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詛咒:蜀國滅亡不久,鄧艾鍾會雙雙家破人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大形勢

曹魏元皇帝景元四年春,曹魏大舉伐蜀漢。

兵分三路,鎮西將軍鍾會統十萬大軍從子午谷等地進攻漢中,征西將軍鄧艾率三萬軍隊攻沓中,牽制蜀漢姜維部隊,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軍隊從祁山奔武街橋頭,斷姜維退路。

鄧艾(約197年-264年)

廷尉衛瓘持節為監軍。

蜀漢上空戰爭陰雲密布,政權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

蜀漢大將軍姜維率領廖化、張翼、董厥等想盡辦法抵擋魏軍的進攻。

姜維(202年-264年)

然而寡不敵眾,雙方實力差距太大,蜀軍節節敗退,連丟漢中、陽平關、陰平諸險,一直退到劍閣,集中起各路人馬,依險拒守,擋住了魏軍前進的道路。

這時已經到了十月了。

廖化(?-264年)

蜀軍堅守不出,曹魏軍攻不下來,又碰上了糧草供應不上這個老問題,鍾會有撤軍的打算。

關鍵時刻,鄧艾獻計:目前蜀軍大挫,我軍應乘勝追擊。

從陰平小路經漢德陽亭,奔赴涪縣,離成都只有三百多里,派精悍的部隊由此路直取敵人的心臟。

進攻敵人空虛的後方。

這就是兵法上說的『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一定能一舉擊敗敵軍。

2、偷渡陰平 攻取成都

鄧艾按計劃率領自己所部,從陰平出發,翻山越嶺向涪縣進發。

期間無人山區七百多里,蜀道之難名動天下。

山高路險,路途艱難萬分。

鄧艾軍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硬是在大山中輾轉闖關,砍出了一條路來。

快到出山口,後繼的糧食也運不上來了。

年近七十的鄧艾身先士卒,包裹著氈子從陡峭的山崖上滾下山來。

將士們深受鼓舞,攀著樹木,踩著崖壁,魚貫而下。

到了山腳,一舉攻占了毫無準備的江油城。

軍隊得以休整後,揮師殺向成都。

在綿竹和諸葛瞻(諸葛亮的兒子)率領的蜀軍展開決戰。

這是三國大歷史中魏蜀的最後一戰,魏軍初戰不利,有退卻之心。

鄧艾怒罵退下來的部下:「現在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時刻!你們還有什麼理由不進攻呢!」魏軍回軍全力奮戰,拚命向前。

一場大戰,蜀軍大敗,諸葛瞻、張遵、黃崇等許多蜀將陣亡的、自殺的,幾乎無人生還。

蜀軍最後像樣的一場抵抗,被鄧艾給消滅了。

諸葛瞻全軍覆沒,鄧艾率軍直取成都。

成都城已成為一個不設防城市。

蜀人連遭敗績,鄧艾這齣其不意的奇襲,一下子刺進了蜀人的心臟,蜀漢軍民從心理上全面崩潰。

蜀後主劉禪驚恐萬分,覺得大勢已去,在大臣譙周等人的勸導下,寫信到鄧艾那裡請降,派人送上皇帝的印綬。

鄧艾進入成都,接受了劉禪的投降,至此蜀漢滅亡。

劉禪(shàn)(207年-271年)

