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複雜的人物,夢三國司馬懿的城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懿這一人物形象十分複雜。

你無法簡單的說他是賢臣還是佞臣。

甚至你都無法確切的說出他對曹魏竟是忠心耿耿,還是早就包藏禍心。

司馬懿經歷了積極效忠到反叛奪權的變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政治立場逐漸轉變。

司馬懿集大奸大忠、大智大勇、堅韌與猥瑣等眾多品質於一身,這使得他性格顯得十分複雜。

在政治、軍事的較量中,他時而默默無聞,隱忍不發;時而鋒芒畢露,高舉屠刀。

充分顯現出了他的機變和智慧。

司馬懿的一生跌宕起伏,也使得這個文學形象更加真實豐滿。

《三國演義》中第一次提到司馬懿,是在小說的第三十九回:「卻說曹操罷三公之職,自以丞相兼之。

以毛玠為東曹掾,崔琰為西曹掾,司馬懿為文學掾。

懿字仲達,河內溫人也。

潁川太守司馬雋之孫,京兆尹司馬防之子,主簿司馬朗之弟也。

」這一時期,曹操手下人才濟濟,司馬懿並未受到重用。

所以這裡也只是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司馬懿的出身背景。

隨著魏、蜀、吳三方鬥爭的不斷加劇,司馬懿方才有了施展本領的舞台,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幹才逐漸展現在了讀者面前。

司馬懿的真正出場直到第六十七回。

當時曹操平定了張魯,準備回師。

時任主薄的司馬懿敏銳地意識到此時是進攻劉備的大好時機,便建議曹操繼續南下,他說:「劉備以詐力取劉璋,蜀人尚未歸心。

今主公已得漢中,益州震動。

可速進兵攻之,勢必瓦解。

智者貴於乘時,時不可失也。

」但是曹操沒有採納這個建議。

曹操嘆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耶?」

於是劉備勢力逐漸在四川站穩了腳跟,並進一步率兵北上,大敗魏軍,占領了漢中。

小說第七十三回,劉備自立為漢中王。

消息傳到鄴城,曹操大怒曰:「織席小兒,安敢如此!吾誓滅之!」這時司馬懿又冷靜地分析了形勢,他勸曹操:「今可差一舌辯之士,齎書往說孫權,使興兵取荊州;劉備必發兩川之兵以救荊州。

那時大王興兵去取漢川,令劉備首尾不能相救,勢必危矣。

」曹操大喜,從之。

然而隨著事態的發展,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探馬報到許都,曹操召集文武商議,欲遷都以避之。

司馬懿及時制止:「不可。

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戰之故;於國家大計,本無所損。

」並且進一步指出,可以利用吳、蜀之間由來已久的矛盾做一番文章,聯合孫權,共擊關羽「今孫、劉失好,雲長得志,孫權必不喜;大王可遣使去東吳陳說利害,令孫權暗暗起兵躡雲長之後,許事平之日,割江南之地以封孫權,則樊城之危自解矣。

」曹操採納了司馬懿的建議,再次派出使者聯絡孫權。

在魏、吳兩方的夾擊下,關羽敗走麥城,導致劉備勢力徹底失去荊州,從而使得蜀、吳之間的裂痕進一步擴大。

而孫權殺了關羽父子後,將關羽的首級送與曹操。

司馬懿又察覺到「此乃東吳移禍之計也。

」並指出「昔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之時,誓同生死。

今東吳害了關公,懼其復仇,故將首級獻與大王,使劉備遷怒大王,不攻吳而攻魏,他卻於中乘便而圖事耳。

」曹操立即醒悟,便問對策。

司馬懿答道:「此事極易。

大王可將關公首級,刻一香木之軀以配之,葬以大臣之禮;劉備知之,必深恨孫權,盡力南征。

我卻觀其勝負!蜀勝則擊吳,吳勝則擊蜀。

二處若得一處,那一處亦不久也。

司馬懿--《夢三國2》遊戲人物

果然,劉備大起川軍進攻東吳,不幸在夷陵戰敗,退回白帝城。

而在劉備去世後,司馬懿立即建議曹丕乘劉禪剛剛繼位,立足未穩時進攻蜀漢。

並提出五路進軍之策。

懿曰:「若只起中國之兵,急難取勝。

須用五路大兵,四面夾攻,令諸葛亮首尾不能救應,然後可圖。

在魏、蜀、吳三方之間錯綜複雜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中,每一方都希望另外兩方陷於對抗乃至戰爭之中,以便坐收漁翁之利。

司馬懿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便以利害關係作為權衡利弊的出發點,幾次向曹操、曹丕提議。

這一時期司馬懿看起來是片段的、零散的,但我們也不難從中看出司馬懿在重大問題上的獨具慧眼、一針見血。

這使得他從一般謀士中得以脫穎而出,也為他日後與諸葛亮對抗,甚至兩次成為曹魏託孤重臣的做了合理的鋪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軍師司馬懿最佩服的人

#沐心堂*談古論星# 181.8.20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文學家諸葛亮出生 陳壽在《三國志》里說,諸葛亮「身長八尺,容貌甚偉」、「少有逸群之...

劉備討伐東吳,為什麼不帶諸葛亮不帶趙雲?

關羽被殺,劉備舉蜀漢全國之力討伐東吳。在這場事關生死的戰鬥中,劉備並沒有帶他的軍師諸葛亮,也沒有帶五虎將軍趙雲(關、張、黃已死,馬超鎮守蜀北),因而成為了劉備伐吳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劉備本來就不...

三國歷史簡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三國演義》各章章節梗概,非常實用!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全書共一百二十回。作者羅貫中,陳友亮舊部,元末明初人,是一位擅長小說、戲曲的通俗文學家。他在民間傳說、話本、戲曲的基礎上,運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

滾滾長江東逝水,數不盡的三國演義!

東漢末年,烽火連天,百姓生靈塗炭,漢帝國起起伏伏最終走向衰亡,各地起義不斷,群雄割據,大軍閥曹操在混戰中,實力不斷增強,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憑藉雄厚的軍事實力逐漸統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