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噴阿斗扶不起了,沒有孔明,自己又扛起30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提起劉阿斗,在中國可以說老少皆知,阿斗是三國時期蜀漢後主劉禪的小名,蜀漢昭烈皇帝劉備之子。
「扶不起的阿斗」這句俗語就是為他量身定做,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白,是形容一個人糊塗、無用、白痴,即使有人大力扶持,仍然啥事也做不成。
而在《三國志》中,則讓我們對「扶不起的阿斗」這句話有了新的見解:阿斗不是扶不起,而是扶得起。
阿斗,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不說是一位有道明君,但至少是一個賢德之君,絕對劃不到昏君的行列。
劉禪幼年時歷經磨難,幸得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繼位為皇帝,在位四十年。
公元263年,蜀漢被曹魏所滅,劉禪被俘後投降,被封為安樂公,公元271年在洛陽病逝,享年65歲。
之所以有阿斗扶不起的說法,多是因為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說劉備是大英雄,劉禪是狗熊被斥之為「扶不起的阿斗」,其實要真論起來,扶不起的並不是劉阿斗,而是他的父親劉備。
說劉備扶不起,是說他意氣用事,沒有大局觀念。
按照諸葛亮為其繪就的建立蜀漢帝國藍圖的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就是取得荊、益二州,建立政權,經過10多年的打拚和浴血奮戰,此時已經實現,公元221年,劉備已在成都登上帝位。
第二步是在適當時機,兵分兩路進行北伐,一路從荊州出發,指向宛、洛,另一路從益州出發,出於秦川,直下長安,打得敵人首尾不能相顧,如果真能這樣,則霸業可成,重興漢室指日可待。
如果孤軍北伐,則敵人首尾可以相顧,就會有被吃掉的危險。
為了確保北伐大計的實現,蜀漢必須長期與東吳搞好關係,保持孫劉聯盟的陣營,抗擊曹魏,這是國策。
然而由於鎮守荊州的關羽驕傲自滿,與東吳不斷發生摩擦,在關羽出兵攻打曹操之機,孫權部下乘虛襲擊荊州,導致荊州淪陷。
荊州的位置十分重要,關羽的一時大意,不僅使蜀漢丟失了重要的戰略要地,也給他敗走麥城鋪了一條走向死亡的道路。
關羽死後,劉備為了所謂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義氣,置建立蜀漢帝國大計於不顧,堅持三軍戴孝,要討伐東吳為關羽報仇。
結義兄弟張飛得知二哥死去,憤恨不已,命令士兵趕製喪服過程中,因兵士沒能按時完成而受到張飛鞭打,被鞭打的士兵張達、范強懷恨在心,一天夜裡趁其睡覺後不備,割下其頭顱後逃往東吳。
二弟死於東吳之手,殺三弟的兇手又逃往東吳。
劉備怒火心中燒,於是,親帥傾國之兵80萬,不顧諸葛亮的勸阻,御駕親征討伐東吳,為二弟三弟報仇。
卻不想被東吳的大都督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弄得大敗而歸。
劉備逃到白帝城,就病了,悔不該不聽諸葛亮的話,不僅沒能為弟弟報仇。
而且損兵折將,致使國力元氣大傷。
63歲的劉備在彌留之際,召諸葛亮到白帝城,把年幼的兒子劉禪託孤給諸葛亮。
劉備死了,年僅17歲的太子劉禪即皇帝位,劉禪就是劉後主。
從赤壁大戰到蜀漢建國,這一連台的好戲多虧有了諸葛亮,而劉備,也不過憑著「劉皇叔」這塊牌子和帝室之胄的身份,到處忽悠。
前半場,劉備演的還算到位,劉備在成都成功登上帝位,結果到後半場,這個主角不聽話了,一意孤行,大舉伐吳,不僅使蜀漢失掉了荊州,還失掉了東吳這個戰略夥伴兼同盟軍。
蜀漢的建立,是許多人的功勞。
而輕啟戰端,丟掉荊州,劉備應該負主要責任。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劉備的開國皇帝的業績應該大打折扣。
劉備死後,諸葛亮不得不開始了他的六出祁山和九伐中原,其實諸葛亮知道:伐已亡,不伐亦亡,與其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在敵強我弱的大環境下,他只有千方百計不停地「折騰」,才能讓蜀漢的國祚得以延續。
這些,也多虧了諸葛亮和姜維的本事。
也許在等待的過程中,曹魏國內發生內亂,或者曹魏與孫吳相爭,這就給蜀漢了一個翻身的機會。
但可惜的是,一直等了40年,也沒給蜀漢這樣一個機會。
縱觀當時天下三分,曹魏擁有9州91郡;孫吳有5州45郡,蜀漢只有2州22郡。
就人力財力而言,曹魏約占天下的65%,孫吳占25%,蜀漢僅占10%,以十分之一的力量,面對曹魏、孫吳兩個強大的對手,不被人家吃掉,已屬不易,更別談什麼收復中原了?劉禪在這樣的情況下,能維持40年,可謂一個合格的守成之君,如果換一個,諸葛亮在外領兵打仗,皇帝在後邊指手畫腳,瞎指揮,也許用不了兩年蜀漢也就玩完了。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阿斗扶不起」實在是有失公允。
什麼叫「能扶起」,諸葛亮經過十幾年的辛苦努力,把劉備「扶上了」帝位,可惜就因為自己一次的一意孤行,就斷送了匡扶漢室的偉大事業,這能說明他「能扶起」嗎?
