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各章章節梗概,非常實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全書共一百二十回。

作者羅貫中,陳友亮舊部,元末明初人,是一位擅長小說、戲曲的通俗文學家。

他在民間傳說、話本、戲曲的基礎上,運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資料,加以整理和創造,寫成了這部長篇巨著。

書成以後,在流傳過程中還經過許多人增刪潤色,直至清康熙年間,毛綸和毛宗崗父子又對它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加工修改,提高了全書的藝術水平。

這就是現在通行的本子。

分回概括(▲為重點)

▲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東漢末年,十常侍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亂。

張角兄弟起事,百姓擁護,官軍望風而靡。

涿(zhuō)縣英雄劉備(字玄德,又稱劉豫州、劉皇叔)為漢室宗親,年幼喪父,事母至孝,家貧,以販鞋、織草蓆為生。

與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德)於桃園結義為異性兄弟(「桃園三結義」為張飛發起,地點為張飛家後院)。

劉關張一敗黃巾於郡,二敗黃巾於青州。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幼時,用計謀使父不聽叔父責已之言(可見其詐)。

橋玄、何顒、許劭等名士都認為曹操為非常之人(許劭: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曹操任洛陽北部尉時,懲戒不避豪貴,威名頗震,因黃巾起拜騎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張角打敗的董卓。

董卓見劉備無官職、無爵位,便慢待無禮,張飛想要殺掉董卓。

●第二回:張翼德怒鞭督郵何國舅謀誅宦豎

劉關張與朱儁(jùn)、孫堅(字文台)打敗黃巾,朱儁詔封車騎將軍、河南尹;孫堅除別郡司馬上任,唯劉備聽候日久,不得除授,後被封為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

署縣事一月,與民無犯,民皆感化;與關張情同手足。

督郵至縣索賄,張飛鞭督郵後三兄弟離去。

玄德助劉虞平黃巾,劉虞、公孫瓚奏備功,薦為別郡司馬,守平原縣令。

朝廷上宦官專權,大將軍何進立外甥劉辯為帝,掌握兵權後決定剿除十常侍。

●第三回: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何進不聽曹操之勸,從袁紹計,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

西涼刺史董卓得詔進發,何進中十常侍之計入宮被斬,袁紹、曹操入宮殺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陳留王,去北邙山,為閔貢找回,半路遇董卓。

卓引兵橫行就都,欲廢少帝而改立陳留王,遭荊州刺史丁原等反對,丁原率領義兒呂布(字奉先)討卓,李肅獻離間計,以金珠、玉帶、赤兔馬收買呂布殺掉丁原,呂布轉而投靠董卓為義子(呂布之見利忘義由此可見)。

袁紹與董卓為廢立之事在筵上對敵。

▲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卓孟德獻刀

董卓廢少帝,立九歲的陳留王為獻帝,強迫蔡邕(yōng)為侍中。

少帝作怨詩,李儒奉卓命以鴆酒毒害之。

董卓攝君害民,引起朝臣不滿。

曹操持王允之寶刀刺卓,不成,騎卓所賜之馬而逃。

被中牟縣令陳宮抓住,棄官同逃。

後遇到呂伯奢,其家人慾殺豬招待曹操,多疑的曹操誤以為將要殺己,而殺呂伯奢全家。

後路遇外出沽酒的呂伯奢,曹操又詐殺之。

並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曹操的人生觀)」陳宮視曹、卓為一路人,離曹而去。

象。

▲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曹操在陳留起兵,發矯詔聲討董卓。

前來討伐董卓的各路諸侯立袁紹為盟主。

劉關張三人隨公孫瓚至。

呂布部將華雄連斬鮑忠、祖茂、俞涉、潘鳳等數將,關羽「溫酒斬華雄」,曹操撫慰,袁術輕視。

呂布斬殺多名八路聯軍大將,張飛衝出和他交鋒50多回合不分勝負,關羽上來夾攻,30回合戰不倒呂布。

劉備也上來夾攻,三英戰呂布,打得非常激烈,呂布力窮,虛刺劉備一戟便敗退。

諸侯大軍一起掩殺,呂布退還虎牢關。

●第六回: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

董卓與聯軍交戰失利,用李儒之計,將漢獻帝劫往長安。

李傕(jué)、郭汜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遷往長安,死者不可勝數。

卓臨行,教人放火燒居民房屋,發掘陵墓墳冢。

聯軍先鋒孫堅率先沖入洛陽,撲滅宮中余火,設軍帳於建章殿上。

其軍士在殿南一井中撈起一具女屍,項下帶一錦囊。

內裝一枚玉璽,上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

孫堅心動,認為石自己要當皇上的徵兆,乃託疾歸江東。

不想軍中有人告密,二人就此翻臉,孫堅拔寨離洛陽而去。

袁紹寫了一封信,派人連夜趕往荊州,要劉表截住孫堅,奪取玉璽,聯軍從此分裂。

曹操領兵討董卓,被呂布打敗後埋怨袁紹,投揚州去。

公孫瓚與劉關張亦離袁而去,袁自投關東。

荊州刺史劉表截孫堅討玉璽。

●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十八路諸侯聯軍瓦解,袁紹占據冀州後與公孫瓚開戰,但公孫瓚得到了猛將趙雲(字子龍),袁紹與戰不利。

公孫瓚不重用趙雲。

劉、關、張前來助公孫瓚,與趙雲相見,甚敬重,不忍相離。

袁術向袁紹要馬不得,向劉表借糧不能,遂使書叫孫堅伐劉表,已伐乃兄袁紹。

孫堅為報劉表攔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

劉表先敗,後聽蒯(kuǎi)良計,在峴山以矢石打死孫堅。

孫策(字伯符)用黃祖換父屍後回江東。

●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董卓暴虐無度,在長安任意殺戳。

司徒王允與義女歌妓貂蟬暗設連環計(亦叫美人計),要借呂布殺董卓。

王允分別把貂蟬許與董卓和呂布,使二人猜疑。

呂布趁卓與帝共談,與貂嬋私會相府後園鳳儀亭,卓趕來,大怒,用畫戟擲打呂布,自此二人結仇。

●第九回:除暴凶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李儒讓董卓把貂嬋賜與呂布,收買其心。

卓告貂嬋,嬋哭訴不去。

李儒嘆曰:「我等皆死於女人之手矣。

」董卓領貂嬋去眉塢,王允與呂布計議殺卓,派李肅假傳天子詔要禪位於卓,卓欣然以往,被殺。

蔡邕哭董卓,王允將他下獄縊死。

董卓餘黨李傕、郭汜求王允赦罪不得,從謀士賈詡計聚陝人反之,敗呂布,圍長安,殺王允,欲殺獻帝謀大事。

●第十回: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李傕、郭汜等向獻帝求得官職,三次改葬卓屍。

西涼刺史馬騰、并州刺史韓遂引兵伐李、郭,各有勝負。

李傕、郭汜假借獻帝名義使曹操攻打青州黃巾軍,曹操破黃巾軍,將所獲精銳俘虜兵編為「青州兵」,「其餘盡令歸農」,自此威名日重。

操在兗(yǎn)州,招賢納士,「唯才是舉」。

操接父嵩由陳留郎琊往兗州,途中嵩被黃巾降將張闓所殺,操為報父仇,親討降將新主陶謙,率兵前往徐州,望風劫掠。

●第十一回: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勢單力薄的陶謙向北海太守孔融求援。

孔融與陶謙交往深厚,決定出兵。

部隊正要出發,一支起義的黃巾軍來借糧食,孔融不肯,管亥便把北海城四面圍住。

孔融只好派同鄉太史慈向劉備求助。

劉備早就聽說了孔融的名字,當即帶劉關張解了北海之圍。

隨後,劉備又應孔融之請去救徐州陶謙。

劉備向公孫瓚借了二千步兵和猛將趙雲,來到徐州。

這時,青州田楷欣的救兵來也來到徐州城外。

曹操見對方援兵來到,不敢貿然攻城。

陶謙要一讓徐州與劉備,劉備不受。

劉備給曹操寫去一封信,請他退兵。

曹操本不想退兵,卻接到消息,說後方有失,呂布助張邈攻占了他的大本營兗州,於是曹操決定退兵回去收復兗州,順便賣劉備一個人情。

陶謙二讓徐州與劉備,劉力求不肯,從陶謙而屯小沛。

曹操與呂布在濮陽展開大戰,被呂布戰敗,為部將典韋、夏侯惇救出。

▲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

呂布用陳宮計,讓城中富戶田氏詐降,誘曹操入濮陽城。

曹操中計,在北門與呂布遭遇,用手掩面,謊言脫困。

曹操將計就計,詐言被燒死,誘呂布入寨,大敗之。

兩家因蝗災缺糧而罷兵。

陶謙病危,三讓徐州於劉備,備不受,陶謙指心而死,劉備於是暫領徐州牧。

曹操聽說此事大怒:「我殺父之仇未報,你倒不費半箭之功,白得徐州。

我要奪回徐州城,先殺劉備,再挖出陶謙屍體,為我父親報仇。

」他的謀士勸道:「棄兗州而取徐州,是舍本求末,以安易危。

不如先平定山東,既可以獲得充足的軍糧,供養三軍,又可以得到朝廷的讚賞和百姓的擁護。

」曹操採納了這個建議。

操東略陳地,次及汝,穎。

打敗黃巾何儀、黃邵。

操使埋伏計俘許褚,褚降曹。

操復攻兗州,乘兗州空虛,曹操攻取,後進兵濮陽,六員大將共攻呂布。

因田氏內應曹操,無法進城,逃往定陶,又中曹操埋伏,大敗而逃。

●第十三回: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

呂布投徐州劉備,誰知張飛不容他,呂布只好離開,領兵住在徐州附近的小沛。

太尉楊彪使反間計,使李傕、郭汜自相殘殺。

張濟與傕、汜講和,兩人從之。

郭汜劫駕,董承等救駕。

傕、汜又商量殺帝分天下,李樂護駕守黃河。

帝駕至大陽,李樂專權,全不成體統。

李傕部將楊奉、董承要棄安邑同帝歸洛陽,李樂串通李傕,郭汜劫駕。

●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都

李樂追帝時被徐晃砍死。

漢獻帝回到洛陽,重建宮殿,改元建安。

楊彪奏帝召曹操保駕。

傕、汜又來劫駕,帝起駕欲去山江,適曹操至,保駕還洛陽。

傕、汜不聽賈詡降曹之計,詡單馬走鄉里;傕、汜與曹戰敗落荒而走。

董昭獻計曹操,遷都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操從之。

曹操護駕移許都,楊奉等領兵攔路,曹操謀士滿寵說動楊奉部將徐晃來降。

楊奉敗走,投奔袁術。

操移駕許都,封賞部下,大權獨攬。

曹操視劉備、呂布為心腹之患,怕二人合力進犯,從荀彧「二虎竟食」計,封劉備為荊州牧,下密詔讓他殺掉呂布,劉備不忍。

荀彧又獻「驅虎吞狼」之計,假借漢帝手詔讓劉備攻袁術。

劉備聽從詔書,領關羽攻打袁術,留張飛守徐州。

因為貪酒,張飛痛打呂布丈人曹豹,曹豹懷恨在心,作為內應,引呂布夜襲徐州,張飛醉酒不能力戰,棄城而走,劉備家眷失落徐州城中,張飛舉劍自刎,劉備奪下寶劍,說:「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三兄弟感動哭泣。

●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袁術使書與呂布讓他攻劉備,許以金帛,劉敗走,呂布索取金帛不得,欲伐袁術,陳宮勸阻,令叫劉備還屯小沛,再攻袁術,布從之。

劉備回徐州,呂布從陳宮計,讓備屯小沛,兩相和好。

孫堅死後,孫策寄居袁術籬下,在朱治等人的建議下,孫策以亡父玉璽作質當向袁術借兵往江東開創基業,招兵買馬,戰劉繇,襲曲阿,得秣陵,擊敗揚州刺史劉繇,收降太史慈,江東之民呼策為「孫郎」。

吳郡嚴白虎企圖造反,會稽王朗起兵相助,被孫策擊敗。

獲得了「小霸王」的綽號。

同時,他得到了周瑜等著名將領和張昭等重要謀士。

從此,孫氏家族雄踞江東。

▲第十六回: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

袁術部將紀靈攻劉備,劉備求救於呂布,呂布轅門射戟,以此勸和(實乃威脅),使兩家罷兵,既救了劉備,也避免了唇亡齒寒的局面。

張飛奪去呂布從山東買的好馬一百五十匹,呂布出兵討備,備欲送馬講和,呂布聽陳宮之計,不允,備衝出重圍往許都投曹操。

曹操不殺劉備,送給兵、糧,使領豫州牧,屯小沛。

曹操起兵討伐張繡,張繡從賈懷計降操,又因操霸占叔父張濟妻鄒氏(嬸母)而與之反目。

張繡在宛城夜襲曹操營寨,于禁打敗張銹。

操賞封于禁,責夏侯惇治兵不嚴之過。

操痛哭為保他而死的典韋,卻不痛戰死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感動上下。

▲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袁術依仗兵多糧足,又有玉璽在手,在淮南稱帝,聽說呂布結好曹操,領軍征徐州。

