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漢末天下倒懸的皇甫嵩,憑什麼會位列武廟七十二良將之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漢末第一名將」皇甫嵩

文:小A史蒂芬

天下大亂兮市為墟,

母不保子兮妻失夫,

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這是一首流傳於漢末的民歌,相傳為冀州百姓所作,所歌頌的是時任左中郎將的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的功績。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有漢末第一名將之稱的皇甫嵩。

皇甫嵩

皇甫嵩字義真,安定朝那(今寧夏彭陽縣)人。

他的父親是做過雁門太守的皇甫節,而他的叔叔正是涼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規。

皇甫家族久在邊關駐守,是東漢名滿天下的將門之家。

所以皇甫嵩自幼受家族的薰陶習武學文,立志於功業。

少年時就先後被察舉為孝廉和茂才,任郎中,擔任過霸陵和臨汾的縣令,因為父親過世而辭官歸家。

後來太尉陳蕃、大將軍竇武接連徵辟,皇甫嵩都沒有同意。

漢靈帝公車征拜,他才擔任了議郎,遷任北地太守。

公元184年(光和七年),黃巾之亂爆發,以張角張寶張梁為首的黃巾軍,攻城略地焚燒官府,導致官吏逃亡,州郡失守,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

黃巾之亂

漢靈帝倉促調集軍隊守衛京師重地,並且接受皇甫嵩的建議解除黨禁,拿出中藏錢作為軍餉,將西園廄馬分賜給將士,招募精兵選拔將帥,征剿黃巾軍。

當時被朝廷委派持節征剿黃巾軍的有三個人,共發北軍五校士、三河騎士及招募的精勇,分兵兩路:第一路是北中郎將盧植負責征剿冀州的亂軍;第二路就是左中郎將皇甫嵩與右中郎將朱儁,各引兵馬兩萬攻打潁川一帶的黃巾亂軍。

盧植

朱儁

朱儁率先趕到,與黃巾軍波才所部交戰失利,皇甫嵩被迫進守長社,被波才大軍所圍困。

當時皇甫嵩兵少,軍士上下皆有懼色,他對軍吏說道「兵有奇變,不在觿寡。

今賊依草結營,易為風火。

若因夜縱燒,必大驚亂。

吾出兵擊之,四面俱合,田單之功可成也。

」是夜皇甫嵩依計而行,又得大風相助,於是黃巾軍大敗潰逃。

當時騎都尉曹操奉旨率兵趕到,皇甫嵩朱儁與曹操合兵一處追擊黃巾軍斬首數萬於級。

這是皇甫嵩征討黃巾軍的第一戰。

戰國時齊將田單火牛陣大破燕軍的故事盡人皆知,然而漢末皇甫嵩火燒黃巾軍的故事卻鮮有人聞,然而這場戰役絕對是起到了扭轉漢末覆滅乾坤的作用。

田單火牛陣

接下來皇甫嵩的捷報頻頻傳來,他先是與朱儁進討汝南、陳國,在陽翟將波才再次擊敗,又在西華擊敗彭脫所部,在倉亭將東郡的黃巾軍卜己所部擊敗,並且生禽卜己,斬首七千餘級。

基本平定了兗州一帶的黃巾軍。

與此同時在北方冀州,本來接連勝利的盧植,因為不肯向小黃門左豐行賄而被罷官免職押解回京問罪。

而接替盧植的東中郎將董卓,卻放棄盧植原有的作戰計劃而導致失敗。

於是朝廷就命令皇甫嵩率軍北上接替董卓去攻打冀州的黃巾軍。

皇甫嵩一到冀州就與據守在廣宗城內的張梁展開決戰,開始因為張梁的軍隊主力精良,而沒能取勝。

於是皇甫嵩命令軍隊休整,以觀其變,等到敵軍懈怠以後,皇甫嵩趁夜進兵,到雞鳴時下令攻城,一直到夜晚終於將廣宗城攻破「斬梁,獲首三萬級,赴河死者五萬許人,焚燒車重三萬餘兩,悉虜其婦子,系獲甚眾」,之前張角已經病死,皇甫嵩下令剖棺戮屍,傳首京師。

