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氣」周瑜的歷史真相,諸葛亮呵呵一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概述:周瑜是三國時期東吳的第一任大都督,在抗拒曹操、穩固江東中建有不朽功勳。

孫權在後來稱帝時曾對群臣說:「孤(我)非(不是)用公瑾,不(可能)帝矣!」可惜周瑜中年早逝,死時36歲。

《三國演義》寫他是與諸葛亮斗計,被諸葛亮「氣」死的。

歷史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周瑜在《三國演義》和歷史上都是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唐朝設廟享奠的古代六十四名將和宋代設廟享奠的七十二名將中都有周瑜。

史書記載,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

他世宦出身,堂祖父、堂叔父官至太尉,父親為洛陽令。

周瑜與孫策同歲,兩人均少年有志,「獨相友善」,是要好的朋友。

當時,孫策的父親孫堅正帶兵與董卓等在外邊作戰,孫策與母親吳氏先居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後被周瑜接到舒,讓出自己在道邊的大宅給孫策居住,且升堂拜母,互通有無,成為「總角(兒童時代)之好,骨肉之份」,如同兄弟一般的親密。

孫堅37歲時,在與荊州牧劉表作戰中被其部將黃祖用暗箭射死。

孫策當時才虛歲十七歲,便以長子身份挑起了父親留下的這份重擔。

他一方面將孫堅遺體進行安葬,一方面召集孫堅的舊部,為父報仇並且成就江東霸業。

就在孫策準備行動時,周瑜率領他時任丹陽(今江蘇省丹陽市)太守堂叔父周尚的部眾前來會合。

孫策見到周瑜高興地說:「有了你的到來,我們一起,大事一定能夠成功。

」周瑜遂與孫策共同渡江東進。

在這個過程中,孫策與周瑜娶了橋公「皆國色天香」的二女。

大橋為孫策妻,小橋為周瑜妻。

孫策還詼諧地說:「橋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

經過反覆的征戰,到孫策二十六歲被刺客刺殺時,已經占據了江東的六個郡。

孫策死前,對二弟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你)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讓他好好地保住和發展父兄創下的事業,同時,以周瑜為中護軍(禁衛軍最高將領)與長史(秘書長)張昭,「共掌眾事」(《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輔佐孫權。

不久,孫權即授於周瑜大都督之職,讓他統領內外軍事。

這時,周瑜虛歲二十六歲。

漢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在官渡打敗袁紹,開始把鋒芒指向南方。

他「下書」讓孫權送兒子到許昌當人質,這是對東吳公然的挑釁。

孫權「召群臣會議」,大家議論紛紛,「張昭……等猶豫不能決」,於是孫權帶著周瑜去見母親吳夫人,周瑜透徹地從各個方面分析了東吳的實力,態度明確地主張不能送人質給曹操,不然便會「見制於人」了!孫權的母親非常同意周瑜的意見,並且對孫權說:「公瑾與伯府(孫策)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

」最後終於沒有給曹操送去人質。

在徹底消滅了袁紹的殘餘勢力後,曹操便揮師南下,不戰而占領了地處長江中游一帶的荊州,接著便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一面率水陸大軍沿江並進,一面給孫權下戰書,其勢在消滅孫權的江東勢力,一統天下。

在大敵壓境的情勢下,孫權與劉備聯合起來,抗拒其勢洶洶的曹操。

這便是奠定了鼎足三分著名的赤壁之戰。

戰爭中,促成孫劉兩家聯合,在東吳方面立功最大的是周瑜的好友也是由他推薦給孫權的魯肅,而在打敗曹操的戰爭中功勞最大的則是周瑜了。

他不僅力排張昭等主張投降的「多數派」,給孫權分析了曹操的諸多弱點,指出曹操必敗,從而堅定了孫權戰勝曹操的決心和信心,而且是這場打敗曹操、贏得勝利戰爭的直接指揮者。

《三國演義》出於小說寫作的需要,寫諸葛亮用了「草船借箭」、「火攻」等計和「借東風」,使得這場戰爭取勝,實際上,這些均是作者虛構的,在歷史上並沒有記載;有記載的卻是黃蓋提出曹操戰船相連可用火攻,得到周瑜同意,且以詐降曹操而取得勝利的。

語見《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周)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乃先報曹公,欺以欲降。

又預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

曹公軍吏皆延頸觀望,指言(黃)蓋降。

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全)延燒岸上營落。

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淹)死者甚眾,(曹)軍遂敗退。

」裴松之在注中還提到:「瑜等率輕銳尋繼其後,雷鼓大進,北軍大壞,曹公退走。

所以,在《三國演義》出書之前,人們在談論赤壁之戰時,都是只談周瑜,而無人說及諸葛亮的。

如曹操在戰敗後就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我)燒船自退,橫(意外)使周瑜虛獲此名。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引曹操給孫權的信)。

李白的《詠赤壁》詩則說:「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北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更是對周瑜的赤壁之功給予了生動而深情的歌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guān)巾,談笑間,檣櫓(qiánɡ lǔ)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lèi)江月。

周瑜的最後結局,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是由於與諸葛亮「斗計」,而被諸葛亮氣死的,所謂「三氣周瑜」。

《演義》中「三氣」周瑜是發生在赤壁以後的事,其事實究竟是如何的呢?

