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三國周瑜到底是怎麼死的?周瑜幾歲死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先看看不同的史書及野史,對周瑜之死的不同說法。
第一種被諸葛亮三氣而死,這是最家喻戶曉的一種說法。
毛宗崗曾說用「美人陪襯大美人」是演義很高明的創作手法,《三國演義》里周瑜生來就是為了襯托「絕世美人」諸葛亮的主要「美人」之一。
羅貫中雖然有時不忘在他頭上插點花,但那是為了使他襯得別人更美麗的一種手段罷了。
所以,他即便是一個「死」也要派派用場,於是就演義了一段非常好看的「三氣周瑜」故事。
我們看《三國演義》「三氣周瑜」故事時,總給人一個感覺,此時的周瑜和孔明比之赤壁之戰時都有了「大不同」的變化。
周瑜不再機智多謀,反而成了一個弱智的好動氣的幼稚孩童,就連孔明也不再象以往那樣心胸寬大,對對手不依不饒地步步進逼,同以前周瑜對他的態度相差無幾。
明知周瑜有病氣不得,打了勝仗就偷偷開心好了,何必還派人罵周瑜,甚至寫信羞辱,似乎是必欲置死地而後快一般。
假如說,周瑜以前對孔明是小人行為的話,此時的孔明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難怪魯迅會說「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了。
第二種在取蜀途中進退兩難氣急而死,這是最原始的一種說法。
網絡配圖
之所以說這種說法最原始,是因見於《三國志平話》。
在《三國志平話》里周瑜取蜀是認真的,沒有假道伐虢,不過取蜀途中劉備在前面堵截,張飛又在周瑜身後把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好多城池都奪了過去。
面臨進又進不了回又回不去的境地,周瑜病氣交加,在走到西蜀的「巴邱」時再也走不動了,他向魯肅哭訴臨死見不到愛妻小喬的苦處,還要擔心自己死後屍體怎樣運回吳地,最後只能請故人龐統幫忙,在周瑜死後設計騙過諸葛亮,才把遺體運回了吳國。
《三國志平話》形成於宋代,承襲北宋民間說書貶曹褒劉的思想傾向,《三國志平話》通過「漢君懦弱曹吳霸,昭烈英雄蜀帝都」的敘說,極力歌傾劉備蜀漢集團的鬥爭故事。
除了開端交代三國分合因由的司馬仲相斷陰間公事外,全書前半部門主要描述張飛「勇冠天下」,而後半部分則盡情謳歌諸葛亮的鬥智。
《三國志平話》所記載的事件也有一定的歷史依據,但它畢竟出自民間藝人之手,其中不少故事或者任意虛構想像,或者直接取於民間傳說,可信度不高。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第三種因戰爭受傷而死,這是最簡單又壯烈的一種說法。
持這種觀點的一般都是從歷史角度出發的人,台灣學者陳文德著有《諸葛亮大傳》和《曹操大傳》兩篇巨著。
文中對周瑜之死就是這個觀點:軍事天才周瑜在江陵之戰中了箭,傷了胸肺久治不愈,拖了沒多久就不治而亡。
雖然東吳得到了荊州北部的兩郡但卻損失了軍事天才周瑜,比之劉備是非常得不償失的。
這種說法,雖看起來有道理,但筆者認為並不嚴謹。
如果周瑜是傷重而死,正史應當有所記載;更何況之前周瑜能提出親自取蜀大計,想必當時的身體一定是健康的,絕不可能是帶傷之身,更不可能儼然病危之時。
事實上,周瑜並非羅貫中筆下的樣子。
有資料顯示,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
吳主孫權曾評價周瑜:「瑾有王左之資,雄烈膽略兼人,言議英發。
」《三國志》作者陳壽也評價周瑜:「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
在生活中,周瑜是一個寬容大度、心胸豁達的人。
《江表傳》曾記述這樣一個故事:東吳老將程普,是一個早年跟隨吳主孫堅南征北戰、屢建功勳、很有影響的老將。
由於年齡大,資格老,人們都尊稱「程公」。
程公對後起之秀的年輕將領周瑜有些看不起,曾多次給周瑜難堪。
而周瑜卻以大局為重,對程普的態度「折節容下,終不與校」,並經常虛心向他請教。
最終「普後自敬服而親之。
」並對他人說:「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
