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若不死,晉朝滅掉三國將至少提前十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他文武全才,深諳兵法,戰功赫赫,被後人譽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他以10000多的兵力,卻成功破蜀。
但是卻被司馬昭猜忌,最終全家被殺,他若不死,晉朝滅掉三國將早十年。
他就是鄧艾。
鄧艾(約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
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
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
本名鄧范,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
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
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
後因遭到鍾會的污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
他被推崇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一、少有大志,終遇伯樂
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攻下荊州後,曾強行將當地人民北遷,鄧艾及其母親、族人便在這時被強遷到汝南(今河南上蔡)作屯田民。
因年幼,鄧艾最初是當放牛娃。
但他從小有大志向,決心通過奮鬥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十二歲時,又隨母至潁川,讀到已故太丘長陳寔碑文中的兩句「文為世范,行為士則」,欣然嚮慕,於是自己命名為鄧范,字士則。
後來,宗族中有與他名字相同者,遂改今名。
在屯田民中,有才學的人很少,鄧艾憑其才學被推薦為典農都尉(相當於縣)學士,由此可以擔任典農都尉的佐、乾等下級官吏,以後如有勞績還可能逐步升遷,這對於出身卑微的人來說。
不失為一條改換門庭的進身之路。
但因為口吃,典農都尉認為他不適於擔任重要職務,便指派他充當做一名看守稻草的小吏。
同郡一長者見其家貧,經常資助他,而鄧艾開始時沒有表示感謝。
鄧艾喜歡軍事。
每見高山大川,都要在那裡勘察地形,指劃軍營處所,遭別人譏笑也不介意。
當時,出身貧寒的屯田部民要出人頭地談何容易,鄧艾平淡地過了近二十年。
後來總算當上了典農功曹,幫助管理屯田。
一次,鄧艾上洛陽去呈報,有機會見到洛陽太尉司馬懿。
司馬懿很賞識他的才能,徵召他為太尉府的掾屬,後升任尚書郎。
沒有遇見司馬懿,也許鄧艾就沒有後來的成績。
當然成也司馬,敗也司馬,他的榮華富貴跟司馬家捆綁在一起了。
二、昔日屯田郎,今朝興國臣
正始(240—249)初,魏國準備在東南一帶進行屯田,積儲軍糧,對付吳國,因此就派鄧艾前往視察。
鄧艾從陳縣(今河南淮陽)、項縣(今河南沈丘)一直巡視到壽春。
經過考察,鄧艾提出了兩項重要建議:第一,開鑿河渠,興修水利,以便灌溉農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疏通漕運;第二,在淮北、淮南實行大規模的軍屯。
他認為:「土地肥沃,可惜水少,不能夠充分利用土地。
應當開挖河渠,引水灌溉,廣積軍糧,又開通漕運的水路。
」於是,便著《濟河論》闡明了自己的觀點。
鄧艾還認為:「從前平定黃巾之亂,為此而屯兵開田。
在許都積蓄了許多糧食,目的在於控制天下。
而今三面已平定,但淮河以南還有戰事,每當大軍南征,僅用於運輸的兵力就占去一半,耗資很大,勞役繁重。
陳、蔡之間,土地肥沃,可以減省許昌周圍的稻田,引水東下。
而今淮河以北屯兵二萬人,淮河以南屯兵三萬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輪休,常有四萬人,邊種田邊戍守。
風調雨順時,收成常常是西部的三倍多。
扣除兵民的費用,每年用五百萬斛作為軍資。
六七年間,可以在淮河上游積蓄三千萬斛糧食。
這些糧食夠十萬軍民吃上五年。
憑著這些積蓄進攻東吳,可無往而不勝啊!」
司馬懿看後,非常滿意,採納並實施了。
