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晚期戰將,多次挽救國家命運,犯一錯導致天下大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子繇
末世造群雄,每至王朝末年,必有群雄並起,東漢末年亦如是。
東漢到了桓靈之時便只能保守名義上的大一統,朝堂內有各種權利鬥爭,外有各路勢力一觸即發。
滿腔激憤想要推翻黑暗統治的農民起義軍,蠢蠢欲動妄圖改朝易代的軍閥勢力,以及赤血丹心意圖挽救王朝危局的忠臣良將,都齊集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
想要借亂世之機逐鹿天下的奸雄自不在少數,此時依然忠於王室希望匡扶社稷的忠臣良將,就顯得愈加彌足珍貴,而皇甫嵩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一、大器早成
皇甫嵩字義真,安定朝那(今甘肅鎮原東南)人,他出身於武將世家,叔叔是度遼將軍皇甫規,父親是雁門太守皇甫傑。
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皇甫嵩自小便有文韜武略之志,既喜好《詩》、《書》,又擅習弓馬,是難得的文武全才。
有如此家世又具備超凡的實力,這自然使皇甫嵩聲名遠播,很快就被推舉為孝廉、茂才。
按說在舉孝廉、茂才之後很快就能得到任用,更何況是家世、名聲俱在外的皇甫嵩。
當時太尉陳蕃與大將軍竇武都相繼徵召皇甫嵩,希望他能到自己屬下任職。
在當時能被陳蕃與竇武看中的人自然是可保前途無量的,但皇甫嵩都拒絕了。
難道皇甫嵩不想入仕嗎?不是,他是在等。
不久,漢靈帝用公車載他入朝為官,初拜為議郎,後遷北地太守。
太尉與大將軍連辟不至,卻一定要等朝廷的徵召,這就是皇甫嵩堅守一生的漢室忠心,成於斯,敗於斯。
二、挽大廈之將傾
公元184年,在內政腐敗、邊疆擾亂與天災不斷的多重逼迫下,醞釀已久的黃巾農民起義爆發了。
來勢兇猛的農民起義使漢王朝措手不及,不過「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
漢靈帝召眾臣計議,皇甫嵩提出解除黨禁,拿出中藏錢與西園廄馬賜給軍士。
隨後靈帝任命皇甫嵩為左中郎將,與右中郎將朱俊共同討伐潁川黃巾軍。
朱俊軍首戰告敗,皇甫嵩領軍進保長社。
此時起義軍引兵圍城,軍中皆恐,唯皇甫嵩能在危急中冷靜發現敵軍依草結營的弱點。
於是他與軍吏商議趁夜縱火,在敵軍驚亂之際出奇兵突襲圍攻。
此後果如所料,黃巾軍驚亂奔走,而皇甫嵩與趕來支援的曹操軍隊合力大破起義軍。
其後又乘勢進討汝南、陳國、東郡地區的黃巾軍,都大獲全勝。
當時北中郎將盧植與東中郎將董卓共同討伐張角軍,一直未能取勝,朝廷只得又派皇甫嵩進兵討伐。
皇甫嵩首先與張角的弟弟張梁對戰,但張梁兵精將勇,一時不能攻克,皇甫嵩決定靜觀其變。
待到張梁軍開始懈怠之時,皇甫嵩連夜整軍,一待破曉時分便率軍突襲,大破其軍。
此時張角已經病死,皇甫嵩又聯合鉅鹿太守攻下張角的另一個弟弟張寶帶領的軍隊,至此,黃巾起義已基本上被平定。
三、結怨董卓
中平五年(188年),涼州賊王國叛亂包圍陳倉,朝廷又拜皇甫嵩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
這一場仗不僅是皇甫嵩與王國叛軍的較量,也是他與董卓的實力較量。
董卓的軍事能力不可謂不強,至少他對於軍法是爛熟於心的。
董卓一開始就提出「智者不後時,勇者不留決」,希望速救陳倉。
而皇甫嵩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陳倉城守堅固,不必救。
