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不聽魏延子午谷奇謀,其實是為稱帝做準備,失敗後怒斬馬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 | 江隱龍
建興六年(228年),苦心經營五載的諸葛亮終於基本收拾了劉備征吳身死之後的亂局,使偏安一隅的蜀漢政權達到了「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可以北伐中原了。
這一年春天,諸葛亮向後主劉禪寄交了一份《出師表》,在安排了郭攸之、費禕、董允、向寵等將領穩定後方之後,開始了第一次北伐。
北伐之初,一代名將魏延便提出了一條奇計,史稱「子午谷奇謀」:由魏延親自率幾千至一萬精兵出子午谷奇襲長安,如果順利則可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之後等待諸葛亮大軍兵出斜谷,會師於潼關。
不過,這一計策很諸葛亮以過於兇險為由否決了。
最終,諸葛亮採取了相對緩和的攻勢,設疑兵於斜谷而親率大軍出祁山,這便是「一出祁山」。
因為種種原因,「一出祁山」以失敗告終。
而諸葛亮作戰方針的失敗也使另外兩個問題漸漸進入後人的視野:一是「子午谷奇謀」是否能成功,二是為什麼諸葛亮堅定地否決了「子午谷奇謀」。
這兩個問題看似簡單:因為「子午谷奇謀」太難成功,所以諸葛亮將其否決了嘛!其實,歷史背後的真相有可能更為複雜、陰暗。
諸葛亮否決「子午谷奇謀」,其中一個可能便是諸葛亮並非忠於劉禪,而是希望通過北伐累積軍功,最終實現自己稱帝的雄心。
有沒有這個可能?我們分別從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來看一看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的表現有沒有可能是在為其稱帝做準備。
首先,先看看諸葛亮有否具有稱帝的主觀意圖。
通過對種種史料碎片的分析,諸葛亮其實是非常有可能具有稱帝雄心的。
首先便是諸葛亮對李嚴的打壓。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於白帝城託孤,當時的託孤大臣不僅僅有諸葛亮一人,還有一個李嚴。
劉備的安排除了對這兩人的信任之外,還有一個原因:諸葛亮與李嚴分別代表了蜀漢朝廷中的「荊州派系」與「益州派系」。
劉備知道,蜀漢要想發展下去,必須平衡這兩大派系,一旦由內生變,以蜀漢的國力根本不可能與魏、吳爭鋒,所以託孤大臣必須是「荊州派系」之首的諸葛亮以及「益州派系」的李嚴兩人。
然而在劉備死後,諸葛亮迅速獨掌大權,於其府上議朝中大事,基本將李嚴這個託孤大臣甩到了一邊。
與此同時,諸葛亮所任用、提拔的臣工,幾乎是清一色的「荊州派系」,這自然引起了以李嚴為首的「益州派系」的不滿。
於是李嚴遂上表要求建州封牧,將益州分為益州與巴州——這個要求馬上便被諸葛亮否決了。
李嚴大為不滿,同時出於試探的目的再上一表,要求諸葛亮進「九錫」。
這裡要說一句,雖然「九錫」看起來位極人臣、風光無限,但歷史上進「九錫」的臣子幾乎都是篡國弒君的權臣,三國時期受九錫的有四人,其中曹操、司馬懿約等於篡國,孫權最終稱帝,士燮則是交州的「土皇帝」。
李嚴勸諸葛亮進「九錫」,其意十分明顯——就是看諸葛亮是不是有篡位的野心。
而諸葛亮答覆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就是說如果北伐成功剿滅曹魏,受「十錫」都沒有關係!史學家對這一句話有兩種解讀,一是諸葛亮的確有稱帝野心;二是諸葛亮只是暫時穩住李嚴,希望以此鼓勵蜀漢上下一心北伐,不要橫生枝節。
哪種解釋更為可信?雖然不能從諸葛亮的言語中推定其真實意圖,但是我們可以從劉禪對諸葛亮的評價中感受到諸葛亮的確有「目無君上、獨欖朝綱」的嫌疑。
劉禪是怎麼說的呢?這個性格敦厚的弱勢君主曾氣憤地說出「政由葛氏,祭則寡人」之語。
這句話源於春秋時期衛獻公,當時衛獻公被趕出衛國,為了討好當時的權臣寧喜,他表態衛國國政全聽命於寧喜:「苟返,政由寧氏,祭則寡人。
」劉禪引用這八個字,充分表明了諸葛亮的專權已經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誠然,「政由葛氏,祭則寡人」與「十命可受」依然不能證明諸葛亮就有稱帝的野心,諸葛亮能說氣話,劉禪也可能說氣話。
但是諸葛亮北伐的事跡卻有疑點。