從正始二年(241年)起,魏國在淮南、淮北廣開河道,大舉屯田。
北以淮水為界,自鍾離以南,橫石以西,至沘水源頭之間的四百多里範圍的土地上,五里設置一個軍屯營。
每營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衛。
同時,淮陽、百尺兩條河渠也拓寬了,從黃河引水注入淮水和潁水,潁南、潁北修成了許多陂田。
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長的水渠,灌溉農田二萬頃,從而使淮南、淮北連成一體。
幾年之後,從京都到壽春,沿途兵屯相望,雞犬之聲相聞,出現了一派繁榮富庶的景象。
從此,淮水流域的水利和軍屯建設得到飛速的發展,魏國在東南的防禦力量也大大加強。
每當東南有戰事,大軍便可乘船而下,直達江淮。
軍資糧食有儲備,又沒有水害。
這些,都是鄧艾的功勞。
[5]
可以說,曹魏政權能在三國中始終保持實力最強,特別是後期,鄧艾的許多政治主張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昔日的屯田郎,今朝興國臣。
三、力抗蜀國,屢勝姜維
鄧艾戰姜維,名將對名將,火花四濺。
甘露二年(257年)五月,魏將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
司馬昭調關中兵力東下討伐諸葛誕。
蜀大將姜維乘機攻魏秦川(渭水流域)。
十二月,姜維率兵數萬出駱谷(今陝西周至西南),到達沈嶺(今陝西周至南)。
當時,魏在長城(今陝西周至南)積存大量軍糧,且防守薄弱。
鄧艾(時為安西將軍)和征西將軍司馬望恐姜維襲奪長城,立即合軍據守。
姜維軍進至芒水,依山為營。
鄧艾、司馬望率軍近水築寨。
蜀軍多次挑戰,鄧艾、司馬望堅守不出,兩軍長期對峙。
次年三、四月間,姜維聞諸葛誕敗亡,只得引軍而還。
鄧艾因功升任征西將軍,前後共增食邑六千六百戶。
景元三年(262年)十月,蜀漢大將軍姜維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陽境。
鄧艾率兵迎戰。
鄧艾分析,姜維懸師遠征,戰線長,給養困難,難以持久。
於是,搶占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的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雙方激戰後,魏軍發起反擊,蜀軍敗逃,姜維退往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
四、立下大功,父子被殺
鄧艾命天水太守王頎直攻姜維營地,命令隴西太守牽弘等人邀擊姜維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楊欣進擊甘松。
姜維聞鍾會等部已入漢中,知漢中難保,急擺脫鄧艾,退往陰平。
楊欣等人追擊,直到疆川口,雙方大戰,姜維敗退,為搶先占橋頭(陰平東南)的諸葛緒所阻。
姜維從孔函谷佯作向北欲繞道而東,作出出兵攻擊諸葛緒後部的樣子,誘使諸葛緒離開橋頭三十里向北堵擊時,姜維乘機迅速通過橋頭,與廖化、張翼等合兵,據守劍閣。
諸葛緒趕去阻截,差了一天,沒有趕上。
鄧艾進至陰平,欲與諸葛緒合兵南下。
諸葛緒不從,領軍東向靠攏鍾會。
鍾會欲專軍權,誣告諸葛緒畏敵不前,將其押回治罪,隨即統領大軍南下,被姜維阻於劍閣。
劍閣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姜維憑險據守,鍾會攻劍閣不下,無計可施。
時魏軍因軍糧不繼,鍾會準備退兵。
鄧艾上書說:「如今賊寇大受挫折,應乘勝追擊。
從陰平沿小路、經漢德陽亭,奔赴涪縣,距劍閣西有百餘里,距成都三百餘里,派精悍的部隊直接攻擊敵人的心臟。
姜維雖死守劍閣,但在這種情形下,他一定得引兵救援涪縣。
此時,鍾會正好乘虛而入。
如果姜維死守劍閣而不救涪縣,那麼,涪縣兵力極少。
兵法說道:『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今進攻其空虛之地,一定能打敗敵人。
」十月,鄧艾趁姜維被鍾會牽制在劍閣,率軍自陰平沿景谷道東向南轉進,南出劍閣兩百多里,鍾會也派部將田章等跟進。
鄧艾率軍攀登小道,鑿山開路,修棧架橋,魚貫而進,越過七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
山高谷深,至為艱險。
途中,糧運不繼,曾多次陷入困境。
