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中的24名將應該都有誰—曹魏篇(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文說道,據《三國志》記載(有單獨傳記)的將領中,以東吳人數最多,共80位,我選出了我認為最優秀的6位。

同時也歡迎大家積極留言評論,說說你心中的二十四名將。

曹魏在三國志記載中有單獨傳記的武將有63人,我選出了我認為最優秀的8位。

蜀漢在三國志記載中有單獨傳記的武將有51人,我選出了我認為最優秀的5位。

群雄之中,我選出了我認為最優秀的2位。

西晉,我選出了我認為最優秀的3位。

之前介紹了東吳六將,和曹魏的六人今天就接著來說說曹魏還有哪些能征慣戰的名將。

一.鄧艾

鄧艾(約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

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

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

本名鄧范,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

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

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

後因遭到鍾會的污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

他被推崇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從正始二年(241年)起,魏國在淮南、淮北廣開河道,大舉屯田。

北以淮水為界,自鍾離以南,橫石以西,至沘水源頭之間的四百多里範圍的土地上,五里設置一個軍屯營。

每營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衛。

同時,淮陽、百尺兩條河渠也拓寬了,從黃河引水注入淮水和潁水,潁南、潁北修成了許多陂田。

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長的水渠,灌溉農田二萬頃,從而使淮南、淮北連成一體。

幾年之後,從京都到壽春,沿途兵屯相望,雞犬之聲相聞,出現了一派繁榮富庶的景象。

從此,淮水流域的水利和軍屯建設得到飛速的發展,魏國在東南的防禦力量也大大加強。

每當東南有戰事,大軍便可乘船而下,直達江淮。

軍資糧食有儲備,又沒有水害。

這些,都是鄧艾的功勞。

生平總戰績:

中等規模戰役7次,6勝1平;

中等規模戰役:

1.兼程建功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魏鎮東將軍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恐蓄謀舉兵。

