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終前留下一計,卻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導致蜀漢最早滅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蜀漢政權是漢末魏蜀吳三國之中實力最弱的,但是在一代賢相諸葛亮的內政外伐的支持下,卻始終保持高度的思想統一,其本人更是蜀漢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留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千古遺憾,然而諸葛亮臨終前留下一計,卻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導致蜀漢最早滅亡。

諸葛亮臨終前到底留下什麼計策呢?我們還得從諸葛亮北伐說起,公元223年,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正式接掌蜀漢大權,迅速的平定南方蠻夷的叛亂,並且大力發展川中經濟,開始積極的準備北伐。

諸葛亮最終從228年春至234年冬,七年間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演義之中稱之為「六出祁山」。

在諸葛亮北伐期間,最為倚重兩位人物,一個是蜀漢的上將軍魏延,他是劉備提拔起來的武將,地位僅此劉備時代的五虎上將,在諸葛亮時代,是軍界最高的人,智勇雙全,屢立大功,諸葛亮的北伐先鋒,基本由魏延擔任。

另外一個就是丞相長史楊儀,長史就是諸葛亮的總代理人,是諸葛亮後勤的總負責,諸葛亮數次北伐,楊儀總是幫他制訂規劃,籌措糧草,做事不用過多的考慮,很快就利索地處理完畢。

軍中禮節制度,都由楊儀安排和檢查。

楊儀和魏延是諸葛亮軍中的「兩寶」,只是可惜魏延和楊儀的關係卻「水火不容」。

《三國志》裴註記載:「唯楊儀不假魏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無奈,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因積勞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惡化,即將病逝。

諸葛亮臨終前卻做了相關安排,尤其是在退軍的安排上,留下一計,卻沒有想到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導致蜀漢最早滅亡。

根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死前要退兵,召開的榻前會議,卻只有楊儀、費禕、姜維等三人,卻將當時在軍中地位僅此諸葛亮的魏延拋開了,並且遺命:「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

諸葛亮之所以這樣安全,無疑是因為諸葛亮深為愛惜楊儀的才幹,藉助魏延的驍勇,常恨二人不能很好相處,但又不忍心偏廢他們任何一方。

故而在臨終前做出如此安排,避免楊儀和魏延發生直接衝突。

然而,心高氣傲的魏延又怎麼會接受這樣安排,哪怕諸葛亮是善意的保護魏延,他不願聽從楊儀安排,率先率軍撤退搶占棧道,並且焚之,斷了楊儀回兵的退路。

隨之楊儀和魏延開始互相兵戎相見,互相上表,指責對方叛逆。

面對這樣的情況,後主劉禪只能問諸葛亮留給他的大臣,「後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咸保儀疑延」。

魏延的命運,就這樣輕飄飄地被董允、蔣琬幾句話決定了。

很快魏延就此敗逃,被楊儀派遣馬岱追斬,一代名將魏延,沒有死於戰場,卻被自己人所害。

楊儀和魏延的火拚,讓蜀漢政權再一次進入一次衰退期,而且蜀漢軍隊也進入一次內亂,魏延麾下的精銳基本逃散,國力再度下降,蜀漢也損失了一位北伐中原不可缺少的軍事將領,本來就不很強的軍事實力又被大大削弱,這也為蜀漢最早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楊儀派馬岱殺了魏延,楊儀是怎麼死的呢?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功勳赫赫,諸葛亮死後,魏延和長史楊儀爭權,兩個人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魏延爭權失敗後,軍隊一下子散了,魏延和兒子等少數幾個人逃到漢中。楊儀派馬岱追斬了魏延,並滅了魏延三族,...

魏延被殺,最大的失誤在什麼地方?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在後期,魏延是諸葛亮北伐時僅有的兩位宿將之一,另一個是老將趙雲,當時的魏延,正是人生中最好的時期,但是,因為諸葛亮的安排,魏延沒有受到重用,加上和長史楊儀不和,最終在爭奪...

蜀漢大將魏延之死,罪責應該歸咎於他

魏延是蜀漢的軍事名將,他善於養兵,又能征善戰,從一屆小兵(部曲)官至牙門將軍,然而卻死於非命,舉家上下更是被夷平。那麼,魏延究竟有什麼罪大惡極,導致落得如此下場?

魏延為什麼寧願被殺,也不投降魏國?

魏延是三國蜀漢名將,在劉備時代,魏延受到重用,鎮守軍事要地漢中,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鎮守漢中多年,一直確保漢中無事。劉備死後,在「五虎上將」相繼凋零的情況下,魏延成為蜀漢的重要將領,一直跟隨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