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東漢最後的名將,有兩次機會消滅董卓,卻錯失良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平元年(184年),爆發黃巾起義。

漢靈帝起用盧植、皇甫嵩和朱俊,調發全國精銳部隊分擊黃巾義軍。

在這三名主要將領之中,皇甫嵩是最耀眼的一顆將星。

後世唐朝和北宋為古代名將設廟享奠,都包括皇甫嵩。

《十七史百將傳》和《廣名將傳》中,皇甫嵩也位列其中。

說他是東漢末年最後的名將,實不為過。

皇甫嵩(?—195年),字義真,出身於軍人世家,父親皇甫節久為邊將,叔叔皇甫規更是著名的「涼州三明」之一。

在鎮壓黃巾軍的過程中,三位黃巾軍領袖,除了張角是軍隊被擊潰而病死,張梁和張寶都是被皇甫嵩擒獲斬殺的。

蔡東藩在《後漢演義》中評價道:「黃巾之平,皇甫嵩為首功。

」當時的百姓也作歌曰:「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董卓也參與過鎮壓黃巾起義,但吃了敗仗,皇甫嵩接替他的工作獲得勝利,令董卓很沒面子。

幾年之後的中平五年(188年),涼州人王國包圍陳倉(今陝西寶雞東),漢靈帝任命皇甫嵩為主將,董卓為副手,共同剿滅王國。

董卓主張速戰速決,皇甫嵩沒有採納他的建議,董卓很是惱火。

等王國的軍隊糧草不濟打算撤兵時,皇甫嵩下令追擊。

董卓卻認為窮寇勿追、歸眾勿迫,堅決不出兵。

皇甫嵩只好率領本部人馬追擊,斬首一萬多人,王國本人也在逃亡中死去。

這次戰役又一次證明,皇甫嵩在帶兵打仗方面高於董卓,董卓既慚愧又忌妒,逐漸對皇甫嵩懷恨在心。

中平六年(189年),靈帝任命董卓為并州牧,讓他把部隊交給皇甫嵩統領。

董卓素懷野心,捨不得放棄軍隊和兵權,竟然不聽朝廷的旨意。

皇甫嵩的侄兒皇甫酈認為,董卓掌握重兵,不聽朝廷的招呼,這就是違抗聖旨,罪在不赦,力勸皇甫嵩興兵討伐,趁此機會除掉董卓。

但皇甫嵩說:「董卓不執行朝廷的旨意,雖然有罪,但我沒有旨意擅自討伐董卓也是不對的。

不如正大光明地報告皇帝,讓朝廷來處理這件事。

漢靈帝得到消息後,雖然生氣,但軍隊都把持在董卓手上,自己也無可奈何。

其實,如果當時皇甫嵩先幹掉董卓,再向朝廷匯報,朝廷也不會把皇甫嵩怎麼樣。

因為皇甫嵩不僅名望素著,而且兵力比董卓還雄厚。

朝廷拿董卓都沒辦法,拿皇甫嵩就更沒招了。

可惜,皇甫嵩是個愛面子的人,不肯因為擅自為國除奸為玷污了自己忠君的好名聲。

不久,漢靈帝駕崩,董卓趁機入京,殺掉少帝,擁立漢獻帝,整個東漢政府幾乎控制在董卓一個人手裡。

他野心膨脹,惡貫滿盈,惹得天怒人怨。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關東各州郡推舉袁紹為盟主,共同起兵討伐董卓。

當時皇甫嵩統兵三萬駐紮在扶風郡(今陝西咸陽),如果與關東軍相互配合,東西夾攻,董卓必敗無疑。

董卓也想到了這一層,假意徵召皇甫嵩為城門校尉,打算尋找機會將他殺掉。

長史梁衍看穿了董卓的陰謀,勸皇甫嵩起兵抗拒董卓,與袁紹呼應。

但皇甫嵩沒聽,回到都城雒陽(洛陽)後,差點被董卓殺掉。

雖然僥倖活下來,但皇甫嵩喪失了兵權,眼睜睜地看著董卓殘殺忠義之臣。

董卓死後,在接下來的李傕郭汜之亂中,皇甫嵩懷著無盡的悔恨病死了。

如果皇甫嵩把握好兩次機會中的任何一次,都可以幹掉董卓。

但他沒做,也做不到,這是由他的性格決定的。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董卓死在皇甫嵩手裡,歷史是不是會改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武廟72將中的皇甫嵩,為何卻敗給了董卓?

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大爆發的時刻,皇甫嵩力挽狂瀾,大破黃巾,延緩了東漢朝廷的衰亡。然而被封為車騎將軍後,卻沒有像 其他車騎將軍如董卓呂布華雄那般威風凜凜,而是孤零零的守在洛陽。皇甫嵩(?—1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