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因關羽發跡,深受諸葛亮器重,到頭來卻自己作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前文說到蜀漢老臣劉琰。

此人雖高居車騎將軍一職,卻因與魏延不和惹惱了諸葛亮,差點就被免了職,可見魏延在諸葛亮心中的地位。

不過,還有一人與魏延的矛盾比起劉琰要更加激烈,而諸葛亮卻不忍處理,最終導致蜀漢帝國的一場內訌。

引發這場內訌的人物,叫做楊儀。

楊儀,字威公,荊州襄陽郡人氏。

楊儀既非劉備的舊部,也非諸葛亮的故友,他最早效命的卻是曹魏政權,職務為主簿,頂頭上司叫做傅群,是曹操任命的荊州刺史。

後來不知何故,楊儀離開了曹魏來到關羽治下的荊州。

關羽對楊儀較為欣賞,不但很快便將其任命為功曹,還派他作為使者來到成都匯報工作。

關羽此舉,讓楊儀有了與劉備見面的機會。

經過交談,劉備對楊儀也是大為欣賞,將其提拔為左將軍兵曹掾。

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自稱漢中王,楊儀有被晉升為尚書,成了蜀漢政壇的一顆新星。

劉備病逝後,蜀漢帝國進入諸葛亮時代。

諸葛亮對楊儀非常器重,先是任命其為參軍,留在成都丞相府聽用,後來又將其帶到了北伐的戰場進行培養和鍛鍊。

蜀漢建興八年(公元230年),諸葛亮又將楊儀提拔為長史、綏軍將軍之職,對楊儀給予厚望。

楊儀的工作能力的確不錯。

諸葛亮每次出征前的戰役部署、糧草運輸等重大事務,都是由楊儀一手負責,不僅安排妥當,而且效率很高。

不僅如此,北伐大軍的各項規章制度,也是由楊儀負責制訂和檢查。

對於楊儀的精明強幹,諸葛亮心中也是非常滿意。

不過,楊儀也有致命的缺點:偏激狹隘。

早在劉備時期,楊儀就因為與尚書令劉巴交惡而被劉備貶為弘農太守。

到了諸葛亮時期,楊儀又與蜀漢宿將魏延矛盾重重,魏延多次拔刀相向。

都是諸葛亮的心腹,都是蜀漢難得的人才,這讓一向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犯了難,不知如此處理才能消除兩人的矛盾,只好派費禕出面調解。

可結果卻是治標不治本,反讓兩人的矛盾越發惡化。

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楊儀率部撤回漢中。

魏延不聽將令,引發蜀漢帝國最大的一場內訌,最終魏延被殺。

楊儀不但踏著魏延的頭顱大罵,又下令誅滅其三族泄憤。

楊儀回到成都後,認為自己立下大功,應該接替諸葛亮的職務。

不料諸葛亮在病逝前早有安排,讓蔣琬接任。

而蔣琬的資歷不如楊儀,這讓楊儀非常不滿,因此多次在私下或公開場合發泄。

有一次,後軍師費禕前來探望,楊儀竟發出「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之語,認為早知如此還不如當年乾脆去投降曹魏。

費禕大吃一驚,秘密向劉禪舉報。

不久之後,楊儀即被免貶為庶民,流放至漢嘉郡。

不過,楊儀還是不知收斂,不斷上書鳴冤,極盡誹謗、誣陷之能事。

劉禪大怒,派人前往漢嘉郡捉拿楊儀,楊儀自殺身亡,自己將自己作死。

東吳皇帝孫權早在魏延、楊儀事件爆發之前就做了一個神預測:「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

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這場內訌使得原本就人才稀少的蜀漢帝國先後失去了兩位能人,不知這究竟是一種必然還是諸葛亮生前沒有提早做好調停、開導、預防所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重讀三國︱諸葛亮的眼中釘,其實死得好無辜

在很多《三國演義》讀者印象中,蜀漢名將魏延是個不忠不義的叛賊貳臣形象,這主要是受到《三國演義》的誤導:長沙之戰中,魏延救黃忠、殺舊主韓玄。諸葛亮認為此人忘恩負義,而且他還看到魏延腦後有反骨,相信...

諸葛亮為什麼打壓排擠大將魏延?

魏延是劉備集團的鐵桿之一,早在劉備涿州組織武裝鎮壓黃巾起義時,魏延就是其中的一員,是劉備集團的鐵桿之一,這從劉備的任命可以看出。公元219年,劉備自稱漢中王,並要返回成都經營後方。

諸葛亮為何在自己死後一定要殺魏延?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臨死前便已料到魏延會造反,便提前安排了馬岱準備殺他,在魏延大喊三聲:「誰敢殺我?」之後,馬岱手起刀落一刀便砍了魏延的人頭,諸葛亮身上「料事如神」「神機妙算」的神奇特點再次顯現。

魏延從沒想謀反,冤殺魏延的楊儀卻想造反

本文是「大鵬說《通鑑》之55」。蜀漢後主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北伐前線。丞相已去,北伐大業只能暫告一段落,首先要緊的是將十萬大軍安全撤回成都。全軍而退,最大的危險不是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