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草船借箭」比此人「逼寇為兵」如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草船借箭」只是三國演義為了神化諸葛亮而杜撰的一個故事,然而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卻有一個「逼寇為兵」的史例,今天讀來依然令人拍案叫絕。
諸葛恪,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
諸葛恪是諸葛瑾的長子,也就是諸葛亮的侄子。
諸葛恪少年才思敏捷,令孫權刮目相看。
諸葛瑾因為臉長,孫權在開大會時就讓人牽一頭驢進殿,並在驢臉上題寫「諸葛子瑜」幾個字,此舉明顯是戲謔諸葛恪父親。
諸葛恪向孫權跪拜行禮,說「懇請讓我用筆加兩個字」。
孫權同意了,諸葛恪在「諸葛子瑜」後面加了「之驢」二字,挽回了父親的尊嚴。
一天,孫權見到諸葛恪,問他「你的叔父(諸葛亮)和你父親哪個強些?」諸葛恪說「我父親強些」。
孫權問其故,諸葛恪答「我父親知道該為什麼人做事,叔父卻不知道」。
孫權聽了很高興。
一次酒宴上,孫權叫諸葛恪給大家敬酒,輪到張昭,張昭借醉不喝,對諸葛恪說「這不是敬老的禮節」。
孫權說「你能叫張公理屈辭窮,那麼他就不得不喝酒了」。
於是諸葛恪不緊不慢地對張昭說「從前姜子牙九十歲,還執旗持鉞,仍未告老。
如今領兵作戰的事,將軍您在後,飲酒吃飯的事,將軍您在前,怎能說這不是敬老呢?」張昭啞口無言,於是乾杯了事。
諸葛恪「逼寇為兵」鋒芒初露。
孫權覺得諸葛恪善於巧辯,想考一考他的實際才能,於是任命諸葛恪代理節度使,負責掌管軍糧供給。
但諸葛恪不喜歡,自請出任丹楊郡守,並揚言可以招降賊人,三年可得兵卒四萬。
大家都認為諸葛恪說大話,因為丹楊地勢險峻,綿延數千里,山谷重深,盜賊慣匪橫行,幾十年來無人能平定此處悍匪。
諸葛瑾聽說這事後,也認為諸葛恪會失敗,長吁短嘆「恪兒不能使我們家興旺,會我們遭滅族之禍!」孫權也想考考諸葛恪,於是在諸葛恪的再三懇求下遂了他的意,並給了他騎兵三百。
諸葛恪到郡府後,就命下屬各縣守好自己的疆域,整肅軍隊,接受教化的平民。
然後,諸葛恪分兵駐守險要地段,修繕防禦工事,不與盜賊交鋒,等待莊稼成熟時,便拉出部隊收割,連種子也不留下。
於是,山賊只好出來歸附。
諸葛恪頒布法令「山越百姓去掉惡習接受教化,都應當安撫慰問,遷到外縣定居,不得嫌棄懷疑,對他們不得執留拘捕」。
當時臼陽縣縣長鬍伉得到前來投降的周遺,這個周遺是劣跡斑斑之人,雖前來投降卻圖謀叛亂,胡伉將他綁送到郡府。
諸葛恪認為胡伉違背自己的命令,於是將胡伉斬首示眾。
此後,山民知道官府只是想要他們出山,於是扶老攜幼而出,一年後,得到四萬多兵。
諸葛恪被任命為為威北將軍。
然而,諸葛恪最後死在孫峻之手,魂斷石子岡。
諸葛亮侄子的才智有過之而不及:可為何最終被聯合誅殺慘死
三國時期,孫權死後,孫權最小的兒子孫亮登基為帝,這是,在孫權時期效忠的諸葛恪被封為太傅,從而掌管了吳國的軍政大權,諸葛恪,是諸葛瑾的兒子,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侄子。
他是諸葛亮的侄子,卻詆毀諸葛亮不聰明,孫權很信任他,結局悲慘
說起諸葛亮,很多人都是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因為在天下未三分之前,諸葛亮僅憑短短的隆中對,便給劉備規劃好了大好河山,謀得天下三分而得其一的地位。
孫權首創一成語,其實卻看錯了人,導致東吳衰落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諸葛瑾的諸葛恪,是三國時期著名的神童。之所以那麼出名,主要還是六歲時與父親一起參加孫權舉辦的一次大型宴會的表現所致。當時,孫權想拿諸葛瑾來尋開心,故意命人牽來了一頭...
三國諸葛瑾之驢和諸葛恪的故事
諸葛瑾,字子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是諸葛亮的哥哥。東漢末避亂江東,後來做了孫權的大臣,曾官至綏南將軍,左將軍,封宛陵侯。孫權稱帝後,曾任大將軍。他的臉長得很長,活像一副驢臉。他雖然其貌...
三國少年天才諸葛恪:拍馬屁都能不著痕跡
孫策臨死前,當機立斷指定了新的接班人和副手,事後證明了孫策眼光的銳利;孫權臨死前,有足夠的時間安排後事,然而他糾結多年,立好的規劃反覆塗抹重寫。事後證明他是多麼荒唐昏聵,為東吳鋪好了一條滅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