緊接著又與鉅鹿太守馮翊郭典攻打聚守在下曲陽的張寶「又斬之,首獲十餘萬人」於是「築京觀於城南」。

京觀發掘一角

據古籍所載,所謂京觀是古代戰爭以後勝利者埋葬敵軍屍體的葬丘(西晉杜預注《左傳》曰:「積屍封土於其上,謂之京觀。

」),後世多有顯耀武功的含義。

這一場號稱八州響應的黃巾之亂就這樣被皇甫嵩悉數平定。

朝廷以黃巾既平,故改年號為中平,拜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車,領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陽兩縣,食邑八千戶。

皇甫嵩上表奏免除冀州一年田租以贍饑民。

這時候的皇甫嵩功成名就,威震天下,可謂是志得意滿。

然而功高蓋主的人往往招來世人的妒忌以及主上的猜疑。

中平二年三月皇甫嵩征討西涼邊章、韓遂以及北宮伯玉之亂,到五月就在中常侍趙忠張讓的彈劾之下,以「連戰無功,所費者多」的名義,被罷官免職,降爵為食邑兩千戶的鄉侯。

雖然史書記載趙忠張讓兩人皆是出於公報私仇,皇甫嵩曾經上奏朝廷指責趙忠的住宅超逾規定,而張讓則是向皇甫嵩索賄不成懷恨在心,可是我們有理由相信,皇甫嵩被罷官免職的深層次原因與他功高蓋主威震天下的聲名是密不可分的,史書中也明確記載了一個叫做閻忠的人遊說皇甫嵩,希望輔佐他擁兵自重以圖天下。

皇甫嵩雖然心懷忠義一口回絕了閻忠,卻終究還是落人口實,讓漢靈帝惶惶不安難以安坐在寶座上,而這恐怕也是他沒有讓皇甫嵩去冀州上任的根本原因吧!

漢靈帝

就這樣皇甫嵩被束之高閣了起來,而平定西涼動亂的任務則交給了張溫和董卓。

可這兩個人,一個貌似只想撈取政治資本以圖取升任的機會,另一個則充滿著野心好像故意拖延等待著時機。

這場動亂就這樣持續了三年之久。

在此期間,數任涼州刺史皆死於動亂,而其中耿鄙的死更是成就了後來三國群雄之一的馬騰崛起的契機。

董卓

中平五年,涼州賊王國兵圍陳倉,朝廷不得不啟用皇甫嵩去解陳倉之圍。

於是拜皇甫嵩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各自帶兵兩萬征討王國的叛軍。

皇甫嵩拒絕了董卓先發制人直接去解救陳倉之圍的建議,並且與董卓辯論申明自己的戰略意圖,這一段精彩的辯論被《後漢書》記錄了下來:

「卓欲速進赴陳倉,嵩不聽。

卓曰:『智者不後時,勇者不留決。

速救則城全,不救則城滅,全、滅之勢,在於此也。

』嵩曰:『不然,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

是以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不可勝在我,可勝在彼。

彼守不足,我攻有餘。

有餘者動於九天之上,不足者陷於九地之下。

今陳倉雖小,城守固備,非九地之陷也。

王國雖強,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勢也。

夫勢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

國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陳倉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煩兵動眾,而取全勝之功,將何救焉!』遂不聽。

