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抄斬董卓全家是巧合還是必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志》里被忽視的八卦(21)
作者:雜了咕咚
東漢末期,涼州地區出現了大量軍事人才,除了董卓帶領的西涼軍,韓遂馬騰也有一支包括西北各民族在內的地方軍隊,常年遊蕩在國家的西北邊疆。
不過,他們都是小字輩。
涼州人里最厲害的將領是皇甫嵩。
黃巾軍
184年春(中平元年二月)東漢爆發了黃巾起義,黃巾軍打得漢軍各路人馬節節敗退,此時皇甫嵩站了出來,他擔任左中郎將,帶著朱儁、盧植一起,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打敗了黃巾軍的主力部隊。
皇甫嵩在五次主要戰役中全部獲勝,殺死黃巾軍首領張角張梁等人,殺敵近二十萬人,並用屍骨堆成了高高的「京觀」,聲名威震東漢十三州。
平叛中,北中郎將盧植攻擊的是河北黃巾軍,戰事初期比較順利,但盧植得罪了來前線視察的宦官,被就地抓捕,裝進木籠囚車,打包快遞迴了洛陽,交由廷尉審理。
盧植打贏了敵人,但沒打贏閹人。
朝廷任命董卓為東中郎將接替盧植,繼續跟黃巾軍作戰。
在東漢武將官階的序列中,中郎將低於將軍銜,但由於將軍不是和平時期的常設軍階,所以中郎將一般是指揮軍隊的最高將領了。
中郎將共設四個,按大小的順序是左、右、北、東中郎將銜。
董卓以東中郎將身份指揮軍隊,說明他的人事關係已被上調到中央了,這是董卓的人生里程碑。
所以站在董卓的角度,一定會感謝宦官當道。
可惜董卓不太露臉,讓河北的黃巾軍打敗了。
朝廷立刻讓在潁川(河南許昌地區)戰區的皇甫嵩直接攻擊河北的敵人,大勝而回。
董卓「軍敗抵罪」,被免職了。
因為蓋世奇功,皇甫嵩升任左車騎將軍(高於將軍銜),封槐里侯,領冀州牧,享受八千戶的賦稅收益,到達了人生頂峰。
在剿滅黃巾軍這幕故事裡,董卓還是個跑龍套的配角,是主角皇甫嵩身後的背景板,身影一閃就沒了,如同一些戰爭舞台劇中,主角在舞台中央亮范兒擺poss,後面出來一位話也不說,就翻跟頭,一直從上場門兒翻到下場門兒。
雖然黃巾軍基本被平息了,但東漢的氣數將盡。
185年(中平二年),西北邊陲又出現了羌人大起義。
朝廷派了兩位西涼人平叛,左車騎將軍皇甫嵩為主帥,董卓任中郎將副之。
看來董卓的活動能力很強,竟然又回到一線影星行列,而且成了皇甫嵩的副手。
董卓混成男二號了。
但戰事不到四個月,因為皇甫嵩得罪了宦官,被就地免職(看來宦官是製片人,想讓誰下,誰就下),還被收繳了左車騎將軍的印綬,降為都鄉侯,減去六千戶賦稅的收益。
由張溫任車騎將軍為統帥,董卓還是副職,但是升為破虜將軍。
我已經開始懷疑,皇甫嵩免職,是不是董卓悄悄買通宦官乾的了。
因為每次董卓的人生拐點,總拜宦官所賜(演員跟製片人關係好才是硬道理)。
這次董卓顯示出了他的軍事才能,打了漂亮仗,立了軍功,平生第一次封侯爵,封的是邰鄉侯,跟皇甫嵩的爵位平級(比關羽的漢壽亭侯高一級)。
感覺董卓這支小盤股一路上揚,跟一路下跌的權重股皇甫嵩快形成交叉了。
雖然羌人大起義沒有導致全國的戰亂,但也讓西北地區的韓遂、邊章勢力得到增強。
188年冬(中平五年),他們推王國為首領,繼續騷擾中原。
看首領的名字就知道,叛軍的目標明確,讓東漢亡國。
這支叛軍是有文化高素質的隊伍,他們制定了攻打戰略要地陳倉的計劃,因為只要打下陳倉,就等於打開了通往長安、洛陽的大門。
他們由西向東一路高歌猛進,殺到陳倉城下。
朝廷慌了,又想起這三年靠邊兒站的皇甫嵩,立刻以皇甫嵩為帥,官拜左將軍。
雖然左將軍是將軍官階中較高的,但比起皇甫嵩原來的左車騎將軍,還是低半級。
皇甫嵩是老一輩革命家,把國家放在第一位,個人得失放在第二位,立刻接受了平叛任務。
朝廷同時任董卓為前將軍。
兩人各領兩萬精兵。
董卓再次升職,從雜牌將軍成為了前將軍,不過還是要服從皇甫嵩的指揮。
