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一個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提起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後世人最先想到的是作為蜀漢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貴品質、作為三國時期優秀謀士「神機妙算」的足智多謀、作為一代名士「羽扇綸巾」的朗朗風采等等。
他忠誠、智慧、正直,集古代美好品德於一身。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把他當做主角,在小說里把他身上的優點放大,使他成為了歷史上的千古一人。
但是魯迅先生說《三國演義》「狀諸葛之智而近於妖」,把諸葛亮徹底神化了。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到底是不是像《三國演義》里描寫的那樣呢?
早年經歷
諸葛亮於東漢靈帝時期出生在琅琊郡一個名門望族之家,他的父親諸葛珪做過東漢的郡丞,他的叔父諸葛玄做過太守。
不幸的是,在諸葛亮小的時候父母先後過世,後隨著叔父到了豫章(今江西南昌)。
後來諸葛玄投奔了荊州劉表,於是諸葛亮也來到了荊州,在諸葛玄去世後他就隱居在隆中一帶(今湖北襄陽)一邊農作一邊讀書。
經過了早年跟著叔父四處奔波的經歷,通過對士族階層的接觸,使他增長了見識,也對東漢末年的社會現狀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在隆中隱居的十年間,諸葛亮結交了當世大量志同道合的名士,冷靜客觀的分析了天下大勢,且自比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樂毅,沒事的時候喜歡吟誦《梁甫吟》,感慨亂世的同時,希望自己能尋覓一明主建功立業。
隆中對策
在建安六年,諸葛亮遇到了自己的明主---皇叔劉備。
當時劉備剛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在司馬徽和徐庶的推薦下,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倆人的相見成為了東漢末年天下勢力重新洗牌的開端。
在這被後世文人憧憬嚮往的隆中,諸葛亮給劉備詳細分析了天下大勢,又給劉備以後的政治生涯做了一個全新的規劃。
這次對話的內容被後世稱作「隆中對」。
隆中對的內容大致是讓劉備在將來的事業發展中先拿下荊州這個兵家必爭之地,而後奪取西川,將荊州和西川連接起來,一方面可以北據曹操,一方面可以南抗孫權。
形勢變好的時候也可以北上征討曹操,南下兵伐孫權。
諸葛亮對劉備事業發展的規劃讓劉備大喜,誠心實意再三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最後諸葛亮決定出山。
需要說明的是,在諸葛亮給劉備拿出隆中對之前,東吳的魯肅也給孫權獻上了另一個版本的隆中對。
《三國演義》中為了烘托諸葛亮的形象沒有提到魯肅版的隆中對。
出使東吳
建安十三年,曹操滅了荊州劉表,劉表次子劉琮投降,劉備被迫逃往夏口。
在這個時間點之前,《三國演義》中有一章節說的是諸葛亮火燒新野,可惜的是歷史上並沒有這一記載。
事實上,在諸葛亮剛加入劉備集團的時候,他僅僅只做了一個主管後勤和稅賦的官員,並沒有指揮軍隊。
在劉備逃到夏口和劉表的嫡子劉琦會合後,諸葛亮衡量了當下形勢,主動向劉備提出聯合東吳一起抗曹的策略,並請纓赴東吳遊說孫權。
此時的諸葛亮第一次登上了左右劉備政權走向的歷史舞台。
諸葛亮到東吳後並沒有《三國演義》中寫的「舌戰群儒」,而是直接面見孫權,提出了兩個方案。
第一,和曹操斷交,以東吳軍力加上劉備軍力和曹操決戰;第二,向北面稱臣,停止抵抗。
孫權起初比較猶豫,後經過周瑜、魯肅等人的勸說,最終決定與曹操赤壁決戰。
赤壁大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之一。
《三國演義》中虛構出了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等許多橋段想烘托出諸葛亮神通廣大的特點。
但是很可惜,這些都是沒有的。
赤壁大戰的總指揮是周瑜,而周瑜也不是氣量狹小。
相反的,周瑜是歷史上一位雅量洪達的儒將。
諸葛亮在赤壁大戰中僅僅起到了說服孫權和配合東吳的作用,但這些也足以顯示出諸葛亮在政治上眼界開闊,且具有非凡的外交能力。
入主西川
赤壁大戰後劉備趁機收取了江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讓其都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像漢初蕭何一樣管後勤、搞內政。
建安十六年,劉備率軍入川,讓關羽、張飛、趙雲和諸葛亮鎮守荊州,關羽主管軍事,諸葛亮主管內政,並不是如《三國演義》寫的諸葛亮是軍政一把手。
到了建安十九年,劉備進攻西川的軍師龐統去世,這個時候諸葛亮才奉命離開荊州和張飛、趙雲一起輔助劉備奪取西川。
拿下西川的心臟成都後,劉備封諸葛亮為軍師將軍。
此後但凡劉備外出,諸葛亮都留守成都,為劉備提供兵員和錢糧。
