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古代究竟是如何義結金蘭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義結金蘭,出自《世說新語·賢媛》「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

是說朋友之間情投意合、志趣相投,進而為了追求共同的利益結拜為異生兄弟、兄妹、姊妹或姐弟,也就是「拜把子」的意思,也就被稱結金蘭(契若金蘭)。

網絡配圖

●義結金蘭的形式

古人義結金蘭時,要交換譜帖,也就是江湖上所說的「換帖子」,這種譜帖也被叫做金蘭譜或蘭譜。

在結拜的時候,根據結拜的人數各用一沓紅紙分別寫出每個人的姓名、生辰八字、籍貫、父母、祖父母及曾祖父母三代人姓名的「金蘭譜」,然後擺上天地牌位,根據年齡的大小,依次焚香叩頭,一起宣讀結拜誓詞,從此便結為異姓兄弟姐妹。

最常見的誓詞諸如「蒼天在上,今某某於某某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等等。

在《易經·繫辭上》曾經記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意思是說,同心協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斷開堅硬的金屬;同心同德人發表一致的看法,人們就會像聞到芬芳的蘭花香味一樣容易接受。

這大概就是義結金蘭最早的出處。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而女性義結金蘭多發生在閨房之中,相互交換一些閨蜜私物,比如日常佩戴的首飾、香包、手帕,這些形式就特指女性之間的交情。

●為人稱道的結拜

中國古代的結拜之中,有許多為人稱道的結拜,據《後漢書·吳祐傳》記載:「公沙穆來游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祐賃舂。

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

」後來,就以「杵臼交」特指不計貧賤的友誼。

而據《列子•力命》記載:「管仲嘗嘆曰:吾少窮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大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北,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因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名不顯於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

」 這就是史上有名的「管鮑交。

」當然除了杵臼交、管鮑交外,還有患難交、金石交、莫逆交、生死交、總角交、忘年交、刎頸交、傾蓋交、布衣交等等為人稱道的交情。

●桃園三結義

除了歷史上真實發生的金蘭之交外,流傳長久的「桃園三結義」更是被後人津津樂道,劉備、關羽和張飛在涿郡張飛莊後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姓兄弟。

而桃園三結義的誓詞更是讓後人無比概嘆異姓兄弟之間的真性情,筆者在這裡就引用《三國演義》中的誓詞原文供大家欣賞:

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二哥居然比劉備還要大?

桃園三結義是一段千古流傳的佳話。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一見如故,在桃園結為異姓兄弟。後來三人同甘共苦,經過生死打拚,最終三分天下,建立蜀國,這是一段非常勵志的故事。

子虛烏有的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聯想到他們早年在張飛莊後那花開正盛的桃園,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故事。

劉關張並未「桃園三結義」,這是真的!

看歷史只是為了弄懂真相,而非否定歷史,更非否定那些深入人心的情感。所以,盼各位理性看歷史,真情愛人物。 在《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是第一個著名的故事,也是後來許多精彩橋段的基礎。提起劉備、關羽...

八拜之交與義結金蘭

□聶鑫森「八拜」,為古代的世交子弟拜見對方長輩時,所履行的隆重禮節。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十:「公(文彥博)至北京,李稷謁見,坐客次,久之。公著道服出,語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所謂「...

解密:古代兄弟義結金蘭是如何進行的?

義結金蘭,出自《世說新語·賢媛》「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是說朋友之間情投意合、志趣相投,進而為了追求共同的利益結拜為異生、兄妹、姊妹或姐弟,也就是「拜把子」的意思,也就被稱結金蘭(契若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