呂布採用陳登的計策,說服了寄居袁術籬下的韓暹(xiān)、楊奉臨陣倒戈,袁術大敗而回,向孫策求救,被斥。

曹操稱讚劉備斬殺縱兵掠民的楊奉和韓暹是為國除害,又到徐州安撫呂布。

曹操發檄使劉備、呂布、孫策三方面合攻袁術,袁術不得已渡淮而逃,曹操攻陷了壽春。

操「借」殺糧官王垕。

操回許都後又討張繡,於路麥熟,操因馬踐麥田而割發代首,號令三軍。

張繡敗於曹操,曹操攻南陽城。

●第十八回: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候惇撥矢啖(吞食)睛

張繡從賈詡計連敗曹操,並和劉表聯手進攻,卻被曹操出奇兵打敗。

操因袁紹襲許都而回。

袁紹見曹操兵回許都,便移兵北上進攻公孫瓚。

郭嘉稱操十勝而紹十敗,荀彧、郭嘉獻計攻徐州呂布,操從之。

不料劉備的使者被陳宮捉住,陳宮得劉備結連曹操書信,呂布罵操攻備。

劉備向曹操求救。

曹操統率大軍攻打呂布,夏侯惇為前鋒,迎戰呂布手下高順,順不敵,惇繞陣而追。

曹性暗地裡拈弓搭箭射中夏侯惇左目。

夏侯惇用手拔箭,連眼珠也拔了出來。

他大呼到:「父母精血,不可棄也!」 惇拔箭啖睛後,仍復挺槍縱馬,直取曹性,曹性不及防,死於馬下。

兩軍無不駭然。

●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玄德兵少,被呂布打得大敗,往許都投曹操,中途獵戶劉安殺妻供食。

曹操結連陳登、陳珪父子為內應,敗呂布,得徐州。

呂布兵退下邳後,不聽陳宮之計,聽其妻與貂嬋之言,採取消極防守,不出戰。

曹操用荀彧、郭嘉之計,決沂、泗之水,水淹下邳,城中無糧。

布恃其有赤免馬,沉溺酒色。

呂布因酒色傷神,便嚴令軍中戒酒。

侯成請求飲酒,不料觸怒了呂布,慘遭刑杖,致使軍心渙散。

候成獻赤免馬給操;魏續、宋獻綁呂布迎操兵入城。

操泣(一個「泣」字可見曹操珍惜人才)殺陳宮,縊死呂布。

在關羽勸阻下,不殺在濮陽戰敗時已投降的張遼(字文遠)。

▲第二十回: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

操班師回許都,徐州百姓請留劉備為牧。

操領玄德見帝,帝排世譜,玄德為帝叔,劉皇叔於此得名。

荀彧諫操謀害劉備,操不從。

程昱說操稱帝,曹操想通過許田打圍來考察朝廷內外反應。

在打圍過程中,漢獻帝連射三箭不中,曹操討天子寶雕弓、金鈚箭射之,正中鹿背,群臣以為天子射中,湧向前高呼「萬歲」。

曹操縱馬直出,遮於天子之前以迎受之,眾皆失色。

關羽欲斬曹操,被劉備及時制止。

許田打圍,曹操故意做出欺君之舉,漢獻帝不甘受辱,回宮謂伏後日:「先受董卓之殃,後遭傕、汜之亂,再受曹之威懾。

」獻帝與伏後父伏完、董承設計圖操。

獻帝將血字詔書寫在玉帶之中,付與國舅董承,讓他謀劃除去曹操。

董承與王子服,西涼太守馬騰等密立義狀,書名畫字,準備再聯合劉備共同行動。

▲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董承暗結劉備等人謀誅曹操。

劉備恐曹操猜忌,每日於後園種菜消遣,以為韜晦之計。

一日,曹操青梅煮酒,請玄德於小亭暢飲,論天下英雄唯有劉備和他兩個,劉備聽聞一驚,將筷子掉落在地上。

幸好當時雷聲乍起,劉備急中生智,沉著地俯身拾筷,說道:「一震之威,乃至於此!」巧妙地掩飾了過去。

袁術使人歸帝號於袁紹。

劉備擔心久在曹操身邊生變,為逃出曹操控制,便藉口截擊袁術領兵離開了許都。

劉備剛走,曹操馬上意識到自己放虎歸山了,急忙派人去迫。

劉備擺陣迎接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堅決不肯回去。

袁術兵敗身死於淮南,徐璆奪得玉璽,赴許都獻於曹操。

劉備乘機占領了徐州。

操聽荀彧之計聯合徐州刺史車胃欲殺劉備。

陳登、陳珪又向劉備告密,關於殺了車胃。

●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劉備復奪徐州後,擔心曹操前來攻擊,聽陳登之計,得鄭玄之書與袁紹,向其求救。

劉備連袁紹,袁紹起助備代操,令陳琳寫檄文討伐曹操,陳琳的檄文歷數曹家幾代人的罪名,痛快淋漓。

操患頭痛風,陳琳起草的討操檄文讓曹操大吃一驚,汗流浹背,發汗後病也就好了(曹操因此而敬其才,後來免其死)。

曹操一面領兵殺備,一面領兵拒紹。

曹操使劉岱、王忠前往攻徐州。

關公生擒王忠,張飛詐醉智擒劉岱(兵不厭詐——張飛粗中見細),放其回報曹操言備不反。

劉備令雲長守下邳,自己和張飛守小沛。

以為掎角之勢。

●第二十三回: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弄

操、紹皆欲招安張繡,張繡從賈懷計而降操,操不記舊怨。

曹操欲招降劉表,孔融上表推薦禰橫。

曹操待禰衡無禮,狂傲的禰衡遂將曹操手下文武盡數辱罵一番。

曹操便令其為鼓吏以辱之。

來日大宴賓客,禰衡先是穿舊衣擊鼓為《漁陽三過》,繼而又脫衣裸體,辱罵曹操污濁。

懷恨在心的曹操命禰衡去勸劉表歸降,想借劉表之手殺之。

劉表看破曹操的心思,故意不殺禰衡,而讓禰衡去見黃祖。

黃祖醉酒,不堪忍受禰衡的譏諷,終於殺死了禰衡。

曹操總算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高興不已。

董承病,和太醫吉平密謀,董承家奴向操告密。

吉平在曹操的藥中下毒,被曹操發現。

操監禁董承、王子服等。

曹操搜出了帶詔並義狀,欲廢獻帝立新君。

吉平撞階而死。

●第二十四回: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

曹操殺了董承等人猶不解恨,想廢帝另立新君,程昱諫止。

曹操又下令勒死了董承的妹妹、已有五個月身孕的董妃,並派三千心腹充當御林軍。

消除了內憂,曹操打算接著剪除外患,從郭嘉計,於是發兵二十萬進攻曾參與董承密謀的劉備。

此時劉備、張飛駐兵小沛,關羽保護著劉備的家小住在下邳。

徐州城由劉備的兩員大將鎮守。

見曹操大軍即將打來,劉備孫乾往河北向冀州袁紹求助。

袁紹正為最偏愛的第五子患疥瘡而擔憂,不肯出兵入許昌。

劉備只得準備迎敵。

張飛設計劫寨,反而中了曹軍埋伏,張飛敗逃芒碭山。

劉備勢單力孤,全面潰敗,兄弟妻小失散,隻身突圍,投奔青州城。

青州刺史是袁紹的兒子袁譚。

袁譚一向敬重劉備,開門相迎,並將劉備護送至父親袁紹處。

袁紹大喜,厚待劉備。

操愛雲長武藝,程昱向曹操獻計招降關羽於下邳。

▲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身在曹營心在漢)

操從程昱計誘關公出下邳城廝殺,圍關公於土山。

關公既不能脫身,也不能解救兄嫂,心中驚慌。

操派張遼前往說之,遼具說關公拚死有三罪,降操有三利。

關羽約定三事:只降漢帝,不降曹操;必須善待兩位嫂嫂(劉備的兩位夫人),一應上下人等,不許到門;一有劉備的消息,不管千里萬里,馬上辭去。

曹操同意了這三個條件。

關公告甘、糜二夫人後降操。

曹操班師回許都,讓關羽同甘、糜二夫人同住一處,關羽則秉燭於門外,通宵佇立,待二位夫人甚為恭敬(可見其義)。

操贈關公錦戰袍,紗錦作囊護髯,關公見帝,帝呼為:「美髯公。

」曹操厚待關羽,送美女,賜金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但關羽拒絕了美女和金銀,只接受赤兔馬。

因為此馬日行千里,待有了劉備下落,可以騎它迅速地去見劉備。

關公告訴張遼一定立功後離操。

劉備勸袁紹出兵攻打許都,袁紹以猛將顏良為先鋒,連折曹操兩員大將。

曹操從程昱計,請關羽出陣,關羽手起一刀,即將顏良砍於馬下,解了白馬之圍,也害得劉備險些被袁紹殺掉。

▲第二十六回: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

備言天下同貌者多,紹不信備。

河北將文丑要為顏良報仇。

玄德隨往。

曹操為關羽請功,加封他為漢壽亭侯,並鑄印送他。

操使計擊文丑,文丑射翻張遼馬,關公斬文丑於馬下。

孫乾見關公言玄德在袁紹處。

關公為操除黃巾餘部,黃巾部不戰而敗,願讓汝南於關公,提醒關公勿忘故主。

關羽得到劉備來信後,毅然決定離開曹操。

曹操為留住關羽,託病避而不見。

無奈,關羽掛印封金,將曹操饋贈之物全部留下,帶著劉備的兩位夫人不辭而別,出北門往河北尋劉備。

蔡陽欲阻關公。

▲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候五關斬六將

操操深敬關公不忘舊主,見關羽去意已決,就索性送個人情給他,不讓蔡陽阻關公,自領十騎相送,贈雲長錦袍一領,黃金一稱。

黃巾餘部廖化降關公。

因為沒有曹操的關文,各關守將均不敢放行。

關公過東嶺關斬孔秀;過洛陽斬太守韓福、牙將孟坦;過池水關斬將卞喜;在滎陽斬太守王植;經滑州界到黃河渡口,斬夏候惇部將秦琪。

渡過黃河到袁紹地方。

孫乾報說玄德離紹往汝南投劉辟去了。

●第二十八回: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

關公欲斗追已之夏候惇,曹操連差二使及張遼,令放關公。

關公一行經過臥牛山時,得黃巾張寶部下關西大漢周倉。

關羽行至芒碭山,聽說張飛消息,十分高興,立即前往古城會見張飛。

張飛以為關羽負義投降曹操,只接嫂嫂,卻攻關羽。

忽然,蔡陽追兵又到,為表真心,關羽機砍死蔡陽,兄弟倆才消除了誤會。

公與孫乾到汝南見劉辟,劉備卻又回到了冀州袁紹處。

關公與孫乾往河北,與劉備以結連劉表為之計脫離袁紹。

關公中途收關平為義子,玄德、關公、周倉在臥山與趙雲相見。

此時公孫瓚已兵敗身亡,趙雲不願跟袁紹,一直四海飄零,從此便跟了劉備。

劉備回到古城,兄弟三人才得以重逢,重新招兵買馬,養精蓄銳。

袁紹見劉備領眾往汝南而不回,大怒,想派兵討伐。

謀士郭圖告訴他,劉備還不足為患,曹操才是勁敵,不得不除。

紹派陳震為使往結孫堅,攻打曹操。

●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建安四年,孫策取廬江,敗劉勛,招降豫州太守華歆,聲威大震。

曹操見孫策羽翼漸豐,勢力強盛,便將曹仁之女嫁給孫策幼弟孫匡,兩家結親。

曹操想方設法控制孫策。

孫策想當大司馬,曹操不許,孫策心裡非常氣憤,多次想襲擊京城許都。

吳郡太守許貢暗中派人給曹操送信,不料信使被孫策守江的士兵抓獲並殺死。

不久,孫策在西山狩獵,被許貢的三位門客用毒箭射中,受傷而歸,急忙派手下人找神醫華佗醫治,不想華佗去了中原。

袁紹派使陳震結連東吳拒操,策喜。

琅琊宮道士于吉為百姓散施符水,性急暴躁的孫策認為于吉妖言惑眾,就將他斬殺。

受傷後本應靜養的孫策因此急火攻心,瘡口迸裂,不治身亡,臨終前以印綬弟孫權(字仲謀)。

周瑜向孫權薦魯肅(字子敬)。

魯肅要孫權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並薦琅琊南陽人諸葛瑾。

權從諸葛瑾的建議,順曹操,絕袁紹,君臣齊心治理江東。

從此勢力日趨強大,威震江東,深得民心。

曹操封孫權為將軍,兼任會稽太守。

▲第三十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怯烏巢孟德燒糧(官渡之戰)