「一氣」周瑜,是在第51回,寫赤壁戰後,曹操一方面率領大軍北撤,一方面留下大將也是他的堂弟曹仁駐守南郡,周瑜率兵攻打,用了近一年的時間,費了很大的力氣,自己還中了毒箭負傷,最後曹仁不敵,退回襄陽。

正當周瑜準備率軍進城時,卻被諸葛亮早已派趙雲將南郡搶占了,對周瑜一陣亂箭齊射,把周瑜氣得「金瘡迸裂」,昏死過去,「半晌方蘇」。

這便是諸葛亮一氣周瑜!

歷史的事實是在赤壁之戰後,曹、劉、孫三家確實立即開始了爭奪荊州的鬥爭。

劉表死後,次子劉琮投降曹操,曹操占據了荊州除劉表長子劉琦鎮守的江夏以外的所有轄郡,包括南陽、南郡、零陵、桂陽、武陵、長沙、襄陽、章陵八個郡。

赤壁之戰後,曹操軍隊的主力撤回了北方,但是仍然占據著襄陽、南郡和南陽三郡,留下大將曹仁踞守。

劉備這時乘機派兵攻占了江南的武陵、長沙、桂陵、零陵四個郡(均在今湖南境內)。

孫權則一面親自攻打長江與淮河之間的合肥(今安徽合肥),一面派甘寧占領今湖北宜昌東南的夷陵縣(屬荊州),同時派周瑜率軍進攻南郡。

經過一年,周瑜終於打下南郡,因此,孫權授他為偏將軍、南郡太守,治所在江陵(今湖北荊州市)。

在攻打南郡的戰鬥中,周瑜還受了傷(「瑜會流矢中右脅,瘡甚」)(《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但是,諸葛亮用計讓趙雲搶占南郡一事卻是史無記載的。

當時,諸葛亮剛被劉備授予「軍師中郎將(參謀長),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根本無暇顧及南郡這邊的事。

正相反的倒是,在周瑜攻打南郡時,劉備還給以一定的支援,雙方仍然互相聯合,對付曹操。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裴松之注引《吳錄》記載:「(劉)備謂(周)瑜云:『(曹)仁守江陵城(南郡),城中糧多,足以疾害。

(我)使張益德(張飛)將千人隨卿(你),卿分二千人追(跟著)我,相為從夏水入截(阻截)(曹)仁後,仁聞吾入必走。

』(周)瑜以二千人益(幫助)之。

」可能正是因為劉備給過周瑜援助,所以在攻占南郡以後,「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郡的湘江)南岸地以給(劉)備」(《三國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在這裡,表現的周瑜卻是個「氣量廣大」的人(劉備語,見《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二氣」周瑜是在第54回到55回,寫的是周瑜施用「美人計」,借著劉備甘夫人剛剛去世,假意許以孫權將妹妹嫁給劉備,又以吳老夫人捨不得女兒遠嫁,讓劉備前來東吳入贅,實則藉機將劉備囚禁在東吳以為人質,換取荊州。

可惜,這一計又被諸葛亮識破,來了個「將計就計」,在吳夫人和喬公的大力支持下,不僅真的讓劉備娶了孫權之妹,而且還將其帶回荊州,在周瑜追趕欲截回劉備夫婦時,又以伏兵把周瑜打得大敗,並讓軍士們齊呼:「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這一下,只氣得周瑜「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倒於船上……不省人事」。

《三國演義》這兩回是有一定事實依據的。

《三國志·吳書·妃嬪傳》記載,孫堅的正妻吳夫人「生四男一女」,四男中即有長子孫策、次子孫權,而且在孫權接替其兄孫策統領東吳基業時,還有「(吳)夫人助治軍國,甚有補益」。

這一女,即孫權之妹。

後來她也確實嫁給了劉備。

《三國志·蜀書·先主(劉備)傳》中說,赤壁戰後,劉備攻取了江南武陵、長沙、桂陵、零陵等四郡,並被「群下推為荊州牧」,「(孫)權稍畏之,進妹固好」,也就是說在既懼怕劉備勢力發展太大,又想加強孫劉聯盟,以抗拒曹操的情勢下,孫權主動地將妹妹嫁給了劉備。

《三國志·蜀書·二主妃子傳》中還記載了孫權妹妹後來回東吳的事。

「先主(劉備)既定益州,而孫夫人還吳;」裴松之在注中更具體的引《漢晉春秋》說:「先主入益州,吳遣使迎孫夫人,夫人慾將(帶)太子(劉禪)歸吳,諸葛亮使趙雲勒兵斷江留太子」。

