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原本不用死,只因一人和稀泥,把他和楊儀當了棋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看過三國演義,對三國都歷史都有一定的了解。

那我今天講的呢!是有錯誤地方,大家聽我慢慢道來。

最冤枉的人應該是魏延了。

分明沒有造反卻被誣陷造反,大家肯定都被《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第一次見到魏延就所此人在我死後必反。

就這樣大家給魏延定下了這人會造反。

先來說說魏延戰功,入川之戰的魏延因頗有戰功,被升牙門將軍(這個職位不得了,武功高強還不能當,要文武兼備才能勝任)可想而知魏延的能力,劉備也是非常看重魏延,就讓魏延守漢中這一事來說,其實這活本應該,關羽張飛來乾的。

這是劉備最信任的兩人,關羽守荊州了肯定就不能勝任了。

可還有個張飛,張飛自己都站出來說話了守漢中我去。

劉備苦苦沒有答應。

破格選了魏延。

魏延也不負眾望十年堅守,魏國不敢進犯。

魏延的謀略也不能小看,劇《三國志》說:諸葛亮和手下的人商量攻打魏國的事。

魏延便出來獻計說:魏國的西安將軍關中都督夏侯楙,是曹操的小女婿,沒有任何謀略也沒有什麼勇氣,你只要給我五千精兵。

我就能直指長安,他只要一聽我來了肯定嚇的逃跑。

他一走長安便只有文官,等半個月你大兵一到,這樣咸陽以西一舉可定了。

可是諸葛亮沒有用。

而就在魏延獻計的這一年,據《三國志》記載夏侯楙被免去西安都督的職位。

諸葛亮臨死前,召集楊儀、費禕、姜維等人開軍事會議,作出重要安排,讓楊儀率軍退回漢中,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如果魏延不聽安排,就不管他了,大軍自行撤回。

諸葛亮死後,楊儀準備率軍退回,魏延果然不同意,認為諸葛亮雖然死了,但是應該由他繼續率軍北伐,這些長史什麼的,護送諸葛亮靈柩回去安葬就可以了。

但是,楊儀和魏延爭起來了,魏延當然不服楊儀了,於是,先行撤回,並燒毀了棧道。

楊儀和魏延幾乎同時上表後主,稱對方反叛。

後主也糊塗了,不知道到底該相信誰?於是,後主問侍中董允和留府長史蔣琬,該相信誰?

侍中董允和留府長史蔣琬都保楊儀,而不保魏延。

《三國志 魏延傳》記載:延大怒,儀未發,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

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

後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咸保儀疑延。

為什麼這些人都保楊儀,而不保魏延呢?

這是因為魏延當時勇猛過人,性格太高傲,表現的太過激,眾人都害怕魏延,只有楊儀不買魏延的帳,因此,魏延和楊儀結怨,兩個矛盾越來越大,水火不容。

《三國志 魏延傳》記載: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魏延的鋒芒太盛,人際關係就不好,所以,眾人在關鍵時刻都不保魏延,都不替魏延說話,魏延就孤立了。

沒人在皇帝面前保魏延,魏延就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加上楊儀公報私仇,因此,魏延必死無疑。

看到這裡,我常常想,一個官職為丞相府長史的楊儀,居然能下令誅殺一個劉備曾經非常信任的大將,很是令人費解。

但仔細推敲,實際上殺魏延的不是楊儀一個人,而是一伙人,一個集團。

魏延作為劉備最信任的人,深受劉備器重。

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加上魏延孤傲的性格,為大多數人所不容。

加上諸葛亮對魏延的排擠,更加孤立了魏延。

最終在楊儀下令誅殺魏延時都保持了緘默,也就是默認,默認就是支持。

另外,從王平罵魏延前軍時說的話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丞相新喪,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麼敢如此!看似平常一句話,言外之意卻很豐富,意思是丞相剛去世,你們就這樣做,以為沒人能管得了你們麼,你們不要跟著魏延瞎跑了,丞相雖亡,但餘威猶在,你們都要想清楚了。

一句輕描淡寫的話,直接把魏延劃出了丞相集團,不死都不行。

八月,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意圖。

魏延回答道:「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 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楊儀擺布,做斷後的將領呢?」

大軍都隨楊儀徐徐退卻,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所走過的地方都燒絕閣道。

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

魏延先占據南谷口,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命令王平在前抵禦魏延。

王平罵魏延的先頭部隊:「諸葛公去世,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麼敢如此!」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不聽魏延的命令,都散了。

只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並且斬了他,將頭顱獻於楊儀,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於是誅滅魏延三族。

魏延和楊儀是諸葛亮所倚重的文武大臣。

但長期以來,魏、楊二人不能和衷共事,使諸葛亮很傷腦筋。

諸葛亮深諳楊儀的才幹,讚賞魏延的曉勇,不忍有所偏廢,只能「持平」、「公正」地對待他們。

史書記載魏延和楊儀的關係,非常糟糕,兩個人誰都不服誰,誰看誰都不順眼。

《三國志 魏延傳》記載: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忿,有如水火。

而諸葛亮對魏延和楊儀這兩個人的態度,也是中庸之道,和稀泥,把激化的矛盾,不處理,不明斷,根本不加以解決。

《三國志 楊儀傳》記載: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

魏延既然勇猛,肯定不肯受一個書生的氣,為什麼不殺了楊儀呢?