袁紹得知孫權接受曹操的封號,怒而起兵七十萬進攻許昌,曹操派七萬軍隊迎敵。

曹操軍中無糧,困難重重,而袁紹不聽田豐、沮授不宜速戰的意見。

第一次交鋒,操軍大敗。

兩家在官渡對峙,各施攻術。

袁紹雖糧多將廣,但人心不齊,他自己也優柔寡斷而多疑,多次坐失良機。

袁紹派性剛好酒的淳于瓊守烏巢屯糧之所;不聽許攸分軍擊許昌的建議,反疑責許攸子侄作奸犯科,許攸棄紹而投奔曹操,獻計曹操領兵燒烏巢,操從之。

沮授急諫袁紹派重兵守烏巢,紹不聽。

袁紹只派蔣奇領兵一萬救援烏巢,仍然留主力進攻官渡,因郭圖從中挑撥,張郃、高覽敗而操操。

袁紹軍損兵折將,又失了糧草,軍心惶惶。

操從許攸計,作速戰起兵,大破紹軍。

袁紹全面潰敗,只帶著八百單騎,回到冀州。

獲許都及軍中諸人與紹暗通之書而盡燒之,不予追究。

沮授不降,操殺而厚葬之。

●第三十一回:曹操倉亭破本初玄德荊州依劉表

袁紹悔不聽田豐之言,致此敗;卻又忌殺田豐(被迫自刎)。

袁紹逃回冀州後,他的兩個兒子袁熙、袁尚等前來助戰,於是捲土重來。

操引得勝之兵陳列河上,受到土人歡迎,操號令三軍勿要擾民。

操從程昱「十面埋伏」之計,誘袁紹至河上,背水死戰大敗袁軍於倉亭,袁紹逃回鄴城。

曹操正準備趁機攻下冀州,得知劉備在汝南結連劉辟、龔都,欲乘虛攻擊許昌,遂提大兵往汝南迎劉備。

穰山一仗,備勝操敗;但接著操轉敗為勝。

劉備至漢江,從孫乾計歸荊州劉表,劉表迎劉備入荊州。

紹不聽謀士審配「深溝高壘」之計,往拒操兵。

●第三十二回: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

袁紹三子袁尚在黎陽敗於張遼。

袁紹兩次兵敗,不由氣病交加而亡。

建安八年,曹操派兵守住官渡,引兵轉向進攻荊州。

劉表派劉備為前鋒迎敵。

兩軍尚未交鋒,謀士勸曹操先平定河北,消滅袁紹的殘餘部隊,奠定霸業,然後再圖荊州。

於是曹操率軍原路返回,渡河再取冀州。

袁紹死後,袁尚繼承父業,其兄袁譚不服,與袁尚兵戈相見,袁譚頻頻失利,投降曹操。

操從程昱計助譚伐尚,尚兵敗往中山而逃。

袁尚兵退冀州,曹操採用許攸的計策,令士兵圍著冀州城的城牆挖出一條兩丈深的戰壕,然後掘開漳河,引水淹冀州。

城內彈盡糧絕,軍士餓死殆盡。

冀州城因此被曹軍攻破,審配身死,操憐惜為袁紹起草討曹檄的陳琳的才華,不殺他反命為從事。

●第三十三回:曹丕趁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

曹丕納袁熙之妻甄氏為妻。

操哭袁紹,盡免河北居民一年租賦,自領冀州牧。

許攸傲激大將許褚,被許諸殺死。

曹操深責許禇,令厚葬許攸。

又訪冀賢士,得崔琰(yǎn)。

袁譚投降曹操後,一直有謀反之心。

曹操平定冀州後,立即起兵討伐袁譚。

袁譚被曹洪殺死,曹操得南皮後,「安撫百姓」。

王修哭袁譚,操稱其「忠臣」。

幽軍馬降操。

操從荀攸詐降計破并州,在壺關大破袁紹外甥高幹。

操又從郭嘉計,遠征沙漠,乘勝追擊袁尚和袁熙,得柳城。

袁熙、袁尚投奔烏桓不成,不得已又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卻反被公孫康斬殺(郭嘉遺書獻妙計,告誡曹操切不可加兵於遼東,從而使公孫康、袁氏自相殘殺)。

自此北方地區都成了曹操的勢力範圍。

●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操築銅雀台(「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於漳河之上,領兵回許都,養精蓄銳,分兵屯田。

劉備攻打江夏張武、陳孫,繳獲的盧馬。

劉備在荊州受到劉表款待,獲許屯兵新野。

建安十二年春,劉備得兒子劉禪,乳名阿斗。

劉表的後妻蔡夫人始終對劉備心存疑慮,時時勸劉表要防備。

劉表一直非常喜歡前妻的兒子劉琦,可是在家中,後妻蔡氏的權力一直很大,而且蔡家還有一些親戚在劉表軍中擔任重要的職務。

對此,劉表一直憂心忡忡。

一天,他向劉備詢問長幼兒子權力分配之事。

劉備說,不能廢長立幼,如果擔心蔡氏權力過大,可慢慢削弱。

這番話被蔡夫人聽了去。

當她聽到劉備反對劉表立幼子劉琮為繼承人時,就對劉備起了殺心。

劉備自知失言,連夜離開荊州回新野。

蔡夫人與弟蔡瑁密謀,以劉表名義在襄陽設下鴻門宴,請劉備赴會,欲謀陷害。

在宴會上,伊籍告密,劉備乘的盧馬出襄陽西門,的盧馬一躍三丈,躍過檀溪而逃。

(「馬做的盧飛快」——辛棄疾)

●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隱淪 單福新野遇英主

劉備在筵席上逃脫後,不覺來到「水鏡先生」司馬徽的草堂,司馬徽向劉備舉薦了伏龍(即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鳳雛(即龐統,字士元,道號「鳳雛」)。

劉表令劉琦到新野給劉備請罪,劉琦告之以繼母蔡夫人不容之苦。

劉備回到新野,一個自稱單福的人前來投奔,為劉備出謀劃策,擊殺了曹仁部下呂曠、呂翔。

曹仁聞訊率兵殺奔新野。

●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

單福識破曹仁「八門金鎖陣」,使趙雲衝突而破。

曹仁劫寨,被單福設計擊敗,樊城亦被關公所占,只好回許昌,告訴操單福為備出謀畫策。

玄德收寇封為義子,改名劉封,回新野。

程昱告訴曹操,單福只是一個假名,此人真名為徐庶。

依程昱計,曹操召見並囚禁徐母,要其作書召子侍操,徐母拒絕。

程昱仿徐母筆跡,寫信騙徐庶至許都。

徐庶無奈,行前向劉備舉薦諸葛亮,並親往臥龍岡向孔明打招呼。

▲第三十七回:司馬微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茅廬(三顧頻煩天下計)

徐母見兒子來許都,罵他棄明投暗,後自縊。

徐庶將母親葬在南原,居喪守墓。

曹操親自前來祭奠,並送來祭禮,徐庶堅決不受,並立言終身不為曹操設一謀(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操引漳水作「玄武池 」,教訓三軍,準備南證。

司馬徽見劉備,再次推薦諸葛亮。

劉備帶領關羽、張飛前往隆中,適逢諸葛亮出遊,只得返回新野。

諸葛亮的密友崔州平認為欲使孔明出世,徒費心力,劉備雄心不為所動。

幾日後,玄德欲二請孔明,張飛不悅。

劉備於隆冬冒著大雪來至臥龍岡,遇見諸葛亮的另外兩位密友石廣元、孟公威、諸葛亮三弟諸葛均、孔明岳父黃承彥。

諸葛均言孔明不在,行蹤不定。

劉備留書一封而去。

▲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隆中對)

新春來臨,劉備不聽雲長、張飛勸阻,第三次去隆中請諸葛亮。

離草廬半里之外,下馬步行。

正遇諸葛亮晝寢未起,劉備拱立階下,張飛忍無可忍,怒氣大發,要放火燒房,被關羽勸阻。

孔明翻身向里而臥,劉備不讓小童喚起。

劉備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悠醒來,又去後堂更衣,半晌才出。

劉備敞開肺腑,向他請教天下大勢。

諸葛亮為劉備禮賢下士之舉所感動,遂為劉備分析天下大勢。

諸葛亮為劉備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決策。

諸葛亮說:「天下必定會一分為三。

」他送給劉備一幅四川四十一州的地圖,說:「將軍欲定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

先取荊州為家,後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再圖中原。

」劉備說:「先生之言,頓開茅塞。

但荊州劉表,益州劉璋,都足漢室宗親,我不忍心奪取。

」諸葛亮說:「劉表將不久於人世,劉璋不足成大業之主,不久後必歸將軍。

」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劉備拜清諸葛亮出山相助,亮不去,備淚濕衣。

渚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感動,答應出山。

劉備和他一起回到新野,拜為軍師,親密無間,終日與他論天下大事。

曹操討孫權之子入朝,權不給,操有下江南之意。

孫權母喪,囑以後事。

黃祖部將甘寧投權,權為報父仇,從甘寧計,領十萬大軍破江夏,殺黃祖。

●第三十九回: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火燒博望坡)

甘寧射死黃祖,孫權棄江夏回江東。

劉表以荊州付劉備,劉備推卻之。

劉表的長子劉琦懼怕繼母蔡夫人加害,向諸葛亮詢問脫身之計,在劉琦的再三追問下,諸葛亮教劉琦屯兵江夏以避母蔡夫人之害。

諸葛亮在新野招募了三千士兵,教他們演習陣法。

張飛、關羽對諸葛亮心存不服。

曹操派夏侯敦率兵攻打新野,夏候惇不聽徐庶之言,要擒劉備、諸葛亮。

孔明教練新野民兵,用計在博望坡火燒曹軍,大獲全勝。

諸葛亮一戰成名,使劉備及關羽、張飛等大為敬佩,奠定了威望。

▲第四十回:蔡夫人議獻荊州諸葛亮火燒新野

孔明建議劉備趁劉表病危,取荊州為安身之地以拒操,備不為。

曹操親督五十萬大軍南下,準備一舉掃平江南。

曹仁率十萬先遣部隊向新野開來。

孔融勸阻曹操伐劉備,操殺孔融並其二子。

劉表病死,蔡瑁與蔡夫人立幼子劉琮為荊州主。

蒯越等人勸劉琮投降曹操,曹操因此得到了荊州。

劉備不願誘殺劉琮以奪荊州,在諸葛亮的指揮下,劉備率領軍隊和新野百姓棄新野而移兵樊城,新野成了空城。

操兵至,諸葛亮誘操兵入新野以火燒之,又用白河水淹之,擊退曹仁軍。

▲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

曹操欲取樊城,令徐庶為使勸降劉備,劉備不肯,曹操大怒。

無奈下,劉備棄樊城往襄陽撤退,新野、樊城兩地百姓隨其同行。

眾人勸劉備棄民先行,劉備不肯。

來到襄陽城下,劉琮、蔡瑁拒絕劉備人城,劉備只好前往江陵。

操至襄陽,蔡瑁、張允被加之厚爵,殺蔡夫人及劉琮。

劉備不忍捨棄百姓獨行,因此行動遲緩,每日只能走十餘里,很快被曹操的五千鐵騎追上。

劉備一行在長坂坡遭到曹操夜襲,劉備與部將、家眷失散。

在混戰中,糜夫人受傷,投井而死。

趙雲單騎救主,七進七出救下阿斗,懷抱阿斗,左右衝殺,連斬曹操五十多員大將,威震長坂坡。

▲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趙雲救得阿斗,但被困長坂橋。

曹操大軍隨後追來,張飛巧設疑兵,叫隨從的二十餘個騎兵在馬尾上拴上樹枝,往來奔跑,衝起塵霧,使曹軍莫知虛實而不敢輕進。

張飛橫矛立馬橋頭,面對橋西的曹軍,發出三聲巨雷般的斷喝,竟然將曹操的一員大將夏侯傑嚇得肝膽碎裂,墜馬而死,一時亂了曹軍陣腳。

曹操幾十萬大軍被嚇退。

事後,曹操率兵追襲劉備敗軍,路遇關羽率領的江夏士兵,關羽擊退曹軍。

關公、孔明、劉琦接應劉備投江夏,荊州軍民投降曹操。

曹操計點馬步水軍共八十三萬,詐稱一百萬,水陸並進,沿江而來。

東吳孫權集眾謀士商議御操之策,孫權想借曹劉大戰之機,奪取荊州城.因為荊州不僅地勢險固,而且土地富饒,物產豐富。

孫權派魯肅到江夏,借弔唁劉表為名見到了劉備和孔明,而此時諸葛亮正欲前去東吳聯合孫權抗曹,於是兩家共商聯合抗曹之事。

▲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為了促成孫、劉聯合大業,諸葛亮跟隨魯肅來到江東。

孫權邀文武百官商議,東吳張昭等力主投降,魯肅不同意,孫權傾向於魯肅。

孔明面見江東眾謀士,諸葛亮和眾人展開舌辯,駁得眾人無話可答。

東吳糧官黃蓋和魯肅引孔明見孫權,諸葛亮用言語激孫權,孫權變色入後堂。

亮怪孫權不問己破曹之策,肅又引孔明入後堂敘話。

孔明向孫權說明操兵弱點、孫權聯合可破敵曹操的道理,孫權信其言。

張昭等人又力主投降,提醒孫權不可中孔明之計,孫權最終還是猶豫不定,只得請周瑜(字公瑾)從柴桑回來商議對策。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周瑜從鄱陽回柴桑議事,在周瑜面前,東吳的文官武將各持已見,爭論不休。

孔明巧妙地改動了《銅雀台賦》中「二喬」二字的含義,以獻二喬可退操兵智激周瑜,瑜決計抗操,向孫權詳細地分析了曹軍的劣勢。

權聽瑜言,以劍賜瑜,拜周瑜為大都督,使其率軍抗曹。

瑜向亮問破操之策,亮言權懼操兵多,未決絕;瑜入見權,孫權果懼操兵多,瑜為之開解。

周瑜於是嫉妒諸葛亮之才,認為諸葛亮的才能對東吳構成了威脅,便派諸葛謹以兄弟之情說亮事吳,反被亮以骨肉之情說其事劉備,只得無功而返。

▲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干中計

孔明與周瑜一方面商議聯合抗曹,另一方面又相互鬥智。

瑜欲殺亮,調亮領兵劫操屯糧之所聚鐵山。

亮言瑜不能陸戰,瑜怒欲自往。

亮點破劫糧必被擒的理論,教魯肅諫周瑜以拒曹為重,不要相互謀害。

周瑜誑騙劉備來中軍帳,見雲長立於備後,瑜大驚,未敢加害。

瑜於三江口敗操兵。

周瑜夜探曹操水寨,決定用計除掉曹營水軍都督蔡瑁、張允。

曹操見周瑜夜窺水寨,便召集部下商量對策。

蔣干為了立功,自稱是周瑜的同窗,自告奮勇往江東去說降。

周瑜將計計就,設下群英會款待這位舊友,故意做出狂態,大談東吳兵強糧足的情況,讓蔣干無法陳述勸降之意。

晚上,周瑜又邀蔣干入帳共寢,假裝醉酒,故意讓蔣干看見並盜走偽造的蔡瑁、張允與東吳私通的書信;又故意兩次說夢話,並讓蔣干偷聽到所謂江北密保,使其信以為真。

蔣干回到江北,將書信獻給曹操,曹操下令處斬深得水軍之妙的水軍都督蔡瑁、張允,中了周瑜的反間計,為孫劉聯軍除去了水路進攻的一大障礙。

▲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諸葛亮在魯肅前揭穿周瑜使蔣干中計之事,使周瑜更加嫉恨,欲害諸葛亮,故意讓諸葛亮在十日內造出十萬支箭,而孔明以為只需三日即可。

諸葛亮算定三日後有大霧,乘草船帶魯肅前去曹營水寨,曹操下令放箭,十萬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

