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金蘭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舊社會有股風氣,就是一些脾氣相投、志向相同的人,通過一段接觸,互相之間有了信任感後,為了使 這種友誼保持長久,就相互結拜為異姓弟兄。

結拜時,焚香盟誓,交換金蘭譜,這叫義結金蘭,之後,即稱為 換帖弟兄。


「金蘭」.字,源於《世說新語•賢媛》:「山公與嵇、阮面,契若金蘭。

」這「契若金蘭」四宇是說: 山濤、嵇康、阮籍三人心心相印,若兄弟的意思。

另有馮贄在《雲仙雜記》中提到:「戴弘正每得蜜友•人, 則書於編簡,焚香告祖考,號為金蘭簿。

中國歷史或小說中有不少義結金蘭的例子: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黃天霸、賀天保、濮天雕、武天虬 四霸結拜;《水滸傳》中,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及阮氏三兄弟的七雄聚義等都是人們印象較深的例子。

劉、關、張的桃園結義較為典型,據《三國演義》中描寫的是:「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 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弟兄,則同心協力,救國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日死。

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那黃天霸等四人結拜 時評書演員姜存瑞說:「酒保依照吩咐,不到一個時辰,把三牲禮品及香燭準備好,賀天保端起那盛酒的大碗 說:『蒼天在上,我賀天保和濮天雕、武天虬、黃天霸等四人系綠林豪傑,當今貪官惡霸橫行天下,我等不能 袖手旁觀,我四人今日結盟為異姓兄弟,應情同骨肉親如手足,要有難同當,有福同享,有官同做,有馬同騎, 永不脫離。

』然後在金蘭譜上各按下血手印……」那《水滸傳》中晁蓋等人,在誓劫生辰綱之前,備下了金錢 紙馬,擺下了夜裡煮好的豬羊。

在花燈香燭之前,大家盟誓:「我等結義為異姓弟兄,是為了劫持梁中書詐得 財物為蔡太師慶生辰的不義之財,我們同心協力,替天行道,我等如有私念,天誅地滅,神明共鑒。

近代著名人物,結拜異姓弟兄的也不少,如張學良與蔣介石曾經是換帖弟兄。

張學良與奉系一些軍事將領 如張宗昌、郭松齡、李景林也拜過把子,被人們稱為張作霖身邊的四大金剛。

這種封建時代的結盟,拜把子換貼,甚至交換過金蘭譜,是否都像劉備、關羽、張飛那樣始終堅守誓言永 不變心呢?也不盡然,像那黃天霸,在他賣身投靠了施不全之後,竟然撕毀了誓言,用金標殺死了武天虬,逼 死了賀天保、濮天雕;「西安事變」中的蔣介石,背信棄義把張學良幽禁了近半個世紀。

所以說,金蘭譜也好,拜把子換帖也好,只不過是一種徒有虛名的結盟而己,一旦利害衝突,保不定會走 向反面。

在這裡我奉勸一些人,交往還是要實際些好,否則會被人牽住了鼻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解密:古代兄弟義結金蘭是如何進行的?

義結金蘭,出自《世說新語·賢媛》「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是說朋友之間情投意合、志趣相投,進而為了追求共同的利益結拜為異生、兄妹、姊妹或姐弟,也就是「拜把子」的意思,也就被稱結金蘭(契若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