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周瑜,你看錯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一部氣勢恢宏的三國史,演繹了一場場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英雄故事。
一個個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為後人津津樂道。
關於對三國風流人物的評論,也是眾說紛紜,爭論不休。
諸葛亮與周瑜同為三國時代的蓋世英才,一個蜀之名相,一個吳之名將,二者本沒有可以對比的價值。
也許是因為《三國演義》將周瑜與諸葛亮的智斗演繹的太過精彩;也許是周瑜那句「既生瑜,何生亮」喊的過於悲情。
很多人拿諸葛亮和周瑜相比較,評論眾多,甚至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
因為《三國演義》的「壯諸葛多智而近妖」,羅先生虛構了草船借劍,三氣周瑜,借東風等故事神話了孔明的同時,也將公瑾的形象表現的太狼狽。
加之很多資料都是美化孔明,反而使得很多人為周瑜抱屈,甚至認為孔明的智慧才能多為虛構,實際不如公瑾。
於是,「諸葛亮與周瑜才智相當」,甚至「諸葛亮不如周瑜」之類觀點似乎成了主流。
在筆者看來,《三國演義》固然有許多虛構的情節,突出了人物個性,增加小說的可讀性。
作為一部歷史小說,大體上還是反應了歷史事實的,包括諸葛亮和周瑜的才智和歷史地位的反應都是比較客觀的。
實際上周瑜作為一方統帥,與諸葛亮的王佐之才相比還是不在一個檔次的。
說到周瑜就不的不提赤壁之戰,正是這場經典的以少勝多,決定三分天下的歷史性戰役,讓周瑜達到了光輝璀璨的人生巔峰。
憑藉此戰,周瑜功蓋江東,名揚天下,成為三國時期傑出的將領。
但是,憑此周瑜並不足以和諸葛亮相提並論。
且不說赤壁之戰,曹操本身就有很多客觀不利因素,比如瘟疫,收編部隊戰鬥力弱,北軍南征不識水戰等等。
整個戰役也非周瑜一人之功。
劉備軍雖少,對戰局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武帝紀》曰:「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
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江夏擋住曹操第一波進攻的就是劉備。
更有三朝大將程普作為副都督鼎力相助,龐統獻連環計,黃蓋獻苦肉計詐降火攻等等。
赤壁後攻南郡的江陵之戰,周瑜摔新勝之師在兵力占優的情況下,圍攻新募數千軍士守城的曹仁一年半不得取勝。
此一戰周瑜表現無亮點。
當然,作為赤壁之戰的總指揮,作為跟隨孫策創業,攻城略地定鼎江東的元勛,江東的三軍大都督,周瑜不愧為一代名將。
周瑜與諸葛亮之間,軍事能力的對比正是爭議的焦點。
沒有「草船借劍」、沒有「三氣周瑜」、沒有「 借東風」、沒有「火燒博望坡」、沒有「賠了夫人又折兵」、沒有「罵死王朗」、 沒有「 空城計」。
倒是有六出祁山無功而返。
據此,很多人認為,諸葛亮只是治國安邦的相才,軍事水平一般。
筆者以為,虛構的故事所起的作用只是錦上添花,沒有那些虛構的傳說,並不影響「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歷史形象。
至於說六出祁山無功而返,不如換個角度理解。
當時的蜀國在三國中實力最為弱小,與魏國實力相差懸殊;兵力遠少於魏軍,且魏軍多騎兵,蜀國主要是步兵;蜀國運糧困難,而司馬懿不用考慮這些問題;諸葛亮在國力、兵力、運輸能力都遠遠不及魏國的情況下,在糧草難以為繼的困境中,卻能以一州之力與「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的司馬懿、曹真、張郃等當世之名將在相鬥之中屢占上風。
不僅如此,諸葛亮「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卻能夠在敵國境內,來去自如、想攻就攻、想退就退。
以蜀軍徒步之士卒讓曹魏飛馳之鐵騎聞風喪膽!這恰恰體現了諸葛亮高超的軍事才能。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
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
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
」------《裴松之注*三國志*諸葛亮傳》。
此為公論!
他的《南征》、《北出》、《兵要》、《傳運》、《軍令》、《便宜十六策》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治國治軍原則,為後代的人們所推崇,堪稱是千古治國治軍者的經典。
他推演確定的八陣圖,使中國傳統軍事陣法達到了最高峰;他發明的木牛流馬,是當時軍隊後勤供給最先進的運輸工具;他創造的「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是當時最具殺傷力的遠程武器。
由此可見,諸葛亮的「將略」絕非周瑜等名將可比!