亮與瑜各寫破操策於手心,皆「火」字。

曹操連連失手,派蔡瑁族弟蔡和、蔡中詐降東吳,周瑜再次將計就計。

為了周瑜火攻之計成功,黃蓋夜見周瑜,願為詐降之人,決定用苦肉計騙過曹營細作,也去詐降。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第四十七回: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

東吳參謀闞(Kàn)澤受黃蓋之命前去曹營獻詐降書。

二蔡(蔡中、蔡和)使人密告黃蓋受刑之事,操不疑澤,令還東吳。

操對甘寧、黃蓋之降持疑,蔣干再次自告奮勇前往東吳探聽虛實。

周瑜與龐統經過密議,又一次將計就計。

周瑜把蔣干安置在西山,蔣干夜訪龐統。

龐統受周瑜之命隨蔣干見操,獻「連環計」,使得曹操將全部戰船釘在一起,為周瑜火攻成功創造了條件。

後回東吳,卻為徐庶識破。

●第四十八回: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

徐庶為報劉備厚恩未揭穿龐統連環計的目的,徐庶利用龐統的妙計,終於從曹營脫身而去守西涼。

曹操以為勝券在握,於大船之上置酒設樂,大會諸將,面對長江,橫槊賦詩《短歌行》,劉馥(fù)指出曹操詩中不吉之處(失敗已有先兆),曹操大怒,刺死劉馥。

操試調遣,西北風起,大喜,程昱提醒曹操防備火攻,操言隆冬只有西北風不會有東風南風,不以為意。

曹操開連環戰船與東吳交戰,袁紹的舊將焦觸、張南自告奮勇前去挑戰,卻被吳將韓當、周泰所殺。

周瑜見曹操的黃旗(三國時的黃旗即為官旗)被風吹倒,旗角於瑜臉上拂過,想起一事,口吐鮮血昏倒。

▲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周瑜見沒有火攻的好風向,焦急而病。

諸葛亮為治周瑜的心病,稱能借來東南風,助周瑜火攻曹操,周瑜聞言,雖未用藥,病已痊癒。

瑜派人於南屏山築七星壇,孔明在七星壇上祭拜整日,終於颳起了東南風。

周瑜見風起,派丁奉、徐盛往殺孔明,孔明在趙雲的接應下回到了夏口。

周瑜調軍有方,亮亦調兵遣將。

黃蓋出發往赤壁,程昱提醒操防詐防火,文聘前往阻止黃蓋而不得。

火船順風而下,火燒北船,曹軍戰船頓時一片火海,陣營大亂。

大火借著風勢,一直燒到岸上的大營,曹操八十三萬大軍損傷大半。

操被張遼救下小船,黃蓋追之,被張遼射中肩窩,翻身落水。

▲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華容道義釋曹操)

韓當救被射落水的黃蓋回大寨醫治。

三江水戰,赤壁鏖兵,曹操敗逃。

在奔往烏林的路上,被呂蒙追殺;在去合肥的路上又被太史慈、陸遜伏擊;在往彝陵逃命時,又先後被諸葛亮在路上布下數路伏兵(趙雲、張飛)衝殺,曹操被殺得膽戰心驚。

曹操中了諸葛亮「虛虛實實」之計,率兵走華容道,卻遭遇關羽的伏兵,曹操向關羽求情,關羽念在曹操往日的恩情上放走了曹操。

到此,赤壁之戰以曹操的全面失敗而告終。

後,諸葛亮欲斬關雲長。

●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

玄德為雲長告免,準備進兵攻取南郡。

周瑜與魯肅同往油江欲殺玄德。

孔明教玄德回答周瑜:周瑜先取南郡若取不下,劉備再取。

周瑜派蔣欽、徐盛、丁奉往取南郡,敗於曹仁、牛金而回。

周瑜親自出馬,得彝陵;曹仁、曹洪故意棄城而走,引周瑜入城,卻在敵樓上埋伏弓弩手,周瑜中箭墜馬,被眾人救回。

瑜回營詐死,曹仁等劫寨中計,大敗而走。

瑜正欲乘虛攻占南郡,趙子龍已占南郡,還說孔明令張飛已取荊州,令雲長已取襄陽。

瑜聽後大叫一聲,火氣攻心,氣得箭瘡發作,倒下馬來。

這是孔明一氣周瑜。

●第五十二回: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

周瑜欲與玄德、諸葛亮決戰,魯肅勸阻,往荊州討荊州九郡。

魯肅向劉備討荊州,孔明藉口荊襄九郡是劉表地盤,劉表雖死,其子劉琦尚在,劉備以叔輔侄,等到公子劉琦百年以後才能交換荊州為由,將魯肅哄騙了回去。

孫權取合肥不下,周瑜派程普助戰。

玄德命劉琦回襄陽養病,命關雲長守荊州。

劉備用馬良之計,自領大軍南征零陵、武陵、桂陽、長沙。

諸葛亮設計先占了零陵,又派趙雲前去攻打桂陽郡,太守趙范出降,趙雲拒娶趙范寡嫂為妻。

●第五十三回: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

張飛攻取武陵,關雲長取長沙,不殺馬下黃忠(字漢升)。

黃忠次日射關羽盔纓,報關羽不殺之恩。

長沙太守韓玄認為黃忠結連劉備,正要斬殺黃忠,卻被一直對韓玄不滿的魏延(字文長)所殺,繼而降關公。

劉備親往黃忠家探之,黃忠降備。

孫權攻打合淝,守將張遼識破了孫權的裡應外合之計,導致孫權大敗,太史慈中箭而亡。

劉琦病亡,雲長守襄陽,魯肅二討荊州。

●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

魯肅討荊州,又被諸葛亮以圖得西川後即奉還為由哄騙回去。

甘夫人死,周瑜與孫權設下美人計,準備把劉備騙到江東。

孔明將計就計,派趙雲保駕,讓劉備前往南徐娶親。

孫權繼母吳國太、喬國老反對周瑜美人計。

趙雲用諸葛亮之計使得周瑜弄假成真。

吳國太於甘露寺見玄德,大中其意。

國太接玄德、趙雲從館驛搬入府中。

玄德與孫權妹成親。

●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

孫權差人至柴桑郡報知周瑜玄德招親弄假成真之事,瑜又用計,欲軟禁劉備於東吳,然後以兵擊之。

玄德被聲色所迷,子龍拆諸葛第二個錦囊,假稱荊州告急(對備言操攻荊州),劉備與孫夫人以到江邊祭祀為由,辭別國太,瞞著孫權離南徐而去。

行至柴桑界口,周瑜派徐盛、丁奉堵截,孫權派陳武、潘璋趕來,均被孫夫人罵退。

蔣欽、周泰又持吳侯劍至,已去多時。

玄備離柴桑到劉郎浦,諸葛亮在江邊接應劉備上船。

周瑜帶兵追殺時遇到了諸葛亮的伏兵,諸葛亮令軍士高聲羞辱周瑜。

周瑜此計又敗,羞愧難當,氣得箭瘡復發,昏倒在船上。

這是孔明二氣周瑜。

●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台 孔明三氣周公瑾

操大宴銅雀台,獎勵文官武將。

孫權派華歆往許都,意欲挑起曹劉兩家爭端,曹操將計就計,進一步加深了孫劉兩家的恩怨。

劉備、孔明對前來索要荊州的魯肅說須取得益州後才能歸還荊州。

周瑜虛攻西川,欲借勞軍為名實取荊州,但「假途滅虢」之計被孔明識破,安排四路大軍等周瑜部隊到來。

周瑜箭瘡復裂,墜於馬下。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臥龍弔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

不久,周瑜接到了諸葛亮的一封來信,信中寫明了他的所有用心。

周瑜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之後死去,年僅三十六歲。

瑜臨死前上書吳侯薦魯肅以代已。

孔明至柴桑弔喪周瑜,回程中遇到龐統,諸葛亮告訴龐統如果不如意可去投奔劉備。

孫權見龐統貌不出眾,不用龐統,魯肅薦龐統於劉備。

劉備因為龐統容貌醜陋,將他派往耒陽縣處理事務。

張飛前去耒陽縣視察,發現龐統非凡的才能,終於使龐統受到劉備的重用。

曹操派人招降西涼州的馬騰,想讓馬騰南下征討孫權。

曹操為籠絡馬騰,特向漢獻帝上表,封馬騰為衛尉,並將其家屬遷入鄴城,便於控制。

又拜馬超(字孟起)為偏將軍,封都亭侯。

馬騰與黃奎密謀除掉曹操,事情敗露,曹操派曹洪、許褚、夏侯淵、徐晃等將率領大軍把馬騰的西涼軍馬包圍,經過激戰,馬騰的兒子馬鐵被亂箭射死,馬騰與另一個兒子馬休重傷被俘,隨後被綁至曹操面前。

馬騰罵不絕口,與馬休、黃奎一同遇害。

馬岱脫逃。

▲第五十八回: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

操起大兵三十萬,徑下江南。

權使魯肅求備,孔明叫備作書於馬騰之子馬超,令興兵入關,操不敢下江南。

馬岱回西涼告馬超以叔父馬騰等被曹操所殺之事。

馬超為報父仇,又接劉備書信,教其入關,便與西涼太守韓遂及馬岱、龐德等計奪長安,直抵潼關。

潼關一戰,曹操大敗,又脫紅袍,又割髯,又扯旗角包頸,幾乎喪命。

操欲渡河遏馬超之後,馬超趕曹操下船,許褚和渭南縣令丁斐救操脫險。

●第五十九回:許褚裸衣斗馬超 曹操抹書間韓遂

操築土城以拒馬超。

馬超戰許褚,許褚赤膊上陣,臂中兩箭。

韓遂派楊秋與操講和,曹操用賈詡之謀,離間馬超、韓遂。

曹操與韓遂在陣前交談,馬超懷疑韓遂。

操「改抹」給韓遂的書信,馬超愈生疑,超於陣前殺遂不成,反而被操軍圍困,為龐德、馬岱救出,望隴西臨洮而逃。

韓遂率眾投降曹操,被封為西涼侯。

操回許都。

消息傳入漢中,驚動了漢中太守張魯。

張魯想曹操必定會侵犯漢中,不如自己先派兵占據西川,然後稱王。

西川財富糧足,人口眾多,地勢險要,而且西川太守劉璋昏庸無能。

益州牧劉璋派張松為使赴許都說操伐張魯,以解益州之危。

●第六十回: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

張松準備把西川地圖秘密獻給曹操,不料曹操欺負張松相貌猥瑣,不予禮遇,將其亂棒打出,結果痛失得到西川的良機。

劉備派部將迎接經過荊州的張松,失望之餘的張松感激劉備之恩,臨走之前將西川四十一州地理圖本獻給劉備,願為內應,共取西川。

張松與友法正、孟達約備取川,劉備不忍取同宗基業。

經龐統說服,命孔明、雲長守荊州,自己與龐統領兵西行,與黃忠、魏延等人一同入川。

劉璋不聽部下黃權勸諫,引狼入室,迎玄德於涪城。

龐統和法正藉機密謀除掉劉璋。

●第六十一回:趙雲截江奪阿斗 孫權遺書退老瞞

魏延舞劍欲殺璋,璋手下人對舞,劉備止之。

孫權聽說劉備已去了西川,便想派兵斷劉備的後路,不想此事被他的母親吳國太聽見,吳國太怕孫權此舉會傷了自己的女兒,不准孫權妄動。

孫權與張昭謊稱吳國太病危,派周善前往荊州去接孫夫人和阿斗回東吳,意在令劉備拿荊州換阿斗。

趙雲追趕周善的船隊,在張飛的援助下奪回阿斗。

孫權遷居秣陵,治建業,築石頭城,又於濡須水口築塢,以防曹操。

操尊魏公,加「九錫」以彰功德,荀彧因從中阻擾,被賜死。

曹操率軍攻打東吳,要報赤壁之仇,被孫權擊敗。

孫權送給曹操一封書信,曹操收到信後退兵。

●第六十二回:取涪關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爭功

見曹操兵退,孫權又想再取荊州。

張昭獻計,給張魯寫一封信,讓他進攻荊州;再給劉璋寫一封信,說劉備想奪取西川。

劉備為劉璋抵禦張魯,劉璋以弱兵少糧給備,備怒。

恰在這時,張鬆通劉備事露(張肅所報),全家被劉璋所斬。

劉備用龐統之計,襲取涪(fú)水關,斬殺守將楊懷、高沛。

劉璋派張任等四人在雒(luò)城前下寨,黃忠、魏延爭破泠苞、鄧賢之寨。

魏延欲奪黃忠之功,破壞預定的計劃,導致戰敗,黃忠救出魏延,斬殺川將鄧賢;魏延設埋伏,活捉泠苞。

玄德不殺降卒,來去自由,歡聲動地。

備放冷苞,泠苞欲助劉璋子決涪水淹備兵,保雒城。

●第六十三回:諸葛亮痛哭龐統 張翼德義釋嚴顏

玄德防決水,斬泠苞。

龐統急於攻取雒城,不聽孔明勸告,不思回軍,催備進兵。

龐統至落鳳坡,被劉璋部將張任伏兵亂箭射死。

玄備哭祭龐統,無心再戰,令關平到荊州請諸葛亮。

諸葛亮把荊州託付關羽,囑關公「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諸葛亮、趙雲與張飛兵分兩路前往西川,而留關羽鎮守荊州。