如果魏延一刀殺了楊儀,最多諸葛亮懲罰一下他,肯定不會殺魏延,畢竟,北伐還要依靠魏延衝鋒陷陣。

如果罰魏延,最多打幾十軍棍,或者降級,罰俸祿,走一下形式。

而魏延沒啥楊儀,原因是因為費禕在中間做和事佬,阻止了魏延殺楊儀。

證據在哪裡呢?

史書《三國志 費禕傳》記載:值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刃擬儀,儀泣涕橫集。

禕常入其坐間,諫喻分別,終亮之世,各盡延、儀之用者,禕匡救之力也。

當時,魏延與長史楊儀關係很不好,極度惡化,水火不容,每次坐在一起,都爭論不休,臉紅脖子粗,互不相讓,魏延常常舉刀指向楊儀,想殺掉楊儀,楊儀則泣涕橫集,流眼淚。

而費禕常常坐在魏延和楊儀之間,勸解一番,化解他們的矛盾,因此,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可以讓魏延和楊儀各盡其能,全靠費禕從中做思想工作。

正因為費禕從中間勸解,才導致魏延沒有殺掉楊儀,造成了魏延以後被殺的悲慘結局!也導致蜀漢北伐,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如果當時魏延一刀下去,什麼事都沒有了。

魏延殺楊儀,還不是像殺一隻小雞一樣。

費諱也很體察諸葛亮的苦心,他常在魏、楊之間居中調停。

終諸葛亮之世,魏、楊大體上能相安無事,各盡所長,費禕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的。

但諸葛亮死後,魏、楊二人的矛盾卻越來越大了,最後發展到魏延不顧大局,舉兵攻擊楊儀。

矛盾是不能調和了,而魏延的做法也是狂妄至極,費偉沒有辦法,只能幫助楊儀除掉魏延。

但隨之而來的是楊儀的權欲越來越大,他不滿意蔣琬繼諸葛亮之後秉政,竟然說出「當初要是舉兵和魏延一道舉事,就不會有現在的落魄」的話來。

任楊義這樣胡鬧下去,後果不堪設想,不得已費禕密奏後主劉禪,把楊儀削職為民。

魏延與楊儀的一死一廢,是罪有應得,費文偉的做法確實是公忠體國,多謀善斷。

費偉與蔣琬同心輔政,後又繼蔣琬執政,成為蜀漢的股肱大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何在自己死後一定要殺魏延?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臨死前便已料到魏延會造反,便提前安排了馬岱準備殺他,在魏延大喊三聲:「誰敢殺我?」之後,馬岱手起刀落一刀便砍了魏延的人頭,諸葛亮身上「料事如神」「神機妙算」的神奇特點再次顯現。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死後的蜀國

諸葛亮殞命五丈原,有四個人第一時間認為自己是丞相大人的接班人。第一個是姜維,因為諸葛亮把畢生所學都傳授給了他。第二個是楊儀,因為諸葛亮讓他統領三軍撤兵。第三個是蔣琬,因為諸葛亮點名讓他當丞相。第...

魏延被馬岱斬殺,是魏延打不過馬岱嗎?

魏延是三國蜀漢名將,武藝高強,特別是在後期,絕對是蜀漢的一哥,如果魏延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論智謀,魏延厲害,論武力,魏延也很厲害。既然魏延這麼厲害,為什麼被馬岱斬殺?是魏延打不過馬岱嗎?

楊儀派馬岱殺了魏延,楊儀是怎麼死的呢?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功勳赫赫,諸葛亮死後,魏延和長史楊儀爭權,兩個人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魏延爭權失敗後,軍隊一下子散了,魏延和兒子等少數幾個人逃到漢中。楊儀派馬岱追斬了魏延,並滅了魏延三族,...

被演義曲解的魏延

魏延是跟隨劉備多年,從一名普通的下級軍官,一步步的晉升上來的。在蜀國的大將中,他能征善戰,戰功卓著。在為建立蜀國立下不朽功勳。對劉備忠心耿耿。並得到劉備的器重。劉備在用人方面也確有過人之處。然而...

魏延為什麼寧願被殺,也不投降魏國?

魏延是三國蜀漢名將,在劉備時代,魏延受到重用,鎮守軍事要地漢中,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鎮守漢中多年,一直確保漢中無事。劉備死後,在「五虎上將」相繼凋零的情況下,魏延成為蜀漢的重要將領,一直跟隨諸葛...

魏延怎麼不投降魏國,而回漢中自尋死路呢?

蜀漢名將魏延,勇猛過人,在諸葛亮死後和楊儀爭權,爭權失敗後,魏延和兒子及手下幾個隨從,一起逃往漢中,最終被楊儀派馬岱追斬。魏延明知逃往漢中是死路一條,投降魏國還有一線生機,為何不去投降魏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