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言論史十二:政由葛氏、祭則寡人,劉禪是個孝順相父的好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志》裴注中引孫盛點評白帝城託孤之事,是:
【古之顧命,必貽話言;詭偽之辭,非託孤之謂。
幸值劉禪闇弱,無猜險之性,諸葛威略,足以檢衛異端,故使異同之心無由自起耳。
不然,殆生疑隙不逞之釁。
】
評劉禪「暗弱」未必十分公道,但稱讚他「無猜險之性」,完全沒有兩漢眾帝那種雄猜本能,因此才能讓蜀漢舉國一心,不生異同和間隙,確實恰如其分的稱道。
劉禪個人才能雖不甚高,然亦有一長,便是他的氣量,秉承了先主劉備的恢弘大氣,極可稱道。
在孔明生前身後,可說是孝順如子,事若親父,始終如一。
確不負劉備和孔明對他「氣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天資仁敏,愛德下士」的好評。
前者出於劉備遺書,轉述射援評價;後者出於孔明之言。
觀其一世,這兩個優點都恰如其分,並非過譽之辭。
劉禪即位後曰:「政由葛氏、祭則寡人」,堅定不移地秉承父訓,支持孔明。
身為天子,能一直克制自己慾念,壓制任何帝皇心中都不可免的「皇權至上、君權至尊」這頭猛獸,在孔明之世滿足做個禮儀天子,在孔明身後更能遵其遺訓,帝相情誼全始全終,豈止是非同小可的殊難可貴?
試想若換了後世那些既無自知之明、又不知天高地厚的主,定要掀桌子奪權,讓帝國局勢動盪、群臣驚疑憂懼,即使孔明履行劉備遺言,更立劉永、劉理,終亦傷先主情誼、身後令名。
其實看皇帝對一個大臣的感情,看在大臣身後如何對待他的子孫家人便一目了然。
孔明逝時,諸葛瞻不過8歲,其後被劉禪視若子侄,嫁以愛女,並無過人功績才幹仍一路擢升,34歲為衛將軍錄尚書事,執掌朝政大權,還不足以說明劉禪對其相父的深摯感情?
不妨對比一下那個被霍光從平民扶上天子之位的漢宣帝劉病已,是怎麼玩弄「鄭伯克段」故技,族滅霍氏滿門的?
再對比一下那個口口聲聲「只看顧先生子孫便了」的萬曆帝朱翊鈞,短短一年後又是怎麼對他的張先生家人的?
無怪《三國志集解》中對比「唐魏元成仆碑之禍,明張太岳籍沒之慘」,讚嘆劉禪果斷速殺李邈、禁止任何人誹謗非議孔明一事,是「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
確實,自古君臣相處,「讒慝生心,乘間構釁」,原系尋常;幼主和攝政、輔政大臣相處,見疏生怒,立正刑誅,「不待死肉寒而君心早變」,亦是尋常之事。
後世多少英豪人傑,要麼終身憂讒畏譏伺候雄猜之主,要麼被不自量力的涼薄之君毀去半生事業身後英名,何曾有幸能遇到一個劉阿斗?
即以有明三百年為例,從於廷益到王守仁到張太岳,這些千古英傑若換了劉禪來做他們的皇帝,又何愁不得生前身後令名得保、全始全終?
