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風云:魏延之死不怪諸葛亮,他才是真正幕後黑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看三國的人都知道蜀漢有名將關張馬黃趙,其實還有一個人物與他們完全不相上下,那就是魏延。

可惜魏延沒有拿到該拿的榮譽和編制,反而一代名將死於悲慘的內鬥。

魏延的死真的像小說《三國演義》里寫的那樣此人天生腦後有反骨,就愛造反,最後因為造反不成被馬岱殺了嗎?我想絕大多數人都被小說給騙了,歷史上的魏延可沒有什麼腦後反骨,人家兢兢業業的跟著劉備打拚,一步步靠自己的本事拼上來的。

魏延,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這個人沒有什麼家世背景,最早是作為劉備的部曲,但是為人驍勇善戰,深得劉備的其中,先是擔任了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可以說在劉備領導蜀漢的時期,魏延一直很受重用。

到了後主的時代,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名將都已經去世,趙雲也在第一次北伐後病逝。

魏延一下子成了蜀漢將軍中的主心骨,此後一直跟隨著諸葛亮北伐。

因為這麼多年的南征北戰,魏延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依《三國志》補註《魏略》的記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曾在軍議上提出建議,因為當時長安守將夏侯楙是個標準的紈絝子弟,提議從子午谷出發直取長安,殺他個錯手不及,夏侯楙一定會慌張的逃走的,但是一生都很謹慎的諸葛亮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後世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眾所紛紜,覺得此方案可行的人非常多,覺得蜀漢痛失良機。

但是魏延的人緣確實不怎麼樣,先是與劉琰不和,後來又與長史楊儀勢同水火,搞得諸葛亮在中間左右為難。

一方面諸葛亮欣賞楊儀的才幹,另一方面又喜歡魏延的驍勇,經常找機會調和這兩個人的矛盾。

但是這兩個人一見面就會開啟戰鬥模式,楊儀是文官,魏延經常說不過他,但是魏延可以展示武將的才能啊,幾次要對楊儀動手,甚至有一次拿著刀在楊儀的臉上比劃,嚇得楊儀痛哭起來,想想這一幕就十分滑稽。

後來,諸葛亮在病逝前做了退兵的安排,秘密召見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

諸葛亮安排魏延斷後,如果魏延不聽從,就隨他去吧。

諸葛亮死後,楊儀派費禕去試探魏延的態度,魏延知道這個安排後勃然大怒,表示怎麼能因為一個人的去世而前功盡棄呢,並不想撤兵,還和費禕說了一些話,楊儀聽了費禕的反饋之後,就自己撤兵了,魏延聽到消息後更生氣了,也帶兵迅速撤兵跑到了楊儀前面,還放火燒路,阻擋楊儀的撤退,與此同時兩個人一起上書後主劉禪,紛紛指責對方謀反,搞得劉禪摸不到頭腦,只能詢問蔣琬,董允到底是誰造反。

兩個一致表示楊儀是不可能造反的,魏延不好說。

這時魏延開始攻擊楊儀的軍隊,楊儀趕忙派王平去抵擋,結果王平通過出色的口才說服了魏延的先鋒部隊,魏延眼見大事已去就帶著兒子逃跑,在逃跑途中被殺,誅滅三種。

楊儀看見魏延被殺的人頭,竟然扔到地上用腳踩,還大罵"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

表面上看楊儀才是導致了魏延之死的元兇,但是歷史有一個細節被人忽視了,那就是楊儀與魏延並沒有在諸葛亮死後直接對話過,他們中間有一個傳遞人,他就是費禕,兩個人最後鬧到這般田地,費禕在中間並沒有起過緩解矛盾的作用,相反還加速了兩個人的矛盾,他是不是很像個「腹黑男」。

還有一件事情可以說明,那就是後來楊儀混得很慘的時候只有費禕以朋友的身份去關心他,楊儀說了很多抱怨的話,結果費禕回頭就向劉禪去打小報告了。

所以這件事情從頭到尾,楊儀和魏延都被這個叫費禕的人利用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楊儀為什麼能殺掉魏延,王平一句話說出真相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為前鋒隨軍北伐。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後退軍安排,讓魏延斷後,如果魏延不服從命令,就隨他的便。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