王國圍陳倉,自冬迄春,八十餘日,城堅守固,竟不能拔。

賊眾疲敝,果自解去。

嵩進兵擊之。

卓曰:『不可。

兵法,窮寇勿追,歸眾勿迫。

今我追國,是迫歸眾,追窮寇也。

困獸猶鬥,蜂蠆有毒,況大眾乎!』嵩曰:『不然。

前吾不擊,避其銳民。

今而擊之,待其衰也。

所擊疲師,非歸眾也。

國眾且走,莫有鬥志。

以整擊亂,非窮寇也。

』遂獨進擊之,使卓為後拒。

連戰大破之,斬首萬餘級,國走而死。

卓大慚恨,由是忌嵩。

皇甫嵩

從皇甫嵩征討黃巾軍和解陳倉之圍的這兩場戰爭來看,他絕對是漢末少有的將才,也絕對稱得上漢末第一名將。

不過,他受到中國傳統忠君思想影響頗深,幾乎到了愚忠的地步,這也給本就已經搖搖欲墜的東漢政權帶來了滅頂之災,而他自己也險些因此而喪命。

公元189年,漢靈帝病重,朝廷為了削弱董卓在西涼的勢力,採用明升暗降的方法,先後兩次徵召董卓進京,一次升他為少府,一次將他調任并州刺史,命他將兵權交給皇甫嵩。

或許董卓也察覺到了這一點,於是他拒絕了做少府的委任,也拒絕交出兵權,並且上書朝廷稱與自己的部隊相處十年感情深厚,屬下都願意跟隨自己去并州繼續效力邊陲。

可是他卻並不等著朝廷的回覆就帶著自己的親信部隊向并州開拔了。

這個時候皇甫嵩游移不定不知怎麼辦好,他的侄子皇甫酈對他說道「本朝失政,天下倒懸,能安危定傾者,唯大人與董卓耳。

今怨隙已結,埶不俱存。

卓被詔委兵,而上書自請,此逆命也。

又以京師昏亂,躊躇不進,此懷奸也。

且其凶戾無親,將士不附。

大人今為元帥,杖國威以討之,上顯忠義,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

」可是皇甫嵩恪守著臣子之道不肯臨機決斷,去創桓文五霸之功,他對皇甫酈說道「專命雖罪,專誅亦有責也。

不如顯奏其事,使朝廷裁之。

」結果坐看著董卓領著精銳部隊離開了涼州,這才引出了後來的董卓之亂。

皇甫酈

即便是這樣皇甫嵩也並沒有幡然醒悟,他的愚忠幾乎到了食古不化的境界。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以袁紹為首的關東義軍起兵討伐董卓,董卓害怕皇甫嵩會在涼州起兵對付自己,造成兩面受敵的境地,於是以漢獻帝的名義降旨徵召皇甫嵩來京擔任城門校尉,其實是想藉機除掉皇甫嵩。

皇甫嵩毫不猶豫的打算返回洛陽,就在他將要起行的時候,長史梁衍勸他說道「漢室微弱,閹豎亂朝,董卓雖誅之,而不能盡忠於國,遂復寇掠京邑,廢立從意。

今征將軍,大則危禍,小則困辱。

今卓在洛陽,天子來西,以將軍之眾,精兵三萬,迎接至尊,奉令討逆,發命海內,徵兵群帥,袁氏逼其東,將軍迫其西,此成禽也。

」可是皇甫嵩又不聽,慷慨前往,結果一到京師就被有司承旨下獄,關進大牢。

多虧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與董卓還算有些交情,他在宴會上向董卓求情,痛哭流涕申明大義,在坐席上的人盡皆感動為皇甫嵩求情,董卓才赦免了他,繼續讓他當官,拜為議郎,遷御史中丞。

皇甫堅壽

後來董卓挾持獻帝遷都長安,一次命令御史中丞以下皆向自己朝拜,隨後他抵手問皇甫嵩說道「義真犕未乎?」

「犕」字音同備,古通服字,意思是問「義真,你服我了嗎?」。

據《獻帝春秋》記載「初卓為前將軍,嵩為左將軍,俱征邊章、韓遂,爭雄。

及嵩拜車下,卓曰:『可以服未?』嵩曰:『安知明公乃至於是?』卓曰:『鴻鵠固有遠志,但燕雀自不知耳。

』嵩曰:『昔與明公俱為鴻鵠,但明公今日變為鳳皇耳。

』」這段故事在《資治通鑑》中有另一種記載「夏,四月,董卓至長安,公卿皆迎拜車下。

卓抵手謂御史中丞皇甫嵩曰:『義真,怖未乎?』嵩曰:『明公以德輔朝廷,大慶方至,何怖之有!若淫刑以逞,將天下皆懼,豈獨嵩乎!』」

董卓

不管董卓問的是你服不服,還是你怕不怕,都表現了他志得意滿的庸俗嘴臉。

而正當此時的皇甫嵩不知道作何感想,是不是已經悔恨當初沒有聽侄子皇甫酈和長史梁衍的苦口相勸了呢?