而劉禪登基時只有17歲,在諸葛亮的扶持下,做了40年的皇帝,雖說沒有大的建樹,但也沒有大的過錯,尤其是在和曹魏、孫吳兩大勢力的夾縫中,能堅持就是一種奇蹟。
也許有的人說,是諸葛亮在扶持他呀,是啊,是諸葛亮在扶持,沒有人否認,但前提是「扶得起」,尤其是諸葛亮公元234年在北伐的途中去世後,劉禪仍做了30年皇帝。
做平常人難,做一個皇帝更難。
無論是江山一統的大皇帝,還是偏居一隅的小皇帝,一年到頭,總有人在盯著你的寶座。
諸葛亮在世時,天塌下來有高個子撐著,諸葛亮去世近30年,劉禪有事還不得自己扛著,頂不住就會垮台,一頂就是幾十年,你能說劉禪沒一點能耐?古往今來,做皇帝超過40年的帝王又有幾人呢?誰說「阿斗扶不起了」?這不是已經「扶起來」了嗎!
說劉禪「扶得起」來,有以下幾個理由:——
【其一】知人善任,有自知之明
關於諸葛亮的為人和本事,劉禪是知道的,因此把國內一切的軍政大事全部託付給他,毫不掣肘。
諸葛亮病故後,他對諸葛亮選定的接班人蔣琬、費禕、姜維等,更是大膽放權,做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這一點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
試想,如果劉禪缺少了這一點自知之「明」,事情的結果將不堪設想。
【其二】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這一點,從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的評價可以看出。
諸葛亮是個正人君子,他絕不是阿諛奉承之人,因此,諸葛亮對劉禪的評價應該是中肯的。
還有《三國志》作者陳壽在評價劉禪時說,「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意思是說,劉禪能任用諸葛亮為丞相,就是一個循理的帝王。
南朝史學家裴松之也評價劉禪:「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
從這些評價可以看出,劉禪絕不是一個啥都不懂的昏君。
【其三】頭腦清楚,手腕老道
諸葛亮在世在時候,蜀漢是設立有丞相之職的,諸葛亮死後,劉禪立即廢除了丞相制,設立尚書令、大將軍和大司馬,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主管政務,以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軍事,兩人的權力既相互交叉,又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避免出現一人獨大。
後來蔣琬死後,劉禪「乃自攝國事」,大權獨攬,徹底解決了蜀漢多年「事無巨細,咸決於丞相」的格局。
【其四】關心民瘼,以民為本
《三國志.蜀書》曾記載這麼一件事:建興十四年(236年)四月,後主前往湔縣登臨觀阪《都江堰水利樞紐附近》,觀看汶水水流,並在那裡住了10天,方回成都,同時還指示武都氐王苻健率領氐民400多戶遷徙至成都。
看起來,這個劉後主還是很懂事的,知道關心農田水利,知道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並不完全是一個啥都不懂的花花公子。
現在內江水系中的安江河,又名「阿斗河」,估計是後主劉禪當年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才留下這麼一個名稱。
只不過劉禪不會炒作,否則,他的這些「親民」「愛民」事跡將會永留史冊。
【其五】處事果斷,富有人情味
劉琰是和先主劉備打江山的,因軍功卓著,被封為都鄉侯,那年春節,劉琰新娶的妻子胡氏入宮朝賀太后,北太后留住了近一個月,因胡氏年輕貌美,劉琰懷疑和後主劉禪有私情,就招呼一群兵士用軍靴拷打妻子胡氏,引起了劉琰被判入獄惡性事件。
劉禪接受教訓,馬上廢除了大臣妻子、母親入宮朝賀的禮節。
魏延因叛亂被殺,劉禪也沒有對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
」後人認為:「後主能作此語,亦非非常。
」在待人接物面,劉禪的胸襟比他父親劉備要大氣的多,不失於蜀漢帝國第二代領導人的風範。
【其六】關於「樂不思蜀」的智慧
「樂不思蜀」出自《三國志·蜀書》,主人公就是劉後主劉禪。
公元263年,魏將鄧艾兵圍成都,後主劉禪心裡很清楚,如果抵抗,士兵的傷亡一定會很大,而且最大的可能會招致魏軍屠城。
為了保全子民,劉禪在深思熟慮後,決定開門投降。
這樣一來,後主劉禪就多了一個賣國的罵名,卻保全了百姓的生命安全,無論在當時老百姓來看,還是從當代歷史學的角度來看,都應該是一件好事。
劉禪投降後,被曹魏封為安樂公。
一次,司馬昭宴請蜀國君臣時,故意令人奏起了蜀樂,以觀察劉禪的反應。
蜀國舊臣聽到蜀樂無不現出悲戚之容,只有劉禪沒心沒肺,不悲反笑。
司馬昭就問劉禪,安樂公還想念蜀國嗎?劉禪馬上回答:「此間樂,不思蜀。
」「樂不思蜀」這個成語從此誕生了。
乍一看,劉禪的確是一幅沒皮沒臉的嘴臉,而且無恥到了極點。
但如果你細細一想,劉禪不如此回答又能如何呢?司馬昭陰險毒辣是出名的,地球人都知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昭若要想殺劉禪,可說是易如反掌,身為階下囚的後主劉禪,不可能不明白這一點,但如果要保全自己的性命,就必須讓司馬昭覺得他懦弱無能不足為慮,而「此間樂,不思蜀」也許是劉禪最好的選擇了。
劉禪此舉,比那個整天吟誦著「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的南唐李後主強多了,如果李後主明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道理,也不會落個被毒殺身亡的結局。
有時候,趨利避害、明哲保身不失為一種人生哲學,這一點,劉禪劉後主做到了。
總之,劉禪儘管是一個亡國之君,但絕對不是一個「扶不起」的劉阿斗,而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知人善任、關心民瘼、大智若愚、極富人情味幾千年來少有的賢德之君!