這便是《三國演義》第61回「趙雲截江奪阿斗」故事的所本。

問題是,孫權把妹妹嫁給劉備,跟周瑜一點關係都沒有,更談不上是什麼孫權採納周瑜的「美人計」了。

至於是吳國太甘露寺相親,做主將女兒嫁給劉皇叔,從而破壞了周瑜定的「計」把事情弄假成真,就更是子虛烏有了。

《三國志·吳書·吳主(孫權)傳》中記載:「(漢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孫)權母吳氏薨(hóng,死)」,赤壁戰後(建安十三年後),孫權妹妹嫁給劉備時,吳夫人已經去世六年多了,又怎麼能夠做主這門婚事呢!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確實記載過,周瑜認為:劉備是「梟雄之輩,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建議對來「詣(前往)京(京口,今江蘇鎮江)見權」的劉備「置(安置在)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周)瑜者得挾(倚仗)與攻戰,大事可定也」。

但是,孫權當時「以曹公(曹操)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劉)備難卒(終)制,故不納」。

孫權還是以曹操的威脅為重,堅持孫劉聯盟,而最終沒有採納周瑜的建議。

周瑜可能也體會了孫權的心意,以後也就沒有再提此議。

這裡看不到一點周瑜自己擅作主張,強以武力截留劉備,更沒有什麼截留不成而氣得「金瘡迸裂」了!

「三氣」周瑜,為緊接著的第56回,描述的是周瑜在兩計失敗後,又生一計,讓魯肅去荊州見劉備和諸葛亮,提出東吳願意意替劉備攻取西川(益州西部,又泛指益州),必要經過荊州,是時讓劉備出迎並犒賞吳軍,實際上卻是「以此為名,實欲取荊州」,並「雪吾(周瑜)之恨」。

結果此計又被諸葛亮識破,給他來個將計就計,表面答應,真到周瑜率大軍來時,卻叫趙雲守住荊州,揭穿周瑜的「假途滅虢」之計,隨之由關羽、張飛、黃忠、魏延「四路軍馬一齊殺來」。

周瑜知道自己的計謀失敗,還落得個被諸葛亮包圍追殺,只氣得「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上」;後有孫權派其堂兄孫瑜率軍前來援助,周瑜想再次「催軍前行」,但又被劉封、關平截住,遂在巴丘(今湖南嶽陽市)不治身亡。

死前還連叫數聲:「既生瑜,何生亮」,仍以自己不能斗過諸葛亮而嘆息!

《三國演義》這一回的內容,也是有一定歷史事實依據的。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就記載,在周瑜打下南郡被授以南郡太守及孫權嫁妹給劉備,劉備入京口見孫權,周瑜建議軟禁劉備而被孫權拒絕後,周瑜便親自到京口,建議孫權攻占益州,說:「今曹操新折衄(nǜ,折兵挫敗),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統領大軍相事戰也。

乞與奮威(孫權堂兄孫瑜,封奮威將軍)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將軍)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

(周)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距(曹)操,北方可圖也。

」這是很有戰略眼光的一個建議,與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勸劉備「跨有荊(州)、益(州)」以為基地,然後「待天下有變」,兩路出兵,可以「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的戰略如出一轍。

孫權很同意周瑜意見,「(孫)權許之,(周)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到)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

這裡和《演義》所不同的,一是周瑜在孫權的支持下真的要打益州(西川),而且連打下以後,滅掉張魯,奪取漢中,讓孫瑜鎮守再向馬超的涼州發展都做了規劃,而不是只為了荊州,對劉備假託進攻益州而實則「假途滅虢」,並不是一時之計,而是對東吳的發展做了長遠打算;二是,周瑜出兵還在今湖南境內(巴丘,今湖南嶽陽市)時即已突然染病身亡。

根本談不到在荊州(湖北荊州市)被諸葛亮識破其計,設下埋伏,大敗而回。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講周瑜在染病死前給孫權上疏,講到自己病和死時,也只是說:「至以不謹,道遇暴疾,昨自醫療,日加無損。

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誠不足惜。

」這裡有命運和自己不注意的原因,而並沒有怪罪是誰搞陰謀,使自己壯志未舒,或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扼腕嘆息!

雖然,「三氣」周瑜缺乏歷史事實,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三國演義》根據《三國志》的一定記載,給以藝術虛構,極大地增強了周瑜和諸葛亮這兩個人物的生動形象,使小說更加地耐讀。

在三國群雄的鬥智鬥勇中,這幾回也就成為了全書最為精彩的篇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雄姿英發的周公瑾周瑜是否真的很小氣?

大家都知道在小說《三國演義》里,周瑜被描寫成為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人物,最終被諸葛亮氣死。留下了孔明三氣周公瑾,周瑜氣的在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

三國演義的謊言,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文丨悅史君無論是在民間小說《三國演義》,還是在官修史書《三國志》里,孫吳集團大將周瑜,絕非一個等閒角色。周瑜先佐孫策建業江東,在孫策死後,又輔佐其弟孫權鞏固疆土;赤壁一戰,統帥孫劉聯軍,大破數倍...

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非也非也

每年暑假,電視里三國演義是必放經典之一的電視劇,黃口小兒都知道,在演義里,諸葛亮三氣周瑜,把周瑜活活氣死了,周瑜也千百年來背負著心胸狹隘、目光短淺、急功近利的黑鍋,真實的周瑜是這樣的嗎?非也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