皇甫嵩,一生勤謹為政,廉潔奉公,忠於漢室。

又能禮賢下士,溫恤士卒。

他帶兵打仗的時候,從來都是當所有營帳修築好了,他才會去安睡,也從來都是當士兵們都吃上飯了,他才會去吃。

他把征剿潁川黃巾軍的首功讓給了朱儁,又稱圍困廣宗城的勝利原本是盧植的計劃,他無志於圖王天下,只想要建功立業,求的只是「死且不朽」的令名,可是他也因此而錯過了為天下倒懸的東漢帝國,挽狂瀾於即倒的最佳時機。

皇甫嵩

後世對於皇甫嵩的評價也是毀譽參半,有人說他是因為自己認為才能不及董卓而不聽皇甫酈之言,也有人說他是為了保全家族而不聽梁衍之勸。

當然我們更多的還是應該肯定皇甫嵩的忠義之心以及將佐之才。

就連范曄自己也不得不在說皇甫嵩「為智士笑」之後,又肯定了他「不爭天下之所甚重」的美德。

范曄

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呂布所誅,皇甫嵩被任命為征西將軍率兵攻打郿塢,抄滅董氏宗族。

之後有人建議王允啟用皇甫嵩統帥董卓舊部,被王允拒絕。

李傕郭汜之亂期間,皇甫嵩又先後擔任車騎將軍、太尉、光祿大夫、太常等職。

公元195年(興平二年),皇甫嵩病逝,朝廷加贈驃騎將軍印綬,拜家裡一人為郎官。

唐宋時期,皇甫嵩一直是姜子牙武成王廟中古今七十二名將(唐時六十四將)從祀之一。

宋元時期陳元靚所編撰的生活百科《事林廣記》中收錄了一首皇甫嵩作為武廟從祀的贊詩,小A就以這一首贊詩結束今天的話題:

蛾蛾亂常, 擾我四方, 公出奇計, 謀旡不臧 ;

名震天地 ,志定雪霜 ,忠為令德 ,史策昭彰 。

小A史蒂芬寫於2018年1月30日。

武成王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漢末年拒不稱帝的「曾國藩」

「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是曾國藩表明自己心計的名句。曾文正公功高不震主,外聖而內王,為後世所推崇。然而早在東漢末年就有一位大將軍,戰功赫赫,論實力稱霸稱帝可一舉而成,但是卻一直忠心耿耿...

三國群英傳之東漢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

皇甫嵩字義真,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將軍,曾領兵大破黃巾軍,救東漢於將傾,奈何英雄歸天后還是挽回不了大漢的覆滅。入朝沉浮公元189年(中平六年),靈帝病重,任命董卓為并州牧,讓他把部隊交給皇甫嵩統領。...

漢末第一名將·驃騎將軍皇甫嵩

他,是一位已經消失在歷史雲煙中的一代名將。他,更是一位曾經一度可以登頂天下最高主宰之位的亂世悍將。他,前半生極其璀璨,然其後半生,卻最終泯然眾人,為天下所不齒。他,有人說他傻,也有人說他痴,更人...

皇甫嵩抄斬董卓全家是巧合還是必然?

《三國志》里被忽視的八卦(21)作者:雜了咕咚東漢末期,涼州地區出現了大量軍事人才,除了董卓帶領的西涼軍,韓遂馬騰也有一支包括西北各民族在內的地方軍隊,常年遊蕩在國家的西北邊疆。不過,他們都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