、留略分別守衛兩城,他自己親率大軍返歸建業。
魏國以吳軍進入自己疆界,恥於受辱,命令大將胡遵、諸葛誕等率兵七萬,打算圍攻那兩座城堡,企圖毀壞阻遏湖水的大堤。
諸葛恪發兵四萬,日夜兼程趕往援救。
胡遵等命令各部造浮橋渡湖,將部隊安置堤上,分兵進攻兩城。
城築建在高險之處,倉促難於攻拔。
諸葛恪派將軍留贊、呂據、唐咨、丁奉為先頭部隊。
當時天寒下雪,魏軍眾將領聚會飲酒,見留贊等人兵少,於是解放鎧甲,不操矛戟。
只是戴著頭盔拿著刀與盾牌,解除戎裝在堤岸嬉鬧,並且大聲歡笑,不嚴整軍陣。
留贊等部隊一上岸就鼓譟吶喊,拚命亂砍亂殺。
魏軍受到驚擾四散逃走,爭著搶渡浮橋,橋壞繩斷,紛紛跌入水中,又自相踐踏。
樂安太守桓嘉等同時淹死,魏兵死者數萬人。
過去叛變投魏的將領韓綜為魏軍前軍督,也被斬殺。
繳獲魏軍車輛牛馬驢騾各數千,物資軍器堆積如山,吳軍整頓隊伍凱旋而歸。
朝廷晉封諸葛恪為陽都侯,加授荊州、揚州州牧,督率朝內外諸項軍事,賜黃金一百斤、馬二百匹、絲帛、棉布各一萬匹。
這一仗我十分懷疑胡遵和諸葛延不合,諸葛延故意的,雖然諸葛恪勝了,但也產生了不可一世的思想,認為自己可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剛在十二月戰勝敵人,第二年春上便又打算出兵。
諸位大臣認為多次出征將士勞困,一齊勸說諸葛恪,諸葛恪不聽。
中散大夫蔣延堅決爭辯,被強挾出殿。
於是違背眾人意願出兵,大量徵發各州郡兵卒二十萬人,百姓騷動不安,於是開始失去民心。
包圍新城戰鬥持續幾個月,新城並未攻下。
士卒勞苦不堪,因天氣酷熱而飲用生水,患腹瀉以至兩腿發腫,病者大半,到處是死傷之人。
各營軍官天天報告病人很多,諸葛恪認為他們說假話,要殺匯報的人,自此再沒有人敢報告了。
諸葛恪內心認識到攻新城是失策,然而恥於攻城不下,憤怒的神色掛在臉上。
將軍朱異表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諸葛恪大怒,立即剝奪他的兵權。
都尉蔡林多次陳述用兵計謀,諸葛恪都不採納,於是他馳騎投奔魏國而去。
魏國得知吳國兵士疲睏多病,於是挺進援兵。
諸葛恪率軍撤退。
士兵們病傷很多,掉隊者沿路都是,有的倒斃於坑溝中,有的被魏軍所俘虜,活著的憤恨不已,死去的使人痛心,全軍上下呼天搶地。
而諸葛恪卻昂然自若,出營往江中小洲上住了一個月,企圖在尋陽建立田園,召他回朝的詔書接踵而至,他才慢慢班師回京。
從此全國百姓對他感到失望,而怨忿情緒由是產生。
八月軍隊返回建業,諸葛恪排列隊伍,儀仗隊導引他回到大將軍府。
隨即他見中書令孫嘿,厲聲責問說:「你們怎敢幾次妄作詔書?」孫嘿恐懼辭謝出來,藉口生病回了家。
諸葛恪出征離京後,選曹所奏准任命的令、長各職官員,全被罷免重新任命。
他更為顯示威嚴,經常怪罪責備他人,要進見他的人,無不誠惶誠恐。
又改換宮中警衛部隊,用他自己親近的人擔任,又命令軍隊整裝待發,準備進軍青州、徐州一帶。
孫峻因為百姓對諸葛恪的怨恨,以及大家對諸葛恪的憎惡,就構陷諸葛恪想發動變亂,於是與孫亮合謀,置備酒席宴請諸葛恪並伺機殺了他。
諸葛恪,標準的官二代,可調動的資源多,想要做什麼事,只需一次就可以成功,於是就有點心高氣傲了!但有的事情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的,如他最後新城的那一戰,在三國演義是這樣講的:在攻城戰進入白熱化時,新城派使者騙諸葛恪說過幾天就投降,諸葛恪相信了,沒攻城。
其實新城守軍是趁機補牆,等休整完了,諸葛恪就再也攻不下城了。
所以我說諸葛恪只堪一擊,一擊不克,他自己就亂了,心煩氣躁了。
其實我覺得出現突髮狀況是很正常的現象,做事情就應該是出現問題,解決問題;再出現問題,繼續解決問題,反覆多次最後成功,這才是普通人做事情的流程,這中間心境就很重要了,心平氣和地想方設法,一個方法一個方法地去試是關鍵。
諸葛亮侄兒諸葛恪:效力東吳,崇拜叔父,愛背出師表,兵敗被誅
我們都知道,諸葛三兄弟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分仕吳、蜀、魏,都干出了大名堂。諸葛亮自不必說,諸葛瑾官拜東吳大將軍,諸葛誕官拜曹魏大將軍。這三人也被史家合稱「龍虎狗」,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諸葛恪是少年天才,他父親卻認為他是禍害(長江岸邊說六朝42)
孫策臨死前,當機立斷指定了新的接班人和副手,事後證明了孫策眼光的銳利;孫權臨死前,有足夠的時間安排後事,然而他糾結多年,立好的規劃反覆塗抹重寫。事後證明他是多麼荒唐昏聵,為東吳鋪好了一條滅亡之路...
孫權首席託孤大臣,曾經打的曹魏滿地找牙,後接連失策滿門被誅!
有時候我覺得一個人的出身和家世還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古代出身名門那可不只是少奮鬥二十年的事情,好的出身甚至可以讓你直接封侯拜相。當然了不是說有了好的出身就可以什麼也不做了,自身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
他是諸葛亮的侄子,當段子王變成了大將軍,於是喜劇變成了悲劇
和一生謹慎的老爹諸葛瑾截然不同,年輕時候的諸葛恪為人風趣幽默,大有東方朔的遺風,是三國時期當之無愧的段子王。關於諸葛恪的段子實在是太多了。 話說有一天,東吳老大孫權召集群臣,忽然命人牽了一頭驢進...
諸葛亮「草船借箭」比此人「逼寇為兵」如何?
「草船借箭」只是三國演義為了神化諸葛亮而杜撰的一個故事,然而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卻有一個「逼寇為兵」的史例,今天讀來依然令人拍案叫絕。 諸葛恪,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諸葛恪是諸葛瑾的長...
被皇帝謀殺的諸葛亮侄兒,到底做錯了什麼?
文|沙塵暴 (讀史專欄作者)諸葛亮一家人很有意思,在魏蜀吳三個國家都有人當大官。他自己,蜀國丞相;他哥諸葛瑾,吳國重臣;他弟(族弟)諸葛誕,官至魏國征東大將軍。他們諸葛家的後代,也還算不錯,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