假稱受郭太后詔書,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起兵,傳檄州郡,討伐司馬師。

鄧艾殺使者,兼程進軍,搶先奔赴樂嘉城(今河南商水境),建造浮橋,這樣司馬師到達後,才得以占據樂嘉。

文欽因落在大軍後面而戰敗於城下。

鄧艾追擊文欽至丘頭,文欽逃奔吳國,降於吳丞相孫峻。

孫峻等魏國內亂之機率軍號稱十萬,想要渡江。

魏鎮東將軍諸葛誕派鄧艾據守肥陽。

鄧艾認為肥陽離敵太遠,非要害之地,便轉移到附亭駐紮,並派泰山太守諸葛緒等在黎漿拒敵作戰,擊退了吳軍。

同年,朝廷任命鄧艾為長水校尉。

並因為他打敗文欽等一系列戰功,進封為方城鄉侯,代行安西將軍職務。

2.慧眼識敵

嘉平元年(249年)秋季,蜀漢衛將軍姜維督軍進攻雍州(今陝西關中及甘肅東部),依傍曲山(今甘肅岷縣東百里)築兩城。

姜維熟悉隴西風俗民情,欲誘羌胡歸蜀,以控制該地區。

派牙門將句安、李歆等人駐守,並聯合羌胡人進攻附近各郡。

司馬昭以安西將軍、持節,為各軍節度,鄧艾也參加了這次戰爭。

征西將軍郭淮與雍州刺史陳泰統兵抵禦。

陳泰認為:「曲城(今甘肅岷縣東漳南)雖然堅固,但是遠離西蜀,道路險峻,糧食只能長途運輸;羌胡的人質們害怕為姜維服勞役,也一定不會長久配合。

如今只要我們圍而攻之,兵不血刃就能奪取麴城。

西蜀雖然可能發來救兵,但山道險阻,也不會很快到來。

」郭淮從其計,遂採取圍城打援策略,命陳泰討蜀護軍徐質,鄧艾進圍曲城,切斷交通及水源,曲城蜀軍困窘不堪。

姜維領兵救援,進至牛頭山(甘肅岷縣東南,洮河南岸),為陳泰軍所阻。

司馬昭出駱谷向漢中,郭淮率軍進逼洮水,企圖切斷姜維退路。

姜維迅速撤回。

句安、李歆等人孤立無援,獻城投降。

郭淮遂率軍西擊羌人各部,鄧艾說:「敵兵撤離不遠,也許很快就反撲過來,應當分兵行動,以免發生意外。

」郭淮就留鄧艾屯白水(今甘肅白龍江)北岸,以防蜀軍反攻。

三天後,蜀軍果然復返,姜維派廖化在白水南岸紮營,和鄧艾迢遙相對,卻不向魏進攻。

鄧艾對諸將說:「姜維突然返回,我軍人少,按常理,他們應渡河而不必設橋。

這是姜維想使廖化來牽制我軍,不讓我們動兵。

姜維一定會從東邊襲擊洮城。

」洮城(今甘肅臨潭西南)在白水之北,距鄧艾駐地六十里。

鄧艾於當夜搶占洮城,不久,姜維果然率重兵奔襲洮城。

姜維見魏軍已搶占洮城,遂撤軍退走,魏軍得以不敗。

3.段谷勝姜維

甘露元年(256年)六月,蜀漢大將軍姜維與鎮西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邦(今甘肅天水)會合。

七月,姜維率先出兵祁山(今甘肅東南部山地),聞鄧艾有備,乃改從董亭(今甘肅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

鄧艾則率軍搶占武城山(今甘肅武山西南)據險拒守,與之相持。

姜維見地利已失,強攻不克,乃於當夜渡渭水東進,沿山路進取上邽。

兩軍戰於段谷(今甘肅天水西南),胡濟失期未至。

鄧艾大敗蜀軍,蜀軍士卒潰散,死傷甚眾。

姜維敗歸,自請貶為後將軍。

此戰,鄧艾戰前料敵準確,戰中因機制變,始終掌握著戰役主動權,為後世防禦作戰留下了寶貴經驗。

同年,曹髦下詔褒獎鄧艾,命鄧艾為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進封鄧侯。

分五百戶封子鄧忠為亭侯。

4.堅守退敵

甘露二年(257年),十二月,姜維率兵數萬出駱谷(今陝西周至西南),到達沈嶺(今陝西周至南)。

當時,魏在長城(今陝西周至南)積存大量軍糧,且防守薄弱。

鄧艾(時為安西將軍)和征西將軍司馬望恐姜維襲奪長城,立即合軍據守。

姜維軍進至芒水,依山為營。

鄧艾、司馬望率軍近水築寨。

蜀軍多次挑戰,鄧艾、司馬望堅守不出,兩軍長期對峙。

次年三、四月間,姜維聞諸葛誕敗亡,只得引軍而還。

鄧艾因功升任征西將軍,前後共增食邑六千六百戶。

5.再勝姜維

景元三年(262年)十月,蜀漢大將軍姜維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陽境。

鄧艾率兵迎戰。

鄧艾分析,姜維懸師遠征,戰線長,給養困難,難以持久。

於是,搶占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的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雙方激戰後,魏軍發起反擊,蜀軍敗逃,姜維退往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

6.隨攻漢中

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軍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將軍鄧艾率兵三萬餘人,由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以牽制蜀大將軍姜維駐守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餘人,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西北),以切斷姜維退路;鍾會率主力十餘萬人,欲乘虛取漢中,然後直趨成都。

以廷尉衛權為鎮西軍司馬,持節監鄧艾、鍾會軍事。

由大將軍司馬昭統一調度指揮。

蜀軍派右車騎將軍廖化率軍往沓中增援姜維;左車騎將軍張翼等前往陽安關口拒守。

令漢中諸將放棄漢中外圍據點,收縮兵力退保漢城(今陝西勉縣東)、樂城。

由於蜀軍未對咽喉險道斜谷、駱谷、子午谷嚴加防守,被魏國魏興太守劉欽占領。

鍾會遂幾路並進,直入漢中,留二萬人圍漢、樂二城,自率主力直下陽安關口,斬蜀將傅僉,收降蔣舒,繼克關城(今陝西陽平關),長驅南下。

7.偷渡陰平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鄧艾命天水太守王頎直攻姜維營地,命令隴西太守牽弘等人邀擊姜維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楊欣進擊甘松。