(復拜嵩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各率二萬人拒之。
《後漢書》)從率領的軍隊規模上講,兩個人基本平級,共同完成軍事任務。
此時陳倉戰役的走向,關乎了全國的命運,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
董卓終於出演大片了,開始搶戲。
他站在舞台中央血脈噴張地揮拳說:「孫武孫子他老人家在兵法里說,聰明人能看準時機,勇敢者要堅決行動。
此時陳倉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們是生力軍,氣勢旺盛,正是出手援救陳倉,挽狂瀾於即倒的好時候。
」這話得到了場地燈光師的認可,立刻把聚光燈打在了董卓的臉上,著力表現出了董卓決絕的表情。
皇甫嵩說話了,聚光燈分了一半給他:「我曾經對陳倉做過實地了解,這座城很堅固,守軍應該可以固守一段時間。
王國一時半會兒不會攻破陳倉的。
孫子在兵法里還說,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上策。
現在咱們要示弱,讓敵人覺得咱們很弱,是可以戰勝的。
等他們傲嬌了,咱們再進攻,必然會獲勝」董卓看了皇甫嵩一眼,沒說話,訕訕的咳嗽了一下。
果然,王國從188年的冬天到189年春天,圍困陳倉將近九十天,也沒個結果。
叛軍出現了急躁情緒,有人受不了寒冬的艱苦,有人開始想家,經過王國的中軍帳時輕聲唱起了《常回家看看》。
有的人甚至連首歌兒都不唱,就悄悄回家看看了。
王國看到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就打算撤走。
皇甫嵩看出機會,決定拉著董卓一起出擊。
董卓又說:「孫子在兵法上說窮寇莫追,何況敵人兵力比咱們多。
此時追擊會遭到失敗的。
」皇甫嵩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孫子說的窮寇,是無路可逃死路一條的敗軍,而王國的軍隊並非無路可逃,而是打算撤退,沒有決死之心。
況且他們已經被陳倉的守軍拖累成疲憊之師了,已經失去了鬥志,現在是打敗他們的好機會」看到董卓的狐疑,皇甫嵩繼續說:「要不,你的人馬斷後接應我吧,萬一有情況,你可以作為生力軍。
」
然後就是大段的戰爭場面,皇甫嵩獨自帶兵衝殺過去,將王國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斬殺一萬多敵軍,漢軍取得決定性勝利。
聚光燈被皇甫嵩帶著跑,沒有時間照別處。
「是誰導演這齣戲?自始至終全是你。
」在舞檯燈光的邊緣處,又變回背景板的董卓,內心充滿了挫敗感,眼神是那麼的幽怨。
同樣是運用《孫子》里的兵法,皇甫嵩明顯比自己理解的更透徹,這件事讓董卓惱羞成恨,他恨自己沒能衝過去摘桃子,更狠皇甫嵩再次搶了頭條:「用孫子的話讓我打臉,真孫子,皇甫嵩你等著!」
人們嫉妒的往往不是陌生人的成功,而是身邊的人的成功。
陳倉之戰結束不到一個月,朝廷給董卓發來新的任命書,升任董卓為少府。
少府是九卿之一,負責皇帝的內務,屬於皇帝身邊的人。
看上去董卓在朝廷的地位提高了,但少府根本不是軍職,這等於奪去了董卓的兵權。
而且詔書要求,董卓的軍隊編入皇甫嵩的戰鬥序列。
董卓心裡有了想法。
他向朝廷回覆說:「我特想就任這個職務,但我的羌胡士兵拉扯著我的軍車,使我無法上路。
他們說『軍餉賞賜都沒發呢,家裡都揭不開鍋了。
』羌胡性情乖戾像惡狗一樣,我無法禁止他們,就只能順從他們。
我一時無法脫身。
」這等於抗旨不尊。
朝廷又以最快的速度,給董卓發了一道詔書。
這次詔書與眾不同,是璽書,也就是皇帝寫的手書。
任命董卓為并州刺史,屬於封疆大吏。
但軍隊還是要交給皇甫嵩指揮。
董卓接著耍賴狡辯,跟朝廷討價還價,希望留下隊伍。
不過董卓擔心朝廷下旨擒拿他,還是帶著兵向并州進發了,但到了并州的邊界山西運城(河東郡)一帶,他就駐兵觀望不動了,他聽到傳言說天子快不行了。
