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正史上竟有三種說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國。

當時有久經戰場的老將魏延、吳壹等,議論者都說應該以這些人為先鋒,而諸葛亮違背眾人意見提拔馬謖,任命馬謖為先鋒,統領各軍前行。

網絡配圖

由於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放棄水源將部隊駐紮在南山上,部隊分置調度混亂,馬謖的先鋒王平連續多次勸諫馬謖,馬謖不採納他的計謀。

而且馬謖仗恃南山的地勢,不在山下據守城邑。

張郃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並大敗馬謖,馬謖的士兵敗逃四散。

當時街亭失守,整個蜀國就處在危險中,為了安撫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馬謖的人頭來換取民心。

這也就是著名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對於馬謖的結局,《三國志》中卻有三種截然不同的記載。

《三國志·蜀書·向朗傳》的記載是「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此段意思十分明顯,就是街亭之戰後,馬謖並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潛逃,而向朗知情不報,被諸葛亮免去官職。

《三國志·蜀書·馬良傳》則記載,「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

即馬謖在獄中病故。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的記載則和《三國演義》中的說法相同:「戮謖以謝眾」。

即諸葛亮下令處斬了馬謖。

不過近年來有部分學者提出了能夠解釋這一疑雲的觀點。

而據《三國志·蜀書·王平傳》中的記載,「丞相亮即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可見諸葛亮確實曾下達處死馬謖的命令。

基於以上證據,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馬謖在街亭舉動違規,不遵諸葛亮的指示,以致最後慘敗而歸,無奈之下大軍退回漢中。

馬謖是深知自己失敗後果的嚴重性的,因此便畏罪潛逃,而身為丞相長史的向朗礙於情面或出於愛才之心,知情不報,事泄後導致他也在家賦閒達二十年之久。

馬謖最終被緝拿歸案,並被諸葛亮處以極刑,然而還未及行刑,馬謖便於獄中病故了。

這種觀點可以將三種不同的說法統一起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探究|失街亭馬謖之死!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個故事恐怕大家都早已耳熟能詳,然而事實上馬謖的死因卻並非如此!馬謖,字幼常,襄樊宜城人,生於190年,死於228年。馬謖在歷史上算不上是大人物,可是知名度卻很高,劉備臨終前...

歷史上真實的馬謖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馬謖是蜀漢侍中馬良的弟弟。馬...

馬謖到底是怎麼死的,諸葛亮到底把他怎麼著了

熟悉三國故事的人都知道,諸葛亮為了完成先帝劉備的託孤重任,恢復漢室江山,曾經屢次討伐曹魏,然而每次都鎩羽而歸,最後一次討伐的時候被司馬懿兵鋒所阻,於五丈原去世。杜甫的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

三國疑案:街亭斬馬謖,馬謖竟未死

(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

失街亭後潛逃,歷史上馬謖沒被諸葛亮「斬」

馬謖,字幼常,襄樊宜城人,生於公元190年,死於公元228年。馬謖在歷史上算不上是大人物,可是知名度卻很高,一部《三國演義》的小說,一出《空城計》的戲曲,使他以紙上談兵的形象定格在歷史的天幕上。...

失街亭後潛逃 歷史上馬謖沒被諸葛亮「斬」

馬謖,字幼常,襄樊宜城人,生於公元190年,死於公元228年。馬謖在歷史上算不上是大人物,可是知名度卻很高,一部《三國演義》的小說,一出《空城計》的戲曲,使他以紙上談兵的形象定格在歷史的天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