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不相信魏延是千年誤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不相信魏延應該是千年誤傳

蜀漢諸葛亮時代最重要的將領當屬魏延,他可以說是劉備死後諸葛亮最重要的搭檔。

然而,關於諸葛亮和魏延的關係,歷史上一直都有各種說法,其中最主要的觀點是諸葛亮一直不相信魏延,因為諸葛亮認為魏延頭上長反角,認為魏延會反叛蜀漢,所以,諸葛亮死後也要將魏延帶走,設計讓楊儀殺死了魏延。

歷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嗎?由於蜀漢不置史,所以,關於蜀漢的歷史絕大部分都是謎。

但是,從《三國志》中即使是很簡略的記載有關蜀漢人物來看,我們不難分析,諸葛亮不但沒有懷疑過魏延,而且諸葛亮一直將魏延當作最信任的搭檔,魏延對蜀漢和諸葛亮一直都是忠心耿耿。

仔細閱讀《三國志》中的《蜀志》,從零星的片斷里我們至少可以找到以下五個方面的依據。

一是魏延是劉備信任的重要將領,諸葛亮沒有懷疑的理由。

魏延本是荊州將領,後投靠劉備,於公元211年,魏延以部曲的身份隨同劉備入蜀,能作為劉備的部曲,那說明是劉備最信得過的人,等於是親信,是保鏢。

在取代劉璋的過程中,魏延那是立下大功的,如平定廣漢郡、圍攻成都,魏延都是當時重要的將領,魏延也因此被劉備任命為牙門將軍。

別看牙門將軍只是雜牌將軍,在蜀漢,牙門將軍可是關鍵的將軍,不是劉備最信得過的人是當不了牙門將軍的,我們知道,先後在劉備手下擔任牙門將軍的人主要有趙雲、魏延和向寵,這三人都是劉備最信得過的親信之一。

在取代劉璋之後的公元219年,漢中一戰,魏延同樣立下汗馬功勞,劉備漢中稱王之後,在任命漢中太守時,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非張飛莫屬包括張飛自己,但出乎意料的是,劉備將此重任交給了魏延,後封為鎮北將軍,可見,劉備對魏延的信任到了何種程度。

此後,魏延一直駐守漢中十餘年,成為蜀漢最穩定的邊界,相比關羽,當時的關羽鎮守荊州,竟然將荊州失去,成為蜀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而魏延鎮守漢中,面對的是北魏,都沒有出現任何險情,而且人民安居樂業,這充分說明魏延不但軍事才能非凡,而且施行政治、經濟也很不錯,在蜀漢應該是頂尖人才了。

而諸葛亮作為劉備最信任的部下,劉備如此相信的重要將領,諸葛亮沒有不相信的理由,從諸葛亮的《出師表》中提到的向寵,為什麼要後主劉禪相信向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先帝稱能」。

但有人或許會問,諸葛亮為何在《出師表》中沒有稱讚魏延呢?根本原因是諸葛亮的《出師表》中提及的人物都是諸葛亮安排在劉禪身邊的人,而包括趙雲、魏延等重要將領都隨諸葛亮北伐去了,所以無須提及。

二是諸葛亮五次北伐,魏延總是北伐陣營中的核心將領。

公元227年,諸葛亮準備北伐,進駐漢中,對魏延在漢中的表現相當滿意,提拔他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而且在後來的北伐中,雖然總體上失利大於勝利,但魏延是諸葛亮北伐中少有的亮點,公元230年,第三次北伐,魏延大破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大軍,這應該是諸葛亮五次北伐中僅有的一次全局性勝利。

獲此大勝的魏延因此被提拔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並授予假節,封為南鄭侯。

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當時司馬懿派張郃攻王平於南圍,在形勢危急之下,諸葛亮派魏延和高翔、吳班率軍逆戰,最終反敗為勝,獲甲首三千級,司馬懿呆在營中不敢應戰。

