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你所想知道的?都在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貴州龍場

對王陽明先生」心學「的討論,目前很熱,被日本譽為「軍神」的東鄉平八郎稱之為:一生伏首拜陽明。

可見陽明」心學「的影響力,已經在整個華夏文明圈發揚光大。

王陽明的境界已經達到聖人地步(中國幾千年才出現兩個半聖人,孔子為其一,曾國藩為半個)。

且看經常被人傳頌的陽明「心學」四句教: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四句教是其一生思想精華中的精華,普通人想直接「」懂,根本不可能,這叫「倒果為因」。

如果這四句話,再濃縮為幾個字便是

王守仁曾說:「吾平生講學,只是」致良知「三字。

看來,」致良知「才是陽明「心學」的關健,如果弄明白了,什麼格物,什麼知行,統統不在話下,」齊家治國平天下「更是聖人之餘事也!

貴州龍場悟道之前,其實有必要對王陽明先生的出身做個了解!

陽明先生的先祖父叫王性常,明初曾任兵部郎中,後赴廣東督運軍糧,歸途遇海盜殉職。

此後數代,皆在鄉耕讀,悠然自樂。

祖父王倫,守著祖上遺留的數篋圖書,詠志竹林,被人贊為晉代陶淵明式一流的人物。

父親王華也是聰慧絕人,在成化十七年(1481)中舉頭名狀元,官至南京兵部尚書。

可見作為狀元的兒子,也是有天賦加分的,加上有著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擁有一個非常優越的學習環境。

自幼修習儒家經典」四書五經「,與聖人對話,學問日進。

後來參加科舉考試受到了時任內閣首輔李東陽的賞識,可惜機緣不對,幾次落榜,28歲之時終於考進殿試第十名,賜二甲進士第七人,官至工部,後來致仕因事觸怒劉瑾,被貶貴州龍場。

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

在龍場這既安靜又困難的環境裡,結合曆年來的遭遇,日夜反省。

終於對儒家經典《大學》」格物致知「的思想有了新的認識。

一天半夜裡,他忽然有了頓悟,認為心是感應萬事萬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是理「的命題。

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龍場悟道,前後五百年來第一人

關於,陽明先生的出身大概有個了解,可見聖人的橫空出世,也是經過一步步的修習,方得有此成就。

「格物致知」源於《大學》修心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中所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之段。

「良知」則出自於《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翻譯意思:不用學就能知道,不用思考就知道,謂之良知。

真是超出我們的想像力,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所以呢要想了解守仁心學的究竟高明之外,非要對以《大學》為主的儒家心法有深入的理解不可,可這又是最難的,

」知之一字,眾妙之門「,無知的人就像石頭一樣終生不得見其面目。

推開心中的石頭

接下來,我們先看一個關「良知良能」的故事,王陽明在廬陵擔任縣令時,抓到了一個罪惡滔天的大盜。

這個大盜冥頑不靈,面對各種訊問強烈頑抗。

王陽明親自審問他,他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說:「要殺要剮隨便,就別廢話了!」王陽明於是說:「那好,今天就不審了。

不過,天氣太熱,你還是把外衣脫了,我們隨便聊聊。

」大盜說:「脫就脫!」過了一會,王陽明又說:「天氣實在是熱,不如把內衣也脫了吧!」大盜仍然是不以為然的樣子:「光著膀子也是經常的事,沒什麼大不了的。

王陽明又說:「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內褲也給脫了,一絲不掛豈不更自在?」

大盜這回一點都不「豪爽」了,臉上神情現出一絲驚慌,忙擺手說道:「不方便,不方便!」

王陽明說:「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還在乎一條內褲嗎?看來你還是有廉恥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並非一無是處呀!」

其實很多人看到這裡時,對良知的理解也只限於此(禮儀廉恥),其實深究起來,大有問題,這個大盜作奸犯科之時其「良知」去哪兒了呢?當時又是什麼「知」在起用呢?借用佛家一句名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為何你卻成不了佛?卻還要墜入六道輪迴呢!

良知去哪兒了呢?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這兩句可以看作先天的「良知」與後天的「所知」的一個分界線,善惡是評判一切(意念)行為的標準,只不過有大小而已。

對行為的分類,佛家有三:身、口、意。

由於「」是動「心」而發出的意識波動,能引起外在善惡兩種不同的口言與身行,從而產生不同的結果,換句話說:善言與惡言,善行與惡行,都是「意」上引起,所以叫「有善有惡意之動」。

動之則咎

這也是為什麼修行人,在悟道之前以「不動心」的為最高的追求結果。

中國的《易經》——陰陽說得最明,「動則得咎」,一動,就有陰就有陽;陽的一面就是心的作用;陰的一面,變成有形的,那就是外物(境)的作用。

有人說,人是受環境影響的產物,是有一定道理的,與「性相近,習相遠」是一個意思。

它兩個互相為因果的。

「心能轉物」,但是,在心不能轉物以前,則是心被物轉。

其實陽明先生,在龍場悟道之前,心被物轉的最好例子,就是直接上書硬磕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從而獲罪以致於被刺客追殺,以跳水自殺而避難於龍場,可見聖人也是由凡夫做,與你我眾生一樣,由迷得悟,方成正道。

如現實中,像有人做生意,說找人給算一卦。

依我說算個什麼卦!反正做生意不賺就賠,你說可能不賺也不賠,可是你的時間被拖進去了,已經賒本了嘛,這也是動輒得咎;關於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的真實義,看完以上的解讀,可以下結論了嗎? (上篇完)

由於陽明「心法」較為深奧玄妙,不是一篇文章能概括,於是決定寫兩篇,欲知後事,歡迎關注本號,全網首發。

想了解更多的身心修行的內容嗎?(請私信或評論留言)

先看文章:「開悟」,你想知道的?都在此

我始終堅信:每個人生來,都是了一大因緣,修行的最終目的,便是開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龍場悟道 王陽明悟到了什麼(02)

古往今來,儒釋道兼修、知行合一、文治武功,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龍場悟道這一點睛之筆,構築了陽明哲學的四塊基石:1. 無善無噁心之體:開悟後的陽明先生與釋迦牟尼一樣,發現吾心即天理。「佛氏所...

千古一絕 心學大師悟道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稱陽明先生,寧波餘姚人,我國古代著名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和軍事家。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且具非凡的軍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學藝術造詣。官至南京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