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家喻戶曉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真的存在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中家喻戶曉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真的存在嗎?

文|飛鳥讀史,原創不易,拒絕抄襲或轉載

諸葛亮討伐魏國,第一次出祁山就派出了馬謖守交通要道街亭,馬謖卻自視丞相重視,不顧王平的勸阻,他死記教條以為兵居高處則可對戰局一覽無餘,從而將戰爭的主動權緊緊地握在手裡,卻不懂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果張郃強行渡過渭水,駐紮在渭水與祁山之間,切斷馬謖的兵馬在祁山上的供水,這樣不但自己的部隊可以脫身,也可以將馬謖部隊困在祁山之上。

而張郃也確實這樣做了,成功地將馬謖的兵隊困於祁山。

馬謖現在在祁山之上進退兩難,沒有水源,蜀軍在山上極渴難耐,出現內亂之事也就在情理之中的了。

馬謖見軍隊因缺水而軍心渙散。

不戰自亂,知道局勢已經無法挽回,只得棄軍逃亡。

張郃見馬謖軍兵敗而逃,急忙乘勝攻擊,蜀軍已亂,更至此衝擊,幾乎全軍覆滅。

王平見馬謖所統軍隊全軍敗逃,唯自己所領本部千餘人,明顯對抗不了張郃。

因此王平以虛張聲勢之計,使得張郃疑蜀軍前有伏兵,因此不敢往前追擊。

王平這才慢慢集合分散的軍隊,向諸葛亮大軍處緩緩而退。

街亭就這樣失守了,馬謖此時在逃亡期間真當羞愧萬分。

不說守不住街亭一事,如若他不自作聰明,舍水上山,那麼後人也只能讚嘆魏國張郃畢竟是大將一名。

可是他竟然不聽安排,自大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致使後人對他的失敗有話可說,非但為自己戴上了「紙上談兵」的嘲諷帽子,還回報了看重他的諸葛亮一個重重的巴掌。

而且,諸葛亮深知此次北伐不能成功了。

此時,又傳來列柳城高翔軍隊被魏軍郭淮所擊破,再回看箕谷趙雲也抵抗不了曹真大軍的軍勢。

至此,蜀軍已經失掉了所有有利形勢,無奈之下,諸葛亮也只好引兵退回漢中。

諸葛亮退回漢中後,自知引領大軍北伐卻無功而返,實在有愧於蜀國上下,兼之街亭的失守雖直接歸咎於馬謖,實際追究起來,自己作為任命人才應該負有最大的責任。

因此諸葛亮回漢中後第一件事就是上表向後主陳述自己的過錯,隨後自貶三級,趙雲亦貶為鎮軍將軍,王平因有進諫而被提拔。

而對於臨陣逃脫、棄土兵於不顧的馬謖,雖則諸葛亮仍對其器重,但為嚴守軍令,也只得按軍法將其斬殺。

對於諸葛亮斬馬謖一事,裴松之引《襄陽記》注《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十萬之眾為垂涕。

亮自臨祭,待其遺孤若平生。

」後世藝術家以這短短几句,大展想像之能力,對其進行了精彩的文學渲染,因此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當然,文學不可當真,而關於諸葛亮斬馬謖的史實記載,非但和藝術作品相差甚遠,甚至它自己本身之模糊性都不足以使它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

在《三國志·蜀書·向朗傳》里有記載,當時向朗作為丞相長史,和馬謖向來交好,因此,「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這段記載明顯表明了當時街亭失守後,馬謖並沒有主動投案自首,相反的,他畏罪潛逃了!而向朗是知道馬謖跑去哪的,卻知情不報,因此被諸葛亮免職了。

而在《三國志·蜀書·馬良傳》里,裴松之注引《襄陽記》中說了,馬謖在其臨死前曾寫信給諸葛亮,說「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

」這一段說明了一點,便是馬謖在臨死前都甚至未能與諸葛亮見一次面,更沒有揮淚斬馬謖了。

《三國志·蜀書·王平傳》里更記載了:「丞相亮即誅馬謖及將軍張體、李盛。

」這裡又明確了馬謖是被諸葛亮以軍法處置而死的。

那麼馬謖到底是怎麼死的?若要對兩處的記載做到不偏不倚,那麼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即是馬謖逃亡後被捕抓回獄中,因其在防守街亭的任務中失利,導致北伐大軍兵敗而歸,所以諸葛亮便準備以軍法處置他,然而諸葛亮還沒來得及處刑,馬謖卻早已病死於獄中了。

而後,諸葛亮觀馬謖之遺書,心中大動,便為之親自祭奠,並且留下了憐恤之淚,引得十萬之眾感動於丞相的用情,遂也隨著淚流而下。

不過,客觀上說失守街亭,卻也不能一概而否定馬謖的能力。

當初諸葛亮南征孟獲時,馬謖提出的「攻心為上」便是一個極佳的策略,如若馬謖得以多經歷幾場實戰,那成為諸葛亮的軍事繼承者也不是不可能的。

兼之蜀國當時的人才資源有所欠缺,因此馬謖之死無論對於諸葛亮,還是對於蜀國都不得不說是一個大的損失,無怪乎諸葛亮要含著眼淚下達軍令了。

本文由飛鳥讀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街亭秘史:馬謖絕非紙上談兵

文/靜修公元228年春天,蜀國漢中軍營。「快喚幼常速來見我,我有要事與他相商!」諸葛亮對傳令兵說。「是,丞相,我速去傳達!」傳令兵說完就急沖沖地走了。

我相信諸葛亮不會揮淚斬馬謖。

歷史上三國時代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傳說已久,但最近《華聲在線》有作者「佚名」者揭秘:諸葛亮其實並未「揮淚斬馬謖」?文章考證介紹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國...

探究|失街亭馬謖之死!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個故事恐怕大家都早已耳熟能詳,然而事實上馬謖的死因卻並非如此!馬謖,字幼常,襄樊宜城人,生於190年,死於228年。馬謖在歷史上算不上是大人物,可是知名度卻很高,劉備臨終前...

歷史真相 諸葛亮到底有沒有「揮淚斬馬謖」?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三國時期蜀漢大臣,侍中馬良之弟。最初,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取蜀入川,之後曾經先後擔任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等職務。因為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

有據可查:馬謖也許並不是被諸葛亮所殺

三國演義中,劉備死後能扛起蜀國大旗的非諸葛亮莫屬了,但是諸葛亮的數次北伐皆無功而返,最終命隕五丈原。要說幾次北伐中,最重要也是最接近成功的當屬第一次北伐。如果首次北伐讓趙雲或者魏延守住街亭,也許...

歷史上真實的馬謖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馬謖是蜀漢侍中馬良的弟弟。馬...

失街亭後潛逃 歷史上馬謖沒被諸葛亮「斬」

馬謖,字幼常,襄樊宜城人,生於公元190年,死於公元228年。馬謖在歷史上算不上是大人物,可是知名度卻很高,一部《三國演義》的小說,一出《空城計》的戲曲,使他以紙上談兵的形象定格在歷史的天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