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道抹黑了關老爺 可與草船借箭空城計並稱三國演義三大謊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演義中,代表諸葛亮計謀的「草船借箭」「空城計」,代表關羽義氣的「華容道義釋曹操」,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甚至還煞有介事地深入分析「為什麼射火箭」「司馬懿為什麼不打進城去」「關羽放走曹操有利劉備生存」,這其實都是大笑話,因為所謂的「草船借箭」「空城計」「華容道義釋曹操」的事沒影兒的事,是三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首先我們來說說「草船借箭」,在歷史上只有孫權被動地「借箭」,那是偷窺曹軍大營的時候被老曹射得船都歪了,只好轉過來讓輕的一面挨揍,等兩面都插滿了箭,能跑路了,孫權就溜了。

有人說,既然孫權能「借箭」,諸葛亮咋就不能「草船借箭」?因為事實上,諸葛亮促成了孫劉聯盟之後,就回去劉備那兒了,作為劉備的「後勤部長」,周瑜要他沒用。

事實上,在劉備活著的時候,從來就沒沒讓諸葛亮在第一
線帶兵打仗,諸葛亮的角色是「足兵足食」,跟蕭何差不多。

至於「空城計」,就更簡單了,在失街亭那場戰役中,諸葛亮根本就沒跟司馬懿見過面,司馬懿當時還只是荊州都督,鎮守宛城那場戰役的總指揮是曹真,一個張郃就把馬謖打得落花流水,司馬懿直到熬死了曹真,才有機會和諸葛亮唱對手戲。

在歷史記載中,「空城」是有的,不過不是什麼計謀,而是諸葛亮撤退的時候,把整個城池連人帶東
西都搬(或者說搶)走了,弄得前線幾個城池都空了。

而空城計最早的版本是西晉人郭沖所作條亮五事,包括與法正辯法、觀色而見刺客、空城計、孔明拒賀、取信於軍。

歷史學家、《三國志》作者、諸葛亮的部下陳壽認為郭沖說的完全不靠譜,一條真的也沒有。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

而真實的歷史是曹操和孫權恨曹操入骨,都領著人馬拚命追,曹操玩兒命逃,俗話說逃命的腿快,孫劉聯軍一直也沒追上亡命而逃的曹操,更別說事先設下埋伏了。

正史記載的是
:曹操戰船被燒,率軍從華容道步行而歸。

華容道上一片泥濘,根本無法通行,加之那天又颳大風,行走更加艱難。

於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墊路,大軍才得以通過,而羸兵被人馬踐踏,深陷泥中。

安全通過華容道後,曹操還
大發感慨:「劉備的才智與我不相上下(劉備吾儔也),但他的計謀總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馬至華容道放火,咱們連骨頭渣子都剩不下了。

這樣大家就明白了吧?曹操沾沾自喜的是孫劉聯軍沒追上他,也沒有在這樣關鍵地方設下埋伏,如果關羽真的在華容道上放了曹操,那就屬於「通敵賣國」,是為了私情而放棄對劉備的忠誠,有一百個腦袋也不夠砍的。

所以說「華容道義釋曹操」,實際是給關老爺臉上抹黑。

本文為半壺老酒半支煙原創內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系列之曹操敗走華龍道

赤壁之戰結束後,曹操的船艦被劉備燒了,引領軍隊從華容道撤退,路上遇到了泥濘,道路不通暢,又颳起了大風,沒辦法只好讓羸弱的士兵背著草填在馬下,騎兵才能過去。羸弱的士兵被騎兵踐踏,陷於泥中,死者很多...

令人扼腕嘆息的華容道事件是真是假?

《三國演義》描寫關羽,歷來都讚揚他的忠義,而表現他忠義的情節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千里走單騎,另一個是華容道放曹。學者毛宗崗對他的行為大家讚揚。稱其「獨行千里,報主之志堅;義釋華容,酬恩之誼重。

三國演義經典故事—義釋曹操、火燒赤壁

說寫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一是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雲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二是如果這時滅掉魏國,會使吳國全力攻擊蜀國,使蜀國處於水深...

歷史上三國中空城計真的存在嗎?

說到空城計到家肯定會想到:蜀將馬謖失守街心亭,魏將司馬懿率兵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大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說明《三國演義》是有一回的,但是歷史中...

重讀《三國演義》有感

今年,我重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爭,最終晉國奪取天下的故事。這本書中刻畫的個個都是英雄豪傑,但書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幾位。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人...

關羽義釋曹操有假 劉備漏算華容道計謀差曹操

「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個故事,《三國演義》中的重點篇章。小說寫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雲長把守華容...

三國之大江東去(二)

事實上任何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都有三種形象。一種是歷史的本來面目,我們稱之為歷史形象,這是歷史學家主張的樣子,比方說《三國志》的記載。第二種是文學藝術作品當中的面目,我們稱之為文學形象,這是文...

華容道真相考

地球上一個普普通通的地理單元卻因為:一部小說——《三國演義》、一場戰爭——赤壁之戰、一個上千年來作為義的化身的人——關羽、一個以奸雄著稱於世的人——曹操、一個作為智慧的代名詞——諸葛亮而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