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出身寒門的朱儁為人仗義疏財孝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朱儁,是東漢末年名將,會稽郡上虞縣(今浙江上虞)人。
他出身寒門,父親早亡,母親靠販賣繒帛為生,而他從小就孝敬奉養母親,此外為人仗義疏財,所以遠近聞名。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朱儁先是被縣長推薦,在郡里任職,後又成為太守的主簿。
之後,太守換為了徐珪,他舉了朱儁為孝廉,因此他升任縣令,政績不錯。
等到交州出現了謀反叛亂,而當地郡守不能守,朝廷就任朱儁為交州刺史。
他精挑了五千家兵,之後調集士兵,大破叛軍,斬殺首領,逼降了幾萬人。
之後,他就被封為都亭侯,並且入朝任諫議大夫一職。
公元184年,東漢末年著名的黃巾起義爆發。
在眾多朝臣的推薦下,皇甫嵩任左中郎將,而朱儁則為右中郎將,兩人共同率軍出征。
雖然最開始朱儁與黃巾軍的波才所率部隊作戰失敗,但等到與皇甫嵩、曹操的軍隊合兵後,一路大敗黃巾軍。
之後他進攻宛城,雖然兵力不占優勢,最後還是大敗了黃巾餘部。
等到他們平定了三郡之地,在皇甫嵩的上表下,朱儁升為西鄉侯,任鎮賊中郎將。
之後又拜為右車騎將軍,更封錢塘侯。
後來,朱儁任河內太守,擊退了張燕率領的黑山軍。
董卓把持朝政後,他十分器重朱儁,可朱儁拒絕了他的招攬。
李傕專政時也同樣招攬他,任他為太尉,後來又鎮關東。
最後,朱儁被扣為人質,當天就因過於憤怒發病而死。
朱儁怎麼讀
朱儁讀作zhūjùn。
「朱」為姓氏,目前全國朱姓的人總共大約有1500餘萬,按人口數量排,朱姓在中國位列第13位。
「儁」是一個形聲字,從左邊的人,聲是雋(jùn)聲。
有時,朱儁也就被記作「朱雋」。
「儁」是英俊的「俊」的繁體字,古時候的意思也和「俊」差不多,指的是才智超群的人,也就是俊才。
有時候也指特別的東西,或者表示光彩的意思。
古代名人里也使用「儁」字作為名的,還有五胡十六國時前燕的景昭帝慕容儁,不過現在「儁」字已經不怎麼用在人名里。
朱儁是東漢末年漢庭的名將之一,曾經和盧植、皇甫嵩等人一起討伐過黃巾軍,並最後平定了黃巾之亂,是當時一個德高望重的將領。
所以即使後來董卓把持了朝政,他對朱儁也十分小心。
袁紹等十幾位諸侯組成反董卓聯盟,董卓畏懼想要遷都長安,朱儁就曾屢次阻止。
他不僅拒絕了董卓對他的招攬,還與他人通謀想要作為內應剷除董卓。
之後董卓被殺,李傕、郭汜掌權,朱儁曾經被陶謙等人推舉為太師,想要一同討伐李傕。
不過當李傕用天子詔書招他入朝時,朱儁還是毅然決然地前去。
入京後,朱儁先後任太僕、太尉、大司農等職,官位極高,不過也曾經因為一次日食而被免職。
最後,郭汜和李傕相互攻殺,朱儁被皇帝派去說服郭汜和解,他不肯並扣押朱儁為人質。
當日,朱儁就因為過於憤怒病發身亡。
皇甫嵩朱儁
皇甫嵩和朱儁都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將領,也是當時朝廷僅剩的幾個忠臣名將中的兩位。
《後漢書》將兩人合為一篇列傳,為《後漢書》的第七十一卷,列傳六十一。
皇甫嵩和朱儁兩人都曾經被舉為孝廉,任過縣令,後來都入朝為官,皇甫嵩為侍郎,朱儁為諫議大夫。
不過兩人之間的關係不大,他們的聯繫主要是共同討伐鎮壓黃巾之亂。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皇甫嵩和尊敬被漢靈帝下令各自持節統帥一軍,合力討伐潁川的黃巾軍,兩人分任左、右中郎將。
朱儁先是因為人數不敵,被黃巾軍的波才擊敗並圍困於長社,朱儁僅幾千官兵,而波才有十幾萬。
皇甫嵩前來支援朱儁,兩人合兵駐守長社。
敵眾我寡,士兵頗為恐慌,皇甫嵩一邊安撫軍心,一邊閉門堅守。
波才所率黃巾軍依草結營,皇甫嵩趁著一天的大風利用火攻,波才軍潰敗。
此時,曹操前來增援,三人合兵乘勝追擊,波才軍損失慘重,傷亡數萬人。
長社之戰取得勝利。
皇甫嵩和朱儁又一起先後進攻其他地方的黃巾軍,一路成功鎮壓,平定了三郡之地。
皇甫嵩上表朝廷,不以功勞自居,把軍功歸給了朱儁,使得朱儁得以封侯,並加官晉升。
之後,兩人分兵各自攻打黃巾軍,皇甫嵩攻打張角三兄弟,而朱儁進攻張曼成,最後平定了黃巾之亂。
之後,皇甫嵩和朱儁都經歷了董卓和李傕、郭汜的亂政,兩人最後都病死在了195年。
國兆文化——歷史朝代人物精編之東漢(下篇)
蔡倫(?一121)字敬仲。桂陽耒陽(今湖南郴縣)人。宦官。和帝時,為中常侍,曾任主管製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其製作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所效法。後總結西漢以來用麻質纖維造紙的經驗,改進造紙術,...
