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會謀反前,同僚送15個字潑他冷水,若聽懂了,必能懸崖勒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三國曹魏後期,曹操辛辛苦苦打下的萬里江山,後代不能保住,大權漸漸旁落於司馬氏家族。
繼高平陵政變之後,大將軍曹爽被誅殺,司馬懿權傾朝野,在臨死前還送了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一句十分豪氣的話:籠絡人心,一統天下。
司馬懿死後,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先後掌握曹魏軍政大權,獨霸朝綱,並積極籠絡四方之士,同時對於那些嚴重威脅自己地位的人物,都是殺無赦。
鄧艾和鍾會就是司馬昭恩威並施下最悲情的兩位曹魏重臣。
鄧艾立下滅蜀的蓋世奇功,但又居功自傲,未經司馬昭授命,便擅自委任投降的蜀國官員,有功高鎮主的嫌疑,而他自己又不懂政治,最終成為了鍾會與司馬昭之間玩弄權術的犧牲品。
而鍾會在滅蜀戰爭中也是功勳卓著,因為他在劍閣有效牽制了姜維軍團的力量,令他無法回援成都,坐看蜀漢滅亡。
鍾會也因滅蜀有大功而被朝廷封為司徒,司徒相當於丞相級別,他的上司只有兩人,一人是司馬昭,一人是皇帝曹奐,但是曹奐已被司馬昭架空,事實上他的上司只有司馬昭一人而已。
這麼說來,鍾會的權利已經到達巔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對於他整個鐘氏家族來說,都是莫大的榮耀,那他為何會走上謀反之路呢?
第一,鍾會從內心上更忠心於曹氏,鍾會之父鍾繇在曹操時代歷任相國、廷尉、太尉等職,更是在曹丕和曹叡時期位列三公,而司馬昭之父司馬懿在曹叡死後才位列三公,因此鍾家父子更忠於曹氏。
那肯定有人會說,既然忠於曹氏,那鍾會為何要在高平陵政變中替司馬氏父子出謀劃策?又為何幫助司馬師平定毌丘儉、文欽的叛亂?又為何幫助司馬昭平定諸葛誕的叛亂?
其實高平陵政變的真正起因是清君側,因為當時曹爽已經把曹操的後代曹芳架空,有僭越之心。
因此,司馬家族起兵之初也是正義的,鍾會既然忠於曹氏,自然要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至於後期平叛文欽、毋丘儉、諸葛誕等人的叛變,鍾會都深度參與了,並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這些人都和曹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所謂斬草必須除根。
第二,司馬昭與鍾會聯手滅蜀成功後,國內態勢發生了很大變化。
司馬昭因功加封九錫,晉爵稱王,野心急劇膨脹,他的所作所為已經暗示天下人,即將要取代魏氏。
鍾會當時又遠離長安,並手握幾十萬重兵,成為唯一能與司馬昭分庭抗禮的人,而他素來有大志,此時正是與司馬昭攤牌的最好時機。
第三,姜維不敵鍾會,在假意投降鍾會後,又始終抱著光復蜀國的決心,想利用鍾會光復蜀國後再殺死鍾會,於是便試探了鍾會一把,看他有無反叛之心。
姜維說道:「將軍自助力司馬氏以來,算無遺策,有當年張良匡扶漢室之功。
現如今又伐蜀成功,位極人臣,已經走到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地步。
當年韓信沒有背叛劉邦尚且遭到懷疑,跟你現在的情況是一樣的。
因此,你何不學張良,做個閒遊之人,躲避是非之爭呢?」
鍾會回答道:「君言遠矣,我不能行,且為今之道,或未盡於此也!」
意思就是說:你言之過早,我不同意。
現在的形勢,世事難料,不一定非得如此,去學張良。
那麼不學張良歸隱,又不願回去當司徒,那就只剩下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謀反。
可是憑良心說,鍾會的謀反時機並未成熟,或者說得更狠點,他不是成為王者的材料,壓根做不了蜀王。
早在鍾會謀反之前,一個很要好的同事傅嘏曾經送了15個字的評價給他:「子志大其量,而勳業難為也,可不慎哉!」
意思就是說,你這個人心氣高,志向高遠,但是志向要高於你個人的能力,是很難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你可千萬要謹慎行事,切不可莽撞。
其實傅嘏的話,是很中肯的,非常符合對鍾會的整體評價。
就連史學家陳壽也在《三國志·魏書·王毌丘諸葛鄧鍾傳》中明確闡明觀點:鍾會「精練策數以顯名」,絲毫看不出有王者的氣度。
鍾會人稱「小張良」,非常精通軍事謀略,耍陰謀詭計也很在行,所以不論是在早期的高平陵政變中,還是在後期的平叛中,都為司馬氏助力不小。
但是要想獨當一面,做一方之霸主,成為王者,不是光靠懂些軍事謀略,會耍點伎倆就可以的,還得具備很多的能力,比如統籌全局的能力、高瞻遠矚的政治眼光、籠絡人心之術、識人之術等。
光籠絡人心、識人之術這兩塊,鍾會其實都做得很差勁。
比如鍾會在伐蜀戰爭中,為樹立自己的統帥威名,因小錯就斬殺了牙門將軍許儀,許儀乃曹魏名將許褚之子。