未遇孔明之前,劉備「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
初見孔明,劉備便得著名的「隆中對」,未出茅廬便定三分天下,被劉備奉為國策!有了孔明的劉備,從四處投靠,寄人籬下變得無往不利,往往以少勝多,以弱克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在孔明的輔佐下,劉備赤壁戰曹操,據荊州,進成都,並劉璋,攻漢中,建立蜀漢政權。
三分天下有其一。
劉備夷陵之敗後,白帝城託孤諸葛亮。
此後諸葛亮治下的蜀國更是「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辦到了「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抬遺,強不侵弱」。
諸葛亮一生堅持理想,盡忠盡義,鞠躬盡瘁,至死方休。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憑藉超凡的個人能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並在劉備之後將蜀漢國祚延長了四十年,並且經濟上富強、軍事上主動、外交上平等。
所謂蜀國第一臣,智絕天下,無雙國士。
此誠非周瑜等俊傑可同日而語。
用人不輸劉備,作戰不遜曹操,孫權憑什麼默默無聞?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的這首《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千百年來膾炙人口,流傳...
諸葛亮其實是個不善於搞團結的人
我們知道,一個集團要想垮台只有從內部淪陷。否則再強悍的敵人想要從外部瓦解很難。我們看蜀漢就是如此。以前看三國演義,自以為蜀國最為強大,文有諸葛,料事如神,武有五虎上將,都是萬人敵。不過三國後期,...
周瑜氣量狹小是謠傳:音樂素養高且必修養廣博
周瑜(175—210)字公瑾,三國時東吳大將,年輕時跟隨孫策,二十四歲拜中郎將,人稱「周郎」。江東喬(橋)公有二女,皆美貌超群;孫策自娶大喬,周瑜娶了小喬。周瑜後輔佐孫權,任前部大都督,風流倜儻...
既生瑜,何生亮。大都督周瑜真的不如諸葛亮嗎?
要說周瑜給讀者們留下了甚麼經典的名言,大概就是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了。這話是周瑜臨死時說的,意思很明顯的向我們傳達了兩點信息:一、周瑜十分自負,他覺得這世上就只有孔明的才學勝他。二、周瑜十分小...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那麼厲害的周瑜到底是怎麼死的
在三國演義里,周瑜與諸葛亮之間的恩怨情仇可謂是整部書的一大亮點,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臨終感慨,更是襯托出諸葛亮的偉岸形象,但是蘇軾的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談笑間檣...
三國演義羅貫中,把史上幾近完美的周瑜「迫害」成了負面教材
歷史向來是枯燥的,陳壽的《三國志》閱讀量遠遠少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而三國演義又被翻拍成電視劇,到目前都已經拍了兩部三國電視劇了,再加上一些電影取材基本都來自《三國演義》,因而在廣大百姓的心中...
三氣周瑜?罵死王朗?歷史上諸葛亮到底氣死過多少人?
談到三國時期,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大多數人的三國知識都是來自這本書,但《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裡面有不少人和事都經過文學美化過了,其中諸葛亮就是一個被《三國演義》神話...
他是三國演義中最被黑化的名將,幸好還有這首千古名詞為他正名
本篇為詩詞里的英雄人物和風雲往事系列第8篇,本系列各篇獨立成文,歡迎您持續關注。眾所周知,《三國演義》秉承著尊劉貶曹抑孫的創作思想,單看對著名將領的塑造上,就有明確體現。蜀國方面,五虎將簡直有超...
真實的三國,趙雲不算戰神,孔明也不是神算
《三國演義》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一直閃耀在文學著作的頂端。因此,三國歷史也是我們在5000年歷史裡最熟悉的部分。其中的金戈鐵馬,義薄雲天更是常常讓我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但是,三國演義又有多少真...
三國美女 小喬的使命
小喬,史書中稱小橋,是中國漢末三國時期的美女,廬江皖縣(今安徽潛山)人,橋公的次女,東吳名將周瑜的妻子。傳說與其姊大喬均為絕世美女。在我國長篇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也曾登場。之合。東坡《赤壁懷古...
他被人抹黑數百年,至今有人不明真相
讀過《三國演義》的看官都明白:書里的周瑜,被描繪成器量狹小,忌才妒能,眼光短淺,容易衝動,意氣用事的無能之輩。其實,這是編書人為了神化諸葛亮而蓄意對周瑜進行醜化,是對東漢末年英雄形象的抹黑和扭曲...
羽扇綸巾並不是用來形容亮,而是被三國演義所耽誤的周郎
三國中,我最不喜歡西蜀。其中大部分原因來源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還依稀記得小時候,初看三國,羅貫中的描寫和父親的影響,對蜀國印象好得就像迷了一位電影明星。而現在,有了自己的思想後,我越發地排斥...
三國周瑜的「小雞肚腸」與諸葛亮的「神話完人」,到底多少是真相
我們中學課本中蘇軾大詩人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羽扇綸巾」,常被現在人們藉以描繪諸葛亮的形象,以突出他的儒雅。而「羽扇綸巾」真正的主人,卻是「遙想公瑾當年」中所提及的周公瑾。 周瑜(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