(ps:于謙張居正身後境遇自不必言,眾所皆知;而陽明先生故後,嘉靖帝朱厚熜追論他所謂「擅離職守」罪,大臣亡故應有的恤典都被削奪,之前獲得的爵位也被停止世襲,王學被朝廷當做「偽學邪說」封殺了幾十年,直到朱厚熜死後才得以平反。
)
而所謂「劉禪懷恨在心,禁止給孔明立廟」說,同樣也是誇張訛傳。
秦漢禮制唯天子可立廟,本無臣子單獨立廟之禮。
無論開國之蕭何、張良;開疆之衛青、霍去病;中興之鄧禹、吳漢,皆無此例。
因此,孔明故後,各地臣民紛紛上書要求在國都給孔明立廟一事,被朝堂以此違背禮制拒絕,原是正理。
執掌中樞的蔣琬費禕等人皆是孔明故吏,亦秉承孔明公而無私的執政思想,就算劉禪本有此心,也必被群臣諫阻。
而此後數十年,蜀中百姓自發私祀孔明不斷,所謂「百姓巷祭,戎夷野祀」,朝廷亦從不加任何禁止。
直到習隆和向充提出了一個的變通辦法,即改立廟於距離孔明墓地不遠的沔陽,盡順民心,存德念功,又崇正禮。
劉禪從其議。
其實此舉依舊違背禮制,劉禪肯為孔明開此先例,亦算難得不易。
再看劉禪其後任用為「錄尚書事」的幾人,蔣琬費禕是孔明臨終推薦的繼承者、姜維是孔明傳授兵法的學生,諸葛瞻是孔明的幼子。
諸葛丞相雖逝去三十年,在蜀漢朝堂的餘蔭和影響力卻一如始終。
劉備託孤劉禪於孔明,但孔明不曾託孤劉禪於其他任何人。
相反,劉禪才是孔明認可的自己和劉備事業的第一繼承人:
【伏念臣賦性拙直,遭時艱難,興師北伐,未獲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伏願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孝道於先君,存仁心於寰宇,提拔隱逸,以進賢良,屏黜奸讒以厚風俗。
臣初奉先帝,資仰於官,不自治生。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
臣身在外,別無調度,隨時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
】——諸葛亮《臨終遺表》
而蔣琬費禕也好,姜維諸葛瞻也罷,他們皆是孔明託付給劉禪的臣子。
孔明逝後,劉禪便廢蜀漢丞相一職,同樣亦是因為對相父的無上敬意。
丞相本非東漢制度,僅是因劉備對孔明的信重而特別設置。
孔明故去,劉禪廢之,目的就是讓孔明成為蜀漢政權至始至終的的唯一丞相。
此後其他任何人皆不配與孔明相提並論。
可以類比現在許多球隊為本隊功勳而退役球衣號碼。
劉禪悼孔明詔策曰: 【「惟君體資文武,明叡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勛。
如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
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諡,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
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諡君為忠武侯。
魂而有靈,嘉茲寵榮。
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注意「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這句,孔明生前即丞相,何必死後再封?就是為讓丞相一職與孔明皆歸塵土。
而絕非諸如」分權牽制蔣、費」之類過度解讀。
蔣琬費禕,本非建國元從,亦無軍權勢力,在孔明生前雖掌機要,職位亦不甚高;其後榮辱升貶皆繫於劉禪一念,何須特意牽制?
而姜維本為降臣,全無根基,北伐無功,後期招致滿朝眾怒,卻能始終牢牢握住半數以上的蜀漢軍權,正是劉禪為國惜才。
或許也有姜維是孔明兵法傳人,同門師兄弟的香火情誼吧。
劉備遺言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孔明遺言的「約己愛民,存仁心於寰宇,提拔隱逸,以進賢良」,劉禪確實明白其中道理,而且在絕大部分時期也努力去做了的。
唯一可惜的,就是在位時間太長,沒有早幾年逝去,避開亡國之辱了。
幾百上千年後,君權專制之勢既已大成,孔明成了後世君主提倡忠君的政治符號,塑造成他們需要的臣僕典型,以這種大眾形象深入民心。
是以《三國演義》小說中,將孔明醜化成會放棄光復中原大好時機,聽劉禪亂命而退兵的愚忠之人,而為了解釋孔明既是忠臣卻為何把持朝政不放權,又不得不將正史中智力表現正常的劉禪,在民間形象中醜化成一個司馬衷式的痴兒。
(所以不讀史者才會有諸如「孔明是否愚忠?」「孔明為何不廢弱智而自立?」之類的疑問。
)
而後主「政由葛氏、祭則寡人」的恢弘大氣,漢官禮制的丞相威儀,秦漢士人虛君實相的政治理想,信奉君主臣奴天條的後世君臣又如何能懂呢?