鄧艾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奇襲戰例。

立下了不世奇功,名垂青史。

前線的姜維接到劉禪的命令,率部向鍾會投降。

3、回顧

鄧艾字士載,是從曹魏屯田隊伍中的普通一兵成長為一名將軍的。

他的成長經歷,的確可以改編成一部地地道道的勵志大片。

他兢兢業業地從基層干起,一步一個腳印地積累著工作經驗,等待著厚積薄發的那一天。

多年的一線工作,鄧艾對屯田很有一套理論聯繫實際的工作體會。

在一次向高層領導司馬懿匯報工作時,鄧艾抓好機會,講得頭頭是道,得到了司馬懿極大的欣賞,被召進司馬的幕府。

從此平步青雲,進入了曹魏的上層。

在制定對吳、蜀兩國鬥爭的方針政策上,鄧艾有足以載入史冊的貢獻。

對吳國作戰的方略上,鄧艾的幾條建議都被採納使用。

第一步興修水利,開鑿河渠。

灌溉農田,又提高漕運能力。

接下來派兵在淮北、淮南推行大規模屯田,每五里設置一個軍屯營,每營六十人,既屯田又戍邊。

到後來從京城洛陽到淮南壽春,一路雞犬相聞,沿途兵屯相望,一派繁榮富庶。

從此魏國在東南的力量全面提升。

每有戰事,魏軍可乘船而下,直達江淮。

既無水害,又有糧食儲備。

後來對江淮叛軍聯合吳國的幾次戰爭,很快取得勝利,很多時候是得益於鄧艾早年的規劃。

在對蜀漢的戰鬥中,鄧艾更是衝鋒陷陣在第一線。

隨便開個清單,都有鄧艾的名字。

嘉平元年,配合魏國大將郭淮、陳泰等擊退姜維的進攻,迫降蜀將句安、李歆。

正元二年,姜維在狄道之戰中大敗曹魏,圍攻狄道城,鄧艾等各軍在陳泰的正確領導下,再次擊退姜維,解了狄道之圍。

甘露元年,鄧艾作為主將與姜維在段谷之戰中交手。

這一戰,鄧艾料敵先機,處處先手,戰中隨機應變,始終掌握著戰場主動權,從而大敗姜維,蜀軍士卒潰散,死傷甚眾。

姜維敗回蜀國,自貶為後將軍。

這一戰確立了鄧艾在對蜀戰爭中的統帥地位。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

隨後幾年,鄧艾在西部戰場,成為蜀漢姜維的主要對手。

兩人屢屢交手,鄧艾處於上風。

姜維後來退回漢中,在沓中屯田練兵,一則是避開朝中反對黨的侵襲,所謂避禍,二則也是過不了鄧艾這道門檻,採取退守政策。

直到司馬昭覺得條件成熟發起滅蜀之戰時,鄧艾就成為了攻蜀的急先鋒了。

4、冤枉的結局

鄧艾滅蜀後,在成都善待蜀漢降臣,對百姓也不錯,蜀漢境內還算平安無事。

他自以為功高蓋世,未免得意忘形。

擅自大封蜀漢降臣,建議封劉禪為扶風王。

給司馬昭去信說,這樣對待降蜀,是為了給東吳一個好的榜樣,讓吳國人以後投降時不害怕。

司馬昭不高興,回信說,有些事情要向上報告後再做,不要自作主張。

鄧艾也不高興,說這麼遠的距離,樣樣事情要匯報,怎麼開展工作?只要對國對民有益的事,為什麼不能動手做呢?