皇甫嵩:幹掉黃巾軍 卻在董卓面前服軟的名將(武廟72將系列)
李大嘴 大嘴讀史——史料摘譯——原文:嵩與角弟梁戰於廣宗。梁眾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閉營休士,以觀其變。知賊意稍懈,乃潛夜勒兵,雞鳴馳赴其陳,戰至晡時,大破之,斬梁,獲首三萬級,赴河死者五萬許...
他們是漢末三大支柱,如有一人在世,各諸侯都不敢隨意亂動刀兵
說起三國時代,大部分都只記得呂布、關羽、張飛、黃忠、趙雲、馬超等武將,以及諸葛亮、周瑜、司馬懿等頂級謀士。可實際上他們並不是最輝煌的,真正的頂級人才其實都在漢末,他們當中有三人隨便哪個在世,各諸...
火燒黃巾軍,皇甫嵩、朱儁大勝——黃巾起義(五)
話說北中郎將盧植被小黃門(內侍)左豐誣告,蒙冤被押解回都城洛陽受罰,關押入獄,代替他的東中郎將董卓率領著同樣這支隊伍,被張角殺得大敗,也被押往洛陽治罪。(雖然董卓在此次平剿黃巾之亂的戰鬥中的登場...
此人出身寒門,卻名列漢末三傑,他最看不起的人是董卓和太監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朱儁,與皇甫嵩、盧植一同被世人稱之為東漢末年三傑,亦是東漢末年名將。可朱儁出身卻與皇甫嵩、盧植完全不同,即朱儁出身於寒門,少年時就失去父親,母親以販買絲織品為...
名將皇甫嵩平定黃巾起義的三大戰役
光和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皇甫嵩與呂強上疏請求解除黨禁,任左中郎將,與朱儁率軍鎮壓黃巾軍,戰後以功拜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里侯。皇甫嵩到任後,上奏請求免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稅。後因得罪...
皇甫嵩:東漢最後的名將,有兩次機會消滅董卓,卻錯失良機
中平元年(184年),爆發黃巾起義。漢靈帝起用盧植、皇甫嵩和朱俊,調發全國精銳部隊分擊黃巾義軍。在這三名主要將領之中,皇甫嵩是最耀眼的一顆將星。後世唐朝和北宋為古代名將設廟享奠,都包括皇甫嵩。《...
東漢最後三位名將各個戰功赫赫,曹操只配提鞋,卻不能匡扶漢室
東漢王朝能夠歷經195年,小編認為真是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在裡面,首先東漢雖然經過西漢末年的戰亂,但是還是完整的繼承了西漢的軍事力量,使得東漢即使到了末年對外戰爭中也一直處於主導地位。其次是兩漢四百...
東漢末年居功至偉的三名將領:皇甫嵩、朱儁、盧植
東漢末年,民不聊生,戰亂橫行,社會動盪不安。黃巾起義帶來了各地連年的戰火。在東漢朝廷方面,平定各地、穩定大局上居功至偉的三名將領、重臣,即皇甫嵩、朱儁、盧植,後人在傳習和引用時,習慣將他們合稱為...
涼州三明,平定黃巾起義手段恐怖,甚至不惜屠殺十萬造京官!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想必都知道「涼州三明」吧,這三人雖然如今名氣不如三國時期的關羽、張飛等人那般大,但是在歷史上,他們三個都是地位極其崇高之輩。涼州三明之皇甫嵩
漢末最後的名將:大漢王朝因為他們才延續了數十年
東漢末年,龐大的帝國外表下像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大漢朝廷早已腐朽不堪,宦官外戚亂政,賣官鬻爵之風盛行;百姓流離失所,因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不了,他們對統治者失去了希望。終於在光和七年(公元18...
時有英雄使豎子成名:東漢末年三大名將才德都勝於董卓卻被湮沒了
《晉書·阮籍傳》記載:「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竹林七賢之首的阮籍到底是說楚漢相爭時期「無英雄」,還是說他身處的時代「豎子成名」,恐怕只有本人才
黃巾起義失敗後 鎮壓起義的三大功臣盧植皇甫嵩朱儁結局如何
黃巾起義,是中國東漢末年鉅鹿人張角所領導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於甲子年184年發生,此次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由於起義軍頭裹黃巾,故作黃巾軍,這次起義不到一年就被東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