在諸葛亮五次北伐中,諸葛亮都要魏延親征,而且後來成為副統帥,並且戰功累累,這充分說明在諸葛亮心中,魏延是不可或缺的將領,而且是值得信賴的將領,否則,諸葛亮也不可能每次讓他領兵北伐。

三是劉琰潑婦罵街對待魏延,諸葛亮叫其致歉並叫他回成都。

公元232年,蜀漢車騎將軍、中軍師劉琰與魏延鬧不和,劉琰竟然如潑婦罵街一樣對待魏延,作為一名武將出身的魏延,竟然能夠容忍,可見魏延其實是很大度的,諸葛亮因此而責備劉琰,並且遣送其回成都,雖然給其的待遇未變,但從此失去了諸葛亮的信任,劉琰因此而得了神經病,最終因為家暴違反《蜀科》法律中的有關條款被斬首街頭,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因為犯家暴而斬首的男人。

四是魏延曾獻計子午谷奇謀,而且自告奮勇勇挑重擔,說明魏延對蜀漢的忠心可昭日月。

在《三國志》中有這樣的記載,諸葛亮北伐中,魏延屢次獻計子午谷奇謀,並且希望親自帶領五千人馬去實現,這一獻計至少說明了魏延三個方面的與眾不同:一是說明魏延是有軍事頭腦的人,不同於一般將領只唯諸葛亮是從,說明在諸葛亮之外,魏延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獨立的擔當能力;二是從魏延的分析來看,說明魏延做到了全面分析,而且立足於自己做漢中太守多年對敵人的了解;三是敢於為蜀漢去犧牲,如果魏延是貪生怕死之人,他絕不會自己主要要求帶領五千人馬去冒險,而且從現在來看,子午谷奇謀付出的犧牲那是無法想像的,但他願意去冒險,這充分說明魏延對蜀漢是忠心的。

雖然諸葛亮最終同意,但他依然能夠服從諸葛亮的領導,這也充分說明魏延是顧全大局的。

五是諸葛亮叫魏延斷後,那其實是對魏延最大的信任。

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最終病逝於五丈原,這個時候的諸葛亮考慮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大軍的生死,在其垂死之際,諸葛亮召集身邊重要將領召開了最後一個軍事會議,由於魏延沒有參加,有人認為諸葛亮是不信任魏延,其實,魏延之所以沒有參加,應該是魏延在前線,而且諸葛亮已經病危,不可能叫來魏延,但是,在會議之後,諸葛亮叫人報告了魏延有關軍事部署,這說明諸葛亮是充分相信魏延的,而且是將其作為死後最重要的倚靠,希望其能擔起重任,特別是魏延曾是十多年的漢中太守,對漢中當然是相當的熟悉,由他斷後再合適不過。

其實,魏延的回答應該是令諸葛亮放心的:「丞相雖亡,吾自見在。

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作為魏延在得到費禕的傳信之後,應該是說了這個方面的意思,但原話應該有改變,而且有添油加醋,至少改變了語氣,魏延的本意應該是:「丞相您就安心的去吧,有我魏延在呢,大家會將您的後事安排好的,我會帶領三軍奮勇殺敵的,您放心,我魏延一定會為蜀漢奮鬥到最後一刻。

」但是,魏延與楊儀是有過節的,因為魏延是武將,性格肯定比較直爽,所以,有過幾次拿著刀子要殺楊儀,事實上從後來的經歷來看,楊儀真不見得是好人,而且費禕為什麼能夠當上大將軍,就是告密楊儀才當上大將軍的,可見,諸葛亮當時相信的這兩個人,相比魏延,應該說是小人,他們借諸葛亮病重之際,假傳諸葛亮對魏延的信息,其實,誰都知道,部隊突圍,斷後最後的那支部隊絕對是最危險的,諸葛亮能夠將這樣危險的部署交給魏延來完成,那是因為諸葛亮相信魏延能夠顧全大局,也只能他能夠完成這樣的任務,犧牲自我為蜀漢。