(「東和北拒」)張飛途經巴郡,使「真假張飛」計(粗中有細)活捉巴郡太守嚴顏,嚴顏堅決不降,張飛欽佩嚴顏的志氣,以禮相待,並且用嚴顏的部隊為先鋒,提前到達涪水關。

●第六十四回:孔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

嚴顏使所管關隘守將盡降張飛。

劉備欲攻雒城,劫張任寨而敗歸,幸為張飛所救。

諸葛亮隨後也來到涪水關,定下計策生擒川將張任,張任誓死不降,被劉備下令處斬,備取雒城。

劉璋接法正勸降書,怒罵法正,使人求張魯相助。

馬超兵敗入羌,借西羌兵攻打冀城,刺史韋康欲降,參軍楊阜苦諫。

韋康不聽,投降後被殺。

馬超認為楊阜守義,復用楊阜為參軍。

楊阜假意投降馬超,暗地聯絡姜敘、梁寬、趙衢,裡應外合攻破馬超,馬超妻小均被殺。

馬超與龐德、馬岱投張魯,魯大將楊柏與兄楊松不容馬超。

楊松又聽黃權之言,欲助劉璋攻打備。

●第六十五回: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

張魯派馬超援救劉璋,馬超自告奮勇攻葭萌關欲捉劉備。

孔明用計敗李嚴,李嚴說服費觀降備,備得綿竹。

張飛與馬超連戰不分勝負。

孔明趕到葭萌關,用反間計,派人前去賄賂張魯謀士楊松,楊松向張魯誣告馬超欲謀反,使得馬超進退兩難,劉備趁機勸降了馬超。

馬超願與弟馬岱取成都,劉璋出降,劉備自領益州牧。

玄德聽趙雲勸阻,沒把成都有名田宅賜諸官,而是歸還給了百姓。

孔明治蜀重法,但對法正之橫不責,法正自斂。

雲長欲入川與馬超比試武藝,孔明以書安撫雲長。

▲第六十六回:關雲和單刀赴會 伏皇后為國捐生

孫權命諸葛謹赴成都討荊州,孔明設計使謹奔波無獲而回,魯肅定計請雲長於陸口寨外臨江亭上赴「鴻門宴」,企圖殺之,索取荊州。

雲長領周倉及八九個關西大漢赴宴,換和上船而歸。

操欲起兵南征,從諫作罷,王粲等人慾尊操為「魏王」,荀攸反對,操言其欲效荀彧,荀攸憤疾而死。

曹操權傾朝野,漢獻帝如坐針氈,漢獻帝與皇丈伏完密謀殺曹操,事機敗露,伏完全家被殺,伏皇后也被曹操下令處死。

曹操逼漢獻帝立自己的女兒曹貴人為皇后。

漢獻帝不敢不從,群臣也都不敢說話。

見宮內平定下來,曹操率兵西征,想先取漢中,再奪巴蜀,然後一舉奪得天下。

●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

曹操率兵攻打漢中張魯,操派兵抄追殺曹兵的楊昂、楊任之後,勝得陽平關,又得南鄭。

操計收張魯大將龐德又得東川。

楊松收受曹操賄賂,獻城投降,張魯也降了曹操,楊松因賣主求榮被操殺。

西川人聞操至,皆懼。

為了維持孫劉聯盟,劉備將荊州的長沙、江夏、桂陽三郡還給孫權,請孫權趁曹操在漢中之際兵進合淝。

諸葛亮許諾,等劉備奪下漢中後,將荊州之地全部奉還東吳。

合淝守將張遼、李典、樂進三人齊心協力,在逍遙津大破孫權進攻的隊伍,自此張遼威震東吳。

●第六十八回: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

曹操撤兵漢中,留曹洪駐守,自己率軍隊下江南救合淝。

凌統奉權命欲敗操銳氣,與張遼斗不分勝負。

孫權部將甘寧帶一百人夜至操中軍左衝右突,不折一人而回,權深贊之。

甘寧射中樂進面門,救出凌統,凌統與甘寧結為生死之交。

二處交兵,權傷亡甚大,陳武、董襲陣亡,孫權不得已向曹操求和,答應每年給朝廷進貢。

曹操見一時攻不下江南,也班師回朝。

曹操回許昌後,晉升為魏王,崔琰因阻操為魏王而死。

操從賈詡計,立長子曹丕為王世子。

操於鄴郡築魏王宮。

道士左慈來到鄴都,施展法術戲弄曹操,曹操大怒,欲處斬左慈,卻被左慈的術法嚇得一病不起。

●第六十九回:卜周易管輅知機 討漢賊五臣喪命

曹操因驚嚇而得病,請來平原神卜管輅(lù)到許都為曹操占卜,皆靈驗,如魯肅身故以及西蜀來犯等。

並預言曹操將會在定軍山損一大將。

少府耿紀、韋晃、金褘以及太醫吉平之子吉邈、吉穆,趁許都正月十五慶賞元宵佳節之際欲討曹操,不成皆亡。

曹洪、張郃(hé)領兵到漢中,初戰告勝。

▲第七十回: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盪山

張郃立下軍令狀,攻打巴西。

張飛巧借地利出奇兵,首戰告捷,乘勝追擊宕渠山。

張郃堅守不出,張飛連日飲酒,給張郃製造錯覺。

張郃果然中計,出兵劫營,中了張飛埋伏,大敗,三座大營也被張飛乘虛奪取。

張郃求援曹洪,曹洪不肯。

只好使用誘敵深入的計策,陣斬雷銅。

張飛吸取教訓,將計就計,派魏延火燒伏兵,張郃大敗,退守瓦口關。

張飛見瓦口關易守難攻,在勘察地形時從逃難百姓口中知道有捷徑可以抄到瓦口關背後。

於是自帶五百精兵,在百姓的導引下翻山越嶺,抄到瓦口關背後,與魏延兩下夾攻,終於奪取瓦口關。

張郃落荒而逃,投奔曹洪。

曹洪大怒要斬,在郭淮勸說下,張郃帶兵攻打葭萌關戴罪立功。

葭萌關守將孟達迎戰,戰敗,向成都告急。

諸葛亮智激老將黃忠挂帥救援。

黃忠與嚴顏奇正相生,兩下夾攻張郃,旗開得勝,一舉解圍。

曹洪派少壯派韓浩、夏侯尚增援。

黃忠用驕兵之計連敗數陣,誘敵深入,突然襲擊,大破魏軍。

張郃等敗走天盪山。

黃忠乘勝追擊,與迂迴敵後的嚴顏兩下夾攻,奪取天盪山,斬殺夏侯德。

接到捷報,劉備大喜,並在法正建議下,作出奪取漢中的戰略決策,率大軍親征漢中。

在諸葛亮的智激下,黃忠自告奮勇,並立下軍令狀,只率本部三千人去取漢中守將夏侯淵首級。

●第七十一回:占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雲寡勝眾

操親出征,至藍田,看望蔡邕之女蔡琰,試楊修才。

黃忠從法正「反客為主」之計,步步為營,打敗駐守定軍山的夏侯淵,俘夏侯尚。

黃忠在法正幫助下,先奪得定軍山西一山頭,以逸待勞,殺了夏侯淵,奪了定軍山。

曹操率軍前來報仇,黃忠燒操糧草,被圍,為趙雲救出,趙雲單槍匹馬據漢水打敗操追兵,重現長坂坡的風範。

玄德,孔明贊子龍一身都是膽。

操命徐晃從斜谷小路取漢水,王平往助。

▲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徐晃不聽王平意見,被黃忠、趙雲打敗,王平降玄德。

操被背水一戰的劉備打敗,回到南鄭,魏延、張飛已得南鄭,操走陽平關。

針對曹操的為人多疑,孔明採取疑兵之計,接連挫敗曹操。

操棄陽平關而逃至斜谷界口,進退兩難,三軍士氣消失殆盡。

主簿楊修為人放曠,多次觸犯曹操的忌諱,他看透了曹操想要退兵的心思,被曹操斥為惑亂軍心,借「雞肋」之說將其處斬。

備乘勝追擊,操不得已撤回許都。

●第七十三回: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

曹操兵敗,又中魏延一箭,三軍銳氣墮盡,退回京兆。

劉備取漢中,安民已定,大賞三軍,人心大悅。

諸葛亮引法正等人慾尊玄德為帝,玄德不從。

孔明建議暫為漢中王,玄德應允,築壇於沔陽,進位漢中王,與曹操名爵相等,立子劉禪為王世子,亮為軍事,又封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為五虎大將,並進表許都。

曹操聞之大怒,欲興兵討伐。

司馬懿獻離間計,欲與東吳合力破蜀兵。

劉備引百官回到成都,修築宮廷,廣積糧草,多造兵器,以圖進攻中原。

操派滿寵為使,說權攻荊州。

東吳因荊州之痛,求二全之計,如與雲長結親則共同破魏,不成則合力破蜀。

關羽放棄了孔明聯吳抗曹的策略,粗暴地拒絕了孫權派來的求婚使者(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關羽得到劉備指令,留少數人守荊州,自己帶領兵馬進攻襄陽。

糜芳、傅士仁因飲酒誤事,為關羽杖責並免去先鋒印綬。

關羽大敗曹仁,得襄陽,乘勝攻打樊城,曹仁堅守不出。

司馬王甫諫關羽須提防荊州守備,關羽不聽。

▲第七十四回:龐令明抬櫬決死戰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曹操派于禁前去救樊城,使龐德為前部先鋒。

龐德原是馬超副將,馬超此時已是劉備得力助手;龐德的哥哥龐柔這時也在西川為官。

曹操不信任他,想免去他的先鋒之職。

龐德向曹操發誓,要忠心報主。

龐德造一櫬(chèn,空棺),抬赴樊城,與妻子生死離別,以表忠曹而破關公之決心。

關公與龐德戰百餘回不分勝負,龐德一箭射中關公左臂,于禁剛愎白用,嫉賢妒能,恐龐德立功,鳴金收兵。

于禁在罾口川下寨,被關羽決水淹寨,于禁統領的七軍全軍覆沒,于禁被擒,龐德被斬。

于禁兵屯罾(zēng)口川,關公放襄江水淹七軍,于禁投降,統領的七軍全軍覆沒,龐德被擒不降而被斬。

關公被曹仁兵放毒箭射中右臂。

▲第七十五回:關雲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

關羽在攻樊城時中了毒箭,神醫華佗前來為關羽刮骨療毒,公全無懼色,飲酒吃肉,談笑弈棋,神態自若,留下了一段佳話。

操聯東吳,夾攻關公。

東吳呂蒙(字子明)用陸遜(字伯言)之計,假裝病退並以陸遜代之,使關羽不設防荊州。

孫權拜呂蒙為大都督,呂蒙讓精銳士卒都埋伏在船艙里,選會水之戰士裝扮成商人著白衣向潯陽進發,騙過關羽守軍,乘夜占領烽火台,不費一兵一卒,奪得荊州。

孫權放于禁歸,呂蒙治軍嚴肅。

治中潘浚、公安守將傅士仁投降。

▲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

曹操派徐晃前來助戰,徐晃與關羽在沔水展開大戰,用計大敗關平、廖化、關公。

傅士仁招降南郡守將糜芳,南郡也落入東吳之手。

關羽聽說荊州有失,急忙向荊州方向退兵,可各將因呂蒙善待城中家眷而皆無戰心。

關公敗走麥城,廖化向上庸軍守將劉封、孟達求救,二人袖手旁觀而不承羽命。

諸葛謹往說關公報降不成。

●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

麥城孤城難守,關公欲棄麥城投西川,路遇伏兵,被潘璋部將馬忠所獲,孫權勸降不成,斬關公、關平。

關羽的坐騎赤兔馬被馬忠所獲,獻與孫權,孫權又將它賜給馬忠。

此馬因數日不吃草料而死。

關羽陰魂被玉泉山老僧普凈點化,自此常在玉泉顯靈。

在君臣慶功之時,呂蒙因被關羽陰魂索命而死。

為嫁禍曹操,孫權納張昭言,將關羽首級轉送給曹操,曹操識破孫權的計謀,為了消除誤會,厚葬關公於洛陽南門,贈為荊王。

劉備聞關公敗亡,昏絕於地。

●第七十八回: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

劉備欲進兵東吳為關公報仇,孔明勸阻,教他按兵不動,且與關公發喪,待吳、魏不和,乘時而伐。

曹操為建新宮殿砍梨樹,曹操夜夢而染頭風病。

曹操命華佗為己醫治,華佗欲為之施剖顱手術,曹操大怒,疑其為關公報仇,將華佗囚於獄中加以拷打,不久華佗身亡。

孫權與操書,勸其「早正大位」,操不上當,封孫權宮爵,令其拒備。

曹操病勢轉重,對眾臣吩咐身後之事,立其子曹丕為繼,長嘆而死。

●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

曹丕繼承王位,以圖畫羞死於禁。

曹彰等去弔唁,但是三弟曹植、四弟曹熊沒有去。

曹丕唯恐兄弟們爭奪王位,便對他們蓄意加害。

他逼次弟曹彰交出軍隊。

以不來奔喪理由抓捕曹植、曹熊。

曹熊害怕曹丕怪罪,就自殺了。

曹植才智力過人,原本最受曹操寵愛,只因他嗜好喝酒.放蕩不羈,所以曹操未傳位於他。

曹丕的母親要曹丕放過曹植,華歆則勸曹丕除掉曹植。

曹植被拿下問罪,曹丕讓曹植以一幅畫為題限七步內做詩,曹植七步即成。

曹丕又讓曹植以「兄弟」為題作詩,曹植在極端悲憤的情況下應聲吟頌道:「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了大哭一場,免了曹植的罪,把他降為安鄉候。

劉備為報雲長之仇,遣使升劉封去守綿竹,賜彭羕死於獄,孟達卻投魏去了。

孟達欲勸降劉封,劉封扯書斬使,率部與戰不利,逃回成都,卻被劉備拿下問斬。

夏侯惇病死。

●第八十回:曹丕廢帝篡炎劉 漢王正位續大統

獻帝在華歆、曹洪、曹休等威逼下讓帝位於曹丕,曹丕虛偽地推託了三次。

漢獻帝迫不得已,修築「受禪台」,親自將玉璽交給曹丕。

曹丕即位後,定國號大魏。

改年號為黃初,迫封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曹丕將漢獻帝封為山陽公,即日必須離開京城,不宣召不得入朝。