到宋代時,世人還是很喜歡周瑜,這一點從蘇軾的《念奴嬌》一詞中就可以看出。
試想,東坡先生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說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可見周瑜的風度氣度並非空穴來風。
但到了元代以後,人們就逐漸對周瑜進行醜化,至到《三國演義》成書時,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個人了。
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劉備的關係,周瑜一方面主動割長江南岸地給劉備,但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外交行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劉備的梟雄本色,不願劉備一天天壯大,因此上書孫權,要求孫權將劉備軟禁在京口(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美人計的由來,但其實周瑜本人並未施美人計,孫尚香也是由孫權主動嫁給劉備的),但孫權不願。
在對劉備一方的態度上,周瑜和魯肅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進派,而魯肅則眼光看得更遠。
遺憾的是,千百年之後,這兩個人都成為了當時還默默無聞的諸葛亮的墊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狹窄的代名詞,而魯肅則變成了一個老實得笨得出奇的人。
那麼這樣一位「雅量高致」、「文武籌略」的周瑜為何年方36歲就英年早逝?《三國志吳書》記載:周瑜16歲時大病一場,其父母請來曾經在宮中服侍過漢恆帝的太醫柳仝。
柳仝替周瑜把脈後說他以前讀書用腦太甚,又染過風寒,久病不治,治不除根,日積月累,病情嚴重。
後經柳仝救治,倖免一死。
當時柳仝曾給周母留下二兩金黃色的藥散,並鄭重留言:「此病二十年後有可能再復發,到那時可將此藥給他服下就沒事了。
因二十年後我已不在人世,到那時可就無人能配此藥了。
」後周母病故時,又將此藥傳留瑜妻小喬,並把太醫之言叮嚀再三。
果其不然,赤壁之戰勝利後,209年,攻打荊州一戰,周瑜右肋被箭傷,尚未痊癒便又率兵進取西蜀。
210年冬,周瑜終因長年征戰勞累過度,箭傷和舊病同時復發,救治無效,「道於巴丘(今湖南嶽陽)病卒。
」,當夫人小喬聽到周瑜病逝,猛地想起20年前名醫柳仝留給她的那包金黃色藥散,後悔不已,竟哭昏過去。
醒來第一句話就哭喊道:「是我害了周郎」。
看來,諸葛亮氣死周瑜,作為文學作品的刻意描繪,無可厚非。
但作為歷史,還是要尊重史實、以真相為準。
過去對周瑜之死的誤解誤會,應當澄清,應該糾正,以訛傳訛將影響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也會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換個角度看,類似《三國演義》周瑜形象的人,並不是沒有,古代有,現在也有。
曾有人認為,倘若當初項羽能聽從船夫之言過江東學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報仇雪恥,中國漢代的歷史恐怕要改寫了;如果羅貫中筆下的周瑜有韓信「小不忍則亂大謀」的氣量,多些忍讓,三國鼎立的局面也許就不可能出現。
筆者深以為然,十分贊同。
古往今來,確實有不少「周瑜」式的人物在不同時期不同年代出現,他們因氣量狹小而釀成害人害己的悲劇早已屍骨如山,血流成河。
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能成大事者一定要有豁達的胸襟、開闊的胸懷。
無數事實證明,心胸開闊猶如登高望遠,讓人看得更高看得更遠,也使人想成事能成事成大事;而心胸狹隘的人,自私自閉,錙銖必較,妒賢忌能,到處樹敵,不但為自己製造出兇險的生存環境,還會由於動輒發怒、日漸孤立而錯失良機,自釀苦果。
