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給了他三次挽救東漢王朝的機會,但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的主人公是東漢末年的大將皇甫嵩。

他是鎮壓黃巾起義的第一功臣。

他出身名門,掌握精兵,愛護官民,忠心朝廷,享有崇高聲望。

在漢末亂局中,他至少有三次機會可以挽救時局,避免國家陷入深淵,但都被他一一放棄。

最終,國家陷入近百年的混戰,他本人也沒有獲得好結局。

皇甫嵩出身名門。

他的家族,既是書香門第,又是將門之家。

他的父親皇甫節,曾任雁門太守。

他的叔叔皇甫規,是有著赫赫戰功的大將,同時又是著述甚多的文士。

由於正直忠誠、不畏權貴,皇甫規一生不順,多次被權臣陷害。

與其它士族子弟一樣,皇甫規從小接受傳統的儒家教育。

對於《詩經》、《春秋》、《尚書》等經典,他熟記於心,並時常以聖人的教誨勉勵自己。

他從小學習騎馬射箭,並經常跟隨父親、叔叔出入戰陣,對《孫子兵法》、《司馬法》等兵書更是熟記於心。

出身著名士族的皇甫嵩,剛成年不久,就被推舉為孝廉和茂才(類似後世的中進士),然後在地方上擔任縣令。

這位初出茅廬的優秀青年,受到了很多執政大臣的青睞。

太尉陳蕃、大將軍竇武多次徵召他為官屬,都被他推辭。

後來 ,漢靈帝任命他為議郎,後來出任北地太守(今寧夏銀川等地)。

北地郡是羌人、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經常騷擾的地區。

在與外族作戰中,皇甫嵩正式開始他的軍事生涯。

東漢中後期,自然災禍連年不斷,羌胡持續侵擾邊疆。

到了桓帝靈帝時期,宦官當權,他們發起了兩次「黨錮之禍」,大批正直大臣被屠殺、流放和禁錮。

到了靈帝朝,形勢更加嚴重。

皇帝熱衷於遊戲玩樂、聚斂財富和修繕宮室。

宦官為皇帝四處搜刮錢財,自己也趁機大撈油水,官吏和百姓都苦不堪言。

而朝中大臣多是明哲保身、沽名釣譽之輩。

朝廷日益不得人心,社會危機不斷加深。

靈帝時期,巨鹿人張角及其弟子,以治療疾病為幌子,利用各種戲法和宗教迷信,迷惑百姓,吸引教徒。

十多年間,張角等在全國各地發展了幾十萬信徒,其中不乏官吏和太監。

張角在全國各地設置三十六分部,四處宣揚「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與教眾約定時間,準備同時起兵。

