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和演義中的諸葛亮,你更喜歡哪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幾日受魯速君、澤然君關於三國的精彩分析,很是啟發。
姚師傅也來湊個熱鬧,以《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為藍本,選擇某個特定的視野,來講講三國的那些事。
首先登場的是《三國演義》中的大BOSS諸葛亮,來講講孔明先生帶兵打仗的那些事兒。
諸葛亮身材高大,《三國志》中記載身高八尺,以漢晉時期的度量計算,一尺約為24厘米,那麼八尺亦為今日的192厘米。
再者諸葛亮是個官二代,父親和叔叔都是漢代的官員,雖然沒有太大的作為,但放在今日也至少都是市長級官員。
又因在當個年代沒有照片,我們也不知道孔明先生到底長什麼樣,但從徐庶向劉備推薦的話中「諸葛孔明者,臥龍也」不難想像,孔明先生的長相至少不難看。
所以依照現階段中國社會的標準,孔明先生就是個「高富帥」。
但這個「高富帥」真的像我們從小說或者影視劇中看到的那麼「神機妙算,用兵如神,戰無不勝」嗎?讓姚師傅來與諸君共同盤點一下。
博望坡·新野·白河
在演義中,火燒博望坡是諸葛亮的處子之戰,在博望大敗夏侯惇後,緊接著在新野把曹仁又是火燒,又是水淹,算是為孔明先生的軍旅生涯開了個好頭。
但姚師傅仔細翻閱了《三國志·蜀·諸葛亮傳》、《三國志·蜀·先主傳》、《三國志·魏·夏侯惇傳》、《三國志·魏·曹仁傳》、《三國志·魏·武帝紀》,均未發現上述相關戰役記載,據此推斷此為小說內容,與史實不符。
赤壁
在羅先生筆下,赤壁是整部《三國演義》的精髓所在,孔明先生也被視作為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獲勝的關鍵因素。
從43回開始的舌戰群儒開始,44回智激周瑜,46回草船借箭,49回借東風,到最後的50回華容道,無不彰顯出孔明先生神奇之極致的用兵之道。
但在《三國志·蜀·先主傳》對於赤壁之戰的描述是這樣的:「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并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
」結合《三國志·蜀·諸葛亮傳》中所述,孔明先生在赤壁之戰中最有成就的行為,即是以一已之力說服了東吳孫權出兵救劉備於水火之中,確為不易,但沒有任何史據能夠佐證孔明先生在戰役本身中所取得的功績。
平西川
在劉皇叔第一次見到諸葛亮,在隆中以對之時,孔明先生即言:「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這就已經很明確了闡述了諸葛亮以益州為根基的戰略意圖。
最恨當時沒有現如今發達的傳媒技術,劉璋先生並不知道劉備和諸葛亮有這麼一出,否則打死也不會請劉備入川去攻打張魯了。
入益州是劉璋派法正來請劉備的,這很好的說明了在沒有去益州之前,劉備還達不到一方諸侯的境界,頂多是一支有較強戰鬥力的武裝部隊,以「僱傭軍」的角色進川,在一系列的爾虞我詐中,劉皇叔很好的展現了「演員的自我修養」,但這和孔明先生沒有絲毫的關係,當時諸葛亮與關羽鎮守荊州大本營,一直追隨劉備在益州血拚的是黃忠和龐統(《三國志·蜀·黃忠傳》所載:自蕸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
直到李嚴投降劉備,諸葛亮才和張飛、趙雲逆長江而上進入四川。
益州戰事大約持續了兩年時間(建安十七年至建安十九年),其中最慘烈的雒城之戰打了近一年時間,這期間諸葛亮一直未在劉備身邊,龐統亦在雒城之戰中喪命。
最後劉備與諸葛亮合圍成都,本以為將開啟一場惡戰,孰知劉璋宅心仁厚,率眾獻城,無奈孔明先生在軍事上的登場時間又要延後了。
七擒孟獲
首要言明的是,《三國志》並無孟獲的記載,時任丞相的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的第二年確有南征夷蠻的軍事行動,但事因雍闓叛亂,到底有沒有孟獲這個人,或者說孟獲在南方叛亂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們不得而知。
在《三國志·蜀·趙雲傳》、《三國志·蜀·魏延傳》中均未提及孟獲此人,南下平定戰亂的戰事從春天持續到了秋天,最終以蜀軍的階段性勝利而告終。
