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會突然謀反,其實這裡面另有玄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並立對抗的局面被打破,此消彼長。
公元262年,司馬昭分析當時的形勢準備伐蜀,結果遭到大多數大臣的反對,唯獨司隸校尉鍾會支持,公元263年,司馬昭決定派兵伐蜀,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大軍功蜀。
當時魏軍西路軍鄧艾部進攻沓中,中路軍諸葛緒部斷姜維後路,東路軍鍾會部主攻漢中。
姜維軍直奔東路抵抗魏軍主力,與鍾會軍對峙於劍門關,鄧艾部偷渡陰平,進逼成都,後主因為鄧艾兵臨城下,向魏軍投降。
堅守劍門關的姜維不久便率軍隊投降鍾會,鄧艾滅蜀後,逐漸膨脹引起了司馬昭的猜忌,鍾會此時也心懷異志,上書說鄧艾有反心,結果鄧艾父子被捕,鍾會獨大於蜀,不久鍾會就忽然謀反,為何鍾會會如此呢?
話說鍾會是鍾繇的小兒子,在家裡比較受寵,年紀稍長之後,鍾會便獲得很大的名聲,做了高官,這讓他更加志得意滿。
而初涉職場後,鍾會參與了司馬氏內部軍政的謀劃,到司馬昭時,鍾會已經有了一定的軍政權力,也積累了一定的政治經驗。
鍾會後來也做了司隸校尉的職務,司隸校尉是一個頗有權勢的職務,鍾會擔任此職,位高權重。
鍾會為什麼造反,這個問題也是歷來爭論的一個焦點。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與愛,更不會有無緣無故的造反。
鍾會的行為,是有社會基礎的。
大家都知道,鍾會的老闆司馬氏,和司馬氏的老闆曹氏,其得國的手段都是不太光彩的。
曹氏架空了漢朝皇帝,最終篡位;司馬氏又架空了曹魏皇帝,眼看著也要上位了:這都給臣下作了個很不好的榜樣。
當時的政治土壤,是很容易滋生反叛的種子的。
從王凌到諸葛誕,已經反了好幾撥了,鍾會只能算趕了個晚集。
所以在當時的環境下,鍾會手握大量資源之後會有些想法,並非不可理解。
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認為鍾會是忠於曹氏的,他造反的目的是為了復興曹魏,其實這只是個人臆想。
事實上,鍾會跟司馬氏的關係不是小好,而是大好,無論是司馬師還是司馬昭時代鍾會都非常得到重用,並且雙方私交也甚密。
255年司馬師在征討毌丘儉的時候病亡,魏帝想趁此奪取司馬昭的兵權,也正是鍾會出謀劃策,一舉粉碎了魏帝搶班奪權的陰謀。
鍾會造反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出於對自身利害的考慮。
鍾會曾說過,「我自淮南以來,畫無遺策,四海所共知也。
我欲持此安歸乎?」他擔心的是自己功高震主,難免鳥盡弓藏。
他雖然是司馬昭的心腹,但這種關係在巨大的政治利益面前是不靠譜的。
史書記載在鍾會帶兵前後不少人都提醒司馬昭要當心他,當時的鐘會雖然未必有反意但這種風聲他不可能沒有聽到,也不可能沒有想法。
同時他作為司馬昭心腹的位置逐漸被賈充等新貴所擠占,這都加深了他的危機感。
鍾會剛進入成都就收到了司馬昭的來信,信中司馬昭表示他擔心鄧艾不服命令,於是親自率十萬大軍駐紮在了長安,並表示「咱倆很快就能見面了」。
明眼人都知道鄧艾是個幌子,司馬昭擔心的其實正是鍾會。
以當時的通訊速度,司馬昭進駐長安肯定是在鍾會進入成都之前,也就是說司馬昭早就對鍾會不放心了,不等鍾會明確表露出反跡就已經有了行動。
這自然嚇到了鍾會,成為了他鋌而走險的重要原因。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地域因素。
蜀地交通不便,外面想打進來還是很困難的。
鍾會本人就是這樣,要不是鄧艾兵行險招,他很有可能連成都城牆的邊都摸不著。
所以說蜀地就是容易讓人有搞割據的想法,漢末最早形成割據勢力的軍閥之一就是益州牧劉焉,後來劉備也據此而立國,三分天下有其一。
鍾會覺得自己就算造反不成功,也能退回蜀地學劉備偏安一隅。
所以,鍾會的造反,在行為上看雖然是臨時起意,但從動機上講,卻也是事出有因。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
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希望大家多多點讚和評論。
三國時期的鐘會之亂,根本不是為了復興魏國的曹魏政權!
神童鍾會鍾會,字士季,三國時期魏國人,自幼才華橫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無不對其讚賞有加。 司馬師評價其為:真正輔佐皇帝的大才,可見對他是相當的器重。下面我們先來看看鐘會是如何被稱為神童的。有一次...