了解到董卓動態,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酈,勸叔叔出兵殺死違抗聖令的董卓。
皇甫嵩認為董卓抗旨固然該殺,但沒有朝廷的命令,就行動屬於獨斷專行,也是越權之舉,不符合自己的原則,沒有同意。
他向朝廷上書彈劾董卓。
此時的漢靈帝劉宏,已經生命垂危了,朝廷亂作一團,誰還有心思管這些事,發了道批評董卓的詔書了事。
對待惡勢力僅僅表達嚴正抗議能有什麼作用? 當然,也不是一點作用沒有,就是讓董卓這個惡勢力更囂張了,讓董卓對皇甫嵩的恨比海深了。
漢靈帝駕崩,統治階級上層之間的仇恨值爆表,宦官與外戚的鬥爭終於爆發了,宦官把何進殺了,袁紹把宦官殺了。
京城皇宮瞬間切換成了羅馬的角斗場,皇宮內的戰鬥跟街市上的平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忍不住想下每天的早朝:入宮前,朝臣們舉止文雅,穿著整齊,表情莊重,進入皇宮。
關上宮門的瞬間,各位大臣以最快的速度脫下官府,扔掉官帽,露出全身的鎧甲,從隨從手裡拿過頭盔戴上,從腰間拔出兵器,一臉殺氣沖向早已恭候多時的對手,叮、當、乒、乓,啊------!
打到退朝時間,雙方罷手,待來日再戰。
清理下戰場,將不能動的抬到一邊處理,活下來的大臣再穿回乾淨的朝服,宮門大開,道貌岸然地穿過街市回府,儘管有人已經少了條胳膊,有人瞎了一隻眼,但官威還是在的。
結果張讓何進兩敗俱傷,董漁翁執掌朝政。
帶兵入京的董卓為了穩住局勢,實施了一系列措施,排除異己、任用名士,換皇帝遷都,對付討董聯軍等等。
他只用了將近五個月的時間就把朝廷理順。
但董卓一直挂念著那位主角皇甫嵩。
他要親自告訴皇甫嵩:「我才是主角!」
董卓征皇甫嵩入朝為城門校尉,讓左將軍皇甫嵩到洛陽來接受官職。
城門校尉是負責都城治安的,好像是個深受信任的位置,但對一位將軍來說未必不是一種侮辱。
接到朝廷的詔書皇甫嵩有些猶豫,他周圍的親信都建議他不要去見董卓。
其中有個叫梁衍的幕僚,建議皇甫嵩帶著手中的三萬軍兵去長安把皇帝接來,然後名正言順地討伐董卓。
這個梁衍不簡單,應該是漢末時期首先提出挾天子思路的人。
皇甫嵩沒有同意,隻身去了洛陽見董卓。
董卓見到皇甫嵩立刻把他抓進監獄,準備殺死。
如果是電影,一定會有個英雄人物出現,高喊:「刀下留人!」然後就把皇甫嵩救了,觀眾往往會覺得哪有這麼巧?編故事罷了。
歷史真的這麼巧,此時出現的英雄人物是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他竟然跟董卓有很深的交情,他從長安匆忙跑到洛陽搭救自己的父親。
董卓正擺設酒席,大宴賓朋,皇甫堅壽直接沖宴會,向董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並叩頭落淚,替父親求情。
皇甫堅壽的話打動了在座的賓客,賓客們也紛紛為皇甫嵩講情。
董卓這才離席而起,拉皇甫堅壽和自己同坐,並派人釋放皇甫嵩,任命他為議郎,後又升任御史中丞。
雖然皇甫嵩的兵權沒了,但命總算保住了。
董卓放了皇甫嵩,但對他的精神打壓還沒有結束。
讓強者低頭是快樂的,董卓的快樂只能建立在皇甫嵩的痛苦之上。
董卓用堅強的外表,包裹他自卑脆弱的心。
此時,路過了一位騎單車的快遞包裹分揀員,他順手在包裹外貼了張標籤:易碎品。
191年(初平二年),認為大局已定的董卓從洛陽回到了長安。
百官出城迎接,董卓提了個要求:官級在御史中丞以下的,都要到路邊屈身施禮相迎。
這個要求就是針對皇甫嵩的,皇甫嵩就是御史中丞,這麼做就是為了讓昔日的一哥當眾臣服。
(《後漢書》卓風令御史中丞以下皆拜以屈嵩)。
董卓見到皇甫嵩以後,還特意拉著皇甫嵩的手問:「老哥服沒服?」皇甫嵩微笑著向董卓說「對不起,I』m sorry。
」董卓這才心滿意足。
(既而抵手言曰:「義真犕未乎?」嵩笑而謝之,卓乃解釋。
)
作為一個曾經馳騁疆場,百戰不殆的東漢戰神,皇甫嵩怎會如此軟弱呢?當初他為什麼不聽幕僚的勸告,帶著軍隊去把天子搶過來,而要隻身去洛陽見董卓呢?