但費禕在傳話的過程中,按照楊儀授意有添油加醋,說什麼丞相不管,你願意斷後就斷後,不願意隨你便。

作為蜀漢最重要的部隊處於如此危急之下,諸葛亮會可能在臨死前說這樣的話嗎?他最大的希望當然是所有將領同心協力,全軍平安度過危機,怎麼可能會說出分裂的話呢?這會是諸葛亮的性格嗎?如果不相信魏延,諸葛亮五次北伐都會帶著魏延嗎?但是,楊儀為了除去魏延這個最大的政敵,首先考慮的不是團結,也不是如何擺脫目前危險的局面,帶領三軍安全回歸,而是首先要除掉政敵魏延,在諸葛亮死後的各種做法絕對讓魏延不高興,激怒魏延,尤其是楊儀率領大軍回成都的過程中,魏延竟然不知情,而且根本就沒有給魏延留下斷後的部隊,因為魏延可是副統帥,你叫他怎麼斷後?所以,魏延在追趕部隊的過程中,其實還是做到了斷後的,燒掉所有棧道,至少讓敵人進攻不了,特別是魏延在追趕部隊的途中,還飛書後主劉禪,說楊儀有反心,當然,楊儀也同時在飛書後主劉禪。

但這個時候的楊儀實際上已成為部隊的核心,所以,話語權在楊儀手中,劉禪最終相信的是楊儀,而且雖然諸葛亮推薦劉禪身邊的重要官員如蔣婉、董允等,其實除了忠誠之後並無多少辨別能力,而後主劉禪更無辨別能力,在楊儀的慫恿下,天平倒向了楊儀這邊,導致了魏延最終死在楊儀手下。

一代名將最終就這樣被冤死。

反觀蜀漢後期的軍事領導人姜維,他本來是曹魏將領,因為被懷疑就投降了諸葛亮,而魏延這個時候的處境其實比姜維要更尷尬,但他只想爭辯自己的清白,而沒有選擇反過來投降曹魏,更可見其對蜀漢的忠心。

而楊儀僥倖斗贏魏延之後,最終又死在費禕的小報告里,而死之前後悔當初沒有投降曹魏,從這一後來楊儀他們的鬥爭來看,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認定魏延是被楊儀他們假傳諸葛亮旨意,最終激怒魏延將其害死的,令風雨飄搖的蜀漢又失去了這個時期最重要的人才,從而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所以,諸葛亮生前不相信魏延那是千年誤傳,是楊儀、費禕等一批人製造出來的,傳言諸葛亮說魏延頭上長有反骨必公造反那當然是無稽之談,是《三國演義》的戲說,而且說魏延有投降曹魏的跡象,那更是楊儀要除掉魏延的藉口,蜀漢為什麼不置史,根本的原因是楊儀這樣的人實在太多,怎敢置史?而魏延對蜀漢的忠心並不低於諸葛亮,特別是魏延的才能要遠遠高於楊儀、費禕他們,如果魏延不死並最終得到重用,那將是蜀漢後期最大的福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背叛成性?我真不是那樣的男人!

說起《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許多歷史名人被羅貫中大大黑得很慘,比如曹操、曹真。但就是在這部以「崇劉抑曹」為主基調的作品中,有一位蜀國大將卻同樣被黑得要死要活。這位蜀漢大將能力不比關羽、趙雲差,卻...

《小劉說三國》魏延真的必須死嗎?

大家都知道,小說三國演義里,蜀漢名將魏延的形象不是很好,一開始要投靠劉備的時候,就被諸葛亮說成忘恩負義,腦後有「反骨」,就是天生的叛徒。後來魏延雖然為蜀漢南征北戰,但是始終得不到信任。在諸葛亮...

蜀漢征西大將軍魏延傳奇

他,是昭烈帝劉備最信任的一名將軍。他,也是武侯諸葛亮終生都要打壓的一名將軍。他,更是曹魏王朝最害怕的一名將軍。他,最終卻以千古奇冤而身死族滅。他起於草莽,本應以利益為重,卻在劉備最艱難的時候,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