姜維聞鍾會等部已入漢中,知漢中難保,急擺脫鄧艾,退往陰平。

楊欣等人追擊,直到疆川口,雙方大戰,姜維敗退,為搶先占橋頭(陰平東南)的諸葛緒所阻。

姜維從孔函谷佯作向北欲繞道而東,作出出兵攻擊諸葛緒後部的樣子,誘使諸葛緒離開橋頭三十里向北堵擊時,姜維乘機迅速通過橋頭,與廖化、張翼等合兵,據守劍閣。

諸葛緒趕去阻截,差了一天,沒有趕上。

鄧艾進至陰平,欲與諸葛緒合兵南下。

諸葛緒不從,領軍東向靠攏鍾會。

鍾會欲專軍權,誣告諸葛緒畏敵不前,將其押回治罪,隨即統領大軍南下,被姜維阻於劍閣。

劍閣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姜維憑險據守,鍾會攻劍閣不下,無計可施。

時魏軍因軍糧不繼,鍾會準備退兵。

鄧艾上書說:「如今賊寇大受挫折,應乘勝追擊。

從陰平沿小路、經漢德陽亭,奔赴涪縣,距劍閣西有百餘里,距成都三百餘里,派精悍的部隊直接攻擊敵人的心臟。

姜維雖死守劍閣,但在這種情形下,他一定得引兵救援涪縣。

此時,鍾會正好乘虛而入。

如果姜維死守劍閣而不救涪縣,那麼,涪縣兵力極少。

兵法說道:『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今進攻其空虛之地,一定能打敗敵人。

十月,鄧艾趁姜維被鍾會牽制在劍閣,率軍自陰平沿景谷道東向南轉進,南出劍閣兩百多里,鍾會也派部將田章等跟進。

鄧艾率軍攀登小道,鑿山開路,修棧架橋,魚貫而進,越過七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

山高谷深,至為艱險。

途中,糧運不繼,曾多次陷入困境。

部隊走到馬閣山,道路斷絕,一時進退不得,鄧艾身先士卒,用毛氈裹身滾下山坡。

鄧艾率軍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將馬邈。

蜀漢衛將軍諸葛瞻(諸葛亮子)從涪城回到綿竹,列陣等待鄧艾。

鄧艾派其子鄧忠攻打諸葛瞻的右翼,司馬師纂攻其左翼。

鄧忠、師纂失利,退回,對鄧艾說:「賊兵堅守牢固,很難擊破。

」鄧艾大怒,說:「生死存亡之際,全在此一舉,還說什麼可與不可!」大聲叱責二將,並要將其斬首。

二將策馬奔回,揮軍再戰,鄧艾也親臨督戰,終大破蜀軍,遂克綿竹,斬蜀將諸葛瞻及尚書張遵等人。

綿竹陷落後,蜀軍全線崩潰。

鄧艾乘勝進擊,一鼓作氣攻陷雒縣(今四川廣漢北),逼近成都。

蜀漢後主劉禪驚恐失據,感到大勢已去,在主降派勸導下,派人送上皇帝的印綬,並寫信到鄧艾那裡請降。

鄧艾率軍入成都,蜀漢滅亡。

劉禪又派人去前線命令姜維等投降,姜維等得到命令,便到鍾會軍中投降。

此戰,鄧艾趁兩軍主力相持之際,率偏師出奇兵,進行大縱深迂迴穿插,繞過蜀軍的正面防禦,直搗蜀都成都,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奇襲戰例。