部隊走到馬閣山,道路斷絕,一時進退不得,鄧艾身先士卒,用毛氈裹身滾下山坡。
鄧艾率軍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將馬邈。
蜀漢衛將軍諸葛瞻(諸葛亮子)從涪城回到綿竹,列陣等待鄧艾。
鄧艾派其子鄧忠攻打諸葛瞻的右翼,司馬師纂攻其左翼。
鄧忠、師纂失利,退回,對鄧艾說:「賊兵堅守牢固,很難擊破。
」鄧艾大怒,說:「生死存亡之際,全在此一舉,還說什麼可與不可!」大聲叱責二將,並要將其斬首。
二將策馬奔回,揮軍再戰,鄧艾也親臨督戰,終大破蜀軍,遂克綿竹,斬蜀將諸葛瞻及尚書張遵等人。
綿竹陷落後,蜀軍全線崩潰。
鄧艾乘勝進擊,一鼓作氣攻陷雒縣(今四川廣漢北),逼近成都。
蜀漢後主劉禪驚恐失據,感到大勢已去,在主降派勸導下,派人送上皇帝的印綬,並寫信到鄧艾那裡請降。
鄧艾率軍入成都,蜀漢滅亡。
劉禪又派人去前線命令姜維等投降,姜維等得到命令,便到鍾會軍中投降。
此戰,鄧艾趁兩軍主力相持之際,率偏師出奇兵,進行大縱深迂迴穿插,繞過蜀軍的正面防禦,直搗蜀都成都,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奇襲戰例。
鄧艾入成都,劉禪率領太子、諸王、群臣六十多人綁住自己、抬棺至軍營拜見。
鄧艾手執符節,解開綁縛,焚燒棺材,接受投降,並寬恕了他們。
鄧艾約束部眾,進城後,沒有發生搶掠。
他安撫投降的人員,使他們復任舊業,受到蜀人的擁護。
他以10000餘人深入腹地,直搗黃龍,滅掉蜀國,功勳卓著,然而這卻開啟了他們家的噩運。
在巨大勝利面前,他擅自循東漢將軍鄧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
他拜劉禪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對蜀漢群臣,則根據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們為朝廷官員,或讓他們領受自己屬下的職務。
鄧艾任命師纂兼領益州刺史,任命隴西太守牽弘等人兼領蜀中各郡郡守。
派人在綿竹把作戰中死亡的戰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築高台作為京觀,用以宣揚自己的武功。
鄧艾建此大功,深感驕傲,並且常常顯示誇耀,引以為榮。
他曾對蜀國士大夫們說:「諸位幸虧遇上我,所以才有今日。
如果遇上像吳漢這樣的人,你們早被殺掉了。
」他還說:「姜維自然是一時的雄傑,但與我相遇,所以窮途末路。
」有識之士見他如此矜誇,背地裡往往嘲笑他。
鄧艾被封為太尉,功業到達了頂峰。
他的種種行為,自然讓猜忌心很重的司馬昭寢食難安,於是,朝廷下詔書派監軍衛瓘逮捕鄧艾父子,用檻車將其送到京都來,鄧艾仰天長嘆:「我是忠臣啊,居然到這種地步,白起的境遇,於今又重現了。
」由於參與誣諂鄧艾,衛瓘遂派護軍田續追殺鄧艾父子於綿竹(今四川德陽)西。
鄧艾在洛陽的餘子也被誅殺,鄧艾妻和孫子被發配到西域。
最終一代名將父子被殺。
如果他不死,按照他的計劃,憑藉他的實力,東吳被滅至少提前十年。
鄧艾死於264年,而東吳亡於280年,說提前十年一點都不為過。
鄧艾從陰平小路偷襲成都,若劉禪死守姜維從後夾擊,蜀漢或許難滅
從當時的局勢來分析,鄧艾從陰平小路偷襲成都時,大軍越過崇山峻岭,到達綿竹。前來迎戰的是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諸葛瞻這個人,平日裡深得劉禪喜愛,是劉禪的女婿,也是個忠臣。由於諸葛亮的關係,蜀地的百...
擋了兩個野心家前進道路的鄧艾,一生註定是一個悲劇
三國時期是戰火紛爭年代,也是能人輩出的時代,謀士如雨,猛將如雲,出名的比比皆是,鄧艾在性格上執著於自己的愛好,《三國志》記載其「每見高山大澤,輒規度指畫軍營處所,時人多笑焉。」(每當鄧艾看到高...
三國曹魏後期傳奇名將,發跡於司馬懿,滅亡於司馬昭
大家都知道在三國後期,各國人才都比較凋零,完全沒有早期的戰將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情形,不過曹魏畢竟底子厚,家業大,還是有不少名將的,其中就有一位,曾經的放牛娃,後來的屯田小吏,自從遇到司馬懿之後...
三國名將鄧艾克蜀,魂歸綿竹大沙包
相傳,三國時綿竹就有一條茶馬古道通往藏羌地區,這是一條繁忙而又熱鬧的商貿通道。東通綿陽,南通德陽、廣漢,直達成都。西通什邡、彭州、都江堰,向北綿竹可通安縣睢水,阿壩茂縣、松潘,並達西藏。在通往...