諸葛緒

其實姜維投降時就想著再造漢室。

見了鍾會,得到極高的賞譽。

鍾會本來就是個野心家,另一路魏軍統帥諸葛緒已經讓他找理由給拿下了。

現在除了在成都的鄧艾所部,在蜀地的十幾萬大軍都在鍾會手中捏著,加上蜀降兵將,這勢力足以切割出一個諸侯。

姜維趁機扇風點火,把鍾會心中的慾望撩撥地勃勃蠢動。

鄧艾的所作所為,讓鍾會一轉達,一誣告,司馬昭下令,把鄧艾抓起來,押到長安來。

鍾會派監軍衛瓘進軍成都,宣稱奉詔只抓拿鄧艾。

鄧艾的部下相信衛瓘是奉詔執行命令,沒有強行抗拒。

於是衛瓘拿下鄧艾父子,用檻車押著出發。

鍾會隨即進入成都,掌握了一切大權。

沒多久鍾會在姜維的鼓動下,發動叛亂,要自立為王。

姜維本想挑起戰端,乘亂復國。

不料魏軍不服鍾會,大家鬧起來,一場大亂,鍾會、姜維都被殺。

鄧艾的舊部追回鄧氏父子,衛瓘怕自己抓的人以後報復,派人隨後出發,在綿竹碰上鄧艾父子,把他們都塊殺了。

至此,一場大內亂,死傷軍民無數,蜀國是滅了,滅掉蜀國的魏軍主將們一個個也都死於非命。

5、性格決定命運

鄧艾開水利興屯田整興魏國,出奇兵一舉滅了一個敵國。

功勞這麼大,卻被誣衊造反,最後把命都丟了。

留在洛陽的兒子也全部殺掉,妻子和孫子被發配到西部邊疆。

很多年過去,都沒人為鄧艾鳴不平,這真是一個人間悲劇。

或許這和他的性格息息相關吧?

鄧艾早年窮苦出身,是個放牛娃。

最後當上曹魏徵西將軍,完全是從奴隸到將軍的真實版。

放現代就是鄉下小子成為大企業家類的孔雀男嘛。

本身的水平很高,辦事能力超強,軍事政事都有一套。

但因此也就自大成癮,看不起庸碌的同僚和部下。

動不動就罵人甚至打人。

自己要做出成績,對部下要求嚴厲,近於苛責。

打下成都時他對蜀漢降臣說:「你們幸好碰上我,遇到吳漢(東漢初年滅蜀的漢將)之流人物,就全部完蛋了。

又說:「姜維也算個豪傑,但是碰上我,就沒有前途了。

得意之情,形於言表。

鄧艾死後,司馬昭曾派一個叫唐彬的去調查這事的影響。

唐彬的報告是:鄧艾驕傲自大,在軍中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惡習。

對同僚很無禮,不得人心。

並且好大喜功,跟著他的人都叫苦,聽說他被搞垮,反而都高興。

所以鄧艾的死沒多大的影響。

這真是讓英雄心涼的事實。

鄧艾寒門出生,在講究門弟的魏晉是一個異類,在官場沒有朋友。

他又自視很高,世語上有個故事,說鄧艾向司馬昭匯報工作。

他有口吃,自報姓名時,「艾、艾」老半天講不出一句話來,司馬昭就笑他:「你艾來艾去,有幾個艾?」

鄧艾這時又不口吃了,回答:「鳳兮鳳兮,唯有一鳳。

」就我一個鄧艾,一個鳳凰嘛!這個心氣兒不是一般的高。

在關係密如蛛網的封建官場,本事再高,聯絡不夠,還是免不了被淘汰的命運嘛。

菠蘿君猜測這是諸葛亮的詛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名將之鄧艾(二)功成身死

滅蜀漢戰爭發生在景元四年是263年。當時司馬昭執政。他在為自己取代曹魏政權走出突破性一步。當時司馬昭估計蜀漢不過九萬人兵力,他出動了十八萬大軍,相當於曹魏兵力一半。分作三路,一路三萬多人馬,由鄧...

姜維沓中屯田、棄守漢中導致了蜀漢滅亡嗎?

作者:山色歸讀 侵權必究,授權轉載見文尾。因境內有世界珍禽朱䴉而被稱為「朱䴉之鄉」的陝西省漢中市,歷史上作為一座山水相依的「千年古城 」,曾是漢王朝的重要發祥地。它北依秦嶺山脈,南屏巴山淺麓,是...

揭秘三國後期魏滅蜀之戰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魏滅蜀之戰,是一場強者消滅弱者的戰爭,這是弱肉強食的戰爭世界裡的必然發展,也是必然結果。魏滅蜀之戰原因,就是因為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力量變化而導致崩潰。蜀國地位動搖,吳國實力削弱,而魏國則實力大...

他若不死,晉朝滅掉三國將至少提前十年

他文武全才,深諳兵法,戰功赫赫,被後人譽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他以10000多的兵力,卻成功破蜀。但是卻被司馬昭猜忌,最終全家被殺,他若不死,晉朝滅掉三國將早十年。他就是鄧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