鄧艾入成都,劉禪率領太子、諸王、群臣六十多人綁住自己、抬棺至軍營拜見。

鄧艾手執符節,解開綁縛,焚燒棺材,接受投降,並寬恕了他們。

鄧艾約束部眾,進城後,沒有發生搶掠。

他安撫投降的人員,使他們復任舊業,受到蜀人的擁護。

二.鍾會

鍾會(225-264年),字士季,潁川郡長社(今河南長葛縣)人。

三國後期曹魏重要謀臣和書法家,太傅鍾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鍾毓之弟。

自幼才華橫溢,精通玄學,魏國官居要職,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對他非常賞識。

司馬師征討毌丘儉期間,鍾會典知機密,為司馬昭獻策阻止了廢帝曹髦奪權企圖。

平定諸葛誕叛亂,鍾會屢出奇謀,時人比為張良。

累遷司隸校尉,朝廷大小事務無不插手,獻策殺害名士嵇康。

景元年間,鍾會大力支持司馬昭的伐蜀計劃,拜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主持伐蜀事宜。

景元四年(263年),魏滅蜀之戰,鍾會與鄧艾分兵攻打蜀漢,導致蜀漢滅亡。

此後,蜀漢降將姜維行反間計,與鍾會共謀,打壓同僚鄧艾,欲據蜀自立,圖謀反叛,以郭太后遺命之名,矯詔起兵,討伐司馬昭,因部下發生兵變而失敗,死於亂軍,時年四十歲。

生平功績:

1.謀謨帷幄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儉、文欽在淮南起兵謀反。

當時大將軍司馬師新割目瘤,身體還未恢復。

朝廷大多數人認為讓太尉司馬孚前去平叛就可以,只有傅嘏、王肅和鍾會勸司馬師親征。

司馬師東征毌丘儉,鍾會隨行,主管機密事宜。

衛將軍司馬昭率領大軍的後繼部隊。

後來司馬師驟亡於許昌,司馬昭統領大軍,鍾會謀謨帷幄。

當時朝廷發詔書給尚書傅嘏,以東南剛剛平定為理由,讓司馬昭留在許昌,負責內外接應,由傅嘏率領軍隊回朝。

魏帝曹髦此舉是想奪回司馬昭的兵權。

鍾會與傅嘏密謀,讓傅嘏上表,和司馬昭一同出發,退到雒水南屯兵駐守。

於是朝廷拜司馬昭為大將軍、輔政。

鍾會升遷為黃門侍郎,升東武亭侯,邑三百戶。

2.計略精鍊

甘露二年(257年),朝廷任命諸葛誕為司空,招其回京,當時鐘會母親去世,正守喪在家,他算定諸葛誕必不從命,於是馳馬報告司馬昭。

司馬昭認為事已至此,不再追改。

後來諸葛誕謀反,並向東吳尋求援兵。

司馬昭帶著魏帝 帥二十六萬大軍親征,聖駕停駐在項縣,司馬昭率領大軍到壽春,鍾會再次隨行。

當時東吳右大司馬全琮之子全懌、孫全端、全翩、全緝等率領三萬大軍來救援諸葛誕。

全懌兄長的兒子全輝、全儀留在建業,二人因為惹上官司,帶著母親和數十曲部渡江,投降了司馬昭。

鍾會設計,秘密替全輝、全儀寫信,派遣全儀、全輝的家人進城送信給全懌,說吳主因全懌等人不能拿下壽春而暴怒,要殺盡他的家人,故而才逃往北方。

全懌等人聞訊 內心恐懼,於是開城投降。

投降的人都受到禮遇,從此城中的諸葛誕開始人心背離。

後來攻破壽春,鍾會出謀劃策最多,因此越來越得到司馬昭的寵信,時人都將他比作西漢謀士張良。

261年 前後,鍾會升遷為司隸校尉。

雖然身在外任,但朝廷大小事,官吏任免權,鍾會無不插手。

嵇康等人被殺,都是因為鍾會的謀劃。

3.興兵伐蜀

景元年間,司馬昭以為蜀漢大將姜維屢屢騷擾邊疆,料想他們國土狹小,百姓疲憊,財力將盡,想要派大軍伐蜀。

群臣皆曰不可行,唯獨鍾會說蜀漢可以攻取,於是預先與司馬昭共同策劃謀略,勘察地形,縱論形勢。

景元三年(262年),鍾會被封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軍事。

景元四年(263年)秋,魏國舉兵攻打蜀漢,命鄧艾率三萬多人向甘松、沓中等地牽制姜維,諸葛緒率三萬多人向武街、橋頭等地截斷姜維的退路。

鍾會為主將統兵十餘萬,分別從斜谷、駱谷進兵。

鍾會命牙門將許儀為在前修路,自己率領大軍在其後。

過橋時,戰馬蹄陷入坑中,鍾會不顧及許儀先父許褚立下過汗馬功勞,將許儀斬首。

諸軍聞之,無不驚恐畏懼。

當時蜀漢命令各個防守據點都不要交戰,退回漢、樂二城固守。

鍾會讓護軍荀愷、前將軍李輔各統領萬人,分別包圍漢城和樂城。

鍾會西出陽安口,派遣人祭拜諸葛亮之墓,下令軍士不得在其墓附近牧馬砍柴。

鍾會又派護軍胡烈等走在前面,攻破關城,得到那裡的儲藏的糧食。

姜維從沓中撤回,行軍至陰平,晃點欲斷蜀軍後路的諸葛緒,糾集兵力,想殺回關城,未到便聽說關城陷落,於是退向白水,與張翼、廖化一起防守劍閣抵禦鍾會。

鍾會發告《移蜀將吏士民檄》勸蜀地軍民投降。

鄧艾追剿姜維直至陰平,想繞過劍閣,從漢德陽進入江油、左儋道,到達綿竹,趨近成都。

便邀諸葛緒一同走陰平道。

諸葛緒以沒有收到向西進發的命令為由拒絕了鄧艾,進軍白水,與鍾會會師。

鍾會派遣田章等人從劍閣西南方 直出江油。

行軍不到百里,田章首先攻破蜀漢伏兵三個營壘,鄧艾讓田章為前鋒,長驅直入。

鍾會與諸葛緒的部隊直奔劍閣。

不過,鍾會想獨攬軍權,密報說諸葛緒畏縮不進,於是將他押進囚車運回京城。

這樣一來,大軍都由鍾會統領了。

蜀漢的軍隊占據天險地勢死守劍閣。

鍾會大軍進攻劍閣,沒有攻下來。

不過冬十月司馬昭已經因各路軍頻繁報捷封晉公、加九錫。

魏軍攻關不克,運糧路程遙遠,於是鍾會便開始商量退兵事宜。

這時鄧艾奇襲得手,率軍到綿竹,擊殺諸葛瞻。

姜維等聽說諸葛瞻已被打敗,率部下向東到巴西郡。

鍾會於是率兵到達涪縣,同時派遣胡烈、田續、龐會等追趕姜維。

鄧艾率兵逼向成都,劉禪率眾投降,蜀漢正式滅亡。

劉禪又派人命姜維向鍾會投降。

姜維行至廣漢郪縣,將自己的符節送給胡烈,又從東道向鍾會投降。

鍾會下令禁止將士搶掠,禮賢下士,用以安撫蜀地官吏。

又結交蔣斌蔣顯, 和姜維情好歡甚。

十二月二十四日,朝廷下詔,以伐蜀之功 封鍾會為司徒,並封縣侯,邑萬戶。

封他的兩個兒子為亭侯,封邑各千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若不死,晉朝滅掉三國將至少提前十年

他文武全才,深諳兵法,戰功赫赫,被後人譽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他以10000多的兵力,卻成功破蜀。但是卻被司馬昭猜忌,最終全家被殺,他若不死,晉朝滅掉三國將早十年。他就是鄧艾。

三國名將之鄧艾(二)功成身死

滅蜀漢戰爭發生在景元四年是263年。當時司馬昭執政。他在為自己取代曹魏政權走出突破性一步。當時司馬昭估計蜀漢不過九萬人兵力,他出動了十八萬大軍,相當於曹魏兵力一半。分作三路,一路三萬多人馬,由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