《三國演義》里的周瑜小肚雞腸,不但「賠了夫人又折兵」,連自己的小命也搭了進去,實在是太不值得。
可以說沒有人不喜歡寬宏大量的君子,也沒有人不討厭心地狹窄的小人,但事到臨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當好具有博大胸襟君子的。
萬事說說容易做起來難。
當今社會,物慾橫流,競爭激烈,鹿死誰手不到最後一刻都難以抉擇。
因而,順境時趾高氣揚、春風得意者比比皆是;逆境時或自暴自棄、消沉頹廢,或孤注一擲、破釜沉舟去拚老命者也大有人在;逢挫折受委屈時,鬧情緒、使性子、耍脾氣者屢見不鮮;遇名利見榮譽時,爭搶個頭破血流、不達目的誓不休者也隨處湧現;更有一些「武大郎」式的官員,生怕別人優秀,心懷嫉妒,肆意打/壓,甚至「窩裡斗」,搞得雞犬不寧……這種種現象,不說沒有能力成就大事,就是高素質有水平的人也無暇顧及正事,被複雜紛繁的人際關係攪得難成大事。
三國人物—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到底歷史上的周瑜怎麼死的
聊起周瑜,我記憶里最深刻的就是他說的那句:「「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我們是在《三國演義》裡面,描寫周瑜氣死的時候說的,其實,周瑜到底是不是讓諸葛亮氣死的呢?我就來簡單分析分析。
他是三國名臣,外能征戰內能治國,真的比不上初出茅廬的孔明?
當回想起烽火連天的三國的時候,就會讓人熱血沸騰。在那個風起雲湧,人才輩出,天下諸侯爭霸的時代,湧現出了非常多的英雄豪傑,劉備手下有諸葛亮,東吳孫權手下有周瑜,而曹操的手下自然就是司馬懿了。但是諸...
三國時期周瑜的死因為何說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周瑜到底怎麼死的?是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周瑜之死說法眾多、有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呢?按照歷史考證,周瑜死並非諸葛亮所氣,相反,周瑜是一個儒將,對諸葛亮並無嫉賢妒能,而是恨其才智不能為東吳所用而已...
周瑜心胸狹隘?別再被「既生瑜何生亮」誤導,他和諸葛亮沒有交集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周瑜性格鮮明,他被羅貫中塑造成一個心胸狹隘之人,最有代表性的橋段就是他與諸葛亮的交手,周瑜不僅嫉妒諸葛亮的才華,還被諸葛亮氣的吐血身亡,周瑜臨終前喊出了「既生瑜何生亮」。
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名將甩諸葛亮幾條街
看三國,說三國,最具傳奇性的人物應該是諸葛亮了,這個名字已成了中國智慧的代名詞。而歷史上真實的三國人物卻與書中所描述的相差甚遠,甚至可以說大相逕庭。這本也無可厚非,因為這畢竟是小說,當然會有個人...
盤點周瑜之死的多種說法:哪種說法更符合歷史?
正史上稱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作為中國人,可能好多人都以為周瑜是被諸葛亮氣...
周瑜之死大揭秘:諸葛亮「三氣」所致,還是另有隱情?
說到三國,很多人都是從《三國演義》開始了解這段歷史的;而《三國演義》中最聰明絕倫的人是誰呢?無疑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了。在諸葛丞相流傳下來的各種畫像,和近些年的螢屏形象中,「羽扇綸巾」似乎是他的標配:
歷史上真正的「草船借箭」主角不是諸葛亮,我們都被羅貫中騙了
三國演義裡面很多家喻戶曉的故事,其中草船借箭更是把諸葛亮提升到料事如神的地步。根據三國演義所寫:赤壁之戰期間,周瑜借軍中缺乏箭為由,讓諸葛亮造箭,並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一眼識破這是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