不是父子勝似親父子,歷史上最孝順的皇帝,讓丞相之位只屬一人
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於五丈原時,蜀漢皇帝劉禪特意換上白色喪服,哀悼三日。有個不得志的官員李邈,卻上書稱:「諸葛亮倚仗強軍,狼顧虎視,是對國家社稷的重大威脅。如果幸好他死了,...
諸葛亮死後,劉禪為什麼不同意給他立廟,一直到幾十年後?
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丞相諸葛亮去世於五丈原時,蜀漢皇帝劉禪特意換上白色喪服,下令舉國哀悼三日。有個在諸葛亮手下不得志的官員李邈,卻上書稱:「諸葛亮倚仗強軍,狼顧虎視,獨攬大權,是對國...
政由葛氏,祭則寡人:弱主劉禪與權臣諸葛亮的君臣關係之謎
文 | 江隱龍很多時候,忠臣與權臣之間並不矛盾,而諸葛亮大約正是此中代表。當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功其進九錫時,諸葛亮直言「若滅魏斬叡,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可想而知在諸葛亮...
諸葛亮到底有沒有篡位的心思?看看這些細節就明白了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締造一段君臣之間的傳奇佳話,而諸葛亮更是千年以來忠臣的代表,經過歷代文人及小說家的渲染,諸葛亮已經被衍化成「聖人」,成了「鞠躬盡瘁」、忠貞冠世的典範。劉備死後...
揭秘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為何沒能坐上高位?
其一,劉禪的不允許。諸葛亮獨攬大權,劉禪很不爽。你看出師表中,諸葛亮耳提面命,把劉禪說得很不堪。劉禪作為一國之君,當然不願意臣子如此的放肆。劉禪公開的說:政由葛氏,祭則寡人,意思是國家大事都是你...
為何諸葛亮能逃脫後主劉禪的清算?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儘管輝煌的一生落下了帷幕,但仍舊影響著蜀漢的進程。比如他曾密表劉禪說蔣琬可作為他的接班人,劉禪應允照辦;傳承衣缽的姜維,同樣展露鋒芒;兒子諸葛瞻,娶了公主……可以說,這非常奇怪!
諸葛亮不聽魏延子午谷奇謀,其實是為稱帝做準備,失敗後怒斬馬謖
文 | 江隱龍建興六年(228年),苦心經營五載的諸葛亮終於基本收拾了劉備征吳身死之後的亂局,使偏安一隅的蜀漢政權達到了「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可以北伐中原了。這一年春天,諸葛亮向後主劉禪寄交了...
劉禪用這8個字評價諸葛亮,證明在他心目中一直把諸葛亮視為奸臣
諸葛亮和司馬懿,在三國時代號稱雙雄並峙。兩人既有很多相似之處,也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兩人才幹難分高下,伯仲之間,但發跡時間卻相差很大。諸葛亮生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司馬懿生於光和二年,司馬懿比諸葛...
「政由葛氏,祭則寡人」,劉禪為何稱諸葛亮為葛氏
姓諸葛名亮,這是盡人皆知的事,可是在文獻資料中又有稱他姓葛的情況。如在《三國志•後主傳》注引《魏略》中,後主劉禪曾說:「政由葛氏,祭則寡人。」意思是說,國家政務由諸葛亮負責,祭天祀祖是我的事。...
劉備對諸葛亮說的「君可自取」是什麼意思?劉禪真是個弱智皇帝嗎
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這是成都武侯祠里無數歌頌諸葛亮的楹聯之一。 「兩表」就是諸葛亮給劉禪上的《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一對」則指的是《隆中對》。後世對諸葛亮的表彰和崇拜是由來已久的,劉備...