之所以稱之為階段性勝利,是因雖然平定了因雍闓而起的南方叛亂,卻沒有根本性的解決南方蠻夷之亂。
《三國志·蜀·張嶷傳》中所述:自丞相亮討高定之後,叟夷數反。
即為佐證。
但無論如何,這事史書上記載的,諸葛亮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兵打仗,但很遺憾的是,受史記載有限,孔明先生到底帶了多少人,打了多少仗,我們無從而知。
六出祁山
《三國演義》中,六出祁山是諸葛亮最為悲壯的,即為第一次主動發起,也是人生最後落幕定調的一系列軍事行動。
在史稱「北伐」的系列軍事行動中,蜀魏共有七次軍事交手,其中蜀國主動發起六次,魏國主動發起一次,共在兩次軍事行動中,蜀軍是從祁山進軍。
建興六年春天,孔明先生48歲,在接近知天命的年紀,以《出師表》為決心,開始了第一次對曹魏主動發起的軍事行動。
(順便插一句,曹操正是在48歲那年徹底剿滅了袁紹)。
諸葛亮派趙雲、鄧芝於斜谷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領大軍攻打祁山,陣容整齊,軍紀嚴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投降蜀漢,魏帝曹睿派張郃出戰,與馬謖大戰於街亭,後面的故事姚師傅就不再贅述了,「失、空、斬」經典戲曲三部曲後,諸葛亮敗北,第一次北伐以失敗而告終。
值得一提的,姚師傅認為馬謖到底是怎麼死的值得商榷,《三國志·蜀·諸葛亮傳》中所言「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
而《三國志·蜀·馬謖傳》所述「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
死終究是死的,但是立即斬殺還是在下獄後身故,姚師傅不得而知,大家可以充分想像討論。
同年冬天,諸葛亮兵出散關,把曹真圍在陳倉(陝西寶雞附近),因為糧草不足,攻而未果,被迫撤退,王雙出兵追擊,被魏延斬殺,雖然贏了局部,但戰略目的仍然沒有達到,第二次用兵再敗。
第二年,諸葛亮派陳式為先鋒攻武都和陰平(現甘肅境內),郭淮應戰,郭淮敗,但諸葛亮並未趁勢延渭水向東往魏國核心區域逼進,而是平定兩州後班師回朝。
第三次北伐用兵孔明先生勝。
公元230年,魏明帝曹睿派遣曹真、司馬懿領軍伐蜀。
東漢時期,太傅、太尉、太師、大司馬、大將軍為上公,一品官銜,此次攻蜀,曹魏最高級別的軍事長官帶兵親征,可見已準備與諸葛孔明決一死戰。
但是天工不作美,那年西北地區雨水較多,軍隊方面因為連續下雨三十多天,險峻閣道斷絕無法通行;另一方面,陝西、河南地區也持續大雨,伊水、洛水、黃河、漢水等河流均泛濫成災,姚師傅認為是曹睿覺得今年風水不佳(這一年,太傅鍾繇及曹操老婆卞太皇太后去逝),流年不利,或者需要軍隊抗擊水災,故而即命大軍班師回朝。
這一仗,還沒打,就結束了。
魏軍撤退後,諸葛亮派魏延西入羌中,在陽溪(甘肅境內)擊敗了費瑤和郭淮。
姚師傅認為此次軍事行動非孔明先生親自帶兵,故不能將此次軍事行動的勝利算在諸葛亮身上。
一年之後的春天,曹真病逝,諸葛亮親率大軍,以「木牛」運糧,二出祁山。
這年天氣也不好,雨季從上年的10月開始持續了近5個月時間,司馬懿也第一次在魏蜀北伐戰役上獨立走上了前台,司馬懿主守。
結果因為孔明先生後院起火,他的半個老鄉,南陽人李嚴不給力、玩權謀,再次因為糧草供應不上而撤軍。
曹魏方面由張郃追擊,在木門中伏,因中流箭於右膝而亡。
和第二次北伐一樣,雖然贏了局部,但戰略目的仍然沒有達到,再敗。
建興十二年,即公元234年春天,諸葛亮再次以親自設計的「流馬」為運輸工具,統兵屯軍於五丈原,與司馬懿大軍隔渭水相峙,這次雙方都作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但天妒英才,諸葛亮在天下歸一的願景下,病逝於軍中。
縱觀諸葛亮戎馬一生,我們以史為據,從軍事的角度出發,勝少負多,並不能算是一名優秀的軍事統帥,但我們並不能簡單的以軍事角度來否認諸葛孔明先生對於蜀國傾其一生的巨大貢獻。
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被歷史的車輪無情的碾壓,成王敗寇,又隨即過眼雲煙。
即為天時?又謂地利?孰曰人和?這值得我們去不斷的探究與思考。
作者:YAO,歷史百家爭鳴特約作者
街亭之戰大敗諸葛亮的究竟是誰?