不料消息泄漏,朝廷四處抓捕張角等人。

於是張角命令各部提前起兵。

張角號稱「天公將軍」,他的弟弟張寶和張梁分別號稱「地公將軍」、「人公將軍」。

十餘日內,全國各地教眾紛紛響應。

他們攻擊官府、占領城池、殺害官吏,天下震動。

黃巾起義軍活動區域,正處於東漢王朝的核心區域,如冀州、豫州(今河北、河南等地)等。

各路起義軍,與東漢都城洛陽近在咫尺。

一向被宦官和姦臣包圍的漢靈帝,此時也開始緊張起來。

他暫時放下了各種娛樂活動,開始調兵遣將,守衛京城。

同時,他召見大臣,詢問破敵之策。

早對朝局不滿的皇甫嵩,趁機建議皇帝赦免先前被禁錮的黨人,以順應人心;同時用宮廷中的錢財、馬匹賞賜將士,以提升士氣。

已經慌了神的漢靈帝,聽從了皇甫嵩的建議。

於是,靈帝任命皇甫嵩為左中郎將,與右中郎將朱俊一起,各率領兩萬精兵,討伐黃巾軍。

他們的第一站,是離洛陽只有幾十里的潁川郡(今河南許昌)。

這裡的黃巾軍首領是波才。

朱俊前去挑戰,被黃巾軍擊敗。

波才又率軍包圍了皇甫嵩部所在的長社城(今長葛)。

黃巾軍的人數是皇甫嵩部的數倍,被包圍的官軍驚恐不安。

皇甫嵩鼓勵大家說:「戰爭的勝敗,不在於人數多少,而在於出奇制勝。

現在敵人依草為營,可以用火攻之法破敵。

「當晚趁著夜色,皇甫嵩派人進入敵營中放火,城上官軍也對著敵營投擲火把。

一時之間,敵營中火光沖天,黃巾軍陣營大亂。

皇甫嵩趁機率軍進攻。

此時,朱俊和曹操也率軍趕到,一起加入戰鬥。

此次大戰,官軍斬敵數萬人。

皇甫嵩因功被封為都鄉侯。

於是皇甫嵩、朱俊趁勝進攻汝南和陳國(今河南漯河、周口等地)的黃巾軍。

官軍又取得大勝。

臨近洛陽的三個郡都被平定,黃巾軍對首都的威脅很快就被解除。

之後,皇甫嵩又進軍東郡(今河南濮陽),進攻黃巾軍卜己部。

一戰下來,官兵大敗農民軍,斬殺七千多人,生擒黃巾首領卜己。

皇甫嵩在東郡大破黃巾軍的同時,北中郎將盧植與東中郎將董卓率軍討伐張角,二人都無功而返。

於是朝廷命令皇甫嵩帶兵征討張角。

皇甫嵩率部離開中原地區,渡過黃河,進入張角的大北營冀州。

在廣宗(今河北威縣),皇甫嵩與張角之弟張梁發生遭遇戰,官軍敗退。

於是皇甫嵩關閉大營,休養士卒,等待機會。

張梁初戰告捷,又見官軍緊閉營門,不敢出戰,就放鬆了警惕。

皇甫嵩趁機夜襲張梁軍營。

經過一天的激戰,官兵大破黃巾軍,斬首三萬,墮水而死者有五萬多人,張梁也被殺死。

官軍俘虜數萬人,獲得輜重無數。

張角之前已經病死,官軍將他剖棺戮屍,傳首京師。

之後,皇甫嵩繼續北上,在下曲陽(今河北晉州)大敗張角的弟弟張寶。

官軍斬首十多萬,張寶也被殺死。

至此,黃巾軍主力全部被消滅,三大首領張角、張梁、張寶全部伏法。

朝廷任命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軍,封槐里侯,食邑八千戶。

朝廷同時讓皇甫嵩代理冀州牧。

冀州是這次黃巾之亂的重災區,數十萬農民因戰亂喪生,農業生產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失。

皇甫嵩奏請朝廷,希望免除冀州一年的田租以安撫民眾。

漢靈帝批准了他的請求。

當地百姓大多參與了黃巾叛亂,本以為會受到懲罰,沒想到皇甫嵩為他們免除了田租。

於是百姓歡欣鼓舞,歌唱道:「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皇甫嵩不僅愛護民眾,對士卒及部下官吏也一向非常體恤。

平時,他都是等到所有士卒的營帳都搭建完畢之後,他才放心的進帳休息;並且每次都等到所有士兵吃飽之後,才開始進食。

對於貪污受賄的部下,他也從不責罰,反而賞賜給他們財物。

這使得犯法的官吏慚愧不已,從此不敢再犯錯。

黃巾起義是東漢末年朝廷面臨的最大一場危機。

張角等人精心準備了十多年,十餘日之間,在全國八州之地同時起兵。

東漢王朝的統治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但皇甫嵩用兵如神,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就平定下了這次規模浩大的農民起義,使東漢王朝轉危為安。

皇甫嵩可謂是東漢王朝的萬里長城。

雖然在皇甫嵩等人的浴血奮戰之下,朝廷平定了黃巾起義。

但漢靈帝君臣絲毫沒有從中吸取教訓。

起義一平息,漢靈帝又開始了大興土木、修繕皇宮,並增加全國土地的賦稅。

靈帝和太監們繼續瘋狂的從官吏、民眾手中聚斂財富。

朝廷的各種弊政也絲毫沒有改變。

官吏、民眾對東漢王朝更加失望。

在黃巾起義的影響下,全國各地紛紛爆發叛亂。

在西北,北宮伯玉、邊章、韓遂等掀起叛亂,他們擁眾十多萬,四處攻城略地;涼州、關中烽火四起。

在東北,東漢官吏張純、張舉起兵反叛,張舉稱天子;幽州、冀州戰亂不斷。

黃巾餘部也在全國各地再次發動起義。

其它如黑山、白波等農民起義有數十股之多。

東漢王朝的統治搖搖欲墜。

皇甫嵩平定黃巾起義後,威震天下。

他出身名門,平素忠於朝廷,愛惜官民,在民間和上層社會都有很好的名聲。

很多人把天下的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

官吏閻忠勸告皇甫嵩,東漢王朝已經沒有挽救的可能,繼續為它效忠,只能為自己帶來禍害;不如揮師進京,誅殺有罪的宦官,重整朝綱;等到四方安定、民心歸順的時候,勸漢靈帝禪位,開創新朝。

