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是劉備沒有成功的主要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敢枉言

每讀一遍《三國演義》、《三國志》,總是為劉備沒有成功而扼腕嘆息,總是被劉備那種忠肝義膽、忠義之氣所感動,劉備失敗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我認為主要原因還是他「太過於忠義」所造成的,所謂成也忠義敗也忠義是也。

一、忠於君王

有人會笑,說忠義怎麼是劉備失敗的原因呢?你這結論是否太淺顯呢?且聽我道來。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戰火四起,各路軍閥都打著維護漢朝江山的虛名,施行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實。

十常侍之亂、董卓進京、曹操的討伐均是以奪取政權為目的,東漢王朝名存實亡,依然是春秋、戰國情景的翻版。

而劉皇叔在一個朝代行將滅亡之時,還要竭力維護其腐敗政府,打著「匡復漢室」的旗號,甚至將蜀國稱之為蜀漢,其思想領域太缺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其號召力當然要大打折扣了,如果敢於砸爛舊世界建立新社會,則玄德的成功幾率就會大大提升。

二、仁義君子

關雲長是人們最敬仰的義薄雲天的英雄,是「義」的典型,道德的化身。

然而他的兄長劉備也不是無情無義之人,在某種程度上,劉備的「義」比之關羽有過之而無不及。

桃園結義時說「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在其後的「革命生涯」中,他們哥三都在履行著結義時的誓言。

有例為證:

其一,劉備在任安喜縣尉時,督郵來視察,那督郵真的有眼無珠,劉、關、張何等樣人,豈能把小小督郵放在眼裡,結果被張飛痛打一頓,劉備為保護張飛免遭厄運憤而辭職帶領弟兄逃逸。

其二,張飛丟失徐州,使劉備家小失陷,欲自刎謝罪,劉備奪劍勸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吾三人桃園結義,不求同生,但願同死。

今雖失了城池家小,安忍叫兄弟中道而亡?」一番話既打消了張飛的自責,又體現了「兄弟之義在於生死與共」的情義,怎能不令人感激涕泠。

這也確實是玄德君的真情流露,在新野敗逃趙雲救主、元直走馬薦諸葛等章節里都可找到例證。

三國之中惟有玄德有此真情,誰又能望其項背呢?前述之事若在當今,恐怕也沒有誰能有如此義氣和膽識吧!

其三,東吳偷襲荊州,關羽為東吳所害,劉備不顧一切要盡起西川之兵報仇,對諸葛亮和趙雲的苦勸不屑一顧,《三國志》載,「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

」劉備說:「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河山,何足為貴?」劉備作為一代君主,是有大抱負和遠大理想的人,竟然能夠為了兄弟義氣捨棄妻兒老小和大好江山,喪失理智不惜一切為踐行「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結拜誓言,最後鬱憤而終。

這種重恩義、講仁義的做法,實在可歌可泣,為後人樹立了典範,在中國5000年歷史長河中是絕無僅有的。

三,東吳毀約使三國鼎立失去了基礎

偷襲荊州是吳、蜀撕毀「聯合抗曹」合約的無法彌補的錯誤,雖然荊州是被蜀國「巧取豪奪」得來的,但是怎能因為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斷送兩國的命運。

關羽攻打魏地襄陽將曹仁困在樊城,然後用計水淹七軍,擊敗了于禁、龐德的援軍,並生擒二將,曹操聞報嚇的一點想法都沒有,甚至作好了遷都的準備,還是司馬懿抓住東吳一心想奪回荊州的思想,獻計使東吳襲取關羽後方——荊州,才使關羽敗走麥城,喪失性命,從而導致了劉備的伐吳,最終使兩國覆滅。

我看過不少「大話三國」、「水煮三國」、「笑侃三國」的文章,大都把劉備說成是「偽君子」、「裝孫子」、「用哭籠絡人心」等等,這純粹是不足稱道的「水煮」「笑侃」,其實,劉備的忠義和俠士之風在爾虞我詐、亂世紛紜的三國時代,猶如腐臭的大河注入的一股清流。

晉代的陳壽、宋朝的裴松之在《三國志》中曾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主之風,英雄之器焉。

」有位網友曾說:「劉備是成也忠義敗也忠義,他為了給異姓兄弟報仇不惜傾國之力,你能說他虛偽嗎?能與這樣的人做兄弟,夫復何求?」劉備在政治上失敗了,但他在忠孝仁義上卻世代為人們稱頌,那些挖空心思、搬經據典試圖貶低劉備、「水煮」劉備的「仁人志士們」,真的是只見樹木未見森林、鼠目寸光、居心叵測之輩矣!

本文系唐朝歷史團隊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是真是假?

翻開《三國演義》的第一回:宴桃源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小說尊蜀漢為正統,著力推崇蜀漢人物,所以把桃園結義放在全書之首,突出了作者的設計主線。

有人說關羽剛愎自用、目中無人!我呸!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 後與張飛、劉備結為異性兄弟,排行老二,人稱關二哥。不管是電視還是書籍關羽的人品和形象都被後人所神話,忠肝義膽,武林神話、單刀赴會、智勇雙全、義薄雲天、忠心耿耿...

野說三國桃園結義

了解三國的都知道,有一幕非常經典的畫面,就是劉關張在張飛的桃園中,祭天拜地的結為異姓三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被廣為流傳,就這樣,劉關張的事情,傳遍了大...

忽悠了一千八百多年的「桃園三結義」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一回中,寫漢末張角作亂,幽州太守劉焉隨即出榜招募義兵。榜文貼出,先引來了劉備。劉備看完榜文嘆了一口氣,不知道嘆氣是什麼意思,可能是替國家擔憂,也可能是讚嘆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