後來果然王國圍陳倉歷經八十餘日都未能攻下,將士疲敝不堪準備自行撤離。
而在王國決定撤師之時,皇甫嵩卻要進兵攻擊。
此時董卓又說:「兵法,窮寇勿追,歸眾勿迫。
」而皇甫嵩卻說,之前不進攻是避其鋒銳,現在進攻則是趁其疲敝,這既不是窮寇也不是歸眾。
於是皇甫嵩獨自領兵進攻,讓董卓斷後,最後大破敵軍。
董卓只知兵法卻不知變通,皇甫嵩卻是真正能將兵法融會貫通,故能百戰而不殆,二人之智高下立現。
董卓又慚愧又嫉恨,自此與嵩結怨。
四、忠臣的錯誤
皇甫嵩因忠於漢室故鞠躬盡瘁數次為朝廷征戰平亂,但同樣因為忠於漢室而錯失鋤奸的機會,致使此後朝廷被奸臣董卓篡權而名存實亡。
平定王國叛亂的第二年,朝廷任命董卓為并州牧,並下詔讓董卓將軍隊交與皇甫嵩,董卓拒不從命。
此時董卓之心盡人皆知,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酈勸說皇甫嵩,如今朝廷失政,天下紛亂,此時只有您與董卓有能力安危定傾。
而如今董卓如此明目張胆違抗聖令,懷有奸心,且董卓向來兇殘暴戾,不得人心,此時正是您為國除害之時啊。
皇甫嵩說,董卓專命是罪,但若我不告而誅也是有責。
於是皇甫嵩上書朝廷請示對策。
皇甫嵩不是不知道董卓之奸心,也不是不想為朝廷鋤奸,但饒是如此,他依然要遵守朝廷法度,不願擅自處決,這還是源於對漢室的忠心。
但由於這份忠心,皇甫嵩卻錯失誅滅董卓的良機,以致後來再無人可與之抗衡。
不久,董卓就以「清君側」的名義率軍進入洛陽,就此開始把持國政。
很多人認為皇甫嵩是愚忠,可皇甫嵩的忠誠無法苛責,與其說是愚忠的錯,不如說是朝廷的懦弱無能。
董卓的貳心已經如此昭然若揭,可皇帝收到奏書後卻只是責讓了董卓一番便沒有下文了。
朝廷已到如此地步,便是連皇甫嵩也救之不得了。
此事之後,董卓愈加怨恨皇甫嵩,進駐洛陽秉權後,董卓就逮捕了皇甫嵩,欲將其殺死。
而皇甫嵩之子皇甫堅壽素來與董卓交好,陳以大義,又叩頭流涕,方使董卓最終放了皇甫嵩並任以官職。
皇甫嵩再沒有能力為朝廷盡誅宵小了,可是在董卓秉政之時,皇甫嵩始終未獻一策,這也是他能為漢王朝所做到的最後的忠誠。
興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逝,這也標誌著有漢一朝一代忠義節氣的終結。
後世唐德宗時,將皇甫嵩列於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之一,宋徽宗時又列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曹操的人頭值多少錢?袁紹給出過令人咋舌的答案
凱旋後冤死的東漢戰將,卻是《三國演義》里永恆傳說
皇甫嵩:幹掉黃巾軍 卻在董卓面前服軟的名將(武廟72將系列)
李大嘴 大嘴讀史——史料摘譯——原文:嵩與角弟梁戰於廣宗。梁眾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閉營休士,以觀其變。知賊意稍懈,乃潛夜勒兵,雞鳴馳赴其陳,戰至晡時,大破之,斬梁,獲首三萬級,赴河死者五萬許...
董卓亂政、群雄割據只因他一人,三國鼎立後才將其壓制
東漢靈帝時,政局不穩,外戚專政,宦官專權,對西羌戰爭持續數十年,花費巨大,徭役兵役繁重。加之土地兼并現象嚴重,民不聊生。加上當時的人民又信仰宗教,張角就看準時機,創立了「太平道」。
漢末第一名將,卻是完全不懂政治的糊塗蛋,還不如呂布
改變三國歷史的非主流人物⑥東漢末年,有三名重臣在平定各地、穩定大局方面居功至偉,即皇甫嵩、朱儁、盧植,後人習慣將他們合稱為「漢末三將」。其中最出名、功勞最大的是皇甫嵩,《後漢書》稱讚他,「天下大...