皇甫嵩從小接受傳統的儒家教育,一向以忠於君王為操守。

閻忠的建議,是他從來沒有想過的。

他告訴閻忠,自己的功勞沒有那麼大,威望沒有那麼高,天下人也仍然忠於漢朝;如果貿然行事,只會帶來災禍;不如繼續為朝廷效忠,盡臣子的本分;即使為奸臣所害,也無怨無悔。

最終皇甫嵩拒絕了閻忠的建議。

之後,朝廷調皇甫嵩去關中,去鎮壓邊章、韓遂等人的叛亂。

皇甫嵩在冀州討伐張角的時候,看到中常侍趙忠的宅第異常豪華,超越了臣子的本分,於是報告了朝廷。

趙忠的宅第因此被沒入官府。

中常侍張讓向皇甫嵩索取賄賂,也被他拒絕。

這樣,皇甫嵩就得罪了靈帝朝最有權勢的兩個宦官。

他們向漢靈帝進讒言,說皇甫嵩在關中征戰多年,花費錢財無數,卻毫無戰果,應該治罪。

皇甫嵩因此被免官,封地削減至兩千戶。

全國各地叛亂不斷,幾年後朝廷還是重新起用了皇甫嵩。

當時,王國、馬騰等漢朝官員響應邊章、韓遂的叛亂,在涼州起兵。

東漢王朝在涼州的形勢日益不可收拾。

王國進軍關中,包圍了關中的西部門戶陳倉城(今陝西寶雞)。

朝廷任命皇甫嵩為左將軍,率領董卓等部,支援陳倉。

董卓主張全速進軍,以免陳倉城落入敵手。

皇甫嵩卻認為,陳倉城雖小,但城堅兵強,足以堅守。

他主張先觀望,以等待機會。

王國圍攻陳倉八十多天,始終不能攻下城池,士卒疲憊不堪,被迫退兵。

皇甫嵩趁此機會 ,準備率兵追擊。

董卓認為窮寇不可追;如果敵人死戰,我方會損兵折將。

皇甫嵩告訴他,先前沒有主動出擊,就是為了避敵鋒芒;現在我方士氣旺盛,敵人疲憊不堪,正是決戰的時刻。

於是皇甫嵩率領本部追擊叛軍,讓董卓斷後。

官軍最終大敗叛軍,斬首一萬多級,叛軍首領王國被殺。

董卓很是慚愧,從此開始嫉恨皇甫嵩。

董卓在涼州、關中地區長期擁兵自重,時常不聽從調遣。

解除陳倉之圍後,朝廷任命董卓為并州牧,讓他把軍隊交給皇甫嵩指揮。

董卓不願失去兵權,拒不執行朝廷命令。

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酈此時正在軍中。

他告訴皇甫嵩,現在朝政混亂,各地叛亂不斷,只有他和董卓能夠安定時局;如今他與董卓有嫌隙,一定要早做準備;董卓擁兵自重,不聽從調遣,又一直在觀察京城局勢,實在是包藏禍心。

