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才華橫溢,被司馬氏賞識,破蜀國大將鍾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天小編跟大家聊聊三國時期,魏國著名將領鍾會,鍾會,字士季。
鍾會因為出生於士族,所以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不僅他勤奮好學,還聰慧過人,所以鍾會自幼的才名就非常有大。
而此時鐘會的父親在當時的朝庭中權力非常大了,位極人臣,所以當鍾會長大的時候,就很成功的在魏國任了職。
鍾會年輕的時候才華橫溢,非常受人賞識,司馬師就是其中一位,他們兩個都是出生世家,平日裡交往的也比較緊密,所以司馬師和鍾會的關係也非常好。
而司馬師此時想做一番大事業,他想起了鍾會,於是司馬師就邀請鍾會成了他的幕僚。
正元二年,母丘儉和文欽因為不滿司馬氏大權獨握,威脅魏室,所以起兵反抗,當時司馬師因為眼睛有病,此時剛剛做完眼科手術,眼睛還沒有恢復好。
然而這時司馬氏的權力還不穩定,各地曹氏舊部想起兵反抗司馬氏的人不在少數,所以鍾會向司馬師建議應該親自出征,以震懾四方,要不然以後的戰亂可定不會少,司馬師想了想覺得他說的對,就同意了他的建議,並且讓他隨軍一起前去,此戰司馬師大敗東吳大軍。
當時司馬氏在朝庭大權在握,而司馬師最終眼病而死,於是此時司馬昭掌權。
此時魏帝下昭讓司馬昭在許昌,魏帝此舉想重新恢復曹氏大權,鍾會向司馬昭建議如果要是去許昌,一定要帶上魏帝,要不然魏帝在都城,沒人看管,一定會聯合大臣罷免您的權力,您到時可是會被曹氏所害啊,於是魏帝不得不跟隨司馬昭一起前去許昌。
甘露二年,諸葛誕反叛,把他的兒子送到東吳當人質,以求得東吳發兵為自己後援,司馬昭得知後,即刻率領大軍平定諸葛誕。
東吳派遣大軍前來響應諸葛誕反叛,此時東吳大將的兩個弟弟因為觸碰了吳國的刑罰,害怕受到懲罰,所以逃到了魏國。
鍾會知道後派人找到了這兩個人,並且讓人模仿他們寫一封信,命令他們親自把信交給吳軍大將,大將看到信後很是害怕,因為信中所寫的內容是,吳主因為他征討不利,所以治罪給他的家人,於是大將中計東吳大軍敗退。
其實這事仔細想一想就知道,大將在前方作戰,君主怎麼可能對他的家人下手,這不是逼他反嗎,不過人家就是上當了,所以吳軍敗退,在魏軍的大軍下,諸葛誕也不得不死於利器之下,可是吳國此時朝堂之上已有一些腐敗,在加上兩個親人前來訴說「冤情」所以他被迫投降。
而要說鍾會此生最耀眼的一幕是什麼,就是攻打蜀國的那一戰,蜀國此時國將不國,但是當時魏國滿朝文武幾乎所有人都不建議攻打蜀國的,而此時的鐘會主動站了出來請求主動出征攻打蜀國,並且他向司馬昭分析蜀國現在已近是「病人膏肓」,如果此時攻打,蜀國必敗無疑,他的建議正說到了司馬昭的內心所想,試問像司馬昭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放棄大好的機會,不去攻打蜀國的。
景元三年,鍾會帶領大軍進行伐蜀,而蜀國君主此時崇信奸臣,遠離有才能的人,而大將姜維也被迫遠離前線,只好找了一個地方訓練士兵。
可是鍾會是一個有才能的人,非姜維這種人能敵,而蜀國卻派遣了無能之人前去,肯定是必敗無疑,於是鍾會帶領的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無人能擋,蜀軍不是落荒而逃,便是舉手投降,而此時的姜維得知後奔赴劍閣,劍閣易守難攻,鍾會帶領大軍在劍閣與姜維相互制約,鍾會此時無可奈何。
就在這時姜維聽到了後方傳來的消息,原來趁著魏國大軍在劍閣,有一支魏軍趁亂直衝蜀國腹地,兵臨城下,蜀主率眾投降,姜維聽到後無奈舉手投降,自此鍾會平定劍閣,蜀國就此滅亡,此事就此告一段落。
小編認為鍾會有過人的才能和軍事指揮能力,他的這些能力在勸說司馬師親征,為司馬昭獻計退吳軍,以及後來親率大軍攻打蜀國都一一在世人面前展現了出來。
而在勸說司馬昭攻打蜀國時,又展現了他過人的眼光,他結束了多年來三足鼎立的局面,他為司馬氏消滅蜀國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功勞,他為司馬氏實現大統一做出了重要一步。
一代軍事奇才,立下滅國大功,只因為出身不好被冤殺後也不被平反
鄧艾是三國時的曹魏名將,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他的家族曾經也很壯大,但他這一支卻已經衰落了,雖然受過良好的教育,可鄧艾小時候家窮,還做過放牛娃。
被譽有張良之才,為何創造了最短的造反記錄?僅三天即兵敗身死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不少的造反行動,少數能成功的造就出一番偉業,大多數失敗的則以悲劇告終。然而有一案例卻是那麼的別具一格,此人被譽有張良之才,手握二十幾萬重兵,卻僅僅造反三天即兵敗身死,徒讓後人唏噓...