因為皇甫嵩只是個職業軍人,沒有政治野心。
皇莆嵩來自軍人家庭,他的太爺是遼度將軍,爺爺是扶風都尉,父親是雁門太守,叔叔是著名的「涼州三明」將軍之一皇甫規。
可以說是個將帥之家。
在這種正統環境下成長的皇甫嵩,是不會反對國家的。
現在國家是誰?就是董卓。
董卓進京時候的職位是前將軍,然後給自己迅速升職,連升三級最後成為了相國。
相國是集國家大權於一身的職位,漢朝只有蕭何曹參兩位當任過。
董卓以相國的身份召見左將軍皇甫嵩,從禮法上完全符合,所以皇甫嵩就去了。
這對皇甫嵩來說,符合邏輯,下級服從上級是軍人的天職。
皇甫嵩也沒有太大的政治野心。
當年,他剿滅黃巾軍,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時候,完全有機會稱王。
老百姓甚至因為他安定天下的功績,專門編了頌歌:「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有點兒人民大救星的意思,民望隆盛。
曾經有個叫閻忠的人因此勸皇甫嵩自立為王,他斷然拒絕了。
這不符合他忠君愛國的赤子之心。
所以他當然也不會去做搶皇帝以自重的事情。
皇甫嵩還是個君子儒帥。
都說慈不掌兵,但皇甫嵩特別體恤士卒,每次安營紮寨,要等軍營都修好了,才回自己的中軍大帳。
等士兵都吃上飯了,他才吃飯。
(太感人了,這不是皇甫嵩,這是活雷鋒)。
還有些軍吏收受賄賂被查,皇甫嵩不但不處罰,還給這些人錢物,使這些犯罪的人無地自容,有的人甚至羞愧自殺。
皇甫嵩這樣的君子,是不可能耍混蛋的,他不會。
皇甫嵩選擇不帶兵馬獨自前往拜見董卓,也是為了要自證清白,他要告訴董卓,我沒有任何反對之心,我只是個軍人,OK?可惜人無傷虎意。
虎有害人心。
當然也有人認為,皇甫嵩不是沒做過實力權衡,只是自覺無法戰勝董卓而已。
這也有可能。
大家都知道,董卓軍事水平一流,他組建的西涼軍有六大中郎將,是東漢末年最有戰鬥力的軍隊之一,在全國素有威名,更是董卓掌控東漢的保障。
他主政期間,西涼軍戰勝過所有討董聯軍的諸侯,險些殺死了曹操和孫堅。
當初董卓雖然殺了袁家五十餘口,但聯軍盟主袁紹因為懼怕董卓,沒親自跟西涼軍打過一仗。
綜合以上這些因素,皇甫嵩低頭成為皇甫慫,也在情理之中。
董卓做了宰相以後,聽說皇甫嵩的嬸嬸---皇甫規的遺孀---是個才貌雙全的佳人,就要強娶。
用一百輛彩車、二十匹馬,還有許多奴婢錢財作聘禮娶她,嵩嬸是個識大體的烈女,她身穿樸素的衣服,到董卓那裡,跪求董卓放過自己。
董卓認為嵩嬸不答應就是瞧不起自己,大為惱火說道:「我的威名,使天下人降服,難道不能降服你一個婦人嗎?」
嵩嬸知道不能免於一死,於是站起來破口大罵:「你這個野雜種,害了多少天下人!我家世代清德,我丈夫皇甫氏文武全才,是漢代忠臣,你以前也是他趨使的走卒,竟敢在你君夫人面前如此非禮?」董卓氣瘋了,把嵩嬸的頭髮綁在車軛上,讓家奴用鞭子棍棒把嵩嬸打死了。
192年春夏之交(初平三年四月二十三日),韜光養晦的皇甫嵩終於熬出了頭,董卓被王允呂布殺死了。
皇甫嵩帶上自己的舊部,衝到董卓在封地郿縣自建的董家堡,將董卓的全家上下殺了個乾乾淨淨。
要解心頭恨,親手斬仇人!