建安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稱帝,任命諸葛亮為丞相。
自此,三國鼎立之勢才正式形成。
當初諸葛亮隆中對中奪取荊州和西川的設想徹底實現了,蜀漢政權達到了歷史上的頂峰時期。
這個時候的諸葛亮在蜀漢內部主管內政和外交,但他並不是蜀漢政權的二把手,真正的二把手是關羽,因為關羽掌管了荊州的軍政,而諸葛亮僅僅管著西川的內政,沒有軍事。
白帝城託孤
建安二十五年,關羽離開荊州北上攻打曹操,荊州空虛。
東吳呂蒙趁機拿下了重鎮荊州,劉備一怒之下率軍攻打東吳,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陸遜擊敗,撤退到白帝城。
到了章武三年,劉備在白帝城去世之前把自己的兒子劉禪託付於諸葛亮和李嚴。
之後劉禪登基,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府治事,不久又領益州牧。
從這個時候開始,蜀漢政權進入了諸葛亮時代。
丞相開府治事在歷史上有很多先例,這裡涉及到了一個皇權和相權的問題。
開府,就有了獨立於皇權的相權,可以自己任命官員。
那麼領益州牧是一個什麼概念呢?這是因為當時的蜀漢地盤中只占了天下的一個州,就是益州。
益州牧就是益州最高的官員,是地方官。
但同時諸葛亮也擔任了丞相,這是國家中樞最高的官。
所以說,諸葛亮既是國家的最高官員,也是國家所有地盤上的地方最高官員,正所謂大權集於一身,是蜀漢實際上的一把手。
南征北伐
諸葛亮雖然集大權於一身,但卻沒有忘記先主劉備的遺志,他對外和東吳重新修好,對內休養生息大力發展農業,積蓄實力準備北上伐魏。
此時,蜀漢南方出現叛亂,諸葛亮決定在北伐之前,先平定南方。
《三國演義》中把平定南方演義成「七擒孟獲」的故事,但事實上包括《三國志》和其他史料里都沒有出現「孟獲」這個名字。
建興三年,諸葛亮率軍南征,很快平定了叛亂,掃除了南方的隱患。
建興四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其子曹叡即位。
諸葛亮抓住魏國政權交接朝局不穩的時機,開啟了先後五伐中原的序幕。
第一次,因用人失誤,馬謖丟失街亭,最後退回漢中;
第二次,遇魏國大將曹真頑強抵抗,斷糧而返;
第三次,攻占武都、陰平二郡,擊退雍州刺史郭淮;
第四次,復出祁山,斷糧撤退途中擊殺張郃;
第五次,駐軍五丈原,與司馬懿對峙,因操勞過度去世。
諸葛亮去世後,被安葬在漢中定軍山,諡號忠武侯。
《三國演義》中寫的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但事實上諸葛亮只有五次北伐,而且大多無功而返。
總結
諸葛亮的一生有兩個關鍵的轉折點,一個是離開隆中輔佐劉備,另一個是白帝城託孤。
從離開隆中到白帝城託孤之前,諸葛亮大多擔任的是偏於內政的官職,類似於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負責的是內政、外交等事宜。
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除了輔佐劉禪處理朝政外,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籌備和實施北伐的事業上。
諸葛亮的一生,在政治上帶頭廉政奉公,努力營造廉政的氛圍,聯合官員制定了蜀漢的法典《蜀科》,興修水利、開拓農田,使百姓安居樂業,是治國理政的政治家;在治軍上以道德教化士兵,但同時也施以嚴令,賞罰分明,是治軍有方的軍事家;在文學、書法等方面也頗有建樹。
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諸葛亮畢竟不是完人,在用人方面誤用馬謖、疏遠魏延、重用姜維,太過於以德行評判人才;白帝城託孤後忽視蜀漢實力一味北伐,戰略上謹小慎微,不善奇謀;在後期獨攬朝政時忽視了官員梯隊的建設,致使蜀漢後期缺乏力挽狂瀾的人物。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一位善出奇謀的優秀軍師、是一位擅長治國理政的丞相、是一位帶兵打勝仗的將軍、是一位寫出《出師表》的文學家,是一位「空城計」中的音樂家、是一位令皇帝放心的忠臣、是一個廉潔奉公的道德楷模,是一個令對手聞風喪膽、屢下殺手的像神仙一般的人物。
但是在《三國志》里,陳壽卻說諸葛亮: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不管怎麼樣,諸葛亮在後世人心中依然是那個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的千古一人,而且被許許多多的人所效仿。
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
只緣識人偏頗 英雄夢斷「三國」
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是古代明君必備的領導素質,也是一種領導藝術,如果不識人、不用人,那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不要說打天下、守天下,恐怕最終連性命都難保。三國亂世,豪強並起,群雄逐鹿,誰有識人之明,...