曹丕正在拜謝天地,忽然刮來一陣怪風。

曹丕受驚,數日不能上朝。

後來,他懷疑許都宮殿有鬼怪,便決定遷都洛陽。

劉備在蜀中聽說曹丕自立為大魏皇帝,又聽到傳言說漢獻帝已經遇害,憂慮成疾,不理政務。

諸葛亮勸說劉備復興漢室,劉備再三不從,諸葛亮詐病賺劉備允諾稱帝一事。

建安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蜀漢,改年號為彰武元年,封諸葛亮為丞相。

備欲起傾國之兵伐吳為關羽報仇,趙雲諫阻。

●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張飛遭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

劉備不聽趙雲、秦宓(mì)、孔明之勸發兵七十五萬伐吳,令諸葛亮保太子守西川。

在閬中的張飛報仇心切,下令軍中在三日內置辦白旗白甲,掛孝討伐東吳。

第二天,兩位部將范疆、張達說一時難以置辦齊白旗白甲,希望能寬限幾天。

張飛一聽大怒,將二人綁在樹上,使性鞭撻五十鞭。

二人心懷怨恨,當夜趁張飛喝醉之機,入帳殺張飛,割了首級,逃往東吳。

連失兩個兄弟,對東吳更是痛恨有加,當即率領大軍,以吳班為先鋒,關羽、張飛之子關興、張苞護駕,討伐東吳。

孫權使諸葛謹說服劉備與東吳和好,共討曹丕。

●第八十二回:孫權降魏受九錫 先主征吳賞六軍

諸葛謹勸劉備罷征而不得,回江南。

面對劉備的興師問罪,孫權差中大夫趙咨見魏帝丕求援,向魏稱臣,曹丕便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但卻坐山觀虎鬥。

蜀軍大軍壓境,孫權召部將商量對策,小將孫桓請纓應敵。

劉備派關羽的兒子關興和張飛的兒子張苞迎戰,孫桓大敗,派人向孫權求救。

劉備從巫峽建平起,直接彝陵界口,七百餘里結連四十餘寨。

劉備見關、張二位小將屢立戰功,不禁讚嘆道:昔日老將已經無用。

第八十三回:戰猇亭先主得仇人 奪江口書生拜大將

老將黃忠一聽,徑直來到蜀軍前鋒營中與吳兵作戰,斬吳將史跡,後中埋伏中箭回營身亡。

劉備愈加憤恨,加緊攻打東吳,大戰猇(xiāo)亭。

甘寧身亡,關興斬仇人潘璋首級而歸,得了父親的青龍偃月刀。

糜芳、傅士仁殺了馬忠來降被剮。

江南人膽戰心寒,日夜號哭。

孫權見劉備勢不可擋,不得已將殺死張飛的范疆、張達送往蜀軍營寨,並許諾送還夫人,歸還荊州,以求罷兵,但劉備仍然不肯罷休,定要掃平東吳。

孫權求和不得,危急之中,闞澤向孫權推薦了儒將陸遜。

陸遜擔心文武百官不聽從自己的號令。

孫權於是連夜築壇,大會百官,拜陸遜為大都督、右護使鎮西將軍,掌管東吳六郡八十一州兼荊楚諸路人馬。

陸遜領命出帥,眾人都不服。

陸遜總督東吳軍馬,堅守不戰,以靜制動,等待破蜀的時機。

劉備軍馬從猇亭一直排到川口,前後紮下四十個營寨,接連七百餘里。

劉備每天派入挑戰,陸遜只令堅守,不准出迎。

劉備焦躁不安。

這時已是夏天,氣候炎熱。

劉備決定將營寨移到樹林中陰涼之處。

他派一萬多老弱殘兵在吳軍寨前駐守,自己則帶上精兵埋伏在山谷中。

一旦吳軍趁蜀軍移營時前來襲擊,老弱殘兵們便詐敗,只等吳軍追來,劉備就帶上精兵斷其後路,一舉攻破吳軍。

▲第八十四回: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圖

陸遜聽說蜀軍移營後,到營前仔細觀察。

周泰等請戰,陸遜以前面山路有伏兵不讓出擊,三日後,伏兵不得其果便出。

陸遜等備兵疲意困,後發制人,吳主領兵應。

曹丕派兵襲東吳。

諸葛亮在蜀中聽說劉備移營之事,非常擔心,認為是兵家大忌,便命馬良速叫劉備改屯諸營(但已為時晚),自己回成都調兵遣將,準備救助劉備。

蜀軍多次挑戰,都沒有效果,有些懈怠起來。

陸遜先使淳于丹探明蜀兵虛實,次日夜裡借東南風放火,蜀軍七百里營寨均被燒著,劉備敗走,被趙雲救入白帝城,傅彤、馮習、孫恆先後戰死。

孫夫人誤以為劉備亡,投江而死。

陸遜乘勝追擊,來到夔門關外的魚腹浦。

只見江岸邊有亂石八九十堆,擺成了一個陣。

陸遜誤入八陣圖之死門,諸葛亮岳父黃承彥引其出生門。

陸遜嘆服諸葛亮,懼魏乘虛襲吳,不敢深入西川,引兵返回。

▲第八十五回: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

魏主出三路兵伐吳,皆被擊敗。

劉備兵敗後,不願回成都,把白帝城館驛改為永安宮,不久便氣恨交加,染病不起。

第二年四月,劉備心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便託孤於諸葛亮,並言明,如果劉禪可以成事,就請諸葛亮輔佐他,如果劉禪不才,諸葛亮可取而代之。

劉備死後,年幼的劉禪即位。

曹丕乘此之機,調動五路大軍攻蜀。

後主親往相府請孔明理事,諸葛亮運籌帷幄,言四路兵皆已退,唯余吳一路。

鄧芝看透了諸葛亮的心思,諸葛亮就派他出使東吳,消除舊怨,共拒操魏。

●第八十六回:難張溫秦宓逞天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陸遜擊退魏兵,被拜為輔國將軍、江陵侯領荊州牧,主持軍務。

魏國欲和東吳聯手進攻蜀國,東吳佯為答應,坐觀其變。

結果魏國很快被蜀國擊退。

此時,鄧芝來到吳國。

鄧芝不懼油煎往說吳主,對孫權陳述蜀、吳兩國利害關係,終於使孫權決定斷絕與魏國的來往,聯合蜀國共同抗魏。

吳主派張溫同鄧芝赴蜀,張溫至蜀甚傲,益州學士秦宓席間故意難之,溫不能對,孔明以善言解之,又令鄧芝與張溫同去吳答禮吳蜀通好,自此吳蜀又恢復了友好關係。

曹丕聞之大怒,御駕親征,南下伐吳,吳將徐盛設計火攻大破曹丕,魏將張遼身死。

●第八十七回:征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

建寧太守雍闓結連蠻王孟獲起兵反蜀,孔明不顧勸阻,堅意親率大軍南征。

孔明先使反間計,令南蠻軍馬自相殘殺,不攻自破(高定先後攻殺雍闓、朱褒)。

馬謖建議孔明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孔明使魏延、趙雲深入蠻地,戰敗孟獲三洞元帥,孟獲親自出戰,被魏延活捉,孔明盡釋其將士,待來日再決雌雄。

●第八十八回: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

孟獲倚仗瀘水天險,堅守不戰。

孔明命前來送解暑藥並糧草的馬岱引三千軍去瀘河下游渡河截糧,軍士因中毒半渡而死,後知半夜水冷毒散方無事。

馬岱於夾山峪奪了蠻糧。

第二洞元帥董荼那擒孟獲見孔明,獲不服,孔明再釋。

孟獲教弟孟優以詐降進寶於孔明以裡應外合,卻被諸葛亮識破,孔明用藥醉倒孟優,前來接應的孟獲被扮做蠻兵的馬岱所捉。

孟獲不服,孔明放回,謂眾將三擒三縱,「誠欲服其心,不欲滅其類也」。

●第八十九回:武鄉侯四番用計 南蠻王五次遭擒

孔明於多洱河畔設寨,堅守不出,待獲兵疲乏,假意棄寨而走,誘孟獲深入,設下伏兵而四擒四縱。

孟獲求援於禿龍洞主朵思大王,朵思倚仗周邊險惡的環境——毒之四泉(啞泉、滅泉、黑泉、柔泉)阻擋蜀軍,封鎖了大路,把蜀軍賺人了絕境。

在山神的指引下,孔明求得孟獲之兄孟節為蜀兵解毒,蜀兵掘地得水。

蠻方二十一洞迤西銀冶洞主楊鋒擒孟獲獻孔明,孔明五縱之去。

●第九十回:驅巨獸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

孔明揮師南進,蜀軍士壘土越牆得三江城,孔明計擒孟獲妻子祝融夫人,換回被俘蜀將。

孟獲向木鹿大王求救,以巨獸擊退蜀兵,諸葛亮巧用假獸驅逐蠻方真獸,孟獲大敗。

孟獲與祝融夫人前來詐降,但計劃失敗遭擒,六縱而去。

孟獲欲借烏戈國藤甲軍擊垮蜀軍,孔明設計誘烏戈國之藤甲兵至盤蛇谷中盡燒之,孟獲被馬岱生擒活捉。

孟獲對諸葛亮心服口服,終於投降,諸葛亮封孟獲為王,並歸還所有奪取的土地。

南蠻從此臣服,發誓永不再反。

蜀國南方從此平定下來。

●第九十一回:祭滬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

南蠻平定,諸葛亮祭祀了瀘水的鬼魂後勝利班師回成都。

魏主曹丕崩,曹睿立。

司馬懿被封為驃騎大將軍,提督雍、涼等處兵馬。

孔明根據參軍馬謖建議使「反間計」(註:第100回,諸葛亮「六出祁山」,司馬懿也對其採取過「反間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曹睿把司馬懿削職回鄉。

孔明上《(前)出師表》一道,勸後主劉禪盡心治國並準備伐魏,譙周諫阻不聽。

諸葛亮率領眾將北伐,令趙雲、鄧芝為前部先鋒。

曹睿封夏侯淵之子夏侯楙(mào武帝曹操女婿)為大都督,司徒王朗諫勸不聽。

楙率兵二十餘萬,星夜到長安,來敵孔明。

●第九十二回: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安定、南安、天水)

孔明不用魏延長驅直入之計,從隴右取平坦大路,依法進兵。

蜀、魏兩軍在西涼大戰,西涼名將韓德帶領四子(瑛、瑤、瓊、琪)出馬迎戰蜀軍,但五人皆被趙雲所殺。

趙云為先鋒,此時已是七旬老將,仍不減當年之勇。

魏軍大敗,楙退入南安郡。

孔明兵圍南安後,又騙出了安定守軍,智取安定、南安,活捉了夏侯懋。

安定太守崔諒詐降,但被諸葛亮識破,崔諒身死。

●第九十三回: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

諸葛亮派趙雲攻打天水城,派蜀將偽裝成魏將,前去請天水郡軍馬解圍,並設下埋伏。

天水太守馬遵部下大將姜維(字伯約)出迎,識破孔明計謀,並將計就計,反而大敗趙雲。

孔明十分賞識姜維的將才,就巧用反間計,先佯攻冀城。

姜維因母親住在冀城,急忙回去守城。

諸葛亮派人扮作姜維的模樣,假裝投降,讓其他魏軍認為他已叛國。

姜維因受馬遵所攻,無路可走而降蜀,得天水。

諸葛亮出祁山,兵臨渭水。

曹睿命曹真為大都督,率二十萬軍馬迎戰蜀軍。

軍師王朗欲說降諸葛亮,卻反被孔明罵死於陣前,曹真、郭淮亦被殺敗。

●第九十四回: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馬懿克日擒孟達

曹真以和親為條件,請羌兵來助戰。

關興、張苞領兵作戰,卻被羌人的鐵車陣打得大敗。

這時已是十二月,天降大雪,姜維在雪下挖了深溝,將羌人的鐵車兵全部陷在其中,羌兵大敗。

諸葛亮將羌兵首領放走,羌人從此臣服。

蜀軍乘勝追擊,直追到渭水,曹真兩路先鋒被趙雲、魏延所斬,上表乞援。

鍾繇保舉司馬懿,曹睿加懿為平西都督,使由宛城赴長安。

新城太守孟達欲歸蜀國,決定起兵伐魏,但計劃泄露。

司馬懿得孟達造反信,不奏朝延,先予征除。

司馬懿突發奇兵,孟達被申耽一槍刺於馬下,徐晃亦被孟達射中而亡。

司馬懿後見曹睿,舉張郃為先鋒,往破蜀兵。

▲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街亭離陽平關不遠,是漢中咽喉之地,蜀軍的糧草都必須從這條路上運輸供應。

如果街亭有失,諸葛亮只能退回漢中。

馬謖立下軍令狀,自告奮勇率二萬五千精兵去守街亭。

諸葛亮深知街亭的重要,又派高翔領兵駐紮在離街亭不遠的列柳城。

再派大將魏延屯兵於街亭之後。

諸葛亮將大軍安排妥當,準備從斜谷出擊,最終奪取長安。

馬謖來到街亭,看了地勢,認為諸葛亮太多慮,於是不聽王平建議,將兵寨扎在山上。

司馬懿指揮大軍將土將山團團圍住,蜀軍不戰自亂,街亭失守。

魏延、王平等各路人馬也頻頻失利。

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直取諸葛亮屯糧的西城。

這時諸葛亮身邊只有一班文官和二千五百老弱殘兵。

大軍壓境,諸葛亮鎮定自若,大開城門,派二十個軍士扮成老百姓,在城外洒掃街道。

自己羽扇綸巾,在城樓之上焚香彈琴。

司馬懿怕中埋伏,急忙退兵。

諸葛亮知道司馬懿大軍不久又會重新殺回,於是下令放棄西城,撤回漢中。

司馬懿又回到西城,聽老百姓訴說諸葛亮唱了一出「空城計」,不禁自嘆不如。

▲第九十六回: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髮賺曹休 (失、空、斬)

尚書孫資建議曹睿分兵守險要,養精蓄銳,以圖吳蜀,曹睿駕回洛陽。

諸葛亮率軍退回漢中,趙雲不少一將一卒而歸,孔明賞賜。

諸葛亮想起劉備臨死時曾囑咐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的話,感慨自己用人不慎,誤了蜀國大事。