祭由寡人,政則葛氏,劉禪對諸葛亮真的是怨恨嗎
劉禪完全把政務交給諸葛亮 ,所謂「祭由寡人,政則葛氏」。但是,一個皇帝會甘願把政權交給臣子嗎?諸葛亮病死於伐魏前線,屍體運回蜀國,並沒有安葬在成都,而是葬在了定軍山。在諸葛亮之後,劉禪不再設立丞...
劉禪怎麼就從一個通明智達的君王變成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呢
「扶不起的阿斗」這句俗語恐怕連鄉村老婦人都能運用起來,阿鬥成為了懦弱無能的代名詞。阿斗就是劉禪的小名,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老先生為了突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大形象,把劉禪拿來當了諸葛亮的...
蜀漢後主劉禪真的是扶不上牆的阿斗嗎?
關於劉禪,在大家印象中就是昏庸無能的阿斗,這大多是從三國文本和眾多影視題材作品中了解後的一個簡單評價。關於歷史,過於厚重,我們無法去真正了解一個權力巔峰的人所思所想。我更沒有能力去論定一個歷史人...
《出師表》感人肺腑,劉禪的態度令人……
「樂不思蜀」的典故說明了劉禪超強的保命技術,他的政治手腕也不低,劉備死時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並暗示他若扶不起阿斗,便自己取而代之。可是,劉禪有一個狡詐的父親和一個陰謀政治家諸葛亮,就算是從小耳濡...
狐言論史之二:劉禪並非傻瓜,若早死數年,必成史書中一代明君。
《三國志》作者陳壽是蜀漢舊臣,評價故君「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昏暗之後,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蜀漢舊臣李密認為劉禪「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恰如齊桓公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
諸葛亮去世後,為什麼遭到了劉禪的報復?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要說著名軍事家的話,諸葛亮可能排不進前十名的範疇內。但是,如果說到丞相的話,孔明無疑是名相的典範。諸葛亮是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出生於公元181年左右。東漢末...
劉備臨死託孤,讓諸葛亮可以自己做蜀漢皇帝,這是真心還是假意?
蜀漢昭烈帝劉備死前的"白帝城託孤",將後主劉禪連同蜀漢江山,一同交付給丞相諸葛亮照管。這一幕本為千古佳話,令無數後世君臣士子感懷。同時亦有許多人以己度人,認為劉備並非真心,甚至以為一旁埋藏了多少...
有多少人不知道諸葛孔明名字的真正意義?
中國的歷史就像一個大染缸,黑的能洗成白的,白的也能洗成黑的。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旺盛的荷爾蒙,也會左右一群人,對一群歷史人物的看法。被誤解的歷史人物有很多,被誤解的名字更是不少,那我就歪個題...
諸葛亮到底有多麼神?死前還不忘了給子孫留活路~
亂世三國,人才輩出,諸葛亮則是眾多人才中的佼佼者。自從27歲出山輔佐劉備起,諸葛亮一直處於開掛狀態,幾乎是算無遺策,輔佐劉備開創了蜀漢之基業,成為歷代忠臣之楷模。另外,諸葛亮還是個不世出的發明家...
三國時代論國力,曹魏和東吳都要比蜀漢強大,但蜀漢是最穩當的
不贊同這個評價,阿斗並不是窩囊廢。三國時代論國力,曹魏和東吳都要比蜀漢強大。但蜀漢的政局卻是最穩定的。曹丕篡漢,劉備就找理由登基了。過幾年,孫權也掛出了「大帝」的牌子。
可憐諸葛亮為了蜀國死而後已,劉禪真的甘心叫他「相父」嗎?
諸葛亮,是歷代忠臣的楷模,是無數士人景仰的標榜。他的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成了無數臣子的座右銘。而他本人在蜀國的地位和曹操在東漢的地位幾乎完全一樣,卻沒有任何不尊重劉禪的行為。得到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