夏侯玄李豐等人的作為,確實有浮華不實趨炎附勢等缺陷
諸葛恪的二十萬大軍來勢洶洶,本來是到處野戰,但手下人看到這樣的打法把魏國軍民全都打跑了,因此反而抓不到俘虜感到沒有收穫,便勸諸葛恪來個「攻其所必救」圍攻合肥新城,妄圖圍城打援。合肥是要地,司馬...
諸葛亮死後 劉禪為什麼要開城投降?
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藉口,欲奪荊州,出兵攻打東吳,不料起兵前夜張飛被殺,屬下更是逃往東吳,這更加堅定劉備攻打東吳的決心。劉備戰敗逃至白帝城,次年劉備由於病情惡化在白帝城去世後,諸葛亮是一心輔佐劉禪...
此人用奇兵騙過諸葛亮之徒一舉滅蜀,後世稱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鄧艾(約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
鍾會突然謀反,其實這裡面另有玄機
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並立對抗的局面被打破,此消彼長。公元262年,司馬昭分析當時的形勢準備伐蜀,結果遭到大多數大臣的反對,唯獨司隸校尉鍾會支持,公元263年,司馬昭決定派兵伐蜀,派遣鍾會,鄧艾,...
只有野心不識套路的大將是誰
司馬昭發起的滅蜀之戰,一開始很多人是並不看好的,這其中就包括鄧艾。但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的鐘會卻認為蜀國可取。並且做了一些軍事上的準備,促使司馬昭下定了伐蜀的決心。
姜維詐降為何能輕易取信於鍾會?原因其實很簡單
公元263年,司馬昭發起滅蜀之戰,魏軍兵分三路,東路的鐘會十萬大軍是主力,在姜維和鍾會相持於劍閣之際,西路軍的鄧艾繞過姜維的蜀軍主力奇兵偷渡陰平奇襲江油,擊敗諸葛瞻,連破涪城和綿竹兵臨成都。成都...
魏國一小支軍隊殺到,而蜀國還有數十萬的兵馬,劉禪為何投降?
東漢末年,各地英雄豪傑打得起勁,卻都不是劉備、曹操和孫權的對手。他們三方分別建立了蜀國、魏國、東吳,互相制約。然而,司馬家卻是一匹黑馬。司馬懿在熬死幾代主公後,通過一場高平陵之變,奪取了曹魏政權。
不要被歷史所蒙蔽,三國時期最厲害的謀士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三國魏晉時期,老一輩英雄人物已成追憶,新一代的人才走上前台。司馬師兄弟掌握曹魏的實權,漸成取代之勢,其幕府中人才濟濟,藏龍臥虎。其中最有名,就是《虎嘯龍吟》中司馬懿的學生鍾會。1、少年得志鍾會是...
三國當年如此強盛為何歸晉?
公元265年,魏元帝曹奐將帝位「禪讓」於晉王司馬炎,曾經在半個世紀以前,漢獻帝以同樣的方式將帝位「禪讓」給曹奐的祖上曹丕(曹操並沒有當過皇帝,他的兒子曹丕是魏國的開國皇帝)。一代梟雄曹操所創下...
擋了兩個野心家前進道路的鄧艾,一生註定是一個悲劇
三國時期是戰火紛爭年代,也是能人輩出的時代,謀士如雨,猛將如雲,出名的比比皆是,鄧艾在性格上執著於自己的愛好,《三國志》記載其「每見高山大澤,輒規度指畫軍營處所,時人多笑焉。」(每當鄧艾看到高...
這才是三國最毒辣的家族,為當皇帝竟把所有的潛在對手都夷族
司馬懿父子奪取曹家政權,同曹操父子最大不同之處,是司馬氏著重於對內誅鋤異己,而對外還無赫赫的功業。他們誅鋤異己,手段也夠慘毒。司馬懿誅曹爽,共誅滅曹爽和曹義、曹訓、何晏、丁謐等八族;跟著嘉平三...
司馬昭伐蜀,為什麼統軍主將是謀臣鍾會,而不是名將鄧艾?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發現,自從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多次揮師北上,主動伐魏,在他之後,姜維也堅持北伐。雖然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是無功而返,但卻一直是主動出擊的一方。反觀曹魏,在滅蜀之戰發生前...
鍾會謀反前,同僚送15個字潑他冷水,若聽懂了,必能懸崖勒馬
在三國曹魏後期,曹操辛辛苦苦打下的萬里江山,後代不能保住,大權漸漸旁落於司馬氏家族。繼高平陵政變之後,大將軍曹爽被誅殺,司馬懿權傾朝野,在臨死前還送了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一句十分豪氣的話:籠絡人...
鄧艾——一個結巴的放牛娃
今天來說鄧艾,字士載,今河南人,而且有個特點,就是說話結巴。一想起鄧艾,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另兩個人,鍾會和姜維,這三個人在我腦海中是連成一體的,都是屬於三國後期的人物,而且三人之間的故事也非常...
此人是蜀國復國希望,搞死好幾個魏國重臣,奈何一人之力無力回天
東漢末年分三國,在三國演義的記載之中,就數蜀國陣營的故事最多。在劉備和諸葛亮等老將的相繼離世,蜀國很快就交給了年輕人管理。而諸葛亮的徒弟姜維,很快就被當做接班人處理國家大事。直到公元263年的時...
三國志中的24名將應該都有誰—曹魏篇(四)
前文說道,據《三國志》記載(有單獨傳記)的將領中,以東吳人數最多,共80位,我選出了我認為最優秀的6位。同時也歡迎大家積極留言評論,說說你心中的二十四名將。曹魏在三國志記載中有單獨傳記的武將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