三國勵志哥,20年屯田,43歲遇伯樂,66歲立奇功,兩個月後遭陷害
三國時期是一個講出身的時期,一個人從出生就已經決定了他未來的發展。豪門士族的人,不但受到良好的教育,還會有很好的發展前途。平常人,對不起,靠邊站。但有一個人是個例外,他出身低,卻用自己的能力創造...
蜀漢不到3個月快速滅亡的直接原因是什麼?其實很簡單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蜀漢是劉備歷盡滄桑,千辛萬苦,在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趙雲、黃忠等心腹之下建立起來的政權,後來在劉禪手上延續,共歷二帝,四十三年。後期逐漸走向衰落,最終被掌控曹魏的司馬家族...
姜維傳(9)國破山河在 三國歷史爭議最大的人物傳記
國破山河在262年秋天,61歲的姜維最後一次(第九次)率蜀軍北伐,向隴西郡的洮陽縣(洮水北岸)進發。而鄧艾早就探到蜀軍的動向據城鎮守,姜維看到洮陽有所準備,就往東進發。結果在侯和被鄧艾軍堵住,蜀...
鄧艾為什麼只憑2千兵馬就能滅蜀漢?原因很簡單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景元四年(263年)八月,司馬昭決心伐蜀,徵調18萬人馬,兵分三路,鎮西將軍鍾會率主力10餘萬人,取道漢中,直逼陽安關(今陽平關);征西將軍鄧艾率兵3萬餘人,由狄道進軍向甘松、...
諸葛亮的詛咒:蜀國滅亡不久,鄧艾鍾會雙雙家破人亡!
曹魏元皇帝景元四年春,曹魏大舉伐蜀漢。兵分三路,鎮西將軍鍾會統十萬大軍從子午谷等地進攻漢中,征西將軍鄧艾率三萬軍隊攻沓中,牽制蜀漢姜維部隊,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軍隊從祁山奔武街橋頭,斷姜維退路。
三國志中的24名將應該都有誰—曹魏篇(四)
前文說道,據《三國志》記載(有單獨傳記)的將領中,以東吳人數最多,共80位,我選出了我認為最優秀的6位。同時也歡迎大家積極留言評論,說說你心中的二十四名將。曹魏在三國志記載中有單獨傳記的武將有6...
他靠自己的能力走上巔峰,青史留名,卻落得如此下場!
三國中不乏英勇智謀之輩,文如諸葛荀彧,武類關羽張飛。但是許多人都是憑藉著別人,在三國留下名字。這裡要介紹一個寒門在自己的努力下達到巔峰的例子——鄧艾。
司馬懿提拔一個種田的,此人一戰成名,令諸葛亮生前絕妙安排破滅
司馬懿,作為魏蜀吳三國鼎立的終結人物,在三國的歷史中,可以說是舉足輕重的人物,由他帶來的歷史歷史見證也是不少,有他在,蜀國丞相諸葛亮沒有完成北伐的夢想,最終夢斷五丈原,草草交代後事,變撒手西歸...
這時的姜維,正在撤退的路上 他聽說諸葛瞻戰死後就知道不妙
司馬昭大舉攻蜀的動議,姜維自然也知道了。他立即上表後主劉禪,請求增派援兵加強陽平關及陰平橋頭的防守。劉禪看到後,先問問黃皓啊。黃皓向來迷信,來個「不問蒼生問鬼神」,然後告訴劉禪,沒事!劉禪這下...
從放牛娃到太尉:鄧艾之死——三國第一冤案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剛過正月十五,在曹魏都城洛陽的刑場上,幾個男子被斬首示眾。被斬首者正是一月前因滅蜀漢有功而被任命為太尉的鄧艾的幾個兒子。鄧艾的家產被查沒,妻子和孫子被發配至西域。而主犯鄧...
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二士爭功與三馬立晉(上)
第三十二章 二士爭功與三馬立晉(上) 鄧氏是南陽新野一帶的大族,鄧艾出身於此。208年,曹操攻下荊州後,曾強行將當地人民北遷,鄧艾及其族人被強遷到汝南作屯田民。 在屯田民中,有才學的人很少,...
三國名將之鄧艾(二)功成身死
滅蜀漢戰爭發生在景元四年是263年。當時司馬昭執政。他在為自己取代曹魏政權走出突破性一步。當時司馬昭估計蜀漢不過九萬人兵力,他出動了十八萬大軍,相當於曹魏兵力一半。分作三路,一路三萬多人馬,由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