馬謖自縛後前來請罪,為了嚴明軍紀,孔明揮淚斬馬謖,馬謖死時年僅三十九歲。

諸葛亮又上表劉禪,自貶三級。

劉禪依言,將諸葛亮貶為右將軍,仍然辦理丞相的一切事務。

諸葛亮在漢中重新教練軍隊,積聚糧草,打制兵器,準備再戰。

曹休準備進攻吳國,東吳鄱陽太守周魴到曹營詐降,以自刎、斷髮之舉騙取了曹休的信任。

曹休被賺入石亭,被陸遜打敗。

●第九十七回: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

東吳挫敗魏軍後,派遣使者到蜀國,商定合力討伐魏國。

這時,蜀軍已是兵強馬壯,糧草充足。

為了完成統一大業,諸葛亮正率領蜀軍準備出兵。

趙雲病重而死,劉禪厚葬趙雲。

諸葛亮再度上表請求伐魏,這就是著名的《後出師表》。

孔明二出祁山,領兵三十萬進兵陳倉,遭到了守將郝昭的頑強抵抗。

同鄉靳祥兩番說郝來降,郝斷然拒絕。

孔明幾次攻城不下,魏將王雙又前來助戰,連斬兩員蜀將,便向姜維求計。

曹真為了與司馬懿比功,大舉進兵,姜維詐降曹真,部將費耀替曹真出征,中計自刎,蜀兵三至祁山。

●第九十八回: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侯取勝

司馬懿深識諸葛亮之法,認為蜀兵利在速戰,魏兵則宜久守。

魏軍把守著陳倉要道,諸葛亮的軍糧無法順利運送。

魏軍一直不與蜀軍正面交戰,只等蜀軍缺糧。

不久,魏軍估計蜀軍糧草已經不多,便派兵假裝運糧,等蜀軍來搶,糧車上卻裝上乾柴茅草,只等蜀軍一到,便引火燒車,然後用外面的伏兵進攻。

諸葛亮將計就計,反設埋伏。

當晚,蜀軍襲擊魏軍營寨,以火攻大大敗曹軍。

孔明雖獲勝,但還是安排退軍之計,等到曹真知曉,蜀兵已去二日。

魏延受諸葛亮密計,斬追將王雙。

東吳孫權稱帝,改元黃龍。

後主聽孔明言,齎禮作賀,陸遜虛張聲勢以伐魏。

陳倉將領郝昭病危,渚葛亮乘機奪了陳倉。

曹真不能抵擋孔明,曹睿便拜司馬懿為大都督。

孔明出漢中,奪取陳倉,三出祁山。

●第九十九回: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

諸葛亮攻下武都、陰平兩郡,敗郭淮、孫禮,後主劉禪詔諸葛亮官復原職。

司馬懿見諸葛亮料事如神,遂按兵不動。

諸葛亮假意退兵,引得司馬懿上當追趕,蜀軍趁機偷襲了魏軍營寨。

諸葛亮正準備再次進攻,忽然傳來張苞身死的消息。

諸葛亮放聲大哭,昏倒在地,從此得病臥床不起,只好退兵回漢中。

蜀軍已走了五天,司馬懿才得知,不由感嘆諸葛亮神出鬼沒。

建興八年秋七月,睿即拜曹真為大司馬、征西大都督,司馬懿為大將軍、征西副都督,劉曄為軍師。

引四十萬大兵,直奔劍閣,來取漢中。

諸葛亮已經病好多時,每天操練人馬,演習陣法。

聽說魏軍來犯,諸葛亮預測一月內必有大雨,便派一千人馬去守陳倉要道,自己率大軍隨後接應。

魏軍攻人陳倉城,卻見陳倉已是一座空城,房屋被諸葛亮全部燒毀。

這時天降大雨,接連下了三十天,魏軍行住都在泥水中,馬無草料,死者無數,軍士怨聲不絕,司馬懿退兵。

●第一百回: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陣辱仲達

孔明四出祁山。

曹真與司馬懿打賭料敵,各守一谷等候蜀兵。

魏延、陳式不聽孔明「防魏伏兵,不可輕進」的命令,擅自領兵出箕谷,被魏兵殺敗。

曹真麻痹大意,被蜀軍劫了營寨,司馬懿救曹真,曹真一病不起。

孔明斬陳式留魏延,又作書送曹真,曹真讀了書信,氣死於軍中。

諸葛亮在渭濱擺下戰場,與司馬懿交鋒。

兩軍對壘,司馬懿與孔明比斗陣法。

司馬懿擺出「混元一氣陣」,諸葛亮則以「八卦陣」破之,魏軍大敗。

不料,負責運送糧草的都尉苟安因好喝酒耽誤了時間,被諸葛亮責打,苟安心懷不滿,連夜投奔魏軍。

司馬懿讓苟安回成都散布謠言,說諸葛亮有篡國之意。

後主中司馬懿反間計,召孔明回成都。

孔明增灶減兵而退,魏兵不敢追。

●第一百一回:出隴上諸葛妝神 奔劍閣張郃中計

孔明回成都追殺散布流言之宦官,孔明復回漢中,從楊儀計,分兩路軍兵,輪流圖魏。

建興九年二月,諸葛亮五出祁山。

司馬懿領兵迎戰。

聽說蜀軍出陳倉、過劍閣、由散關往斜谷而來,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是打算用隴西小麥充作軍糧。

於是司馬懿派兵留守祁山,自己率領大軍往隴西而來。

見魏軍已有防備,諸葛亮與姜維、關興、魏延等裝神弄鬼,迷惑魏軍,嚇得魏軍軍心大亂。

諸葛亮乘機偷割了壠上的小麥,送赴鹵城打曬。

郭淮獻計攻鹵城,被孔明伏兵四面殺敗;淮又獻計調雍、涼諸郡人馬,自己奇襲劍閣,截蜀兵歸路,亦被蜀兵擊敗。

永安李嚴誤了軍糧,恐諸葛亮責怪,謊稱吳兵入侵,孔明急忙撤兵。

諸葛亮撤軍回蜀,張郃前往追擊,諸葛亮在木門道設下伏兵,射死張郃。

孔明與後主謫妄言東吳連魏蜀李嚴為庶人。

孔明養軍三年,不顧勸阻,又要伐魏。

●第一百二回:司馬懿占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

太史譙周以種種異兆為由要丞相「只宜謹守,不可妄動」,孔明發誓六出祁山,剿滅漢賊,鞠躬盡誶,死而後已。

孔明星夜至漢中,聞關興亡,放聲大哭。

引三十萬兵,姜維、魏延為先鋒,分五路至祁山。

司馬懿薦夏侯淵四子為先鋒,行軍司馬,又令郭淮,孫禮總督西兵馬,於北原下寨,不予出戰。

孔明虛攻北原,暗取渭濱,司馬懿識破而用兵,蜀兵大敗,吳班戰死。

孔明差費禕使東吳求與之攻取中原,權言魏延必為禍。

司馬懿派鄭文詐降孔明,被孔明識破,魏兵劫寨大敗。

孔明在上方谷(即葫蘆谷)作木牛流馬,搬運糧草。

司馬懿見狀,派兵來搶,然後如法炮製,運送軍糧:司馬懿不知諸葛亮的木牛流馬里沒有機關,只須將牛馬內舌頭一扭,這些牛馬便不能行動、待蜀軍殺到,將舌頭再扭轉過來,又可長驅大行,諸葛亮用此計不僅奪得魏軍大量糧草,還使魏軍士兵感到如遇神怪,無不驚畏,不敢追趕。

司馬懿為張翼、廖化所敗,棄金盔而逃脫。

●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魏延毀功)

司馬懿在上方谷受挫,逃回營寨,堅守不出。

吳主分三路兵伐魏敗歸。

諸葛亮經過精思熟慮沒下一計,讓士兵佯作運糧,天天在上方谷往來,故意被司馬懿抓去,以示無備,魏軍接連小勝。

司馬懿終於忍耐不住,大舉進攻蜀軍:諸葛亮將司馬懿誘進上方谷,縱火焚燒。

不料天降大雨,司馬懿父子三人逃回,從此堅守不出。

孔明以巾幗女衣並侮辱之書信送司馬懿,激他出戰,懿本怒,卻不出戰。

諸葛亮事無巨細一一過問,終於積勞成疾,聽說吳兵無功而還,昏倒於地。

諸葛亮自知時日不多,欲用禳星之法延長壽命,但還差一天就成功的時候,大燈被魏延失足撲滅,諸葛亮仰天長嘆。

●第一百四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象魏都督喪膽

諸葛亮病重,喚姜維(授兵書)、楊儀等人託付後事,並設計好蜀軍退兵路線。

孔明強支病體,遍觀各營,喟然長嘆。

劉禪差李福前來問安,李福向諸葛亮詢問後繼者,諸葛亮推薦蔣琬、費禕相繼為丞相繼承人。

建興十二年八月,諸葛亮死於五丈原,死時五十四歲。

劉禪將諸葛亮厚葬在定軍山。

姜維、楊儀不敢舉哀,安置翕中。

魏延不服楊儀,口出不遜之言。

司馬懿引兵追趕,看到諸葛亮事先囑咐人製作的木偶像端坐車內,以為諸葛亮還活著,便急忙退兵。

這就是所說的「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第一百五回:孔明預伏錦囊計 魏主拆取承露盤

魏延不滿楊儀領兵,起兵造反。

魏延和楊儀分別秦明後主,言對方背反。

後主知魏延反,派董允好言撫慰。

馬岱假意願助魏延取西川,與姜維、楊儀按孔明錦囊妙計殺魏延。

楊儀不服蔣琬,後主罷為庶人。

隨後一段時間,三國各自罷兵。

曹睿耽於聲色,在許昌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勞民傷財,怨聲不絕,又欲長生不老,派馬鈞赴長安拆取漢武帝時修建的柏梁台上之銅人、承露盤,眾官諫諍,曹睿不聽。

●第一百六回:公孫淵兵敗死襄平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

遼東的公孫淵擁兵造反,自號為燕王,興兵入侵魏國。

曹睿大驚,派司馬懿前去征討,日日攻打。

不久,公孫淵在城中彈盡糧絕,只好投降。

司馬懿斬殺了公孫淵,得勝回朝。

魏景初三年春,曹睿病死。

臨終前,效法劉備託孤,把年幼的兒子曹芳託付給司馬懿,並封曹真的兒子曹爽為大將軍,總攝朝政。

司馬懿和曹爽扶立曹芳登上帝位,二人輔佐曹芳執政。

曹爽忌憚司馬懿,入奏魏主曹芳,加封司馬懿為太傅,奪了司馬懿的兵權,控制在自己手裡。

自此曹爽在朝廷專權,不聽大臣勸諫。

為避免曹爽謀害,司馬懿韜光養晦,裝病臥床,兩個兒子也退職閒居。

但曹爽仍對司馬懿有所忌諱,派荊州刺史李勝前去打探消息。

看到李勝來到,司馬懿披頭散髮,坐在床上,假裝年老耳聾,聽不清是「荊州」還是「并州」。

李勝見司馬懿如此老態不堪,放心離去,告訴曹爽。

曹爽從此不再防備司馬懿。

司馬懿欲乘曹爽和曹芳出城居謁高平陵之機率二子謀爽。

▲第一百七回: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

曹爽與魏主曹芳一同出城狩獵,並帶御林軍護駕。

司馬懿一看機會來到,馬上率舊部起兵都城洛陽,迫使太后降旨,逼迫曹芳削去曹爽兵權,罷免曹爽。

桓范等人建議曹爽帶曹芳前往許都,以天子之令討伐司馬懿。

曹爽沒有採納。

司馬懿又捏造罪名,說曹爽謀反,將曹爽滅門三族。

曹芳封司馬懿為丞相,令他和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同管國事。

曹爽的親戚夏侯霸反魏,敗於郭淮與陳泰後投漢中降姜維。

姜維以霸為嚮導官伐魏,在牛頭山被郭淮、陳泰用計打敗,飛奔陽平關,司馬懿長子司馬師欲奪關,姜維用武侯臨終時所傳「連弩」之法,一弩發十矢而敗師。

●第一百八回: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

姜維領敗兵回漢中。

司馬懿病逝,司馬師、司馬昭掌管魏國大權。

孫權病死,孫亮即位。

司馬昭趁孫權新亡南征東吳,東吳諸葛恪派丁奉往戰,丁奉率領步卒上敵船,一舉擊敗魏國船隊。

諸葛恪一面發書求姜維進兵攻魏,一面驅兵至新城,被城中守將用緩兵之計擊退。

吳國皇族孫峻對太傅諸葛恪權傾一時不滿,設計謀殺諸葛恪,孫峻與吳主孫亮請諸葛恪赴宴,峻就席間殺之,掌握吳國兵權。

蜀姜維得諸葛恪書,發兵伐魏。

●第一百九回: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

蜀漢延熙十六年秋,姜維起兵二十萬,出陽平關再次伐魏。

姜維在董亭與徐質交兵大敗,姜維造木牛流馬運糧誘殺了徐質,又於鐵籠山圍住了司馬昭。

可郭淮和陳泰挫敗了羌兵,又驅之闖入姜維的大寨,蜀軍敗回漢中。

姜維退走,郭淮來追,被姜維用郭淮射來之箭射殺。

司馬師與司馬昭兄弟在朝廷專權,日益專橫,群臣都不敢言。

魏主曹芳一見司馬師入朝,便戰慄不已,如針刺背。

司馬師常常帶劍上殿,所有大事皆白行決斷,並不啟奏曹芳。

曹芳與夏侯玄等人想除掉他,於是寫下血詔,密傳宮外,不想被司馬師搜出,事情泄露,夏侯玄等人被誅滅三族。

隨後,司馬昭曹芳為齊王,另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第一百十回:文鴦單騎退追兵 姜維背水破大敵