現在不少的人,特別是年輕人,由於只看過少許有關三國時代的書,所以對三國時代很多人物都不甚了解。有的人甚至把一部《三國演義》當成「聖經」來膜拜。將書中許許多多虛構的成份當成是歷史。故而模糊了歷史的...
諸葛亮「六出祁山」是不是騙人的?
諸葛亮的歷史形象,越來越成為歷史學圈內關注的熱點。對於諸葛亮身上許多亦真亦幻,傳說與歷史混雜的故事,有必要跟大家好好辨析一下。魯迅他老人家一代毒舌大師,評價諸葛亮「多智而近妖。」是耶非耶?我們這...
軍事庸才?羅貫中緣何要神話諸葛亮
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塑造了許多經典的人物形象,其中智絕——諸葛亮尤其深入人心,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除了不會武藝外,其他發麵幾乎是全才。那麼諸葛亮到底是不是全才呢?
諸葛亮與周瑜,你看錯是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部氣勢恢宏的三國史,演繹了一場場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英雄故事。一個個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為後人津津樂道。關於對三國風流人物的評論,也是眾說紛紜...
三國演義背後的冤案,諸葛亮從劉備身上搶多少功勞
提起劉備恐怕大家都會想到他的哭和跑,在三國演義的影響之下劉備是個除了仁義得近乎虛偽之外,簡直是一無是處。一生東奔西跑的到處寄人籬下,自從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諸葛亮後,他的命運發生了變化,命...
兵種越冷 威力越猛 孔明發明一奇兵 口噴烈火 但僅用1次
(說歷史的女人——第321期)在以冷兵器為主要作戰工具的古代,不同的冷兵器組建成不同的兵種,比如持有厚重盾牌的重步兵、弓箭兵等。但一般而言,兵種越冷,威力越猛,比如蒙古那些騎小個子馬、持彎刀和...
歷史上的諸葛亮真的如三國演義中說的那麼神嗎?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
得失幾何——細數諸葛亮六出祁山
說到後三國歷史,很多人馬上會想到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北伐歷程。但實際上,「六出祁山」的說法其實來自於《三國演義》,其中不乏誇張或者藝術化的描寫,那真實的諸葛亮北伐到底是怎麼回事,有沒有「六出祁山」呢?
三國歷史之第七彈:與《三國演義》不符的20個歷史真相
101、潘璋之死:潘璋在夷陵之戰中為孫權立了戰功,砍殺馮習等人,死於234年102、白帝託孤:劉備臨終是託孤與諸葛亮和李嚴二人,但仍有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
劉備打下成都,蜀地的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
劉備有仁君之稱,仁義是劉備的衣服,漢室宗親是他的招牌。三國演義里講到曹操追擊劉備,老百姓大多跟隨,而且越跟越多,最後被曹操的虎豹騎追到,當時有人勸劉備說把百姓扔掉,自己跑,劉備不願意,這一橋段使...
周瑜之死大揭秘:諸葛亮「三氣」所致,還是另有隱情?
說到三國,很多人都是從《三國演義》開始了解這段歷史的;而《三國演義》中最聰明絕倫的人是誰呢?無疑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了。在諸葛丞相流傳下來的各種畫像,和近些年的螢屏形象中,「羽扇綸巾」似乎是他的標配:
很多人質疑諸葛亮軍事能力,但卻忽略了這些要素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陳壽對諸葛亮有如此評價:「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用易中天的話說,就是「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陳壽的評論「亮將略非長,無應...
三國論史:諸葛亮到底有沒軍事能力?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對諸葛亮有這樣的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
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你會怎樣評價他真實的軍事才能
《三國演義》是小說,書中的很多事跡都有虛構和誇張的成分,所以要評論諸葛亮的軍事才華就不能以《三國演義》為基礎。從《資治通鑑》、《三國志》等比較官方的資料來看,諸葛亮最出色的應該是大局觀和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