他告訴皇甫嵩,董卓多次違抗朝廷命令,可以率兵誅殺,為國除害。

皇甫嵩則表示,董卓違抗命令該受處罰,但是擅自誅殺大將,也是大罪;還是讓朝廷去處理比較妥當。

於是皇甫嵩上奏疏狀告董卓不服中央調遣。

當時給地叛亂不斷,朝廷內部也矛盾重重,根本沒有能力懲處董卓。

漢靈帝只能下詔指責幾句。

董卓因此更加怨恨皇甫嵩。

此時,皇甫嵩所忠心的朝廷,已經腐朽不堪。

漢靈帝各種亂來,公卿大臣、外戚、宦官則不斷的爭權奪利、互相傾軋。

不久,三十四歲的漢靈帝去世,十七歲的太子劉辯即位,何太后臨朝聽政。

何太后的哥哥、大將軍何進掌握朝政。

新君上任,朝廷沒有任何新氣象,各方勢力反而更加無所顧忌,開始了殘酷血腥的爭鬥。

漢靈帝臨死前,在已經有太子的情況下,留遺命給上軍校尉、宦官蹇碩,讓他扶植皇子劉協即位。

靈帝死後,蹇碩試圖殺死何進,以執行靈帝的遺命。

但是行動失敗,蹇碩被何進殺死。

靈帝之母董太后,在靈帝死後試圖繼續干預朝政。

於是與何太后、何進的矛盾加深。

何進等處死了手握兵權的驃騎將軍董重(董太后侄子),消滅了董太后的勢力。

董太后很快也死去。

何進、袁紹、袁術等又準備誅殺宦官。

由於宦官曾經對何氏兄妹有大恩,所以何太后、車騎將軍何苗(何進之弟)反對誅殺宦官。

何進、袁紹於是讓各地將領帶兵靠近京城,以威逼何太后。

但何太后仍然拒絕誅殺宦官。

於是袁紹命令董卓帶兵進京消滅宦官。

此時,何進等誅殺宦官的消息泄漏,宦官開始反撲。

他們先是在皇宮裡殺死了何進,然後關閉宮門。

袁術帶兵攻擊宦官,並放火焚燒皇宮。

袁紹帶兵進入皇宮,屠殺了兩千多宦官,親附宦官的朝廷官員也被殺死。

何進部將怨恨車騎將軍何苗親近宦官,帶兵攻擊他的部眾。

雙方在京城展開激戰,最後何苗也被殺死。

張讓等宦官劫持皇帝和陳留王劉協,逃離京城;後被官吏追上,張讓等投河自盡。

在四個月內,漢靈帝、董太后、大將軍何進、驃騎將軍董重、車騎將軍何苗、中常侍張讓、中常侍趙忠等全部殞命。

一時之間,京城群龍無首、混亂不堪。

力主誅殺宦官的袁紹、袁術等無法控制局面。

董卓趁機帶兵進京,收編了何進、何苗等人的軍隊,控制了朝政。

董卓掌握朝政後,廢掉了皇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並徵召皇甫嵩進京,準備殺掉他。

此時,袁紹等逃離京城,與各路諸侯在關東地區組成聯軍,討伐董卓。

董卓難以抵擋,於是下令遷都長安。

天子公卿先赴長安,而董卓暫時留在洛陽與聯軍作戰。

皇甫嵩的長史梁衍認為,董卓雖然參與了消滅宦官,但是他的軍隊四處搶掠、濫殺無辜,並隨意廢立皇帝,絕非朝廷的忠臣;皇甫嵩與董卓有嫌隙,如果貿然進京,會有殺身之禍。

梁衍提議,趁著董卓在洛陽,皇甫嵩可以率軍前去迎接天子,然後以皇命討伐董卓;之後與袁紹等關東聯軍左右夾擊,一定可以擊敗董卓。

但皇甫嵩還是沒有聽從這個建議,反而奉命進京。

在董卓的授意下,皇甫嵩被監察部門彈劾,被關入監獄,判處死刑。

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一向與董卓關係良好,此時他正在董卓帳下效力。

在一次宴會上,皇甫堅壽痛哭流涕,請求董卓放過皇甫嵩。

在座的大臣、將領也都為皇甫嵩求情。

於是董卓釋放了皇甫嵩。

董卓回歸長安的時候,公卿百官前來迎接。

董卓讓大臣們都跪拜迎接,以羞辱皇甫嵩。

之後董卓握著皇甫嵩的手,問他現在是否服氣。

皇甫嵩只好笑著道歉。

董卓被殺後,皇甫嵩又被任命為征西將軍、車騎將軍、太尉。

此時,天下已經大亂,他已經對時局沒有任何辦法。

之後,董卓部將李傕、郭汜開始禍害朝廷。

在時局最混亂的時候,皇甫嵩病逝。

雖然皇甫嵩忠於國家,但是他囿於腐儒之見,始終不能突破道德禮法,挽救時局,實在是讓人嘆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黃巾之亂到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漢靈帝光和六年(公元183年),鉅鹿人張角所創的太平道已傳教十餘年,其信奉黃帝、老子的學說,並在全國各地廣收信徒。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信徒發起民變,張角宣稱「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