諸葛亮《隆中對》的一處硬傷,偉大領袖點評一針見血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才幹遠在管仲、樂毅之上,成了與西漢開國三傑蕭何、張良、韓信比肩的大功臣。可謂千古一人、罕有其匹。羅貫中即便極力貶抑曹魏、力挺劉備,也無法改變歷史,只能拚命描摹諸葛亮,最終...
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去世前,留給後世一個謎,千百年來至今無人能解!
諸葛亮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隱居於隱居於湖北襄陽隆中,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諸葛亮三氣周瑜把周瑜氣死?都是虛構的!他倆當時都沒見面!
周瑜,周公謹,在正史上周瑜乃「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他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
劉備就一次沒聽諸葛亮建議,後果是蜀漢家底賠完,自己奄奄一息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最後劉備、曹操、孫權奪得了天下;劉備偏居西南,建立蜀漢;孫權據江東,建立東吳;曹操在江北,建立曹魏;實力上最強的是曹操,雖然經歷了赤壁大戰一敗;但是曹魏元起未損;實力最弱的劉備...
蜀漢亡於諸葛亮?別鬧了!《隆中對》沒問題,只因後來突變太多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直有一種說法是蜀漢是亡於諸葛亮之手,說孔明窮兵黷武勞而無功,致使蜀漢國力枯竭,終於被曹魏所滅。筆者一直對這種說法是嗤之以鼻的,我的觀點是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話,蜀漢應該滅亡...
為什麼說諸葛亮最怕的人是關羽 為什麼說關羽必死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
被傳唱千年的諸葛亮《隆中對》,竟一開始就出現誤區
關羽敗亡多被認為間接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隆中戰略的缺陷一直伴隨著蜀漢,蜀漢建國過程由隆中戰略主導,但最終證明了它的不足,蜀漢北伐則是另一個版本的隆中戰略,只不過後人受三國演義的...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歷史上的諸葛亮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傳統民間諸葛亮的形象基本上是由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所塑造的附議各類民間的傳說,大體上呢,諸葛亮總是羽扇綸巾、仙風道骨、呼風喚雨、足智多謀、老成持重。在京劇當中周瑜總是年少英俊,諸葛亮總是一把鬍...
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敗是什麼 若不死蜀國真的會最終取得勝利嗎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2]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書法家、發...
男人17歲 應該打工還是讀書 你是他你該怎麼選
提起諸葛亮:我想大家都會想到,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空城計,七擒孟獲,六出祁山 七星燈 續命等故事。。。。。。實在太多!千百年來,諸葛亮就是千古忠臣的代表,也是智慧的化身。
步韻杜甫《蜀相》說諸葛亮:長思遺策丟荊地,致使孤軍嘆要襟
步韻杜甫《蜀相》陳能雄/文亂世良材四處尋,隆中管樂器修森。一匡志遠堪扶主,三顧情深遂擇音。東渡連吳雙合璧,南征伏孟眾歸心。長思遺策丟荊地,致使孤軍嘆要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