姜維取消了30年來的穩定部署,最終導致了蜀漢政權的滅亡
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蜀漢政權喪失了掌舵人。很多人都認為諸葛亮之後就直接是姜維接班,其實姜維的資歷還差得遠,在諸葛亮之後還有蔣琬和費禕兩個重要人物。在這兩個人在時期,蜀漢政權不再進行大規模的...
他滅了蜀國,還欲居蜀自立?卻死於部將兵變?夢三國傳奇人物鍾會
鍾會(225年-264年1月),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書法家。太傅鍾繇之幼子,鍾會生於其父鍾繇七十四歲那年,母親張菖蒲是鍾繇的妾。張夫人溫柔嫻淑,又很有才學,因...
此人不死必成蜀主,剿滅魏吳一 統三國
鍾會,字士季,潁川長社(今中國河南省長葛東部)人,是太傅鍾繇的小兒子;魏國重臣鍾毓之弟。三國後期滅蜀的曹魏重要智將,歷來曾在魏國官居要職,包括有鎮西將軍,司徒,魏元帝時並封他為縣侯。
歷史探討:司馬昭伐蜀,劉禪若不舉城投降,姜維能否保住蜀漢基業
司馬昭伐蜀,能夠勝利,最關鍵的軍事行動,是鄧艾偷渡陰平成功,從而勢如破竹直到成都城下,劉禪無奈之下選擇舉城投降。姜維得知劉禪投降,他也只能無奈選擇鍾會投降。如果劉禪不投降的話,而是南逃,暫時躲避...
都說他是「叛賊」,其實他是最後一個舉起曹魏旗幟反抗司馬氏的人
司馬氏篡魏,歷經三代。每一代司馬氏的當家領袖,都需面對曹魏王朝軍事政治上的反撲。司馬懿通過高平陵政變,消滅大將軍曹爽勢力。在第一次壽春反抗中,司馬懿降服王凌,逼死楚王曹彪。司馬師繼位後遭遇第二...
滅蜀漢第一功的鄧艾冤死,為何直到晉武帝時才昭雪還留下了個尾巴
三國時期公元263年(魏景元四年,蜀漢景耀七年、炎興元年,吳永安六年),魏國實際統治者司馬昭為了以建不世之功來化解和掩飾之前弒君廢君(高貴鄉公曹髦)的道德和政治困境,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司馬昭...
這才是三國最毒辣的家族,為當皇帝竟把所有的潛在對手都夷族
司馬懿父子奪取曹家政權,同曹操父子最大不同之處,是司馬氏著重於對內誅鋤異己,而對外還無赫赫的功業。他們誅鋤異己,手段也夠慘毒。司馬懿誅曹爽,共誅滅曹爽和曹義、曹訓、何晏、丁謐等八族;跟著嘉平三...
三國末期第一猛將,放牛娃出身說話口吃,卻吊打姜維終結蜀國
鄧艾(197--264)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自幼喪父,家貧。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攻下荊州後,曾強行將當地人民北遷,鄧艾及其母親、族人便在這時被強遷到汝南(今河南上蔡)作屯田...
三國末年三位英雄的末路
古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春秋之際,五霸爭雄,戰國之時,七雄並立,紛爭戰亂五百餘年,而後統一於秦,秦朝之後,楚漢之爭又起,最後又統一於漢(引用電視劇三國演義開場白)。漢朝自漢高祖斬白蛇...
三國放牛娃,43歲得到重用,66歲拚死滅蜀漢,兩個月後被誣陷謀反
三國時期是一個講出身的時期,一個人從出生就已經決定了他未來的發展。豪門士族的人,不但受到良好的教育,還會有很好的發展前途。平常人,對不起,靠邊站。但有一個人是個例外,他出身低,卻用自己的能力創造...
鍾會謀反前,同僚送15個字潑他冷水,若聽懂了,必能懸崖勒馬
在三國曹魏後期,曹操辛辛苦苦打下的萬里江山,後代不能保住,大權漸漸旁落於司馬氏家族。繼高平陵政變之後,大將軍曹爽被誅殺,司馬懿權傾朝野,在臨死前還送了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一句十分豪氣的話:籠絡人...
互為犄角,功成身亡,滅蜀戰爭中的傑出統帥——鄧艾、鍾會
艱難時事 脫穎而出鄧艾(公元197—264年),字士載,南陽郡棘陽縣人。鄧氏曾經是南陽一帶的大族,但鄧艾的家世已經不能詳考。他的父親早年亡故,撇下孤兒寡母二人。他們生活在戰爭頻仍、社會動盪的年代...
鍾會誣陷鄧艾司馬昭為何就會輕信?
鄧艾是三國後期少有的名將之一,如果僅僅給鄧艾定位為一個將軍這可能有失偏頗。事實上鄧艾不僅會帶兵打仗還善於治理地方。鄧艾出身貧寒最初在曹魏擔任典農功曹(負者搞地方農業生產的官),直到遇到司馬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