鎮東將軍、揚州都督毌(guàn,「貫」字上半部分)丘儉與剌史文欽反對暴政,起兵征討司馬氏兄弟,司馬師帶兵應敵。

文欽之子文鴦率兵突入魏營,所向披靡,後兵敗投奔東吳。

毌丘儉兵敗入慎縣,被縣令宋白所殺。

正和二年二月,司馬師眼瘤發作,不治身亡,死前將國事交給弟弟司馬昭。

曹髦封司馬昭為大將軍。

從此,魏國大權均歸司馬昭。

蜀將姜維趁魏內亂興師三伐中原,於洮水背水一戰打敗了雍州刺史王經,又勒兵取狄道城,被鄧艾設計殺敗。

●第一百十一回: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

姜維四伐中原,鄧艾料敵如神,已經作好了準備。

姜維布下疑兵,去攻南安,又被鄧艾識破,在段谷中了鄧艾的埋伏,張嶷(yí)陣亡,姜維退回漢中,仿諸葛亮兵敗自貶的舊例,上表白貶為右將軍。

魏鎮東大將軍諸葛誕不滿於司馬昭的行為,便送子質於吳,聯合東吳征討司馬昭。

東吳大將軍孫綝派兵援救,司馬昭迫使曹髦御駕親征,雙方對峙於壽春。

●第一百十二回:救壽春於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áo)兵

司馬昭採取鍾會的建議,三面包圍壽春,以分散諸葛誕的軍心。

諸葛誕暴虐無度(殺文欽),部將蔣班、焦彝等出城而降。

吳將全端、文鴦等人投降司馬昭,諸葛誕被殺,吳將於詮為亂軍所殺。

姜維乘魏國內亂之機,五伐中原。

中散大夫譙周作《仇國論》一篇,勸阻姜維,維不聽。

姜維起兵進攻長城,守將司馬望奮力抵抗。

鄧艾斧子來到,抵住了姜維,並採用緩兵之計等待救應。

姜維憂被鄧氏父子與關中兵三面夾擊,又傳東吳兵敗,只得退兵。

●第一百十三回:丁奉定計斬孫林 姜維斗陣破鄧艾

此時吳主孫亮才十六歲,大將軍孫綝飛揚跋扈,吳主孫亮與全紀密謀除掉孫琳。

全紀的母親泄了密,全紀全家被殺,孫亮被廢為會稽王。

孫權的第六子孫休即位後,對孫綝明示恩寵,暗中防範。

孫綝不知,愈發驕橫。

孫休與老將軍丁奉定計斬了孫琳。

後主劉禪派人作賀,孫休派人還禮,吳使薛羽謂吳主蜀之大廈將傾。

孫休派使者到蜀國,說司馬昭不日將篡位,必將入侵蜀、吳以示威,兩國應早加防範。

姜維得到此信,再次上表,率兵二十萬六伐中原。

於祁山安寨,與鄧艾斗陣,將艾圍在垓心,為司馬望所救;二次斗陣,鄧艾欲從後刺殺,卻被姜維識破而大敗之。

鄧艾派黨均到成都行使反間計,結連中常侍宦官黃皓散布姜維怨上投魏流言,後主下星夜派人召姜班師。

●第一百十四回: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姜維揭穿後主聽信小人之言,後主令姜維再回漢中,伺機伐魏。

司馬昭見曹髦對自己有怨憤之心,與賈充合謀,竟然在朝廷上對曹髦橫加指責。

曹髦不堪其辱,帶人去殺司馬昭,在路上卻被賈充部下武士成濟殺了。

司馬昭另立曹奐為帝,封昭為相國、晉公。

乘魏國內亂,姜維借昭弒君之名興師問罪,七伐中原,分三路出祁山。

鄧艾遣參軍王瓘(guàn)詐降姜維,約鄧艾裡應外合,卻被姜維識破,送給鄧艾的密信又被截獲,結果魏軍大敗。

鄧艾雜於軍中而逃,王瓘投黑龍江死。

但蜀軍折了許多糧草,棧道又被王瓘燒毀,姜維只好退兵。

●第一百十五回:詔班師後主信讒 托屯田姜維辟禍

姜維一意孤行,八伐中原,譙周、廖化勸阻不聽。

司馬望按照鄧艾的計策,於洮陽巧設伏兵,射死了夏侯霸。

張翼攻打祁山,與鄧艾相持。

後主劉禪溺於酒色,不理朝政,又聽從黃皓的讒言命姜維班師。

姜維只得遵命。

回到成都後,劉禪一連十日不上朝。

姜維欲殺宦官黃皓,卻被劉禪攔住,反說他容不下一個宦官。

姜維見劉禪信任宦官,怕劉禪加害於自己,從秘書郎郤正言,便要求領兵八萬往陝西沓中屯田避禍,既可以種麥補充軍糧,又可以令魏軍不敢輕易入侵,劉禪從之。

司馬昭見時機成熟,拜鍾會為鎮西將軍,配合鄧艾,趁蜀國腐敗興兵滅蜀。

●第一百十六回:鍾會分兵漢中道 武侯顯聖定軍山

司馬昭聽說蜀主昏庸,姜維避禍在沓中屯田,便派鄧艾和鍾會各起大軍,浩浩蕩蕩殺奔蜀國。

姜維向劉禪求援,劉禪向宦官詢問此事,宦官裝神弄鬼,說蜀國天下太平,魏國土地不久也將歸蜀。

劉禪聽信巫婆的鬼話,竟然不再聽姜維所言,不肯發兵。

姜維的告急文書全被宦官隱藏起來。

鍾會一舉奪下了陽安關,蔣舒投降,傅僉戰敗自刎。

陽安關附近是定軍山,諸葛亮正葬於此。

是夜,諸葛亮在定軍山顯靈,告誡鍾會蜀漢氣數已盡,勸鍾會進川之後,不要亂殺無辜。

鍾會聽言,在軍前立出一支白旗,上書「保國安民」,所到之處,秋毫無犯,漢中百姓出城相迎。

樂城守將王含、漢城守將蔣斌投降,鍾會因此得了漢中。

姜維此時被鄧艾戰敗,後用聲東擊西之計,使得魏將諸葛緒退兵,退守劍閣。

●第一百十七回: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死綿竹

鄧艾部將諸葛緒違了軍令,鍾會下令將諸葛緒押送魏國,自此鍾、鄧二人不睦。

鍾會攻打劍閣,鄧艾則帶領精兵取道陰平嶺,從險峻之地度過,攻取江油、涪城,軍民俱降(江油守將馬邈投降並獻了地圖)。

鄧艾揮師進攻綿竹,後主從郤正之言,召孔明之子諸葛瞻來應敵。

諸葛瞻守綿竹,拚死力戰,鄧艾欲招降不成,乃設計圍困蜀軍,諸葛瞻自刎而死,其子諸葛尚戰死於軍中。

●第一百十八回: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

鄧艾進軍成都,兵臨城下,後主令譙周作降書至雒城請降,鄧艾重待降使。

後主來日出降,蜀漢滅亡。

其子北地王劉諶堅決不降,割妻並三子頭至昭烈廟中,哭著祭了祖廟,眼出血而自刎。

姜維見劉禪令自己歸降,大驚失語,在危急中忽生一計,為復興漢室,假意投降了鍾會,並與鍾會結為了兄弟,離間其與鄧艾關係,欲借鍾會之力消滅鄧艾。

鄧艾奪下成都以後,恃功而傲。

聽說姜維降了鍾會,非常痛恨鍾會。

於是派人送信給司馬昭,說大軍疲憊,要留在蜀中休養,並說應厚待蜀後主劉禪。

司馬昭見信,深疑鄧艾有自專之心,於是派人送去詔書,讓鄧艾行事之前必須奏報。

鄧艾又上書給司馬昭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司馬昭看後大驚,便封鍾會為太尉,命令他觀察、防範鄧艾。

鍾會受封,向姜維請教制約鄧艾的方法。

姜維讓鍾會向朝廷上書說鄧艾專權,結好蜀人,早晚必反。

然後又派人截了鄧艾給朝廷的文書,仿照他的筆跡重新寫成,裡面全是傲慢之語。

司馬昭看後大怒,令鍾會收服鄧艾,又假計鄧艾而實防鍾會,與曹奐出師長安。

●第一百十九回: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鍾會與姜維星夜驅兵來到成都,派衛瓘出其不意地收捕了鄧艾。

鄧艾的軍馬全部歸鍾會統領。

姜維勸鍾會另謀出路。

自此,兩人每日商議謀反大事。

一日,鍾會接到司馬昭書信,說已率大軍來到長安。

鍾會大為驚恐,知道司馬昭已懷疑他要謀反。

於是與姜維商量決定,詐稱魏太后有遺詔,令討伐司馬昭,諸將不服。

鍾會將諸將困在宮內,並準備將不順從者全部殺掉。

卻不想部將胡烈遣子胡淵出告衛瓘,衛瓘引軍來收鍾會。

鍾會被亂箭射死,姜維仰天長嘆後,自刎身亡。

鄧艾也被衛瓘派去的田續殺死。

蜀後主劉禪被送往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

第二天,後主親自到司馬昭府下拜謝。

司馬昭設宴款待,並在席上演奏蜀國音樂,座中蜀官紛紛落淚,後主嬉笑自若。

酒過三巡,司馬昭問後主是否思念蜀國,後主回答「樂不思蜀」。

一會兒,後主起身如廁,舊臣郤正跟出來說:「您怎能說樂不思蜀?如果司馬昭再問,您就哭著說祖先之墓都遠在蜀地,無日不思西蜀。

這樣,司馬昭必定會放你歸蜀。

」回到席上,司馬昭果然又問後主是否思念蜀國。

後主照郤正所言回答,但欲哭無淚,乾脆閉上眼睛。

司馬說:「你這話怎麼有些像郤正的話?」後主睜開眼睛驚訝地問:「你怎麼知道?」司馬昭見後主如此誠實,便不再疑他。

魏主奐封昭為晉王,昭立長子司馬炎為世子。

司馬昭中風而死,司馬炎效曹丕廢帝之事,以與漢家報仇為由逼迫曹奐禪位,曹奐只得舉行禪讓大典,將江山讓給了司馬炎,魏國宣告滅亡。

這時距漢獻帝禪讓皇位給曹丕僅四十五年。

司馬炎封曹奐為陳留王,不准他再入洛陽,然後改國號為大晉。

大事已定,司馬炎每日設朝,與群臣商議伐吳之策。

▲第一百二十回: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吳主孫休聽說司馬炎已篡魏,知道他必伐東吳,憂患成疾,臥床不起。

孫休召丞相濮陽興入宮,令太子出拜。

孫休手指太子而死。

濮陽公與群臣商議,欲立太子為君。

眾臣都議太子年幼,不能治國,於是立烏程侯孫皓為君。

當年七月,孫皓即位,沉溺酒色,寵幸宦官,且凶暴日甚,殺忠臣四十餘人。

群臣不敢勸諫。

孫皓奢侈無度,大興土木,國庫空虛,人民怨聲載道。

晉帝司馬炎派羊祜前往伐吳,吳國將軍陸抗屯兵襄陽,與羊祜和平相處。

孫皓大怒,罷免陸抗。

羊祜上表讓伐吳,司馬炎為許,後又悔之,羊祜病死,死前薦杜預。

杜預上請伐吳,司馬炎許之,拜杜預為大都督,遣王濬等人分兵攻擊東吳。

孫皓以鐵鎖橫斷江路,又作鐵錐暗置江中,以御晉軍大船,但王浚用木筏數十,上載麻油火炬,燒融了鐵鏈,直抵金陵城。

孫皓自縛,效法劉禪,率文武百官開門歸降,從此,東吳皆歸大晉,吳國宣告滅亡。

至此,三國歸晉,天下統一。

這正是所謂的「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關羽諸葛亮,到底哪個才是三國的真正主角

一部《三國演義》,就是英雄的大戲,男人的舞台。三國中塑造了諸多良謀猛將,忠臣明君,何止百人。其中又以「謀臣之絕諸葛亮」「奸雄之絕曹操」「名將之絕關羽」而聞名。那麼,在群英譜的《三國演義》中,如果...

孩子寒假讀《三國演義》,故事梗概在這裡!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長篇小說,作者羅貫中,作品取材於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的歷史, 在民間傳說、民間藝人創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而成,其取向是現實主義的。小說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

這樣的三國人物盤點你看過嗎?

昏庸的主公 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門徒眾多,是東漢末年最具影響力的家族,可惜出了一個庸才——袁紹。導致了袁家的滅亡。官渡之戰——袁紹以70萬大軍逼近曹操7萬部隊,且袁紹兵多糧足,曹操糧草不足,袁紹...

劉備的中年危機

讓我們穿過歷史的彌霧,再次回顧一位白手起家,名震天下的偉大創業者。他的偉大並不是一手創業出三分天下,稱王立帝的成功。而是成功之前面對無數次的失敗仍然堅定不移的信念。即使人到中年仍然一事無成,46...

三國這幾個小故事你都知道嗎

《桃園結義》 東漢末年,黃巾賊出,天下大亂。中山靖王后劉備某日看到一招兵告示,忍不住三聲嘆息。被身後的本地屠戶張飛見到,就厲聲問其故。劉備見這個人相貌不俗,就相互介紹並且說出了嘆息的原由。張飛一...

「原創」《三國演義》人物各代表什麼?

劉備——是一位封建時代理想的「明君」形象,是「三國」中蜀國之主。劉備早年就抱負不凡,有爭王圖霸的胸懷和膽略。他敬重義氣,與關羽、張飛患難與共,誓同生死。他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特別是對諸葛亮表示...

他是漢末群雄中當之無愧的仁義英雄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一句諺語讓劉備在後世被黑了個透。可是劉備作為一個草根出身的平民百姓,開創蜀漢政權真是靠哭嗎?本文以史為憑,全盤解析一個真實的劉備。

三國幾大重要戰役,你都知道嗎?

一、官渡之戰,曹操對袁紹袁紹藉口看不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發兵討伐曹操。戰役過程許攸投奔曹操,並向曹操帶來情報,曹操打劫袁紹烏巢的糧倉,最終袁紹兵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