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四訣:為善去惡是格物
文章推薦指數: 83 %
王陽明心學四訣:為善去惡是格物
心學四訣
嘉靖六年(1527)五月。
王守仁被委任為左都御史,前往兩廣地區平定少數民族叛亂;王守仁知道自己不久將遠離人世,決定在赴任之前,把心學精髓傳授給自己的弟子。
王守仁在天泉橋上,看著眼前的心學傳人、嫡傳弟子錢德洪與王畿。
「我即將赴任,心學之精髓,你們卻尚未領悟,我有四句話要傳給你們,畢生所學,皆在於此,你們要用心領會,將之發揚光大,普濟世人。
」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
這就是流傳千古的心學四訣。
如果說「此心不動,隨機而行」就是王陽明對兵法謀略的精闢註解,那麼「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則是王陽明豐富人生的生命註解,也是王陽明一生的完美註解。
無善無噁心之體:從王陽明的出生到上學。
有善有惡意之動:從王陽明上學、研習騎和兵法、追求聖賢之道、格竹子到當官。
知善知惡是良知:從王陽明當官、嫉惡如仇到反對劉瑾而被廷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
為善去惡是格物:從王陽明格竹子、貴州龍場悟道到把「心學」運用到剿匪、平叛等致良知的正義事業中,例如「反間計」利用臥底,「連環計」上演剿匪記,「金蟬脫殼」擺脫追殺,「一聲怒吼」穩定軍心,「無中生有」戲弄叛軍,「圍魏救趙」亂敵軍心,「調虎離山」伏擊叛軍(一戰叛軍朱宸濠),「擒賊擒王」後發制人(二戰叛軍朱宸濠),「火燒赤壁」成功平叛(三戰叛軍朱宸濠),「致良知」贏得張永人心,「笑裡藏刀」馴服錦衣衛,用「致良知」熄滅張忠「怒火」,「笑裡藏刀」封住張忠「毒嘴」,「百發百中」征服張忠「奸心」,「走為上計」化解張忠「奸計」,「打草驚蛇」破壞江彬「陰謀」,以及廣收門徒、傳道授業解惑。
從王陽明在貴州龍場悟道開始一直到他離開人世的這一時期中的所作所為的性質就是「為善去惡」,目標就是「致良知」,方法論就是「知行合一」。
上善若水,水之意正是「心學四訣」之意!
無善無噁心之體:水之無形無色,上善若水,液體狀態的無色無味的水就是「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水加熱就變為有形狀的「水蒸氣」,水被加冷之後就變為有形狀的冰塊,水被加熱就是「有善」,水被加冷就是「有惡」。
知善知惡是良知:知道「水加熱變為水蒸氣,水遇冷就變為冰塊」就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更可能多的給水加熱,讓水蒸氣滋潤萬事萬物,讓水蒸氣和大自然進入良性循環;更可能少的不讓水變冷結冰(沒有多少人喜歡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中長期生活),這樣才是「格物」(研究事物真理,修正人的行為)。
為善去惡,才是天道人道,才是人間正道。
為善去惡即替天行道。
「心學四訣」成為心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節點,也為陽明心學「四要四訣」體系划上了一個完美的時代句號。