漢末第一名將·驃騎將軍皇甫嵩
他,是一位已經消失在歷史雲煙中的一代名將。他,更是一位曾經一度可以登頂天下最高主宰之位的亂世悍將。他,前半生極其璀璨,然其後半生,卻最終泯然眾人,為天下所不齒。他,有人說他傻,也有人說他痴,更人...
東漢三國之際,這三名討伐黃巾軍的漢朝大將最終命運是什麼?
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將星雲集。不過在《三國演義》這部書,最早出現的三員大將,卻是漢朝派剿滅張角等人的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儁三人,那麼這三人在歷史中的最後命運又是怎樣呢?1、盧植。一方面他是將領...
從黃巾之亂到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漢靈帝光和六年(公元183年),鉅鹿人張角所創的太平道已傳教十餘年,其信奉黃帝、老子的學說,並在全國各地廣收信徒。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信徒發起民變,張角宣稱「蒼...
東漢末年拒不稱帝的「曾國藩」
「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是曾國藩表明自己心計的名句。曾文正公功高不震主,外聖而內王,為後世所推崇。然而早在東漢末年就有一位大將軍,戰功赫赫,論實力稱霸稱帝可一舉而成,但是卻一直忠心耿耿...
上天給了他三次挽救東漢王朝的機會,但是
本文的主人公是東漢末年的大將皇甫嵩。他是鎮壓黃巾起義的第一功臣。他出身名門,掌握精兵,愛護官民,忠心朝廷,享有崇高聲望。在漢末亂局中,他至少有三次機會可以挽救時局,避免國家陷入深淵,但都被他一一...
坐看漢末天下倒懸的皇甫嵩,憑什麼會位列武廟七十二良將之一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漢末第一名將」皇甫嵩文:小A史蒂芬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這是一首流傳於漢末的民歌,相傳為冀州百姓所作,所歌頌的是時任左中郎將的皇甫嵩平定黃...
梁園日暮亂飛鴉:漢末北軍
西漢被王莽「和平演變」了,沒有成建制的軍人反抗(軍權都被王莽事先把持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熟悉三國的人都認為黃巾起義是被曹操、孫堅、劉備、袁紹等群雄鎮壓的。其實史實遠非如此。曹操等人只是乘時...
火燒黃巾軍,皇甫嵩、朱儁大勝——黃巾起義(五)
話說北中郎將盧植被小黃門(內侍)左豐誣告,蒙冤被押解回都城洛陽受罰,關押入獄,代替他的東中郎將董卓率領著同樣這支隊伍,被張角殺得大敗,也被押往洛陽治罪。(雖然董卓在此次平剿黃巾之亂的戰鬥中的登場...
漢末最後的名將:大漢王朝因為他們才延續了數十年
東漢末年,龐大的帝國外表下像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大漢朝廷早已腐朽不堪,宦官外戚亂政,賣官鬻爵之風盛行;百姓流離失所,因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不了,他們對統治者失去了希望。終於在光和七年(公元18...
皇甫嵩:東漢最後的名將,有兩次機會消滅董卓,卻錯失良機
中平元年(184年),爆發黃巾起義。漢靈帝起用盧植、皇甫嵩和朱俊,調發全國精銳部隊分擊黃巾義軍。在這三名主要將領之中,皇甫嵩是最耀眼的一顆將星。後世唐朝和北宋為古代名將設廟享奠,都包括皇甫嵩。《...
皇甫嵩抄斬董卓全家是巧合還是必然?
《三國志》里被忽視的八卦(21)作者:雜了咕咚東漢末期,涼州地區出現了大量軍事人才,除了董卓帶領的西涼軍,韓遂馬騰也有一支包括西北各民族在內的地方軍隊,常年遊蕩在國家的西北邊疆。不過,他們都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