首先,諸葛亮北伐是以弱擊強,在這種情況下用奇計是正常,不用奇計才是例外;諸葛亮深諳用兵之道,戰爭中不乏出奇計者,為什麼獨獨到了魏延這裡就不行了呢?一個可能是,如果魏延奪取長安,那便是北伐第一功,介時諸葛亮的地位雖然還在魏延之上,但其影響力卻要向魏延讓步很多了。
第二,如果諸葛亮真的用兵極為謹慎,就不會任用馬謖守街亭。
採用「子午谷奇謀」的情況下,北伐第一功無疑是取長安;而在不採用「子午谷奇謀」的情況下,北伐第一功則是守街亭。
馬謖之前並無實戰經驗,諸葛亮不用魏延不用趙雲,而對馬謖委以重任,明顯是為了培養自己的勢力。
馬謖是諸葛亮的門生,一旦馬謖漸漸做大,諸葛亮在蜀漢的地位將會更加鞏固。
有人會提出異議:劉備遺言中已經有「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遺言,如果諸葛亮真的要稱帝也是有法理依據的,何必如此費神?其實並非如此。
蜀漢之所以能立國,依靠的就是「漢室正統」;諸葛亮要北伐,也必借「漢室正統」之勢。
由此可知,諸葛亮如果真的想稱帝,一定要在北伐中漸漸積累軍功,以至於到不想稱帝臣工們都不同意的程度,再由劉禪擬一道禪位詔書,諸葛亮再三辭而受。
如果諸葛亮強行稱帝,與袁術又有何區別?
只是五次北伐最終失敗,諸葛亮就算是稱帝之心,也是無濟於事了。
北伐正值用人之計,為什麼諸葛亮一定要斬馬謖?其潛台詞很可能是——馬謖啊!你一敗,我諸葛亮此生不可能位登九五了!
諸葛亮到底有沒有篡位的心思?看看這些細節就明白了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締造一段君臣之間的傳奇佳話,而諸葛亮更是千年以來忠臣的代表,經過歷代文人及小說家的渲染,諸葛亮已經被衍化成「聖人」,成了「鞠躬盡瘁」、忠貞冠世的典範。劉備死後...
諸葛亮為何不取劉禪而代之?臨終一計爆出真相!
國謎案系列之「君可自取」:劉備的恐怖遺言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此句出自《三國志· 蜀書· 諸葛亮傳》。這是諸葛亮在劉備託孤時說 的話,這句話傳誦了近 1800 ...
劉備臨死前說「君可自取」,為何諸葛亮不取代劉禪稱帝?
熟讀三國的朋友,對白帝城託孤這件事可以說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這個故事堪稱千年傳唱的經典,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自古被視作君臣關係的典範。尤其是劉備託孤的時候,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
劉備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為什麼不稱帝?
熟讀三國的朋友,對白帝城託孤這件事可以說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這個故事堪稱千年傳唱的經典,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自古被視作君臣關係的典範。尤其是劉備託孤的時候,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
諸葛亮為何至死都不稱帝?是不想還是時機未到?
劉備討伐東吳失敗,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可謂位極人臣,那諸葛亮是否有稱帝的野心?究竟是時機未到?還是他並無野心? 既然提到白帝城託孤.不得不說其實劉備在託孤時已經告訴諸葛亮:兒子昏庸.為了漢室天下...
狐言論史十二:政由葛氏、祭則寡人,劉禪是個孝順相父的好孩子。
《三國志》裴注中引孫盛點評白帝城託孤之事,是:【古之顧命,必貽話言;詭偽之辭,非託孤之謂。幸值劉禪闇弱,無猜險之性,諸葛威略,足以檢衛異端,故使異同之心無由自起耳。不然,殆生疑隙不逞之釁。】評劉...
淺析「失荊州」後蜀漢的出路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時期極其重要的歷史事件,令無數蜀漢迷扼腕嘆息,也是蜀漢政權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那麼,荊州是否真的如此重要?蜀漢在丟失荊州後的衰亡是不可逆的?除北伐外蜀漢是否還有其他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