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窮兵黷武,空耗國力?不,蜀漢丞相聰明得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末是歷史上最殘酷的時代之一,而亂世出英雄,這樣的亂世也讓男兒們有了實現抱負的機會,在經過了慘烈的廝殺之後。

魏蜀吳三家成鼎足之勢,開啟了三國時代。

在三國後期,季漢丞相諸葛亮數次出征北伐,希望還於舊都。

但是收效甚微。

之後姜維繼續北伐,還是每每無功而返。

於是有人看著諸葛亮老是打老是輸,就說正是諸葛亮北伐耗枯了國力,導致後來季漢在鍾會、鄧艾面前不堪一擊。

但諸葛亮真就那麼短視嗎?

恰恰相反,諸葛亮是有遠慮的。

他窮兵黷武的原因就寫在了出師表里: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

成都不是天府之國嗎,益州不是富庶嗎,怎麼會疲敝呢?其實蜀漢的確是三國之中最弱小的。

雖然從地圖上來看,三國面積相當。

但要知道,在農耕時代,人口才是國力的關鍵。

你能有多少糧食,你能有多少兵源,你就強。

就像今天西藏的人口只有上海的十分之一一樣。

蜀國的人口只有差不多東吳的一半,魏國的五分之一。

天下13州,劉家僅有益州一州,而孫家占據揚州,交州,荊州大部分,差不多共三州之地,而最強的魏國控制了剩下的九個州。

從行政區劃的思路上我們就能得出,益州雖然地廣,但是價值的確比不上同面積的中原。

於是我們就能輕鬆的得出結論,季漢如果不思進取,和曹魏一樣休養生息,那被滅就是必然!面對體量五倍於你的強國,拼運營,拼發育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諸葛亮才會說益州疲弊,必須出祁山。

這也是三國後期魏一直處於守勢,卻一拳就打死蜀漢,一擊就滅亡東吳的原因。

三國的劇本其實在東吳襲荊州,兩弱相爭的時候就已經寫好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諸葛亮六出祁山而師勞無功?

諸葛亮在中國民間一直被視為智慧的象徵,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歷來為歷代統治者所推崇,千百年來民間和官方對諸葛亮的讚譽可以說是車載斗量,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更是將諸葛亮加以神化,成為三國智...

姜維北伐勝多敗少!為啥蜀漢還是最先滅亡

來源:情懷歷史號編輯:華夏 蜀漢(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家爭霸...

益州疲弊,史上最敗家的丞相——諸葛亮

諸葛亮在隆中對裡面曾經說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可是到了《出師表》的時候卻變成了「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短短的幾年時...

三國的面積都多大?誰的地盤最大

很多人可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三分天下有其二」,指的就是三國時期的魏國。魏國的確實力很強大,然而這一句話有很容易讓人以為說的是天下土地三分,其中三分之二的都是魏國的地盤。但是如果我們去看三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