中華書會作者 王曉峰/文
中華史上唯一亡國後善終的君主,劉禪到底傻不傻?
劉禪,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於公元223年繼位為皇帝,...
此人本是蜀國奇才,與龐統比肩卻被貶為平民,諸葛亮死後大哭不止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各位朋友上午好!子淵之前曾給大家介紹了蜀國悍將馬岱的故事,引發了讀者的強烈興趣,今天就再給大家說說蜀漢另一位鮮為人知的謀士。
他究竟是「扶不起的阿斗」,還是大智若愚?
凡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對「阿斗」這個人很熟悉,他就是劉備的大兒子劉禪,也被世人稱為「扶不起的阿斗」。傻傻的阿斗不思進取,只會吃喝玩樂,即使有諸葛亮(181~234年)這樣的名臣輔助和教導也無...
阿斗真的扶不起?還是諸葛亮不會扶?真心不想把劉禪扶起來
在世人的心目中,劉禪是平庸昏聵之君,在市井街頭的平頭百姓眼裡,劉禪的形象始終是碌碌無為的的庸主一個,更有甚者稱之為「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因劉禪小名為阿斗,於是在我們國語的形容詞中,又多了一...
扶不起的劉阿斗是否真的扶不起
很多人都知道樂不思蜀的出處,而且一提這個成語就想起了扶不起的阿斗。一提起阿斗,很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是懦弱無能、膽小怕事、沒心沒肺,也許很多人知道劉禪劉阿斗可能是從《三國演義》了解到的,但是真正的...
三國中被世人誤解的皇帝,扶不起的阿斗真那麼蠢?其實你們都錯了
我們如果喜歡歷史,並且樂意讀一些史書傳記的話,會發現很多故事與我們小時候耳濡目染的有所出入,很多人也並不是一味的狡猾狠毒。受《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影響,很多人覺得曹操就是白臉奸賊,呂布就是言而無...
以「扶不起的阿斗」評價劉禪是歷史的荒謬至極!
有個成語典故叫「扶不起的阿斗」,說的是劉備之子劉禪的故事,講他為人不思進取,只會整天玩樂,即使有諸葛亮這樣的名臣輔助和教導也無濟於事,最終導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還落下了「樂不思蜀」的千古笑柄。今...
劉備之子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劉禪,劉備之子,於劉備去世後繼位成為蜀國皇帝。諸葛亮等賢臣相繼去世後,蜀國逐漸衰敗。後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劉禪被俘虜到洛陽後,司馬昭為了籠絡人心,穩住對蜀漢地區的統治,用魏元帝的名義,封他...
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是扶不起嗎
在世人的心目中,劉禪是平庸昏聵之君,在市井街頭的平頭百姓眼裡,劉禪的形象始終是碌碌無為的的庸主一個,更有甚者稱之為「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因劉禪小名為阿斗,於是在我們國語的形容詞中,又多了一...
劉備之子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劉禪,劉備之子,於劉備去世後繼位成為蜀國皇帝。諸葛亮等賢臣相繼去世後,蜀國逐漸衰敗。後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劉禪被俘虜到洛陽後,司馬昭為了籠絡人心,穩住對蜀漢地區的統治,用魏元帝的名義,封他...
三國時的劉禪,這位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是「弱智」嗎?
糊塗的劉禪 劉禪,劉備之子,於劉備去世後繼位成為國皇帝。諸葛亮等賢臣相繼去世後,蜀國逐漸衰敗。後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劉禪被俘虜到洛陽後,司馬昭為了籠絡人心,穩住對蜀漢地區的統治,用魏元帝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