董卓的母親已經九十歲了,踉踉蹌蹌地走到董家堡子的村口,還是被士兵抓住了,董母哀求說:「乞脫我死。
」乞求活命,但還是被殺了,也許大家覺得她才是禍害的根源。
不知道為什麼,寫到此處,我的腦海一直被楊洪基老師的獨唱占據: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
。
。
。
漢末第一名將·驃騎將軍皇甫嵩
他,是一位已經消失在歷史雲煙中的一代名將。他,更是一位曾經一度可以登頂天下最高主宰之位的亂世悍將。他,前半生極其璀璨,然其後半生,卻最終泯然眾人,為天下所不齒。他,有人說他傻,也有人說他痴,更人...
此人平定黃巾,是董卓的上司,如果能力再強一點,就沒有三國
三國是英雄豪傑輩出的年代,曹操之雄渾、劉備之陰柔、孫權之從容加上諸葛亮、周瑜、呂布、關羽、張飛、司馬懿等等英雄,構成了多姿多彩的畫面,也成為後世津津樂道的話題。其實在東漢末年,曾經有一個英雄,他...
漢靈帝家的四庭柱,為什麼總覺得裝的有點歪呢?
猶記得三國演義評話里袁紹手下有個「河北四庭柱」(河間四將:顏良文丑張郃高覽)、一正梁(韓猛、或韓瓊、或韓榮)。其中兩個柱子(顏良文丑)被殺後河北也就丟了。在漢靈帝時期也有四根庭柱,他們四人撐著整...
皇甫嵩:東漢最後的名將,有兩次機會消滅董卓,卻錯失良機
中平元年(184年),爆發黃巾起義。漢靈帝起用盧植、皇甫嵩和朱俊,調發全國精銳部隊分擊黃巾義軍。在這三名主要將領之中,皇甫嵩是最耀眼的一顆將星。後世唐朝和北宋為古代名將設廟享奠,都包括皇甫嵩。《...
三國正史上漢末最後一位名將皇甫嵩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結局如何?
三國正史上漢末最後一位名將皇甫嵩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結局如何?東漢末年,黃巾之亂的時候,朝廷派了四位中郎將去討伐黃巾軍。分別是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北中郎將盧植和東中郎將董卓。
東漢末年拒不稱帝的「曾國藩」
「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是曾國藩表明自己心計的名句。曾文正公功高不震主,外聖而內王,為後世所推崇。然而早在東漢末年就有一位大將軍,戰功赫赫,論實力稱霸稱帝可一舉而成,但是卻一直忠心耿耿...
涼州三明,平定黃巾起義手段恐怖,甚至不惜屠殺十萬造京官!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想必都知道「涼州三明」吧,這三人雖然如今名氣不如三國時期的關羽、張飛等人那般大,但是在歷史上,他們三個都是地位極其崇高之輩。涼州三明之皇甫嵩
漢末第一名將,卻是完全不懂政治的糊塗蛋,還不如呂布
改變三國歷史的非主流人物⑥東漢末年,有三名重臣在平定各地、穩定大局方面居功至偉,即皇甫嵩、朱儁、盧植,後人習慣將他們合稱為「漢末三將」。其中最出名、功勞最大的是皇甫嵩,《後漢書》稱讚他,「天下大...
董卓最應該感謝的人是誰?你絕對想不到,居然是韓遂
印象中,董卓一直是不可一世,領西涼虎狼之師進入洛陽,大敗關東聯軍。可有誰知道,董卓也曾經跌入人生低谷,差點丟掉性命,後來靠了哪位貴人「幫助」,董卓才東山再起?答案你一定想不到,居然是韓遂。
坐看漢末天下倒懸的皇甫嵩,憑什麼會位列武廟七十二良將之一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漢末第一名將」皇甫嵩文:小A史蒂芬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這是一首流傳於漢末的民歌,相傳為冀州百姓所作,所歌頌的是時任左中郎將的皇甫嵩平定黃...
武廟72將中的皇甫嵩,為何卻敗給了董卓?
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大爆發的時刻,皇甫嵩力挽狂瀾,大破黃巾,延緩了東漢朝廷的衰亡。然而被封為車騎將軍後,卻沒有像 其他車騎將軍如董卓呂布華雄那般威風凜凜,而是孤零零的守在洛陽。皇甫嵩(?—1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