眾人當時都勸說鍾會不能這麼幹,否則會令三軍將領寒心,可是鍾會不聽,硬是給他咔嚓了。
再比如鍾會謀反會失敗,直接原因就是部下的譁變,他被心腹丘建出賣,導致被他幽禁的牙門將領們人心惶惶,最後對他離心離德。
最信任的心腹都出賣他,可見他的識人之術是有多麼糟糕。
另外鍾會雖然手握幾十萬大軍,但只有一小部分魏軍掌握在自己手裡,有很大部分是收編的鄧艾軍隊,還有投降過來的蜀軍。
鍾會作為軍事統帥,應該知道軍心的重要性,軍心都向著統帥,便能所向無敵,軍心若是渙散的,統帥要是通過強硬的手段聚合起來,越會適得其反。
而鍾會居然聽信姜維的話,將不聽命於自己的大部分牙門將領都幽禁起來,這樣的做法只能讓部屬覺得你殘暴不仁,是不值得信任與追隨的統帥。
鍾會唯一能做的,就是要籠絡人心,得通過恩威並施的手段,聚合起本就渙散的軍心,建立起一支真正擁戴自己,對自己絕對效忠的軍隊,那自己的謀反之路才能走向成功。
鍾會或許是太過於自信了,「小張良」的名頭已經讓他失去了自我的認知能力。
好心同僚傅嘏的話,鍾會要是能聽進去半句,並深刻領悟,定能懸崖勒馬,不至於最後落得一個眾叛親離、身敗名裂的下場。
三國後期三大超級明星同時隕落,幕後竟有如此貓膩
三國時代名臣宿將璨若星河,令人心馳神往。當硝煙散去,英雄不再,我們回想這段歷史,總能看到幾分別樣風采。三國前期英雄輩出,似乎隨便一個人就可以完爆三國後期人物,其實未必,三國後期有三顆最耀眼的明星...
他滅了蜀國,還欲居蜀自立?卻死於部將兵變?夢三國傳奇人物鍾會
鍾會(225年-264年1月),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書法家。太傅鍾繇之幼子,鍾會生於其父鍾繇七十四歲那年,母親張菖蒲是鍾繇的妾。張夫人溫柔嫻淑,又很有才學,因...
自幼才華橫溢,被司馬氏賞識,破蜀國大將鍾會
今天小編跟大家聊聊三國時期,魏國著名將領鍾會,鍾會,字士季。鍾會因為出生於士族,所以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不僅他勤奮好學,還聰慧過人,所以鍾會自幼的才名就非常有大。而此時鐘會的父親在當時的朝...
一代軍事奇才,立下滅國大功,只因為出身不好被冤殺後也不被平反
鄧艾是三國時的曹魏名將,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他的家族曾經也很壯大,但他這一支卻已經衰落了,雖然受過良好的教育,可鄧艾小時候家窮,還做過放牛娃。
司馬氏奪權後發生淮南三叛,最終卻還是掃滅三國建立晉朝
公元220年,一代梟雄曹操在洛陽去世,同年其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皇位建立大魏,歷經400多年的大漢就這樣滅亡。曹丕史稱魏文帝,在位時因過渡放縱在公元226年傳位給長子曹睿。同時曹丕又任命陳群、...
司馬昭伐蜀,為什麼統軍主將是謀臣鍾會,而不是名將鄧艾?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發現,自從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多次揮師北上,主動伐魏,在他之後,姜維也堅持北伐。雖然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是無功而返,但卻一直是主動出擊的一方。反觀曹魏,在滅蜀之戰發生前...
三國時期的鐘會之亂,根本不是為了復興魏國的曹魏政權!
神童鍾會鍾會,字士季,三國時期魏國人,自幼才華橫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無不對其讚賞有加。 司馬師評價其為:真正輔佐皇帝的大才,可見對他是相當的器重。下面我們先來看看鐘會是如何被稱為神童的。有一次...
潘攻愚:高平陵之變司馬氏集團得以成功的要素是什麼?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潘攻愚】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於6月下旬開播以來,引發了新一波的三國話題熱,比如就有餖飣考據學達人,以華佗給司馬懿夫人張春華接生為引子,推算了華佗被殺的年份。挑...
這才是三國最毒辣的家族,為當皇帝竟把所有的潛在對手都夷族
司馬懿父子奪取曹家政權,同曹操父子最大不同之處,是司馬氏著重於對內誅鋤異己,而對外還無赫赫的功業。他們誅鋤異己,手段也夠慘毒。司馬懿誅曹爽,共誅滅曹爽和曹義、曹訓、何晏、丁謐等八族;跟著嘉平三...
鍾會突然謀反,其實這裡面另有玄機
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並立對抗的局面被打破,此消彼長。公元262年,司馬昭分析當時的形勢準備伐蜀,結果遭到大多數大臣的反對,唯獨司隸校尉鍾會支持,公元263年,司馬昭決定派兵伐蜀,派遣鍾會,鄧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